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的项目式教学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gcj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科学教学关注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围绕主题设置相关项目的课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要先确定主题,熟知课程标准要求;课程重设,打破现有教材框架;学科融合,重视科学与人文的结合。
  “小学科学课程要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作为科学教师,在小学阶段的科学课要教什么?知识、能力?还是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走进教学一线,笔者发现多数教师还是以教材为本,只关注知识目标的认知与拓展,学生的动手参与、思维训练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小学科学教学关注的不应再只是知识,还有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项目式研究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旨在拓深、拓宽学生视野。教师要突出创设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式学习机会,促进学生主动探究。笔者以《纸》一课的教学为例,探讨围绕主题设置相关项目课程、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生长的路径。
  一、确定主题,熟知课程标准要求
  纸是一种材料,它隶属物质科学领域。《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大概念”中指出:“物体具有一定的特征,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学习内容体现在“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物体在变化时,构成物体的物质可能改变,也可能不改变”。对应的学习目标为“描述某些物体的导电性、透明程度等性能,说出它们的主要用途”,“知道某些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了变化,如被切割成小块、被挤压、被拉伸,纸撕成小片等,构成物体的物质没有改变”。对应课标看教材,青岛版五四学制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生活中的材料”设置了《纸》《多变的纸》两节课。教学落实四维目标,使学生感受到纸对促进社会进步、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帮助学生养成乐于观察、勇于探索的学习品质。
  二、课程重设,打破现有教材框架
  教学以教材的两个课程做脚手架,引导学生设置纸的项目学习,提升学科思维。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设三个“片场”启迪学生思维,让其感受纸文化的博大精深。
  (一)开场:“视频 参观”认知纸的制作
  学生与纸打交道,熟稔到习以为常。但纸是怎样制造的呢?学生会想到木材、機器,对具体的过程却难以说清,对此我们可以这样来实施。
  首先,让学生知道造纸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教师将造纸的过程以图片或者视频形式呈现,帮助学生了解古代造纸技艺,提升民族自豪感。其次,了解宣纸的制作过程。学习强国里有一段视频“物从何处来——纸”,介绍宣纸的原料、制作过程等,通过学习益于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使之了解“纸寿千年”的缘由。最后,结合本地的华泰造纸厂,引领学生就近实地参观纸的生产车间,了解当地造纸业,对比古今造纸技术,认识技术与生产的关系。
  (二)中场:“微课 探究”参与性质研究
  学生日常接触习题纸、A4纸、彩纸、电光纸、壁纸、牛皮纸、皱纹纸等,类型多样,性能各异,但是否有目的地观察研究过纸的性能呢?教师结合教材内容设计成微课,先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的观察方法。
  提前准备不同类型的纸张,动手撕一撕(看结实程度),在阳光底下或手电光下看一看(看透光性),裁成同样的纸条,一端浸入水中试试吸水性,等等。用科学规范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究,认识不同类型的纸张性能不同,从而决定纸的用途。纸有什么用呢?可以做课本、练习册、纸杯、油纸伞……学生也可以用来折纸风车。在动手折纸的过程中,发现有什么变化呢?折的过程,学生会发现纸的形状、大小发生改变,但是构成纸的这种物质没有发生改变。借纸推导,如玻璃瓶的破碎、铁丝的变形、皮筋的拉伸……认识到这些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改变时,构成物体的物质并没有发生改变。
  参考课程标准创设情境。教师设计微课时与学生的探究课堂相结合,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观察生活,用科学的眼光对待事物,领悟科学思想。
  (三)后场:“实验 创意”拓展纸的研究
  一石激起千层浪。关于纸,还有哪些有趣的研究呢?这部分拓展,可以是学生自查资料,也可以是教师推荐的可操作活动。
  看“一张A4纸的力量”。取一张A4纸,对折再对折(把宽平均分4份),沿折痕剪开分为4份。然后把每一份卷成圆柱状,用胶带粘牢。找一块平整的长方形木板,将4个圆筒放下边四角处,木板上平放书籍,记录最大承重量。也可把A4纸的宽平均分6份,做成6个圆柱纸筒,铺木板后观察能否承载人。
  又如“神奇的莫比乌斯带”“调皮的纸”“书本的力量”等活动,材料容易准备,学生乐于参与。他们在动手体验的过程中,既观察到有趣的现象,又产生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原理是什么?操作、探究、质疑,让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三、学科融合,重视科学与人文的结合
  打破学科边界,以项目加强学科融合,创新学生思维。学生可以来一场纸的手工秀,做一束“漂亮的康乃馨”。取一截卫生纸,先向上折起大约0.5厘米宽,然后反复折,就像折小扇子一样。再从中间对折,然后用线捆扎折的位置。用彩笔在边缘处轻轻点上颜色,吹干,把每张纸分开,整理,成型。又如剪纸、剪团花、纸编小篮子。一系列活动实践课的跟进,手工让纸的内容更加充沛,拉近学生与纸的距离,对他们进行美感教育。
  可以搜集纸的相关词语,从科学的角度阐释其本意及引申意,如“纸包不住火”“洛阳纸贵”“世情如纸”等;搜集有关纸的诗句,如“自是君恩薄如纸,不须一向恨丹青”;了解特殊纸张,如无碳复写纸、感热纸、影印纸等;燃烧无纸灰的魔术纸……学科融合加强了学生对纸的性能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好奇心。注重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的结合,着力提高其综合素质,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增强课程的意义性。
  善用项目式课程实施教学,会不断推进学生深度学习。要立足课标,走出教材,加强学科融合,增强课程的意义性和趣味性,让课余时间丰富多彩,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生长,使之形成必备的学科素养。
其他文献
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将其应用到教育教学中已经成为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对于小学数学学科而言,为了更好地完成对学生的数学启蒙, 提升他们的数学基础知识水平,教师就要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信息技术由此得以广泛应用,并得到学生的喜爱。然而,对缺乏自控力的小学生而言,他们的注意力很容易因为过于关注具有趣味性的信息技术而跑偏,这会给课堂教学工作带来不利影响。因此,教师应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将其科学地融
期刊
数学是基础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学科,数学原理和规律来源于生活并被高效率地应用于生活。众多小学数学教师努力提升数学教学效率并积极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都愿意将抽象的知识逐渐变得更加直观。信息技术手段逐渐成为新颖的教学辅助方式,在现代信息科学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成为现代义务教学阶段非常重要的发展趋势。  一、现代教育技术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学科的严密逻辑
期刊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已成为推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工作发展的主要抓手。从教育创新角度来看,很多新型教育模式得以推广运用,其中最受教师和学生喜爱的方法就是信息技术。这是因为信息技术在内容上更丰富、在表现形式上更新颖,而且其能够充分照顾到学生的认知兴趣,这对于他们的认知启发起到了非常关键的引导作用。为了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支持作用,做好对其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策
期刊
一、引言  游戏教学法是一种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应用甚广的教学方式。游戏教学法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但目前在应用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基于这些问题,就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探究。  二、游戏教学法的实效性  小学生的学习习惯、数学思维等都处于刚开发阶段,而游戏教学法因符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成为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  第一,数学学科本身具有抽象性和逻
期刊
小学时期是教育的起步阶段,这一时期,学生精力和求知欲旺盛。小学科学作为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了自然科学中的基本内容,相对于静止、片面的知识储备,更考验学生的动手和思考能力。因此,在小学时期,如何根据学生特点和学科特点规划小学科学的课堂,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就现阶段小学科学教学中存在的困难,对如何在核心素养要求下提高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性以及生成性教学策略进行探讨研究。  科学课作为素质教育背
期刊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国日益注重开展素质教育,提倡学科核心素养教育理念,对各阶段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小学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关键时期,科学是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课程,是围绕着实验的一门学科,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  小学是学生学习启蒙时期,科学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和实用性的课程,它包含了大量实验研究内容。实验操作可以提高学生操作能力,让学生领悟科学原理,
期刊
在新课改背景下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教师要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构建高效数学课堂,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提升。我国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在教育领域也取得了理想的运用成果。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整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对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一、优化新课导入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为了更好地保证教学的效果,教师一定要对新课的导入方式进行不断的调整,通
期刊
科学思维是各种科学的思维方法的有机整合,是正确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有效工具。科学思维能力是学生发展的一种关键能力,培养小学生科学思维是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我们可以采用情境催发、观察猜想、动手实验、讨论反思等策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科学思维具有严密的逻辑性、清晰的条理性、完整的系统性等特点。小学生的科学思维以感性认识材料为基础,以事实证据和科学推理为保障。探究是科学学习的基本方法,科学探究
期刊
在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背景下,做好以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堂教学工作已经成为推动教育事业进步的主要方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工作由此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考虑到小学数学知识内容较为繁多,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应用时,一定要做好应用方式、应用尺度的把握,以确保信息技术可以真正为课堂教学工作带来帮助,推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工作的创新发展。  一、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前兴趣导入策略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当教师想要应用信息
期刊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教学目标。在该目标的引领下,要让学生具备适应自身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必备品格和能力。而数学教育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创造创新能力的关键学科,符合小学教育阶段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综合教育需求。基于此,本文将对核心素养教学理念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展开探讨,提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旨在将核心素养教育理念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希望为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