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在实验课上培养初中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mmander_oce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初中物理课程体系中,实验是一个关键模块。实验课堂可以为学生提供直接参与探究物理知识的平台。核心素养是现代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将实验课堂作为载体向学生渗透核心素养,已成为初中物理教师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就在实验课上培养初中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方法展开了探究。
  【关键词】实验课堂;初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當前,核心素养理念已成为现代教育教学活动的一项重要目标。初中是学生接受系统性物理教学的起点,对夯实学生的物理基础具有关键意义。从初中物理课程结构来看,很多知识点都是通过实验展现的。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应该从正确的角度解读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寻找实验教学与核心素养之间的结合点,为学生开展具有针对性的物理活动。
  一、通过实验教学强化学生形成物理观念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分析和探究物理量或者物理现象之间的联系,通过这样的方式,达到强化学生物理观念的目标。初中物理课程中涉及的知识点较多,与自然科学也存在一定的交叉,主要包括基础物质观念、运动以及作用等方面的内容。很多学生在刚接触物理时,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存在一些困难。在实验教学中,能对其进行转化,从而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例如:教师讲到“温度与物态变化”这部分内容时,会涉及到比热容的概念,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不同物质的吸热对比实验,以同等质量的水和砂石为例,在相同的条件下对其进行加热,根据时间的变化,用温度计测量其温度变化,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
  二、将实验课堂作为平台锻炼学生的思维
  思维能力是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物理科学思维能力,有利于激发其从更深入的角度探究物理知识。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实验形式进行转变,将验证性转换为思考性或者探究性。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实验主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等。首先,激发学生的想象意识。在进行实验操作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实验现象或者结果进行猜想,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这样的教学环节有利于帮助学生构建新知。其次,让学生自主完成实验设计。在实验目的的指导下,教师可以让学生完成实验设计。学生通过绘制表格,将与实验相关的内容填入表格中,并对实验方法和步骤进行完善。通过这样的环节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最后,指导学生完成实验与数据分析。在这个环节,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所获取的知识进行整合。整合的内容主要包括实验器材、步骤、数据等。最后,重视立德树人。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适当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耐心解答,重视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利用实验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要想达到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素养的目标,可以通过开展实验教学,引导学生探究物理规律,主要包括查找问题、假设、验证、分析等。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性,利用实验操作引导学生关注疑点、解答疑惑的环节等,例如:教师讲解“伏安法测电阻”时,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测量小灯泡工作时的电阻实验,同时,进行测量定值电阻阻值的实验,可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将小灯泡在不同发光程度下以及定值电阻不同电压下的电流—电压图像绘制下来,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对比和分析,从而得到小灯泡灯丝电阻与温度之间存在的关系。值得注意的是,实验完毕,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实验中出现的一些误差进行分析,这也是引导学生参与科学探究素养的一个渠道。一旦在实验中出现误差,教师应该让学生进行详细的分析,找到产生误差的原因。针对上述实验,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对多组数值求平均数的方式,降低出现误差的概率。
  四、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责任
  大部分物理知识都是通过实验操作得到的。教师在带领学生实施物理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责任,使其在对科学精神与责任形成深入认知的基础上,逐渐有所提高。科学精神与责任意识在核心素养理念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这需要教师给予足够重视,例如:教师讲解“压力的作用效果”时,可以带领学生共同探究影响压力效果因素的实验,教师可以为学生进行示范,将两个完全相同的木块点放在钢尺下部的两端,拿两个外形相同,但质量不同的金属块放在钢尺的中间部位,学生通过观察钢尺的形变程度,思考在这样的情况下,金属块的重力与钢尺形变程度之间的关系。在实验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钢尺受到的压力与金属块的重力相等吗?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从而对物理知识形成更深入的了解。
  结论
  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想达到培养学生形成核心素养的目标,实验教学是主要的渠道。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在正确认识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理念的基础上,应该通过实验教学强化学生形成物理观念,将实验课堂作为平台锻炼学生的思维,利用实验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本文对在实验课上培养初中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方法展开了一系列浅析,希望能为促进初中物理教学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王永贵.探析如何在实验课上培养初中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8(43):174
  [2]侯永.基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核心素养因子研究[J].物理通报,2018(S1):115-116
  [3]胡建荣.例谈核心素养时代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J].中学理科园地,2018.14(02):44-45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肝实质损害患者凝血参数、抗凝和纤溶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7例肝硬化和24例肝癌患者进行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
我国许多地方有较长的寒冷季节,由于受工期制约,许多工程的混凝土冬季施工是不可避免的。经国内外专家对混凝土冬季施工理论和方法的探索研究,当环境温度降到4℃时,只要采用适当
灌木具有耐干旱、耐盐碱、耐瘠薄、耐风蚀、耐高寒、耐平茬等特性,相对乔木而言,虽植株矮小,但根系发达,生命力强。自我繁殖快。栽种一株灌木,3~5年就能形成较大的灌丛,地上枝条茂密
【摘 要】教育部在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突出了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把“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列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但在当前英语教学中,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相对薄弱,亟待改进。  【关键词】文化品格;核心素养;改进  一、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1)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  (2)课程标准的要求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明确指出,英语课程承担
公元前2100~前256年的夏商周三代是我国古代水利科学技术的萌芽期,这一时期水利技术的基本理论、勘测规划、维修理论、施工设计已有以下突出表现。
【摘 要】实验材料的有效取舍是实验教学成功的一个有力保障。在小学科学课程实验教学中,可以从日常生活中选择实验材料,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材料,也可以自制教具等,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意识。  【关键词】小学;课程课程;实验教学;实验材料;有效选择  小学科学课程的内容非常有趣,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开展许多实验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魅力及日常生活中蕴含的科学知识,因而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验就显
灰口铸铁管是过去使用最多的给水管道,但因其脆性大且接口为刚性膨胀水泥砂浆或铅接口,事故率最高。管道无内防腐,易生锈结瘤,影响输水能力。随着球墨铸铁管等性能好的管材批量生
【摘 要】很多学生觉得学了多年英语,却无法在英语环境中流畅使用。鉴于此,可通过情境教学突破这个难题。情境学习方法对英语学习有重要影响,能够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使教学结构更加紧凑,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  【关键词】英语;情境学习;理论   情境学习是指将要学习的内容、技能等放在相关的情境中学习。英语学科的学习有着极强的情境性和实用性,作为交流的工具,很多学生体会到,学
为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字词教学。通过字词积累,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能够得以提升,能够更好地顺应当前时
随着国家对“三农”投入的逐步加大,走产业化之路已成为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加快大果沙棘产业化开发,是“三北”半干旱地区加快林业产业化发展,实现结构调整,促进县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