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拉美援助:目标选择与政策转型

来源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wer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尽管拉美不是中国对外援助的重点地区,援助却一直是中国对拉美政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对拉美外交的有效政策工具之一。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援助古巴,不仅是寻求与古巴建交,而且期望在外围地区对美国形成战略牵制。70年代,中国的援助政策推动了中拉建交高潮的到来。八九十年代,在巩固和扩大外交阵地的同时,中国对拉美的援助开始强调"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合作理念。新世纪以来,中国加大了对拉美的援助力度,大型标志性成套项目增多,特别是人道主义救灾援助成为新时期对拉美外交的亮点。中国对拉美援助政策的演变,反映了中国对在拉美利益认知的转变,即从支持反帝、反殖、反霸转向支持独立发展民族经济,从"涉台斗争"转向强调经济、科技和文化外交。中国对拉美援助是当前实现中拉经贸关系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有益补充,也是中国在拉美构建"软实力"的关键环节。
其他文献
墓葬是因为墓主人及家人对另一个世界的认识和进入另一个世界的安排而产生的特殊建筑,墓主人他们有什么想法和作法呢?在有些墓葬里,他们留下了墓葬绘画和墓葬文字,以表现他们
泉州南音作为首批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中国古老乐种,传承和创新是其生命源泉。而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南音研
在大数据背景下,人工智能算法的发展带来了数据“标签化”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方便了数据平台进行信息检索、更高效地处理数据,然后呈现给用户。然而
“朦胧诗”是以《今天》诗人为代表,不同于“现实主义”倾向的一股当代诗歌思潮。它与“五四”提出的建立“人的文学”有相通之处,但把诸多荒谬的、“倒挂”的经验带进了诗歌
失独余悲:潘教授今年75岁,在清华大学工作了53年。当年为了响应国家计划生育政策,潘教授34岁结婚,35岁才有孩子;而当他到了70岁高龄,需要孩子照顾的时候,儿子却因心脏病离开
<正> 一汉语和日语这两种语言,从谱系分类法角度看是毫无亲缘关系的,从类型法角度看也是性质完全不同的。然而语言之间的相互作用,不仅仅取决于它们系属的远近和类型的异同,
由于输电网络涉及地域范围广、地形复杂,引入最新的信息技术是输电网络巡检发展的趋势。地理信息系统(GIS)可以对与地理空间相关的信息或数据进行有效管理和综合分析,因此,本文
<正>正如有德行的人安详别世,轻声向灵魂辞安,悲伤的友人或伤逝,叹其气绝魂离,亦有说不然。
期刊
陌生化语言是文学作品创作中最具特色的技巧方法之一,对陌生化语言的合理运用,能够使文学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进一步提升。《尤利西斯》作为运用陌生化语言的经典著作,表达出作
伴随“新媒体”的创新发展,根据我国当前环保科普的现状,应摆脱新媒体背景下的环保科普困境,提高环保科普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从“新媒体”的界定入手,分析新媒体的发展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