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微生物学教学质量的初步探讨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nc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结合教学经验,就如何有效进行微生物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优化教学效果,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 微生物教学;教材;主导性;传统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11)24-0037-03
  Primary Study on Some Teaching Skills for Microbiology Teaching//Chang Yanping1, Li Yanqin1, Li Hongquan2, Yan Leilei1, Li Chunqing1
  Abstract It was discussed for the teaching skills in Microbiology. It tells us how to advance teaching activities and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and open up a new Direction for the improvement of Microbiology teaching.
  Key words microbiology teaching; textbooks; dominant character; traditional instruction
  Author’s address
  1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of Hebei University, Baoding, Hebei, China 071002
  2 School of Basic Medical Science, Hebei University, Baoding, Hebei, China 071002
  
  微生物学是生物学领域中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也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学科。21世纪,生命科学正以领先自然科学的态势向着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发展,要适应学科的发展,微生物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使学生较好地具备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了解学科前沿进展,激发学生专业兴趣,培养学习后继相关专业课程的能力。因此,如何搞好微生物学教学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1 教材的选用
  关于普通微生物学教材的选用,曾经使用过几个优秀版本。1993年由复旦大学周德庆先生编写的《微生物学教程》以崭新的面容问世,是一本便于教学的实用型教材。面对微生物学发展的新形势及整个生命科学的迅猛发展,教育部实行“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为了适应这种新的改革,由武汉大学等高校合编的《微生物学》于2000年问世。这本教材从内容到形式均力求与国际先进教材接轨,反映了微生物学科的最新水平。
  从2006年开始,河北大学的微生物学课开始选用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即武汉大学沈萍、陈向东教授主编的《微生物学》(2006年出版)。这本教材的特点是内容新颖(参考书或文献引用至2005年)、信息量大、启发性和实用性强[1]。教材更新了,内容增加了,但授课学时没有增加,因此如何做到既保证完成规范化知识教学量,又兼顾到学生的接受能力,这就对教学方法提出挑战,是在教学实践中不得不探索和面临的问题。
  2 把握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2.1 全面研究教材、认真备课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其主导作用的发挥首先体现在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上。教材选好以后,教师不能将教材上的全部内容原封不动地“硬塞”给学生,而是要通过自己的才智,充分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带着自己的文化积淀去研究教材,分析教材,理解和把握教材,真正把溶于教材之中的知识因素和智力价值挖掘出来,并适时适量地展示给学生[2]。
  由于微生物是一群形体微小的生物,直观性不强,大多数必须借助各种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初学者往往难以理解什么是微生物。微生物与人类到底有着怎样的关系呢?这就要求教师由浅入深,全面地、准确地理解和钻研教材内容,把握教学重点、难点。特别是绪论这一章内容和深度的掌握,讲解从简单易懂的日常生活入手,列举微生物在实践中的应用,图示详细讲解重要代表人物在微生物学发展中的作用;进而了解微生物及微生物学的相关内容,使学生对微生物及微生物世界产生浓厚的兴趣。
  为了利于学生学习和记忆,教师如何讲、讲什么非常重要。因此,认真备课是提高微生物学教学质量最重要的方法之一。为了改变以教师为主的传授式教学,利用课余时间参阅许多微生物学相关书籍,注意上网广泛搜集各种学术资料,了解学科新情况、新动态、新趋势、新特点,查阅、收集微生物学各种资料及相关图片。并且在教学中有目的地插入相关内容的热点话题,增强授课效果。学生对类似事件产生浓厚兴趣,这样在微生物教学中引导他们通过学习、讨论和查阅相关资料,不仅了解禽了流感发生的历史和现状、禽流感发生的特点及传播方式、禽流感的预防和治疗,而且培养了对该课程的兴趣。
  2.2 教师的激情
  笔者认为无论是什么课程的教学,教师都是一个关键。而教师在课堂上的精神状态是足以感染全体学生的。教师以讲台为舞台,以学生为观众,运用生动、精辟的语言,形象、精湛的表演,使教学进入尽善尽美的境界。讲到微生物无处不在时,顺势拿出一张纸币,让学生大胆猜测纸币平均所带细菌数量,他们跃跃欲试,这样大大激发初学者对微生物学的兴趣。当教师一走上课堂的讲台,就应该聚精会神地进入“角色”,声形并茂、淋漓尽致地进行表演,全心全意地投入。教师的态度是否认真,讲课是否有激情,学生坐在讲台下是能清楚地感受到的。
  2.3 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
  学生坐在讲台下面其实也是很渴望与老师进行交流互动的,教师的一个发问或是一个询问的眼神都是促使他们认真听课的积极动力。在教与学的信息传递过程中,也存在教师与学生的感情交流,课堂就是感情交流的重要场所。教师要在课堂上全身心地热爱学生、关心学生,满怀激情地去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巧妙地将求知欲、好奇心转化成师生学习、研究和追求真理的动力。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走下讲台,满腔热情地去关心帮助他们,同时也要鼓励他们,树立克服困难的决心和信心。
  同样,为了了解学生对上次所讲知识的掌握情况,可在课前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也可以以提问的形式引出本节课所讲内容,了解学生课前预习情况。也可在授课过程中提问一些微生物学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例子,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另外,在课堂中也应允许学生随时提问一些与授课内容相关的问题,由老师或其他学生回答,如果大家都不太清楚可在课后查找资料再做解答。这样就有效地避免了“一言堂”现象,不仅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拓宽教师和学生的视野。
  3 多媒体的应用
  多媒体教学既是现代教育普遍采用的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也是现代微生物学教学的主要手段,对于传统教学中教师难以表达、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复杂的变化过程等,多媒体可以通过动画模拟、过程演示等手段予以解决,不但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例如在讲解噬菌体的复制过程时,若配以动画讲解,则抽象的吸附、难懂的穿入、复杂的生物合成、成熟释放过程就非常形象地展现出来。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在同样的教学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展现微生物世界、微生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以及人类利用微生物的方方面面,其特点是信息量大、图片直观、色彩丰富、内容生动,富有强大的吸引力。
  传统教学是教师讲课时边写边讲,板书不可过多,有时又难以规范,同时必须注意学生的反应,怎会不顾此失彼?如果应用多媒体就容易多了,幻灯片上的内容可以合理设计并作规范处理,而且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突出重点,剖析难点。比如用醒目的颜色、不同字体、不同字号的文字,这样可以使学生明白哪些是重点难点,哪些是只需了解的内容,使学生利用听觉和视觉接受更多的信息,提高听课效率,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所学知识。
  4 传统教学的结合
  多媒体教学大势所趋,传统教学似乎穷途末路。然而就目前教育现状来看,谈粉笔、黑板等传统教学手段远离课堂还为时尚早。实际上,传统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仍有其重要性,如板书能从视觉上强化对学生的刺激,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即使在电化教学方兴未艾的今天,板书的作用也是毋庸置疑的,不可能被幻灯、投影、多媒体等完全取代。黑板板书以图代言引人注目,在微生物教学中往往会碰到不便于用口语表述或用图等板书形式效果更好的情况,那么这时用板书就能达到口述不及的效果。例如在讲解细菌的生长曲线时,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这四期的特征,教师应在黑板上图示生长曲线内容,再分别予以介绍。不管是分几次讲完,最后使学生在课堂上立即将这个问题有机地联系起来,既明确各自的特点,又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不会将它们分割看待。这样既有点的深入又有面的概貌,训练学生类比、归纳和总结的能力,可以让学生彻底理解生长曲线的定义和内涵。
  5 实验课的补充
  微生物学是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微生物学实验不仅是学习本门课的重要途径,也是学习其他相关课程的基础。所以教师应该上网收集微生物学相关实验录像资料和以往的实验图片,在做实验之前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深刻的认识,使他们从理性认识转向感性认识,有助于知识的掌握。
  5.1 做好微生物学实验课准备工作
  微生物学实验课准备工作是一项烦琐、复杂、精细的工作。工作量大,连续性强,即使微小的疏忽也会造成实验失败,在做准备工作时必须认真、细致,才能保证实验课顺利进行。由于微生物学实验课的内容多,学时少,目前的实验课均是在教师把一切实验用品准备就绪的情况下,由教师讲解、演示,学生模仿教师的操作完成实验内容。这种“依葫芦画瓢”的做法,往往使学生缺乏思考,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必须改革实验教学的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可让学生进行实验前的全部准备工作,包括试剂的配制、培养基的制备、菌种的活化等。这样既可以减少教师的负担,又能增加学生实验操作的锻炼机会,还能够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实验的原理、方法和步骤,从而降低学生在实验课过程中的盲目性,减少实验操作过程中的错误,提高实验课的效率。此外,学生准备实验可以使学生树立主人翁意识,使学生认识到他们才是教学中的主体,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实验课真正发挥巩固理论教学、提高实践技能的作用。
  5.2 开设设计性实验
  微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全课程中,实验课占总学时的50%,可见其重要性。而传统的实验教学主要是验证课堂上所讲授的理论知识,教师怎么讲,学生怎么做,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帮助不大。这就要求教师加大对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力度。最近几年,学生在做“水的细菌学检查”实验时,鼓励学生从不同的渠道采集水样,有校内自来水、超市里不同厂家不同品牌的矿泉水、校园周围小摊的刨冰块等水样,计算每毫升的含菌数,最后写出不同水质的细菌学调查报告。这样不仅使学生对各种水的污染程度有了大致的了解,也使他们学会如何设计调查报告,提高学生学习微生物学的兴趣和主动性。
  5.3 开辟第二课堂,提高学生创新意识
  在整个微生物实验课程结束以后,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技能,对实验程序也有所了解。这时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独立思考与操作的机会。近年来,学院大力支持和鼓励学生课余时间走进实验室,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的研究方向。从实验的设计、实验材料的准备到实验结果的分析都要求学生亲自动手,亲自去验证、修改、完善这个实验方案,从中摸索经验,找出科研设计的规律,吸取教训。这样使学生对微生物实验技术加深理解,同时手脑并用,有利于培养动手能力和探索能力,使学生在实验课中得到锻炼。同时注意到团结协作在科研工作中的地位,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并为独立完成毕业论文奠定基础。
  以上是就如何提高教学水平所做出的一些尝试,是搞好微生物学教学的关键,对学生能力培养确实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这只是初步探讨,有很多方面还需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研究总结和提高。
  参考文献
  [1]沈萍,陈向东.微生物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素质教育文献选编[C].1999:194-197
其他文献
采用3层BP神经网络对织物疵点进行识别,提出织物疵点识别网络不适宜规则,将其应用于隐含层神经元个数选择和训练方法筛选,以优化网络结构,提高训练速度和网络识别精度,设计出较优的织物疵点识别网络。将丝织物中常见的断经、断纬、重纬、档疵、破洞和油污6类疵点作为识别样本,对按照网络不适宜规则设计的网络进行测试。从识别结果来看,BP神经网络可以满足织物疵点识别需要,且具有正确识别率高,识别速度快的优点。
本研究旨在了解当代高校学生网上非正式学习活动的现状以及个人差异影响学生网上非正式学习活动的状况。研究采用问卷收集数据,研究发现,90%以上的学生网龄超过1年,平均每天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则是课堂教学,特教学校也不例外。面对普校数学教材,对听力障碍学生的教学要逐渐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本,转变教学方式、学
在现阶段的社会发展多元化的大背景下,英语教学已经成为了学校培养人才必备条件之一,在高职院校的英语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环境的不同来使用相对应的教学模式。高职
文章对以英语教师和高职教育国际化的联系性进行分析,重点探究了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现状,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随着中学生心理问题的日益突出,学校心理咨询作为一种排除心理障碍,预防、诊治心理疾病的有效手段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并被越来越多的学生所接受和欢迎。在不久的将来,学
新的高考制度出台后,2020年第一次在一些试点省市进行了新高考制度下的高考.数学学科的新高考试卷比原来高考制度下的高考试卷有明显的变化,下面就2020年的新高考数学试卷(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