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笔者在报刊上看到一则对中学生学习兴趣的调查报道。报道上说在中學所有课程中“思想政治课”被列为最不喜欢的学科,身为初中政治教师的我深感悲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学生情感的支撑,老师们即使能勉强完成教学任务,可又如何向学生倡导、传达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积极正向的价值观呢?学生不喜欢政治课原因是多方面的,作为一名普通的政治老师我们无法改变一切,但确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尽力培养学生对思想政治学科的兴趣。以下是我的一些教学体会。
一、赢得第一堂课
心理学上把由初次见面所形成的对一个人的印象,称之为“首因效应”教师给学生的首因效应对教师的教学有重要的影响。因为初中生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还不够成熟,辩证思维还刚开始形成,他们往往只凭某一点的好坏,凭直觉下判断做推理,得出结论,因此,师生的初次见面,特别是第一堂课给同学们留下的印象,往往是非常深刻的。所以老师必须赢得第一堂课。教师想赢得第一堂课,必须打有准备之战,即所謂的“有备无患”。那么教师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呢?
1.备自己的“行头”。第一堂课,教室四、五十名学生,坐在位置上好奇的等着老师的降临,新的政治老师会是怎样的呢?如果这时教室进来一位表情木然,穿着随便,甚至还能看到一点倦意的老师,同学们肯定会打跌眼镜,失望极了。相反如果此时你能注意自己的形象,选一身适合自己的衣着(现在的学生很挑剔,作为老师你不能穿太前卫的衣服,但一定不能让学生觉得你老土),脸带微笑,精神饱满跨进教室,自信地与学生们问好,自我介绍。相信你能一下子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2.备自己的学生。一个政治教师任课的班级多,要面对的学生多,这是现实。你不能因为学生太多了,而不去认识他们,了解他们。要知道想赢得第一堂课,不备自己的学生是不可能的。了解他们,是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备自己的学生,不只是了解他们这一年龄段的生理、心理特点,认知水平而已,更重要的是要认识他们。且这一工作要尽量早,放在上第一堂课之前,可以向班主任要学生的简明登记表来看,登记表上有学生的基本情况连同学生的相片,还有以往班主任的评语,这样一来,第一堂课的教学就能有针对性。试想,当你的第一次课堂提问,不是简单以“学生的座位号”或“这位同学”来提问,而是直接叫出学生的名字,还加上一两句看是不经意的话,比如:“听说你的二胡拉得不错,老师希望以后能有机会听到你优美的琴声。”“也不知道,你们村现在变得咋样,小时候我可常随妈妈到你们村庄做客呢!”同学们的反应会是什么样的呢?特别是被提问的同学。相信同学们会有一点儿惊讶,但更多的是兴奋,兴奋之余,他们已认可了你,喜欢上了你这个政治老师。
3.备教材。赢得第一堂课老师必须认真备教材。这节课要把学生带到哪里?怎么带?怎样确保带到那里?所有这一切,教师对课本的内容要非常熟悉,唯有熟悉才能知道知识的脉络,才能知道教材的重点、难点。才能找出书中知识与学生实际最佳结合点,才能课堂教学中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注重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在生活中所关注的话题,帮助学生在学习中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与规范,才能设计出较好的问题来激起学生的好奇。
只有这样,第一堂课才能做到游刃有余,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才能增添学科魅力。
二、把时政热点融入的政治课堂教学
“赢得第一堂课”是良好的开始,要培养学生对思想政治学科的持久兴趣,还要注意把时政热点融入的平时的政治课堂教学中。将时事政治引入课堂教学,让活生生的事实感染学生,使富有时代感的知识占据学生的头脑,可以大大增加政治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政治课堂教学任务顺利完成,还可以在学生中形成“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良好氛围,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经常讲一些国内国际的时政热点。例如:2016里约奥运会赛事,中国女排夺冠!杭州G20峰会、“天宫二号”成功发射,中俄、美日的各自联合军演、巴西塞卡病毒引发的疫情,朝韩危机,台风莫兰蒂正面袭击厦门……这些时政要点教师可设计为教学情境导入新课,也可以结合教材的知识点进行课堂教学。也可在老师课前5分钟举行新闻发布,将头天所发生的国内或国际的重大事件及时通报给学生。还可以课前学生轮流进行要闻发布。即课外让学生收集、整理时事政治材料,新课开始前,让两至三名学生进行新闻发布,要求学生突出热点、焦点,并避免内容重复。这可以起到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使学生的情绪高涨。一改过去政治课那种沉闷、单调、枯燥无味的状态,使政治课成为受学生欢喜上的课。同时课外让学生收集、整理时政材料,可以促使学生把目光从自身和家庭狭窄的空间投向辽阔的社会大舞台,让他们去关注、去体会世界的变化,感受时代的脉搏,从而可以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关心人类的良好品质,培养他们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当然在教学中,要处理好时事政治材料与教材的关系。要始终把教材放在中心位置,时政材料只能作为有益补充,不可本末倒置,过于重视时政材料而忽视教材。
总之,培养学生对思想政治学科的兴趣,让政治学科更添魅力,任重道远,我们政治教师应不懈努力。
一、赢得第一堂课
心理学上把由初次见面所形成的对一个人的印象,称之为“首因效应”教师给学生的首因效应对教师的教学有重要的影响。因为初中生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还不够成熟,辩证思维还刚开始形成,他们往往只凭某一点的好坏,凭直觉下判断做推理,得出结论,因此,师生的初次见面,特别是第一堂课给同学们留下的印象,往往是非常深刻的。所以老师必须赢得第一堂课。教师想赢得第一堂课,必须打有准备之战,即所謂的“有备无患”。那么教师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呢?
1.备自己的“行头”。第一堂课,教室四、五十名学生,坐在位置上好奇的等着老师的降临,新的政治老师会是怎样的呢?如果这时教室进来一位表情木然,穿着随便,甚至还能看到一点倦意的老师,同学们肯定会打跌眼镜,失望极了。相反如果此时你能注意自己的形象,选一身适合自己的衣着(现在的学生很挑剔,作为老师你不能穿太前卫的衣服,但一定不能让学生觉得你老土),脸带微笑,精神饱满跨进教室,自信地与学生们问好,自我介绍。相信你能一下子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2.备自己的学生。一个政治教师任课的班级多,要面对的学生多,这是现实。你不能因为学生太多了,而不去认识他们,了解他们。要知道想赢得第一堂课,不备自己的学生是不可能的。了解他们,是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备自己的学生,不只是了解他们这一年龄段的生理、心理特点,认知水平而已,更重要的是要认识他们。且这一工作要尽量早,放在上第一堂课之前,可以向班主任要学生的简明登记表来看,登记表上有学生的基本情况连同学生的相片,还有以往班主任的评语,这样一来,第一堂课的教学就能有针对性。试想,当你的第一次课堂提问,不是简单以“学生的座位号”或“这位同学”来提问,而是直接叫出学生的名字,还加上一两句看是不经意的话,比如:“听说你的二胡拉得不错,老师希望以后能有机会听到你优美的琴声。”“也不知道,你们村现在变得咋样,小时候我可常随妈妈到你们村庄做客呢!”同学们的反应会是什么样的呢?特别是被提问的同学。相信同学们会有一点儿惊讶,但更多的是兴奋,兴奋之余,他们已认可了你,喜欢上了你这个政治老师。
3.备教材。赢得第一堂课老师必须认真备教材。这节课要把学生带到哪里?怎么带?怎样确保带到那里?所有这一切,教师对课本的内容要非常熟悉,唯有熟悉才能知道知识的脉络,才能知道教材的重点、难点。才能找出书中知识与学生实际最佳结合点,才能课堂教学中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注重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在生活中所关注的话题,帮助学生在学习中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与规范,才能设计出较好的问题来激起学生的好奇。
只有这样,第一堂课才能做到游刃有余,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才能增添学科魅力。
二、把时政热点融入的政治课堂教学
“赢得第一堂课”是良好的开始,要培养学生对思想政治学科的持久兴趣,还要注意把时政热点融入的平时的政治课堂教学中。将时事政治引入课堂教学,让活生生的事实感染学生,使富有时代感的知识占据学生的头脑,可以大大增加政治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政治课堂教学任务顺利完成,还可以在学生中形成“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良好氛围,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经常讲一些国内国际的时政热点。例如:2016里约奥运会赛事,中国女排夺冠!杭州G20峰会、“天宫二号”成功发射,中俄、美日的各自联合军演、巴西塞卡病毒引发的疫情,朝韩危机,台风莫兰蒂正面袭击厦门……这些时政要点教师可设计为教学情境导入新课,也可以结合教材的知识点进行课堂教学。也可在老师课前5分钟举行新闻发布,将头天所发生的国内或国际的重大事件及时通报给学生。还可以课前学生轮流进行要闻发布。即课外让学生收集、整理时事政治材料,新课开始前,让两至三名学生进行新闻发布,要求学生突出热点、焦点,并避免内容重复。这可以起到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使学生的情绪高涨。一改过去政治课那种沉闷、单调、枯燥无味的状态,使政治课成为受学生欢喜上的课。同时课外让学生收集、整理时政材料,可以促使学生把目光从自身和家庭狭窄的空间投向辽阔的社会大舞台,让他们去关注、去体会世界的变化,感受时代的脉搏,从而可以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关心人类的良好品质,培养他们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当然在教学中,要处理好时事政治材料与教材的关系。要始终把教材放在中心位置,时政材料只能作为有益补充,不可本末倒置,过于重视时政材料而忽视教材。
总之,培养学生对思想政治学科的兴趣,让政治学科更添魅力,任重道远,我们政治教师应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