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情境学习理论的高中英语教学思考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xiang_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很多学生觉得学了多年英语,却无法在英语环境中流畅使用。鉴于此,可通过情境教学突破这个难题。情境学习方法对英语学习有重要影响,能够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使教学结构更加紧凑,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
  【关键词】英语;情境学习;理论
   情境学习是指将要学习的内容、技能等放在相关的情境中学习。英语学科的学习有着极强的情境性和实用性,作为交流的工具,很多学生体会到,学了多年的英语,却无法用英文与他人正常交流。因此,情境学习成了英语实践性的重要突破口。
  一、情境教学理论概述
  Duffy和Barab认为,人们在一个情境中,通过相关的实践活动,不但能够获取知识和能力,还能取得共同体成员的身份,这就是Wenger和Lave认为的实践共同体,它是指对事业有着共同追求,共同协商后从事相应的实践活动,然后分享共同的见解和信念的个体组合。情境学习理论一直认为,活动的开展与知识不可分割,情境活动与知识之间互为影响,学生在教学情境的各种活动中取得相关知识,因此学习是情境性学习。在传统的英语学习中,学生往往先将一些抽象的英语单词、语句等学习一遍,而后再尝试地运用到实践中。而英语的情境学习理论却把这些概念性的知识点当成工具,它的知识内涵由整体文化与实践活动决定,而不是由它的概念本身所决定,这也导致了不同的个体和群体对相同概念的理解存在差异。Wenger和Lave将情境学习过程理解为合法边缘性参与,它是情境学习理论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特征。Lave认为:想要学习新的知识,应该在实际活动中获得,获得知识的历程是从周边向中心点包围的方式,逐步深入参加实践活动的过程。Lave在“合法的边缘性参与”中主要表述了一个新成员要成为实践共同体成员的过程,只有参与到相关的共同体活动中,在活动体验中观察专家工作,按共同体的要求与专家和同伴沟通交流学习,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获得相关的知识和能力,从而成为共同体的核心成员。
  二、基于情境教学理论的英语教学原则
  1.真实性原则
  在教学活动中使用现实生活的真实情境提供相关活动,反映相关知识,从而促进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由于课堂教学情境学习活动受时间和空间等条件的限制,想要与现实情境完全相同很难做到。因此只能在视觉效果、语言氛围和实物摆放上尽可能地模拟现实环境,使情境学习的环境接近于真实情境,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这个情境中,积极参与情境中的活动,从而高效掌握相关知识,达到教学目的。
  2.参与性原则
  在教学情境活动中,学生扮演着情境中的不同角色,使他们领悟感受情境中人物个性特征,更好地投入到该情境中。通过模仿、观察、参与的方式寻找情境活动中蕴含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在参与过程中相互讨论、学习,运用原有的知识结构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师生共同参与中实现教学目标。
  3.指导性原则
  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组织管理者,起到指导和督促的作用。在情境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充当好教练和导演的角色,适当给予积极正确的指挥和引导,让充当主角的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有据可依。教师的指导要有“度”,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教师过多的指导,则会起到越俎代庖的效果。
  4.应用性原则
  英语学习的最终目标就是让学生能够在英语环境中与人正常地沟通交流,因此,英语情境学习就是让他们在学习中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灵活地运用起来。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将所学习的内容与生活相融合,加强角色扮演,训练口语表达能力,从而更好地把英语知识用到现实生活中。
  三、几点反思
  英语学科有很强的实践性,学习英语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西方文化和沟通交流的需要。但是,现在很多英语课堂学习是运用背诵、默写的方式进行,学生虽然会一些单词、句子,但遇到一个地地道道的英文表达环境,则没有办法将自己心中所想顺畅地表达出来。
  1.英语教学离不开真实情境的设计
  情境学习理论告诉我们,离开真实环境的个体生活,无法获得相关知识和技能,因此,英语任务情境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具体的学习内容和技能,学生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等组成了任务情境。有针对性地完成特定场合与其他人顺畅交流和解决相应问题,这是英语教学的任务。这种任务有着多样性、广泛性的特点,可以是天文、地理、历史或者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的任务。例如:教师根据“流浪地球”这部影片,设计一个任务情境学习模式,把班级看成指挥中心,各个小組成员代表不同的国家技术人员,就引爆木星的问题提出各自的意见,并协商相应的解决方法,整个任务情境要求使用英文进行交流。
  (下转第35页)(上接第33页)
  2.英语情境学习需要具备良好的交流环境
  情境学习是个体融入到群体中互动和合作获得知识的过程。互动、合作是一种人际交流,只有建立在良好的关系基础上,才能无障碍交流。想要高效完成任务,良好环境中的人际交流是必备条件,在充分互动、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中,实现英语知识与技能的灵活使用,没有互动与交流,则很难运用所掌握的英语知识。
  3.参与式的教学方法在英语情境学习中的运用
  为了突破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达到能够灵活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目的,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应采取参与式的教学方法,为每一位参与的学生提供交流和表达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在平等交流的情境中获取新的知识信息,产生新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模式,从而主动参加集体的决策,增强英语运用的水平和能力。这种教学方法在英语学科中显得尤为有效,在参与式教学法中学生可以模拟各种角色,在特定的情境中学会模仿、观察和思考一些知识和技能,从而培养了学生独特的思考能力,能够自主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4.反思性学习在英语情境学习中的运用
  情境学习理论告诉我们,在情境学习时,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一些基本问题的假设,并在假设反思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能。因此,在英语情境学习中,教师也应为学生提供一些反思的机会,在问题解决后,再思考完成该任务的步骤和心路历程,将自己的思考方式与其他学生的思考方式进行比较,归纳总结、取长补短。
  如:Is this factory    your father once worked in?
  A. the one B. which C. that D. where
  遇到这道题目,很多学生会受到大脑中原有思维结构的影响,将factory认为是先行词,选择答案B;也有学生运用排除法认为,B、C、D为定语从句引导词语,把答案A直接排除在外;也有一些学生会认为,该句子以介词in结尾,因此只能用which。这些思考问题的方法,追根究底还是对定语从句的结构没有完全掌握。换一种思维模式,将原题的题干复原为陈述句This factory is    your father once worked in.学生很容易选出正确答案A。
  总而言之,情境学习方法对英语学习有重要影响,它能够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使教学结构更加紧凑,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文静.人类学视野中的情境学习[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4(4):20-23
  [2]莱夫.情境学习:合法的边缘性参与[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李吉林.“情境教育”的探索与思考[J].教育研究,1994(1):51-58
  [4]金美芳.教学过程与教学情境[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3):42-47
其他文献
3月9日,省水利厅召开2008年度总结表彰大会,会议总结2008年工作,表彰先进单位和个人,科学谋划2009年的水利工作,动员全厅广大职工乘势而上,攻坚克难,坚决打好大兴现代水利的战役,努力
在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中,混凝土固脚被广范应用。2003年度开展的绥滨黑龙江灌区工程建设,其渠道总长12.85km,可控制水田灌溉面积340000hm2。工程建设过程中,
【摘 要】如何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已成为近年来关注的重点。湖湘红色文化作为一种地方特色红色文化,也得到了部分学者的关注。对于红色文化和湖湘红色文化的研究,形成了一些的成果。  【关键词】湖湘;红色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综述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
目的探讨肝实质损害患者凝血参数、抗凝和纤溶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7例肝硬化和24例肝癌患者进行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
我国许多地方有较长的寒冷季节,由于受工期制约,许多工程的混凝土冬季施工是不可避免的。经国内外专家对混凝土冬季施工理论和方法的探索研究,当环境温度降到4℃时,只要采用适当
灌木具有耐干旱、耐盐碱、耐瘠薄、耐风蚀、耐高寒、耐平茬等特性,相对乔木而言,虽植株矮小,但根系发达,生命力强。自我繁殖快。栽种一株灌木,3~5年就能形成较大的灌丛,地上枝条茂密
【摘 要】教育部在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突出了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把“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列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但在当前英语教学中,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相对薄弱,亟待改进。  【关键词】文化品格;核心素养;改进  一、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1)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  (2)课程标准的要求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明确指出,英语课程承担
公元前2100~前256年的夏商周三代是我国古代水利科学技术的萌芽期,这一时期水利技术的基本理论、勘测规划、维修理论、施工设计已有以下突出表现。
【摘 要】实验材料的有效取舍是实验教学成功的一个有力保障。在小学科学课程实验教学中,可以从日常生活中选择实验材料,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材料,也可以自制教具等,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意识。  【关键词】小学;课程课程;实验教学;实验材料;有效选择  小学科学课程的内容非常有趣,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开展许多实验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魅力及日常生活中蕴含的科学知识,因而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验就显
灰口铸铁管是过去使用最多的给水管道,但因其脆性大且接口为刚性膨胀水泥砂浆或铅接口,事故率最高。管道无内防腐,易生锈结瘤,影响输水能力。随着球墨铸铁管等性能好的管材批量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