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故事——家长需慎重把握引导的尺度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xr906646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引导孩子崇尚真、善、美的品德,许多家长都会讲一些英雄故事来激励孩子,我也是如此。黄继光堵枪眼、董存瑞炸碉堡、小英雄赖宁扑火等英雄壮举,5岁的儿子早已烂熟于心。
  近日,汶川地震,举国悲哀。当我坐在电视机前,一边流泪一边给儿子介绍赈灾前线那些有名或无名的英雄时,孩子突然问我:“妈妈,我能不能跳到河里去救人?”也许是不曾真正意识到儿子会有这样的想法,忽然间,我感到了从未有过的恐慌。我很坚定地回答他:“不能!”“为什么?”孩子满脸的疑惑,甚至还有一点点失望。“至少现在不能,在你没有学会保护自己之前。”我又补充道。“那我什么时候可以去救人?学会游泳后就可以了吗?”
  面对孩子的追问,我一时无言以对,越发惶恐不安,脑海间浮现起以前看过的一则新闻:有一个小女孩,在妈妈的示范教导下,她总会主动把垃圾扔进垃圾箱。有一次,当女孩拾起别人扔在地上的雪糕纸,走向马路对面的垃圾箱时,忽然一辆闯红灯的汽车飞奔过来,小女孩就像蝴蝶一样飞走了。我想那位母亲的初衷也许与大多数家长一样,在对孩子的教育中,榜样英雄确实能起到一定作用,也带来很多积极的影响,但有些负面影响却被我们忽视了。
  于是,我试着以另一种方式向儿子解释英雄的意义。
  首先是生命教育,教育孩子珍惜自己的生命,也要珍爱他人的生命。生命是教育的起点,任何教育都是伴随生命而出现的,没有生命作为载体,教育也就失去了意义。孩子天性爱模仿,但又缺乏自我认知与判断能力,英雄故事听多了,难保不会去学英雄扑火、救人、与歹徒搏斗。因此,在利用榜样英雄对孩子进行教育时,渗透的应是其中的精神,而不要过分强调其行为。
  其次,向孩子讲清楚什么是英雄,什么是英雄行为。英雄可敬,但不是人人都能做的,他们是智勇双全的典范,面对危险时表现出的是从容与智慧。英雄为国为民为正义而献身,其牺牲是不得已的,而简单送死、轻易丧生并不是英雄的行为。汶川地震中,涌现了无数为救他人而牺牲自己的英雄,家长应该教育孩子向他们致敬,但同时也需灌输一个观念:珍惜来之不易的生命和幸福,好好生活,乐观向上。只有先保护好孩子的生命,才能谈教育的问题,利用榜样英雄对孩子进行教育也要以此作为前提。
  生命是脆弱的,尤其是孩子,他们处于人生的最初阶段,是受保护的对象、需要呵护的群体。这一时期培养孩子一些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应该的,但英雄需要的不仅仅是精神,更重要的是能力,而孩子却没有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能力。孩子想做英雄无可厚非,家长又应该怎样满足孩子这一美好而崇高的愿望?其实,教孩子一些自救的方法,告诉孩子学会自我保护,量力而行,也是英雄精神的一种传承。遇到火灾拨打119,遇到歹徒拨打110,在面临危险(火灾、地震、触电等)时能做到顺利逃生、及时呼救、立即报警就够了,这就是“小英雄”所为。
  因此,我决定从另一方面引导、鼓励儿子的“英雄行为”,当他参加义演时、当他抱着储钱罐走向募捐箱时、当他告诉同伴“少吃一根冰棍就能给灾区多送一瓶水”时,我心底的感动更甚于他说“我想跳到河里去救人”。面对从生活小事中自觉要求自己、养成良好品行的儿子,我忍不住竖起了拇指对他说:“你就是个英雄,一个小英雄!”
其他文献
当年陶行知任育才学校的校长时,一个小男孩想用砖头砸同学,刚好被他看到了。他立即上前制止,并让这个小男孩4点钟到他的办公室去。  小男孩诚惶诚恐,4点钟准时到校长办公室,等待着校长的严厉批评。陶行知回到办公室,看到小男孩后,立刻掏出一块糖递给小男孩说:“这块糖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比我准时。”  还没等小男孩从惊异中反应过来,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递给他:“这也是奖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就住手了,说
9岁的特殊年龄使孩子容易处于焦虑之中,而这种焦虑会导致孩子出现身体的痉挛,比如眨眼、耸肩、出怪相、扭脖子、清嗓子、抽鼻子、干咳等等。如果孩子出现痉挛,这种症状不会因为父母的指责或勒令改正而得到缓解。  在9岁前后,孩子的紧张除了导致痉挛之外,还可能引起某种强迫症。美国育儿专家斯波克发现,“最常见的是要求自己迈过人行道上的每一条裂缝,虽然这种做法一点道理也没有,但你就是迷信地觉得你应该这么做……总之
冬季万物收藏,以积蓄力量等待萌发。家长们应当抓住这个时机,为儿童提供适当的营养。食物的营养吸收有赖于健全的脾胃功能,而儿童的脾胃稚嫩,饮食不当极易损伤脾之阳气,脾胃受损会出现饮食停滞中焦、食欲减退、面黄肌瘦、腹泻等症状。常言道“药补不如食补”,在冬季为幼儿合理调配饮食,不但可以提高幼儿的御寒能力,而且可以帮助幼儿轻松度过寒冷的冬季,同时对预防流感也是极有益的。    一要了解幼儿脾胃的特点,保证幼
老同学的儿子今年上小学了,在刚刚结束的期中考试中,成绩很不理想,在班里是倒数几名。究其根源,在于母亲对孩子要求过分宽松,导致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再与老同学细谈,得知她之所以对孩子要求宽松,是因为自己上学期间,父母对她成绩的过度关注和严格管理,给她的心灵造成了极大的伤害,所以,她不希望这种伤害在孩子身上重演。  老同学的所思所为引发了我的思考,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家长应该怎样看待学校教育呢?
一棵树,有叶有果有枝杆,它的名字叫爱心。翻开美国绘本大师歇尔·西尔弗斯坦的手画书《爱心树》,爱心如铁,一径地沉坠,訇然落到心底最软那一层。从没有如此奇妙的感受,爱心是以无与伦比的重量存在,却以羽毛飘浮的方式,在心里面划出一道优雅的弧线。看似清浅,实则重混。这就是爱心,大人都难言述得明白,却被一个小故事,阐释得如十五的月儿,皎洁明晃,照亮每一颗心。  这是个再简单不过的故事,主角是一棵树和一个孩子。
现象1:自从大班开始教数学,宝宝就成了“后进生”  家住深圳宝安区的刘女士非常苦恼:自从儿子升入幼儿园大班,老师在他的“作业本”上打分、写评语,很不客气地说,希望家长别老顾着让孩子玩,一点东西也不教。“你家宝宝到现在,6和9分不清,2和5写起来,左右颠倒,错得离谱。”刘女士一看,头都大了,原来儿子班上成绩最好的小女生已经在学乘除法了,加减法已经是3位数内的,简单的四则运算也会。而且字写得“好正楷,
用有利的因素激发意愿  女儿暑假要上托管班是铁定的事情了。所以在放假前1个月,我就开始有意无意地给她做准备工作。我告诉她托管班的孩子是怎么玩的,有些什么有趣的活动。女儿对玩手工一直很有兴趣,所以,我更是大势宣扬,说托管班的老师很会做手工,能教小朋友做很多好玩的小玩具。另外,她班上也有几个同学要托管,所以,我有意多让女儿和这几个孩子玩,帮助他们培养感情。有了手工活动的诱惑,再加上好朋友的陪同,女儿很
  
孩子的任何一个行为表现都不是孤立发生的,自有其发生的根源。孩子对他人如此不合作、冷漠,一般来说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特定阶段的心理特征决定。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知道的和能干的事越来越多,他们开始感觉自己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人,觉得自己很有能力,已能够慢慢脱离父母和他人的管束。所以,当父母或者他人要求孩子合作时,他们总会尝试举起自己手上的表决牌,试探下自己的权力。在和孩子沟通时,如果父母的态度专
周末和几个妈妈朋友带着宝宝聚会,孩子们在一起玩累了,儿子突然跑过来冲着正聊得起劲的我撒娇。我热切地回应他问:“宝贝,今天你快乐吗?”儿子用响亮且知足的声音回答我说:“我很快乐!”一旁的妈妈朋友们对我们的快乐关怀都赞不绝口。  曾经有那么一次,我白天工作时心情特别好,下班后也将快乐的心情带了回家,于是在见到儿子的第一眼时,我问他:“宝贝,妈咪今天很快乐!你快乐吗?”儿子似乎一时还没想清楚自己是否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