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凡卡》为例浅谈阅读课堂互动交流的构建与实施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razhong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阅读课堂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依托文本的平等对话、互动交流。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与习惯。
  关键词:阅读教学 互动交流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0-120-02
  
  《基础教育新课程学科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实践告诉我,要真正实现阅读教学课堂的互动交流,至少需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如何让学生对阅读内容拥有自己的理解、体验、感悟?这是互动交流的前提;二是如何实施阅读课堂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这是核心。本文谨以《凡卡》教学为例,就上述两个问题谈谈自己在教改
  实践中行之有效的一些做法。
  
  一、互动交流的构建
  
  互动交流的构建过程实质上是师生双方对阅读内容充分的准备过程。
  1、教师的准备过程
  (1)理解教材
  阅读是一种很个性化的行为。同一阅读内容,由于阅历不同,知识储备不同,理解能力不同,情感体验不同,不同的人都会有不同的见解。如教学《凡卡》一文,教师首先应对“圣诞节前夜凡卡趁老板、老板娘和伙计们去教堂做礼拜的机会,偷偷地给爷爷写信;在信中向爷爷倾诉自己在鞋铺当学徒遭受的令人难以忍受的悲惨生活,再三哀求爷爷带他回到乡下;回忆与爷爷在一起的生活情景;凡卡没有把收信人的地址写清楚就把信塞到了邮筒里,在甜蜜的梦中看见爷爷正在念他的信。”这些内容有全面细致的把握。而后深入品味文章内容,领悟文章情感——对沙皇制下俄国社会穷苦儿童悲惨命运的同情。其次品悟文章的表达。《凡卡》一文的表达特色有两个方面:一是讲凡卡的悲惨遭遇,由作者的叙述、凡卡信的内容和凡卡的回忆穿插起来,相互映衬。二是采用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如凡卡在信中倾诉当学徒所受的虐待欺凌,基调是“苦”;回忆在乡下与爷爷的生活,基调是“乐”。诉苦为主,以乐反衬。对凡卡写信环境、动作、神态的描写,使人深刻地感受到凡卡内心的“痛”。
  (2)分析教材
  《凡卡》一文篇幅较长,内容和形式都比较复杂,社会背景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将理解的重点放在理清课文线索,感受凡卡生活悲惨和内心痛苦上;难点放在体会作者思想情感,领悟文章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上是恰当的。知识点、能力点则应在自学提纲中细化显示。
  (3)拟定自学提纲
  在教学《凡卡》一文时,我在充分理解教材、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拟定了如下自学提纲:1.搜集沙皇统治和契诃夫的相关资料;2.借助工具书或结合上下文理解吸收文中生字、新词;3.理清课文线索,分清作者叙述、信的内容、凡卡的回忆;4.理解品悟内容(凡卡写信时的动作、神态,信中的遭遇,回忆的部分,结尾的梦),梳理感悟,做好批注;5.领悟文章表达特色;6.感情朗读课文。
  2、学生的准备过程
  (1)课前准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搜集沙皇统治和契诃夫的相关资料。
  (2)自学准备。留给学生一节课的时间,引导学生依托自学提纲充分自学,将自己的理解、感知、体验详加批注,标记疑难未解之处,以备课上交流。教师帮助自学有困难的学生完成自学。
  (3)课余准备。在课堂自学的基础上,学生利用课余继续品悟课文,查阅资料,相互交流,释疑解难,加深认
  识。
  
  二、互动交流的实施
  
  教师不仅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更多时候是交流活动的一分子,是平等对话中的首席。教学《凡卡》一文时,由于师生双方对课文的理解认知都很充分,课堂互动交流就进行得有声有色。以下是截选的部分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又到咱们的交流时间了。从你们的自学情况看,同学们读书是越来越认真了,批注也越发的细致了,看来你们是越来越会读书了。说说看,读了《凡卡》这篇小说,你们都有哪些收获?有什么疑问?提出来咱们一块儿解决。
  生:我从凡卡给他爷爷写的信中感受到了他在鞋店当学徒时的悲惨生活。这样的生活连猪狗都不如。由此可见,沙皇统治下的社会很黑暗。凡卡的不幸遭遇令人同情。
  师:你不但把握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而且领悟准了文章的思想情感。尤其是形容凡卡的生活用“猪狗不如”一词,真是入木三分,很不简单!还有没有具体一点的理解?
  生:“在写第一个字以前他担心地朝门口和窗户看了几眼”。从“担心”可以看出凡卡经常挨打挨骂,他被老板和老板娘他们打怕了。他写信时心都可能提到嗓子眼了。
  生:“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打,因为我给他们的小崽子摇摇篮的时候睡着了。”凡卡每天晚上都睡不好觉,随时都会挨打,日子过得真苦啊!
  生:“这个礼拜,老板娘叫我收拾一条青鱼。我从尾巴上弄起,她就捞起那条青鱼,拿鱼嘴直戳我的脸。”老板娘真没人性,是个黑心肠的妇人。凡卡只有九岁,老板娘啥活都让他干,干不好时还要挨打。凡卡真可怜!
  生:“早晨吃一点儿面包;午饭是稀粥;晚上又是一点儿面包。至于菜啦,茶啦,只有老板自己才大吃大喝。他们叫我睡过道里——”凡卡吃不饱,睡不好,生活真的连猪狗都不如。
  ……
  师:同学们对凡卡悲惨生活的具体描写抓得真准!还有其它的发现吗?
  生:从“昏暗”这个字眼可以看出凡卡孤独、无助的心境。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人们在遇到不幸时,有时会祈求神灵的保佑。可连眼前这救苦救难的神像都成昏暗的了,还有谁能救他脱离苦海呢?
  师:真好!这一点连老师都没有注意到。看来我得向你学习,以后读书应再细致些。
  生:我觉得凡卡非常向往乡下生活,因为他回忆与爷爷在乡下的日子给人的感觉很美。
  师:对这一点谁还有不同看法吗?
  生:我认为凡卡乡下的生活一点也不美。他在乡下照样吃不饱,穿不暖,还跟着爷爷挨冻、受累。只不过他不受别人欺负罢了。
  生:这是衬托。凡卡把乡下吃不饱、穿不暖、挨冻、受累的日子想得很美,是为了衬托他现在生活的悲惨。
  师:(在学生就这一问题充分发表看法以后)我个人认为,写凡卡回忆的这两段文字,看起来如童话般美丽,实则饱含苦难。就是这样苦难的日子,凡卡却是那么的向往,由此更能衬托出凡卡做学徒时生活的悲惨。这也是本文表达上的一大亮点。
  生:“楦头”是个啥东西?
  生:我知道,是做鞋用的。用木头做成脚的模型,用来撑新鞋的。我妈做鞋就用它。
  师:你能留意身边的事物,真不错!还有谁有疑问?
  生:凡卡生活那么穷苦,他只有九岁,他怎么会写字呢?
  师:你很会想问题。同学们相互讨论讨论,说说你们的看法。
  生:凡卡是跟他爷爷学的。
  师:怎么说?
  生:文章结尾写爷爷在读凡卡的信,说明爷爷识字。凡卡在乡下可能跟爷爷学过识字、读书。
  师:很有道理。还有其他看法吗?
  生:他可能是自学的。
  生:富人家的孩子上课时,凡卡躲在教室外边偷学的。
  师:同学们的观点都有道理。其实,老师在读课文时也对此有疑问。我查阅了一些资料,想知道吗?(学生异口同声:想!)课文是经过编者删节的。在《契诃夫文集》第五卷的原文小说,有这样一段被删去的话:“当初凡卡的母亲彼拉盖雅还活着,在老爷家里做女仆的时候,奥尔迦?伊格纳捷耶芙娜(笔者注:老爷家的小姐)就常给凡卡糖果吃,闲着没事做便教他念书、写字,从一数到一百,甚至教他跳卡德里尔舞。可是等彼拉盖雅一死,孤儿凡卡就给送到仆人的厨房去跟祖父住在一起。后来又从厨房给送到莫斯科的鞋匠阿里亚兴的铺子里来了……”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凡卡之所以能写信,是老爷家小姐教他念书、写字的结果。至于小姐为什么喜欢他并乐意教他,这又和凡卡的母亲曾是小姐宠爱的女仆有关系。怎么样?这样解释是不是更具说服力?
  生:课文结尾写凡卡甜蜜的梦。我认为他的愿望是实现不了的。因为他在信上没有写清爷爷的地址。
  师:如果凡卡在信上写清地址,他的愿望能实现吗?讨论讨论,说说看。
  生:就算爷爷把他接到乡下,他的日子也好不到哪儿去。
  生:爷爷只是个给富人家守夜的,可能连自己的温饱都解决不了。凡卡到乡下免不了忍饥挨饿,弄不好可能会成小叫化子。
  生:爷爷根本照顾不了凡卡。要不他怎么会让九岁的凡卡给人家当学徒,把自己的孙子往火坑里推呢?
  师:是啊,在那样一个黑暗的社会,下层劳动人民美好的愿望也只能像凡卡所做的甜蜜的梦一样,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作者以凡卡甜蜜的梦结尾,暗示了他愿望的破灭,给人留下深刻的思考,以激起人们对凡卡命运的神奇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现实的愤恨。
  学生自由感情朗读课文,为本课教学画上圆满句号。
  在互动交流的课堂,学生发言积极,思维活跃。他们或陈述阅读所得,或质疑探究,或补充完善理解批注,真正做到了手动、口动、眼动、心动、笔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很高。
  三、互动交流的延伸
  每篇课文结束以后,我总是为学生推荐一些与课文相关的书籍,让他们用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技能进行课外阅读,有意识地将学生的阅读由课内引向课外。如学完《凡卡》一文后,我为学生推荐了《变色龙》、《套中人》、《农民》、《第六病室》、《小公务员之死》等一些契诃夫的小说作品。学生阅读的热情很高。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有熟练成了习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好像处于本能,一辈子也用不尽。”致力于这样的教学实践,旨在通过由扶到放的过程,教学生学会读书,尽情体验读书的乐趣,反复而为,渐成习惯,引领学生迈入阅读的殿堂。这不正是阅读教学的精髓所在吗?
其他文献
期刊
伴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传媒行业逐渐现代化.主持人的专业能力能否适应行业的环境也已显得尤为重要.对于播音员主持人来说,仅仅具备基本的播音员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个人的
《名流》——米高·孔泰肖像摄影展提到世界时尚摄影大师米高·孔泰(Michel Comte),你会想到什么?我想到一个地点:152房间——全世界最有故事的摄影棚,又想到一个人物:卡拉·
目的:运用Meta分析对晚发抑郁障碍的危险因素及抗抑郁药物疗效和安全性进行循证研究。   方法:通过计算机文献检索MEDLINE、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0-118-0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A层)能深刻理解原电池概念、原理、构成条件,熟练地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及总反应式。(B层)能较好地理解原电池的概念和构成条件,会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较熟练地书写电极反应及总反应式。(C层)能理解原电池的概念和构成条件,会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会书
对当今的民生新闻播音员而言,一般他们播读的稿件都是由编辑准备提供的,因此考究以为播音员的民生新闻播音表现是否出彩,很大程度是看播音员能否播出态度、播出温度.综合对社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0-119-01    笔者曾经在一套电学试题中看到这样一道题目,原题如下:  如图1所示,竖直的直导线ab右侧放有一个轻质闭合线圈(不计重力)。现向直导线中通入如图2所示的正弦交变电流,设电流由a流向b为正方向,则线圈运动方向相同的时间是()    A.0-t1和t2-t3两段时间内  B.t1-t2和t3-t4两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