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新性表达的过程。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增强写作兴趣,让学生作文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呢?这就需要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把作文训练的触角伸向学生生活、学习的各个领域,多角度、多渠道地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为此,根据作文教学实际情况和学生实际,笔者重点谈几个方面:
多种形式激发写作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学习的动力,只有多形式、多渠道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才能让学生把自己的所闻、所见、所思、所感表达出来,才会将教师的“要我写作文”转化为自主寻求的“我要写作文”,可是许多学生在写作文时感到没有东西可写,抑制了情感和写作热情,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开展各种活动,提供写作素材 写作必须有内容可写,学生怕写作,往往是苦于不知道写什么,没有素材,所以根据学生爱玩的特点,可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首先,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之一。如:结合语文课文内容,在讲到《秋天的图画》一课时,带领学生到校园里走一走,看一看,寻找秋天的足迹,感受秋天的气息。而活动前,要提醒学生注意活动的过程,注意观察同学的言行和表情,以及自己的心理感受。好的语文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归纳重点,积累知识,扩大视野,提高语文知识运用能力,同时学生在活动中玩得快乐,写作文时就不怕了。其次,开展组织故事会、演讲会。此项活动需要给予学生充足时间准备,让他们通过查阅书籍、向教师询问,获取相应素材确定主题,拟出初稿,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讨论,教师再给予指导,就是一次有意义的活动。活动结束后,因为学生亲自体验过活动过程,就乐意写作了。最后,开展表演活动。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可以改为剧本,学生通过自编自演,把课文内容具体形象地表演出来,如《小摄影师》《灰雀》《两只小狮子》等。表演之后,学生能够对教材深入理解,培养能力,激发写作兴趣。
深入生活,引导观察 首先,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离不开生活。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关键要指导学生深入生活,认真仔细地看,全神贯注地用自己掌握的语言文字将自己观察的结果记录下来。如在写《秋天的景色》时,可以让学生到野外走走:小草枯黄了,树叶纷纷飘落下来,果子成熟了,农民伯伯正在忙碌着收获果实……学生很快就会被眼前的景象吸引,有了见闻,思路变得清晰,就更加乐意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感。其次,观察是作文的基本能力,有意识地观察能了解事物特点。在观察中,教师也应培养学生整体全面的观察法。如写一种植物时,可直接到植物旁边观察,按一定的观察方法对植物进行认真细致地观察,了解植物的外形、名称、生长环境等,这样,学生在写作中就有理可据,有具体内容了,对写作就更加感兴趣。
品尝成功喜悦,激发写作兴趣 让学生品尝作文成功的快乐,以成功的喜悦激发写作欲望。首先,教师认真批阅学生作文,写出评语;在课堂上品读学生优秀习作,供全班学习、品赏;其次,把优秀作文展示在“学习园地”,让其他学生共赏;还可以向学校广播室推荐好的习作,甚至鼓励并指导学生向报纸杂志投稿等。教师要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让学生的好作文得以广泛传播,让他们感受到写作的成功带给他们的快乐。这能够较大限度地激发他们写作兴趣。
多渠道积累作文素材
积累的概念较宽泛,包括思想上、经验上、知识上、语言技能上等等,只有有了一定的积累,才能在写作文时把这种积累转化为优美的文字,因此,有积累,才能表达,才能有感而发,写出内容充实的作文。
生活中广泛积累 学生时刻接触人和事,而他们缺乏仔细观察的能力,不能及时地把看到的积累下来,所以指导学生积累作文材料时,要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同时,引导学生以日记或写片段的形式记下来。在家中,有家庭趣事乐事、亲情故事、烦心事、家庭风波等等,可以记录下来进行积累;在学校参加的活动,把活动过程、重点、同学的语言、神态、动作以及场面记录下来;在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事,可以记录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结果,这样在写作时就可以用上平时积累的材料,不会无话可写了。
学习中积累词句 首先,从课本中积累词句,要求学生准备积累本。教学时,学生勾划出好词佳句,尤其格言、警句、谚语等,然后摘抄在积累本上,而课本中的文章都是名篇佳作,思想精博,词句优美,可以为写作提供丰富材料。其次,从课外阅读中积累词句,把具有参考价值、可引用、可借鉴的精彩句子摘抄下来。然而,课外书浩如烟海,阅读时应有所侧重。《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名著应当介绍给学生作为主要阅读篇目,尽可能找来阅读。
电视、电影、网络中积累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生只会死读书,作文内容空洞无物,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各种媒体了解社会时事,关注社会焦点,关心人民的疾苦,从中积累写作材料。
读写相结合,掌握写作技巧
作文能力的提高离不开阅读。指导学生绘声绘色地朗读、轻声读或默读,有助于激发写作兴趣;同时,在阅读中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写作特点,使学生了解怎样写作,掌握写作技巧,有利于提高写作能力。
从阅读中学习文章的结构和写作特点 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时,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是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先总写西沙群岛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再按顺序分别写了海面、海底、海滩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最后总结了西沙群岛是祖祖辈辈共同生长的地方,告诉人们既要对其开发也要保护。除了要让学生评析文中好词佳句,还要让他们了解文章结构和写作特点,知道可以借鉴文章结构特点习作,把写作指导渗透到阅读教学中。
适当仿写,仿中求创 仿写就是根据特定的语言情景,按指定的参考对象进行仿造。仿写要做到紧扣话题,语体和谐,结构一致,辞格相同。在仿写句式中,要求学生思维开阔,仿中求创新,作文能够体现自己的特色。如在学习《少年闰土》之后,学写一篇写人作文。首先,请同学说说作者怎样描写少年闰土的特点?作者抓住少年闰土的外貌、行为、语言等内在特点和知识丰富、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等外在特点描写,接着学生构思应如何写自己想写的人?学生根据本课写法明确了要从描写人物外在特点和借助典型事例揭示人物内在特点两个方面写人物作文。这种仿写方式可以帮助学生迅速掌握描写人物的方法,但是在仿写的同时也要注意创新,写出具有自己特色的习作。 重视作文批改、讲评和修改
认真批阅,写好评语 学生的作文交上来以后,要认真批阅,写好评语。评语是教师与学生心与心的交流、情感的交流,也是对学生劳动的一种肯定。只有用带感情的评语与学生交流,才能取得显著效果。对于班上作文较差的学生,多用鼓励的评语增强他们的写作信心,然后再启发引导该怎样写。有一次,笔者布置学生写《我制作的小玩具》,要求写写自己怎样制作小玩具的,有位写作文不是很好的学生写了他的手工制作——布娃娃,他写出了玩具的外形,以及用到的材料,但是没有详细写出制作玩具的过程。笔者就给他写了这样的评语:“你很熟悉你的小玩具,能把玩具的外形写详细,这是非常好的。假如你能把怎样获取材料,制作的顺序,制作中遇到的难题是什么写详细,就是一篇好作文了。”这位同学看了评语后,按照笔者的提示再写了一篇作文,内容更丰富了,具体生动了许多。可见,教师评语的认真、细致能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上好改后作文的讲评课 教师批阅好作文后,会发现学生作文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如发现学生在进行场面描写时,不懂得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写的不具体,人物特点不突出等。这时,在讲评课上就需要教师针对这些方面指出存在的问题,设计片段练习,从而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 作文教学中,教师批改完作文后,学生仅看评语,不对作文进行修改,这样学生得不到推敲后的锻炼,甚至觉得修改作文是教师的事。这对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极为不利。因此,要重视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首先,引导学生每完成一篇作文后要认真读,找出其中写错的字、用得不准确的词语、揣摩不通顺的句子;其次,讲评后引导学生根据作文存在的问题再次修改,把文中不具体的地方补写具体,把多余的词句删除,把错乱的段落与层次整理过来等;可以按照教师讲评自己修改,也可以组织几名学生共同修改一个同学的作文,在讨论中指出其优缺点,从而提高修改能力。好的作文是在不断讲评、修改中形成的,只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文修改习惯,就能切实提高写作能力。
虽然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方法很多,但是只要能够让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乐于动笔、易于表达的方法,就是值得借鉴的好方法,因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成功。只有采用多种形式,多渠道探索作文训练领域,才能不断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作者单位:云南省楚雄州南华县沙桥中心学校)
多种形式激发写作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学习的动力,只有多形式、多渠道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才能让学生把自己的所闻、所见、所思、所感表达出来,才会将教师的“要我写作文”转化为自主寻求的“我要写作文”,可是许多学生在写作文时感到没有东西可写,抑制了情感和写作热情,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开展各种活动,提供写作素材 写作必须有内容可写,学生怕写作,往往是苦于不知道写什么,没有素材,所以根据学生爱玩的特点,可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首先,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之一。如:结合语文课文内容,在讲到《秋天的图画》一课时,带领学生到校园里走一走,看一看,寻找秋天的足迹,感受秋天的气息。而活动前,要提醒学生注意活动的过程,注意观察同学的言行和表情,以及自己的心理感受。好的语文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归纳重点,积累知识,扩大视野,提高语文知识运用能力,同时学生在活动中玩得快乐,写作文时就不怕了。其次,开展组织故事会、演讲会。此项活动需要给予学生充足时间准备,让他们通过查阅书籍、向教师询问,获取相应素材确定主题,拟出初稿,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讨论,教师再给予指导,就是一次有意义的活动。活动结束后,因为学生亲自体验过活动过程,就乐意写作了。最后,开展表演活动。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可以改为剧本,学生通过自编自演,把课文内容具体形象地表演出来,如《小摄影师》《灰雀》《两只小狮子》等。表演之后,学生能够对教材深入理解,培养能力,激发写作兴趣。
深入生活,引导观察 首先,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离不开生活。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关键要指导学生深入生活,认真仔细地看,全神贯注地用自己掌握的语言文字将自己观察的结果记录下来。如在写《秋天的景色》时,可以让学生到野外走走:小草枯黄了,树叶纷纷飘落下来,果子成熟了,农民伯伯正在忙碌着收获果实……学生很快就会被眼前的景象吸引,有了见闻,思路变得清晰,就更加乐意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感。其次,观察是作文的基本能力,有意识地观察能了解事物特点。在观察中,教师也应培养学生整体全面的观察法。如写一种植物时,可直接到植物旁边观察,按一定的观察方法对植物进行认真细致地观察,了解植物的外形、名称、生长环境等,这样,学生在写作中就有理可据,有具体内容了,对写作就更加感兴趣。
品尝成功喜悦,激发写作兴趣 让学生品尝作文成功的快乐,以成功的喜悦激发写作欲望。首先,教师认真批阅学生作文,写出评语;在课堂上品读学生优秀习作,供全班学习、品赏;其次,把优秀作文展示在“学习园地”,让其他学生共赏;还可以向学校广播室推荐好的习作,甚至鼓励并指导学生向报纸杂志投稿等。教师要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让学生的好作文得以广泛传播,让他们感受到写作的成功带给他们的快乐。这能够较大限度地激发他们写作兴趣。
多渠道积累作文素材
积累的概念较宽泛,包括思想上、经验上、知识上、语言技能上等等,只有有了一定的积累,才能在写作文时把这种积累转化为优美的文字,因此,有积累,才能表达,才能有感而发,写出内容充实的作文。
生活中广泛积累 学生时刻接触人和事,而他们缺乏仔细观察的能力,不能及时地把看到的积累下来,所以指导学生积累作文材料时,要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同时,引导学生以日记或写片段的形式记下来。在家中,有家庭趣事乐事、亲情故事、烦心事、家庭风波等等,可以记录下来进行积累;在学校参加的活动,把活动过程、重点、同学的语言、神态、动作以及场面记录下来;在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事,可以记录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结果,这样在写作时就可以用上平时积累的材料,不会无话可写了。
学习中积累词句 首先,从课本中积累词句,要求学生准备积累本。教学时,学生勾划出好词佳句,尤其格言、警句、谚语等,然后摘抄在积累本上,而课本中的文章都是名篇佳作,思想精博,词句优美,可以为写作提供丰富材料。其次,从课外阅读中积累词句,把具有参考价值、可引用、可借鉴的精彩句子摘抄下来。然而,课外书浩如烟海,阅读时应有所侧重。《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名著应当介绍给学生作为主要阅读篇目,尽可能找来阅读。
电视、电影、网络中积累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生只会死读书,作文内容空洞无物,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各种媒体了解社会时事,关注社会焦点,关心人民的疾苦,从中积累写作材料。
读写相结合,掌握写作技巧
作文能力的提高离不开阅读。指导学生绘声绘色地朗读、轻声读或默读,有助于激发写作兴趣;同时,在阅读中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写作特点,使学生了解怎样写作,掌握写作技巧,有利于提高写作能力。
从阅读中学习文章的结构和写作特点 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时,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是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先总写西沙群岛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再按顺序分别写了海面、海底、海滩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最后总结了西沙群岛是祖祖辈辈共同生长的地方,告诉人们既要对其开发也要保护。除了要让学生评析文中好词佳句,还要让他们了解文章结构和写作特点,知道可以借鉴文章结构特点习作,把写作指导渗透到阅读教学中。
适当仿写,仿中求创 仿写就是根据特定的语言情景,按指定的参考对象进行仿造。仿写要做到紧扣话题,语体和谐,结构一致,辞格相同。在仿写句式中,要求学生思维开阔,仿中求创新,作文能够体现自己的特色。如在学习《少年闰土》之后,学写一篇写人作文。首先,请同学说说作者怎样描写少年闰土的特点?作者抓住少年闰土的外貌、行为、语言等内在特点和知识丰富、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等外在特点描写,接着学生构思应如何写自己想写的人?学生根据本课写法明确了要从描写人物外在特点和借助典型事例揭示人物内在特点两个方面写人物作文。这种仿写方式可以帮助学生迅速掌握描写人物的方法,但是在仿写的同时也要注意创新,写出具有自己特色的习作。 重视作文批改、讲评和修改
认真批阅,写好评语 学生的作文交上来以后,要认真批阅,写好评语。评语是教师与学生心与心的交流、情感的交流,也是对学生劳动的一种肯定。只有用带感情的评语与学生交流,才能取得显著效果。对于班上作文较差的学生,多用鼓励的评语增强他们的写作信心,然后再启发引导该怎样写。有一次,笔者布置学生写《我制作的小玩具》,要求写写自己怎样制作小玩具的,有位写作文不是很好的学生写了他的手工制作——布娃娃,他写出了玩具的外形,以及用到的材料,但是没有详细写出制作玩具的过程。笔者就给他写了这样的评语:“你很熟悉你的小玩具,能把玩具的外形写详细,这是非常好的。假如你能把怎样获取材料,制作的顺序,制作中遇到的难题是什么写详细,就是一篇好作文了。”这位同学看了评语后,按照笔者的提示再写了一篇作文,内容更丰富了,具体生动了许多。可见,教师评语的认真、细致能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上好改后作文的讲评课 教师批阅好作文后,会发现学生作文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如发现学生在进行场面描写时,不懂得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写的不具体,人物特点不突出等。这时,在讲评课上就需要教师针对这些方面指出存在的问题,设计片段练习,从而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 作文教学中,教师批改完作文后,学生仅看评语,不对作文进行修改,这样学生得不到推敲后的锻炼,甚至觉得修改作文是教师的事。这对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极为不利。因此,要重视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首先,引导学生每完成一篇作文后要认真读,找出其中写错的字、用得不准确的词语、揣摩不通顺的句子;其次,讲评后引导学生根据作文存在的问题再次修改,把文中不具体的地方补写具体,把多余的词句删除,把错乱的段落与层次整理过来等;可以按照教师讲评自己修改,也可以组织几名学生共同修改一个同学的作文,在讨论中指出其优缺点,从而提高修改能力。好的作文是在不断讲评、修改中形成的,只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文修改习惯,就能切实提高写作能力。
虽然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方法很多,但是只要能够让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乐于动笔、易于表达的方法,就是值得借鉴的好方法,因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成功。只有采用多种形式,多渠道探索作文训练领域,才能不断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作者单位:云南省楚雄州南华县沙桥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