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三大历史塑形

来源 :科学社会主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la07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主义的制度成长与特定的时代相适应,其成长经历了三大历史塑形:巴黎公社、苏联模式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巴黎公社革命为社会主义制度建构做出了第一次尝试,马克思恩格斯在总结其经验教训基础上阐明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基本原则.苏俄对社会主义制度进行了完整的塑形,先后呈现出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和苏联模式三种体制样态.对社会主义制度的第三次伟大塑形是由中国共产党完成的,其历史性贡献在于三大命题的开拓.
其他文献
越南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回顾总结了越南革新35年来的成就与经验、提出了越南到本世纪中叶成为社会主义定向的发达国家的目标、方向和步骤,描绘了国家繁荣发展、人民
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问题,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在带领中国人民革命建设的过程中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特征的认识不断深化,在明确社会主义“建立”不等
“转型论”界定当事人主义的标准与其将大陆法系民事诉讼也归为当事人主义的观点相冲突.其主张实际是准极端当事人主义.它不当援用了“法治三阶段说”,忽略了普通法系民事诉
金在权对精神因果的研究影响深远,他提出的排他性论证至今仍然是人们讨论的热点.其实,金在权在早期还提出过一种解释精神因果的模型,但是这个模型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这个
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国外左翼以纪念恩格斯诞辰200周年、列宁诞辰150周年等为契机,就一些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展开探讨和研究,特别是对疫情下资本主义制度展开总体
所谓计算型弱人工智能指的是在各种智力行为的表现上都至少跟人类一样好的计算型人工产品.彭罗斯改进了卢卡斯的论证,但保留了该论证中的核心部分(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并据
过去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对人民民主探索的政治逻辑是人民自由、人民平等、人民参与以及人民共享.人民自由表现为人民当家作主和民族独立的实现;新中国的建立使得人民平等成为社
科学与宗教的关系是科学史中很有争议的主题.非基督教运动期间,反基督教思潮和科学思潮促成了一场规模空前的科学与宗教论战.在论战中,“非基督教”学者与“护基督教”学者围
习近平的扶贫方法,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反贫困思想,又发展了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的扶贫方略,也借鉴了中国古代的扶贫经验,还是对我国贫困治理现状富有针对性的关照
大历史观是一种观察历史和社会的思维、视野和科学方法,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运用和发展.大历史观从纵向的时间维度来分析和把握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历史过程,从横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