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课堂的应用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zhi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近年来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中,情境教学法一直是小学数学课堂的“常客”。恰当地应用情境教学法,能在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同时,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本文从以往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践的问题出发进行阐述,从中探究能优化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践的方法。
  情境教学法,简单来说就是通过营造场景帮助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一种教学新方法。这一方法在满足了学生学习需求的同时也考验了学生学习的心理。所以,可以认为这是在实际教学中能较好兼顾学生多重需求的一种教学方法。所以,如何将这一方法科学地应用到小学学科教学中,就成了当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情境教学法在教学中应用的问题
  截至目前,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已经应用了一段时间,收获了比较好的教学优化效果,同时也将传统数学教学中的不足暴露了出来。尤其对于小学教育发展比较滞缓的农村小学而言,更存在比较明显的不足。结合对农村小学数学课堂应用情境教学法情况的调查,本文认为主要问题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一)学生学习兴趣不足影响应用
  以农村小学学生为例,虽然在近几年农村经济、生活水平提高的背景下,越来越多家长意识到启蒙教育的重要性,并开始致力于小学生学习习惯、学习兴趣的培养,但仍存在很多小学生学习兴趣不足的问题。尤其对于难度比较高、内容相对复杂的数学学科,很多学生出于对这一学科的畏惧,导致他们很难积极地融入数学教学情境,影响情境教学法在数学课堂应用的效果。
  (二)教师创设情境的方式较单一
  观察部分农村数学课堂上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可以发现很多教师都只会通过语言为学生创设情境。虽然这是一种最容易的情境创设方式,但这一方式下所创设的情境代入感比较差,很难凸显情境教学法的精髓,进而影响这一教学法在课堂上应用的效果。
  二、情境教学法在教学中应用的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践的问题,本文认为教师可以尝试从以下三个方面出发,优化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在助推农村小学数学教育发展的同时,为后续构建更完善的农村小学数学体系提供帮助。
  (一)巧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
  问题是指明学生思考方向的有效載体。如果教师能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巧设科学的问题情境,那么实际教学中情境教学法应用实践的效果也会更好。比如,在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角的度量”课堂上实践情境教学法时,教师就可以基于这一课程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导入问题(如“线是什么?”),引导学生围绕这一问题展开想象联想后,将这一课程中有关“线”的定义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自主思考有关“线”的知识。由此凸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价值。
  (二)巧用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生活”特性是小学数学教材中比较显著的特性。教材中的很多内容都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因此,在实践情境教学法时,教师也可以抓住这一特性,为学生巧设生活化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凸显情境教学法在教学中应用的意义。比如,在“克与千克”课程中实践情境教学法时,教师就可以从农村小学现有的资源出发,为学生设计“秋收卖粮”的情境,让学生在父母卖粮的情境中了解到“克与千克”的定义,以此拉近学生和数学知识间的距离,收获更好的小学数学教学效果。
  (三)巧设视听情境,拓宽学生数学的视野
  在施行上述举措的基础上,教师也可以尝试巧用农村小学现有的影音媒体教学设备,借助这些设备为学生创设蕴含更多数学文化的情境,以此开拓农村小学生的视野,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文化,为后续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提供保障。比如,在“数学广角——鸡兔同笼”课程中实践情境教学法时,教师就可以将数学史上有关“鸡兔同笼”问题研究的情境,运用多媒体影音课件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沉浸在情境中深化对这一问题的理解,体现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价值。又如,在讲解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图形的运动(三)”问题时,教师也可以凭借多媒体设备的优势为学生创设“图形运动”的情境,凭借这一直观的展示,深化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理解,为后续学生更好地解决数学图形问题提供帮助。
  三、结语
  综上所述,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实践,能积极推动农村小学数学教育发展。本文围绕以往农村小学数学教育中实践情境教学法时常出现的问题进行阐述,并提出了巧用问题、生活以及故事情境优化数学课堂的方法,希望有助于后续小学数学教育的优化、发展。
其他文献
小学时期是教育的起步阶段,这一时期,学生精力和求知欲旺盛。小学科学作为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了自然科学中的基本内容,相对于静止、片面的知识储备,更考验学生的动手和思考能力。因此,在小学时期,如何根据学生特点和学科特点规划小学科学的课堂,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就现阶段小学科学教学中存在的困难,对如何在核心素养要求下提高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性以及生成性教学策略进行探讨研究。  科学课作为素质教育背
期刊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国日益注重开展素质教育,提倡学科核心素养教育理念,对各阶段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小学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关键时期,科学是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课程,是围绕着实验的一门学科,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  小学是学生学习启蒙时期,科学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和实用性的课程,它包含了大量实验研究内容。实验操作可以提高学生操作能力,让学生领悟科学原理,
期刊
在新课改背景下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教师要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构建高效数学课堂,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提升。我国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在教育领域也取得了理想的运用成果。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整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对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一、优化新课导入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为了更好地保证教学的效果,教师一定要对新课的导入方式进行不断的调整,通
期刊
科学思维是各种科学的思维方法的有机整合,是正确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有效工具。科学思维能力是学生发展的一种关键能力,培养小学生科学思维是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我们可以采用情境催发、观察猜想、动手实验、讨论反思等策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科学思维具有严密的逻辑性、清晰的条理性、完整的系统性等特点。小学生的科学思维以感性认识材料为基础,以事实证据和科学推理为保障。探究是科学学习的基本方法,科学探究
期刊
在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背景下,做好以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堂教学工作已经成为推动教育事业进步的主要方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工作由此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考虑到小学数学知识内容较为繁多,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应用时,一定要做好应用方式、应用尺度的把握,以确保信息技术可以真正为课堂教学工作带来帮助,推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工作的创新发展。  一、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前兴趣导入策略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当教师想要应用信息
期刊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教学目标。在该目标的引领下,要让学生具备适应自身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必备品格和能力。而数学教育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创造创新能力的关键学科,符合小学教育阶段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综合教育需求。基于此,本文将对核心素养教学理念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展开探讨,提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旨在将核心素养教育理念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希望为广
期刊
小学科学教学关注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围绕主题设置相关项目的课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要先确定主题,熟知课程标准要求;课程重设,打破现有教材框架;学科融合,重视科学与人文的结合。  “小学科学课程要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作为科学教师,在小学阶段的科学课要教什么?知识、能力?还是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走进教学一线,笔者发现多数教师还是以教材为
期刊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我们提倡科学,就是提倡玩科学的把戏,科学的小孩是从玩科学的把戏中产生出来的。”科学游戏是以科学知识为内容的智力游戏,它没有固定的模式 ,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启蒙性和娱乐性 ,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在充满好奇和趣味的小学科学课上,尤其应提倡让学生在有组织的游戏情境中探究,以达到“玩”中学、“做”中探的目的。本文以苏教版《拧螺丝钉的学问》一课为例,在对比两种不同追求的教
期刊
科学素养是科学知识的学习、应用,是一种科学精神和世界观,也是一种认知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具备了学习和理解科学知识的基础,是培育其科学观及科学素养的重要时期。  一、学生科学素养培育的意义  小学阶段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育,是以科学知识的教育为基础,对学生的科学认知及思维的一种培养。在小学教学中,通过科学等课程的开展,以学生便于接受的方式进行科学知识的教育,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
期刊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引入任务驱动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与主观能动性,更利于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开放性的氛围中,学习到更多、更全与更加实用的学科知识技能。本文主要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法的应用进行阐述。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内容有抽象与实践性强等特征,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法,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操作兴趣与知识技能水平。教师应当围绕教学内容与学情分析结果等情况,适时适度地引入任务驱动法,在实现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