基于跨文化交际课堂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研究

来源 :校园英语·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ngjunt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虚拟仿真实验课堂是综合运用大数据、人机交互等数字化、智能化的技术手段提升教学效度,拓展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延伸教学的时间和空间的先进的教学模式。对于跨文化交际教学而言,它弥补了真实世界里实验成本巨大且无法泛众式实现的致命缺陷,教学效果显著,受益面大;能够高效地检验学生中西文化差异的学习情况,锻炼学生处理跨文化交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虚拟仿真实验教学
  【作者简介】刘坤(1979.11-),女,满族,吉林长春人,长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语言学。
  在校生缺少跨文化交际的真实场景,而创造真实的文化交流、文化传播的实践机会有时候基本不可行,导致教学成果难以实现和无法保证;另外,文化交际对人员参与度有着极高的要求,学生与教师一对一练习不可行,所以学习效果和学情分析难以跟踪。基于以上两种情况,我们可以设计沉浸式文化交际虚拟仿真实验课堂,进行文化交际的场景模拟练习。通过仿真模拟实验,来检验学生中西文化知识的学习情况,考查学生中西文化知识的学习效果,锻炼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将深厚的中国文化传向世界。
  一、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研究的必要性
  传统课堂教学内容偏重于理论学习,不能及时和网络时代下的跨文化交流资讯相结合,学生无法将新习得的文化知识和技能快速转换并运用到实践中;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无法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沉浸感,学生进行文化交流、文化传播的实践机会非常少,更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动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率;传统课程评测方式主要是一个教师对一个班的学生进行教学和评测,学生与教师一对一练习是不可行的,所以学习效果和学情分析难以跟踪。因此,设计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的基本原理主要是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创建高度逼真的沉浸式跨文化交际的语言输入和输出情境,整合以上三类影响文化教学和实训实操的因素,形成一个多场景、多主题板块的由典型中西文化对比单元所构成的知识体系,打造基于跨文化交际的语言实训智能评测服务系统。使用故事化情境展开不同主题下的人机对话的实训方式,在情境中进行对中西文化交流的逻辑梳理能力、文化词语的使用能力、表述能力等技能训练,从而全面提升学生在真实情境下的文化交际技能。
  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高仿真的、交互式的、全程参与的模拟情境将图片提示、文字引导、动画展现等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改变了以往教与学都以听觉为主的单一方式,将文化知识点形象生动地展示给学生,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外,仿真实验的操作环境与学生平时接触的网络游戏类似,需要闯关升级、逐步深入完成实验任务。这就要求学生认真复习文化知识点,掌握文化交际要点,规避文化禁忌,才能完成学习指标、进行有效的文化交流和传播,在顺利完成实验步骤后的胜利体验和愉悦感受也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
  虚拟仿真实验课堂强调实验教学内容,重视文化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坚持问题导向,重质量轻数量。它主要考查学生对中西文化对比中常见问题的处理水平,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结合社会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的需求,首先满足本校跨文化交际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进而打造其他院校也可以共享的文化交流平台和文化传播载体,希望对广大即将出国深造的莘莘学子进行中西文化交流的铺垫,使之在出国之后,尽快地融入陌生的学习环境。
  虚拟仿真实验课堂强调针对教学目标和学情分析的技术研发。它综合运用大数据、多媒体、三维建模、人机交互、虚拟现实等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手段提升教学效度,弥补了真实世界里跨文化交际实验成本巨大且无法泛众式实现的致命缺欠,教学效果显著,受益面大。它能够高效快捷地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准确全面地提供正确的实验结果,是真实可靠的教学科研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基于自身多年的英语教育实践,甄别文化知识点,可以减少学生在文化交流过程中的盲目和混乱。另外,教师的引导作用还体现在实验项目的设计上。比如关注保护学生信息的安全,注重人机互动的顺畅性,注重实验项目可持续性的有效模式等,并且利用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科研经验,预设学生在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状况,引导学生将所学变成所用,在正确的实验步骤上继续探索。
  三、虚拟仿真实验课堂的先进性
  首先,体现在实验教学的设计思路上。它以虚拟仿真的社会生活为场景,以人机交互的口语交流为考察手段,考查学生短时间内逻辑梳理并进行文化判断的能力及合理应对文化冲突的能力,考查学生对文化知识点的掌握及文化表述的能力。它实现了过去无法实现的跨文化交际的实景演练,从根本上解决了对于人员参与度有着极高要求的,即学生与教师无法全部进行的一对一练习和考核的弊端。它真正是一切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既能调动学生参与实验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既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和交际能力的培养,又注重帮助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时代背景之下,文化交际虚拟课程的拓展空间广阔。它所承载的人文精神,也是新文科建设重要的一环。
  其次,从實验教学方法创新的维度来看,教学采用以主要关注二语教学的认知过程的、以学习为中心的任务教学法。教师围绕特定的跨文化交际项目,在虚拟仿真情境中设计出具体的、易操作的文化交流和文化传播任务,包括立体情境、知识目标、文化内容、交流程序;学生通过表达、沟通、交涉、解析、询问等各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以达到语言学习、语言应用和文化推广的目的。呈现给学生一个实践性的、真实或接近真实的完整的“文化交流项目”,让学生们独立思考、认真参与、逐步实施以及检查并自我评价整个过程,然后教师进行评价。教学将依托虚拟现实技术,设计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的全流程跨文化交际教学模式。混合式跨文化情境训练突破传统时间、空间的限制,在线学习中西文化差异的相关知识,课堂项目训练与课后自主训练相结合,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升学生文化交际能力,最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学采用项目模块式教学模式,创设生动的学习体验,有效帮助师生设定和达成文化学习和交际能力训练目标。项目利用VR技术力求还原跨文化交际真实情境,令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再次,跨文化课程的虚拟仿真实验从教学内容和手段两方面突破了传统教学的限制。在教学内容方面,传统的跨文化教学偏重对知识点的输入教学,但学生缺乏真实场景文化输出的机会,语言表达及运用能力得不到提升,忽略了压力和应激训练等情绪体验。此外,跨文化教材注重理论学习,不利于学生及时掌握最新的文化差异话题,直接造成所学无法与市场对接。虚拟场景交际实验克服了上述缺陷,极大地延伸了教学内容和学习体验,有效促进了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和文化知识的检验等各维度的技能训练,提升了人才培养效果。
  最后,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在课程管理系统和评测数据云平台上实现突破:一是教师能够通过课堂管理系统实现对实验项目的即时管理、编辑和发布,结合教学进度加载适合学生训练的主题材料。相比传统纸质教材的单一性和滞后性,虚拟实验课程可以及时更新文化材料,实现与世界接轨的同步性,也便于建立用于训练的大数据素材库。二是教师能够借助评测数据云平台对学生多次训练的成绩进行客观评测,并且对学生的训练成长轨迹进行实时追踪。该平台既能提升学生训练效率与效果,又能降低教师的工作强度与复杂性,使得精细化的实训教学指导与形成性评价成为可能。三是虚拟仿真实验可以在提供授权的网络环境下开放实验,为不同学校学生和社会个人同时共享使用,提供社会共享服务。
  四、结语
  综上所述,虚拟仿真实验课堂通过提供真实的临场训练环境,解决了跨文化课堂教学更加贴近真实的交流和传播环境这一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它为学生提供了实践的机会,有助于全方位培养与语言服务市场需求无缝对接的文化人才,提高了人才的文化质量,为其将来走出国门与西方世界交流清除障碍,进而有效践行讲好中国故事,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弘扬中国文化。
  参考文献:
  [1]韩瑛,李斌.虚拟现实技术在网络教学中的研究与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06(1).
  [2]赵巍,王丽娜,何苗,林昊.基于虚拟仿真平台的智能生产线教学设计[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9(12).
其他文献
【摘要】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本文结合《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实践,探讨“产出导向法”的初始环节——“驱动”环节的设计原则和实施流程,对完善“产出导向法”理论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并对教学实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产出导向法;驱动环节;设计原则;实施流程  【作者简介】刘海琦 (1981.11-),女,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基础部外语教研室,副教授。  一、引言  自从2015年文秋芳教授创立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现如今,教育事业不断走向国际化,英语学习也变得越来越重要。所以说,小学高年级开设了英语课,为学生以后学习英语打下了基础。但是,小学高年级英语课有的教师把重点放在了让学生背英文字母,读英文字母,写英文字母,而忽视了学生的英语口语。英语口语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基础,是学生进行语言沟通的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应该多多重视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以多样化的英语课堂,培养学生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是在教师“讲”的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教育发展和学生自身成长需求的背景下,为了适应这些需求所采取的新的教学模式。“问题导学”即教师设置情境,有目的地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在教学中贯彻“问题导学”思想,形成以学案为载体的教学方式,学案以“问题”为核心贯穿于“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拓展”三个环节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走出了“山重水复‘讲’无路”的困难状
【摘要】随着网络观念的深入及手机等移动网络设备的普及,微信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娱乐的重要方法,能否实现娱乐、通讯设备到学习设备的转变,对于大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与学习时间的自由性都有很大的改善意义。在微信原有的功能之上建立微课学习服务,既是对微信功能的完善与丰富也是对于大学生学习资源的极大丰富。但是在开展微信学习平台的初期,我们的尝试需要建立在众多的研究与改变之下,这样如此才能更好的发挥出应有的意
目前,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历史教学模式和评价机制都出现了新的变化。课堂教学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关键,提高教学效率,搞好历史课堂教学,就能推进历史教学改革的深化。历史课标强调,课堂教学必须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为前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有效地合作学习、充分地自主学习和适当地探究学习。为此,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全面发展创造
【Abstract】 The creative transformation fro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all courses” is an important way of guiding values orientation. Under such a
【案例】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学片断。  在讲完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内容后,我请学生归纳二者关于人文主义的共同含义。在学生回答完后,我进行了归纳总结,并用投影打出了《江苏省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中二者关于人文主义共同含义的归纳: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课件出示后,同学们都开始记起笔记来了,这时有一个学生举起了手。  生:我认为这句话不对,文艺复兴根本没有批判神权统治,而是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想要获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要熟练掌握英语这门语言,因此,高中英语教育的相关问题也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跨文化语境教学既是重点也是难点,英语语言与文化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所以将跨文化语境教学完全的应用到高中英语教育中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其不仅仅可提升英語教学效果,同时也可以加深学生对英语知识的了解,据此,本文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希望能够
【摘要】信息化视域下,信息技术和英语教学的整合探索,已成为目前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课题。本文以大学英语ESP课程作为案例,借助信息网络平台,探究混合式教学对大学英语ESP课程发挥的作用,进一步发掘影响大学英语ESP课程教学的因素,期望为未来大学英语ESP教学更好的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信息化;大学英语ESP课程;混合式教学;现状;创新路径  【作者简介】曹巧欣(1981.05-),女,汉族,江
【摘要】当前的英语写作教学主要注重学生语言表达的得体性和连贯性,着重强调西方文化的培养,反而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渗透的促进作用,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跨文化交流意识的培养,而且还阻碍学生英语学习观的形成。本文笔者将会试从传统文化渗透的重要意义、存在不足的原因及解决途径三个维度等三方面分析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书面表达  【作者简介】杨晨,福建省永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