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之美

来源 :现代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astpho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段涛
  2011年7月入谢季筠工作室学习至今,2012年入展四川省第七屆书法篆刻新人新作展,2013年入展成都市书法家协会第二届临帖临印展,2016年入展“永逸杯”四川省首届行草书大展。
  艺术之美需要解读,书法尤难,究其缘由,在于极简单的表现形式下,却要呈现艺术家丰富的精神世界和内在修养。清代刘熙载云:“书者,如也,如其志,如其学,如其才,总之如其人而已。”此语真实不虚,纵览经典,无不如此。余学书既久,浅见有三:
  一、临帖。对于传统经典碑帖之学习,当临帖与读帖结合。临帖得其形,读帖得其神。读帖当以心会心,不求甚解,每有会意,必欣然试之纸墨。此虽小得,实亦大得。另当动静结合,行草属动,篆隶楷,魏碑属静。楷书增其力,草书畅其气。一阴一阳之谓道也。依此而行并持之以恒,可得之于心,而书亦必有可观处。
  二、审美。汉字之形式美,如人之面貌,千人千面,丑美无定论,情人眼里出西施,各好其所,然此依外观论之,若点画沉着飞动,线质高古,则貌丑亦可煽情,何以故?此内美使然。传统经典作品审美核心在于有生命力之线条,由此可见一斑。
  三、气象。山不言自高,海不言自深。书为心画.字如其人,经典作品之各有气象,背后的艺术家常有深厚的笔墨功力,充实的学养,独到的艺术见解,甚或有丰富的人生阅历。至此,化而为书,不求其精而精,水到渠成,百川汇海,汇合而成其气象。大气象,高境界,皆由此出。学书如修行,修行当如此,至诚者致之。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余自不惑之年从恩师谢季筠先生求学八年至今,惑渐解矣,幸甚!感念恩师教诲多年,皮毛所得,记之如此。
其他文献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理事,一级美术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高研班导师,四川省文联副主席,四川省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山水画会名誉会长,四川省政协书画院副院长,成都市美协顾问,四川省西部中国书画院院长。李兵独立探索提炼出的新皴法——“块斧劈皴”(也有人称之为“李兵冰雪皴”)和独特的“挤白”“衬白”染雪法、冷暖对比烘雪法、色墨互补托雪法、积水积墨现雪法等,填补了中国水墨高原雪山画法的空
戴洵   1978年生于成都,2000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室内设计系,2002年赴德国多特蒙德大学进修学习设   现为四川省中国画学会理事,西南民族大学客座教授,四川省天府新区书画研究院副院长,《四川花鸟》杂志副主编,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成都画院特聘画师,四川西蜀花鸟画院特聘画师,成都诗婢家画院特聘画师。   戴洵是一个青年花鸟画家。在当今中国花鸟界,年轻人走制作式的工笔,以期出名已成为普遍现象
在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四川省巴中革命老区隆重推出的大型四川曲艺剧《望红台》,在举国欢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后,相继于巴人艺术节巴州剧院、四川艺术节四川省川剧院、第九届中国曲艺节天津市中华剧院等地成功演出,为全国观众展现了四川曲艺的精彩魅力,其选段多次在全国优秀曲艺节目展演中荣获大奖,全国各大媒体纷纷聚焦,《人民日报》在评论中称:《望红台》是新时代中国曲艺在创新进程中推出的兼具思想
风清花雅 · 王奇 国画小品展  开幕时间:2019年4月21日(星期日)下午3:00  展览时间:2019年4月21日——5月5日  展览地址:成都市青羊区浣花北路5号附15号『拾里』  王 奇  1954年生于北京,特级美术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为中国美术学院客座教授、河北美术学院终身教授、九州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兼任中国美术教育研究会理事等。2001年深造于中国美术家协会首届中国画高研
鞍信   当代作家,诗人,美术理论家。1952年10月出生,陕西扶风人。西北大学中文系研究生毕业,文学硕士,长期从事新闻与出版工作,现为一家出版社编审。1972年开始从事文学艺术创作,曾用寒是、秦男、晓马、虚谷、安然等69个笔名发表作品,迄今已发表各类文学作品及文论、画论等1200余万字,获国家、省级以上文学奖项42次。   主要作品有《红枣歌》《草原的故事》《法门寺恋歌》《公仆》《西岭英魂》等抒
1983年,中国致公党开始在四川发展党员,分别在成都和重庆建立了致公党小组。经过30多年的发展,致公党四川省委广泛吸纳人才,凝聚了一大批在绘画、书法和摄影方面具有相当造诣的致公党员。为了发挥好这些艺术人才的积极作用,同时团结致公党所联系的艺术界人士共同为四川文化事业发展贡献力量,致公党四川省委于2017年6月2日成立四川致公书画院。书画院成立以来充分利用书画摄影艺术带动力强、影响度深的优势,把坚持
这些抗疫诗,摒弃了华丽的辞藻,正视现实灾难,“我手写吾口”,直抒胸臆,在“文以载道”中鼓舞了泸州人的抗疫意志,坚定了抗疫必胜的信心,是中国传统现实主义文学“诗言志”最美的传承和发展。   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从武汉、从湖北蔓延至大江南北,危及成千上万人的生命时,面对严重的疫情,泸州市广大文艺工作者走出“象之塔”,满怀激情,创作出许多感人的抗疫文艺作品,如歌曲、金钱板、微电影、小型话剧、书法
林峤先生最近要出版一本《林峤汉砖佛造像》,他邀我去他工作室看看。这间工作室在地下仓库,面积不过十多平方米,却被十多个钢铁高架撑滿。层层架上放满了形状各异、大小不同、轻重不一的汉砖,大的有近百斤,小的约几斤。汉砖上用墨色或朱砂画满了图案各异、造型多样的佛造像,这些佛像神态端庄、古雅沉厚,并写满了参差不齐的碑文。据林峤先生介绍,这些作品是他近几年新创作的,其灵感来源于中国的两大古代文化宝库:一是汉代画
早餐后,阳光和煦,天气晴朗。爸爸说,这次来老家,除了看望年迈的奶奶之外,还想带我去看看他小时候放牛的地方,那山上有一些零星的野柚子树,这个季节应该是果子成熟的时节,爸爸想带我去感受摘野柚子的乐趣。  我和爸爸沿着老屋背后的一条小道,往山上攀爬,不到半个小时,我就满头大汗了。我说:“爸爸,我们歇一歇吧!”。爸爸忽然问我:“曼艺,你闻到野柚子的香味了吗?”我用鼻子嗅了嗅,淡淡的清香飘来,这香味像蜂蜜的
李兵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理事,一级美术师,四川省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书画理论与创作高研班导师,四川师范大学外聘硕士生导师,四川音乐学院美术学院客座教授,成都大学中国一东盟艺术学院艺委会委员,四川省美协山水画会名誉会长,四川省西部中国书画院原院长。独立探索提炼出的新皴法一一“块斧劈皴”(也有人称之为“李兵冰雪皴”)和独特的“挤白”“衬白”染雪法、色墨互补烘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