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校企深度合作困境突破路径

来源 :商场现代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l720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产教融合是培养一流创新人才的重要举措,产学研结合要求学校和企业利用有利局面,实现密切合作。当前,校企合作水平低的主要原因是具有“经济人”属性的双方收入成本为负,导致双方积极性不高。本文分析了校企在产学研领域深度合作出现的困境,并提出了克服校企深度合作困境的相关建议,期望能对当前校企合作的现状改善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困境
  引言: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当前高校的一种主要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但是由于这种模式提出的时间较短,很多方面都还处于不完善的状态,在实际的合作过程中仍旧存在着较多的问题。
  一、产教融合现状概述
  产教融合,是指高校为了按照专业化的要求积极启动专业产业,紧密结合教学,让生产与教学相互支持,相互促进,把学校建设成为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服务为一体的产业经营实体,培养教育与创业产业相结合的办学方式,这种模式具有诸多优势。近年来,通过校企深度合作,产教深度融合,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越来越受到政、校、企等主体的关注。三者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采取深度合作的模式,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人才供给和需求方面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问题。然而从当前高校在實行这种教学模式的情况来看,无论是学校领导还是专任教师,对于产教融合的内涵认识不清,而且大多数还秉持着传统封闭教学的观念,对于与企业进行合作办学有了较多的不信任,这就导致在实际合作过程中,高校的管理机制、师资力量、专业设置等与企业的需求不相匹配。对于学生来说,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很多学生认为与企业合作,自己到企业实习是属于廉价劳动力,从心里反抗这种培养模式。
  当然,从国家角度讲,我国还是十分重视校企合作的,特别是在2014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这个文件中明确指出了产教融合的重要性以及具体路径,并鼓励企业与高校进行深度合作,互补不足。近年来,对于这种模式也组织相关学者进行研究,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二、产教融合背景下深度合作的重要性
  1.促进教育与工业的融合
  从就业的角度看,高等教育并不完全与时俱进,学生的就业效率不高甚至过低。至于专业人才的培养与人才的实际需求可以进行相互联系,校企合作的方式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生产技能的培养,有利于提升就业率。
  2.推进高校特色专业创建
  当前,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科技的日新月异,互联网的迅猛发展,高等教育在这种技术的冲击下,存在着较多的机遇和挑战,很多高校顺应这种潮流,对自身的办学模式进行了改革,比如一些新型的高等院校出现,如网络继续教育等,这种类型的院校具有时代性,在一定程度上很受当前学生的喜爱。
  3.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人才的储备以及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校企合作模式能够为企业输送大量的专业人才,而高校从中也能获得一些发展,比如就业率的提升,学生从中也能极大地提升实践经验,从而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从这个方面来说,企业、高校、学生三者属于合作共赢的有效模式。
  三、产教融合背景下校企合作的困境分析
  1.流于形式
  校企合作已经成为高校培养学生的主要方式及模式之一,在地方高校中最为常见的合作形式就是签订合作协议,比如二级学院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然后将学生集中送入企业实习。当然,单个企业的接收能力十分有限,因此高校还需多找几个相关企业来签订协议,每年都需大规模地组织学生到企业实习。这种合作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缺陷体现:首先,是校企合作的深度不够,这种深度主要体现在校企合作的形式以及涉及内容还比较浅化,大部分的企业都不会涉及到高校的课程设置、职业规划以及相关实训计划,而且对于大部分的专业课程建设以及双师型导师培养等,企业都不会涉及,有关学生的专业培养及实习计划等都由高校一方承担,这就使得企业一方合作热情比较低沉,完全没有发挥出教育主体的作用与优势;其次,是校企合作的强度不够,由于学生的个人经验有限,导致校企合作的实习内容均比较浅显,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无法给企业带来实际的利益,也不能提供一些创新性的技术革新;最后,校企合作的战略目标难以实现,在当前信息技术的冲击下,高校的各个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而且宏观环境基本没有任何改变,国家也没有提供完善的政策保障,双方合作的效果不明显,长效合作机制不强,预期效果始终得不到有效体现。
  2.高校配套制度不完善
  现有的校企合作管理机制与校企合作人才的管理和培养需求的管理方式存在诸多不一致,校企合作的支撑体系不完善,使得校企合作举步维艰。地方高校实践教学改革面临着灵活的公司实习时间要求与高校理论教育整体性、系统性要求的矛盾,传统的课程体系、学分标准、学籍管理和学期制等,限制了学生参与企业实践的阶段性。在两三个月的工作实践中很难掌握真正的实践技能,同时高校教师管理体制不完善,对专业教师的评价主要是科研水平。在绩效评估中,不存在双师型教师倾向。因此,大多数专业教师不愿浪费时间在企业中锻炼自己的技能,也很难为企业提供创新支持。
  3.企业利益激励机制尚未建立
  为加快推动落实关于人才引进培养合作框架协议内容,签订校、政、企合作备忘录,主要围绕引入奖学金设置、举办专场招聘会及输送技术技能型人才三项内容明确各方责任义务、规范要求和工作内容。为扩大企业在学校的影响力,加强专业人才引进,面向需求主流专业,设立人才引进奖学金,每年组织奖学金评选工作,并保存申报评选材料;政府、企业及时提供园区发展动态情况、人才政策及人才需求情况,学校通过宣传栏、校园网、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积极推介市区、区情及人才政策,及时发布人才需求信息,定期举办校园专场宣讲、岗位推荐等活动,引导学校人才和毕业生向园区流动。   4.公共政策导向和制度保障不到位
  政策保障是高校开展一切活动的基础,也是校企合作的基本保障,虽然我国目前已经提出了相关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一些制度,但是仍旧还是比较不完善,特别是一些具体的政策基本没有得到落实。目前,鼓励教育机构间合作的政策不到位,政策的总体思路落后,仅限于沟通、原則等层面,权利义务不明确,难以保证合作的最终效果。以湖南省为例,2017年,省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深化校企合作的意见》,但没有出台完善地方性法规、公共政策体系、鼓励和促进校企合作的具体措施和实施细则。2015年,湖南省开始实施专为技校建设“教育企业合作研究平台”项目,而且仅实施了四年就停止了,所以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
  四、产业教育融合背景下克服深度合作困境的途径
  1.合作形式多样化
  教育机构之间的合作形式必须多样化,不能局限于单一的合作方式,通过联合合作建立管理教育和科学研究体系,建立学生安置等教育机构,产品开发、创业和员工培训,可以帮助学生把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联系起来,有效培养人才。针对以上校企合作所面临的困境,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1) 签约共建引才工作站
  政、校、企签约共建引才工作站,铸造政、校、企命运共同体。为加强双方人才交流合作,加快人才招引及培养,在学校挂牌“引才工作站”,明确引才工作站组成人员,建立联合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例会,沟通工作站日常工作开展情况,协调解决人才招引培养合作中的重要事项。学校进一步围绕产业基地发展战略和企业的实际需要,努力构建学校与产业集群联动发展机制,充分发挥产业优势与教学资源优势,开展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交流与合作,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的贯通融合。依托人才引进工作站,建立“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和“学生实习实训基地”,为学校“双师”队伍建设和学生技能提升搭建平台。探索深化现代学徒制培养的模式和路径,构建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专业五业融合的人才共育新模式。立足“三融入”,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融入产业的发展,搭建应用技术创新平台;融入行业企业发展,搭建技术服务平台;融入人才培养,以专业群为依托建设应用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专题网站,开展校园招聘信息、优惠政策发布等引才宣传活动。在教育事业的合作中,无论是学校还是企业,都应该能够理清人才培养与企业经济利益的关系,企业的管理者应该明确教育的要求和使命,可以构建一种明智而完善的教育方式,从而强化教育企业合作的文化和精神意义。
  (2) 高校的基本职责
  高校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首先就应当摆正态度,提高认识,正确意识到企业在合作中的地位,并借助企业提供的资源,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以此来改变学生对于企业的态度,让学生不再认为自己只是廉价的劳动力,而是切实地从实习中获得丰富的专业经验。此外,学校要进行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在学校学习完相关理论之后,让学生立即进入企业锻炼,用实践来促进理论的理解深度,还需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来进行工作上的创新,能切实地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才能让校企合作持续发展。
  (3) 实践训练
  高校应当多组织一些实践训练,在课程教学中,将合作企业的相关企业文化、管理理念等向学生进行宣讲,并引导学生快速地明白合作企业的办企特色与理想。企业也应当承担一部分实践教学的任务,在学生实践中不断地给予帮助,让学生产生新的想法,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达到提升综合素养的目的。
  2.鼓励学校向创业型大学转型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市场机制才是决定价值的重要方面,只有进行有效的市场资源配置才能提升核心竞争力。高校一直以来都想实现自治,但是如果不对传统的资源依赖问题进行解决,自治模式永远也实现不了。因此,高校只有对自身的办学模式进行变革,由综合性大学向创业型大学进行转变,才能有效地应对市场淘汰机制。创业型大学具有较大的优势,首先可以极大程度地提升大学的自主性,并提升大学的灵活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并与企业模式在性质上有些相似,增加了市场竞争机制,有效提升了适应能力。当然,并不是说研究型大学不具有竞争优势,而是要在保留研究型大学的相关优势基础上,与创业型大学结合,使资源利用实现最大化。此外,每所大学都有自身的办学特色,每个企业也有自身的产业特色,两者只有在充分结合以及融合的基础上,才能实现良好有效的合作,总之不同的大学与企业应当灵活采取不同的合作模式,才能将各自的优势完全发挥出来。以产学研合作为基础,依托创新应用人才培养,以产学研合作成果推动人才培养,只有坚持分类发展的理念,才能最大限度地扩大双方的利益面。
  3.改善合作的组织方式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必须需要高校与企业进行有效的合作,何谓有效,就是合作对于两方来说,都能得到一定的发展和进步,这就要求高校与企业必须紧跟时代发展,不断进行磨合,高校方面要对专业设置进行调整,企业要对实践岗位进行优化,从而达到合作共赢的目的。针对具体的合作模式,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详细阐述:
  (1) 课程体系改革
  课程体系属于高校的重要构建内容之一,针对这个方面,高校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建立专业委员会,定期组织相关教师来进行讨论,讨论内容就是教学方法、课程设置、培养目标等,同时企业方面也需给出相关意见,主要是从实践角度来进行考虑,建立“管理实践+”模式,创新课程体系。
  (2) 教学方法改革
  高校应当改变教学方式,特别是传统教学模式,明显要进行变革,只有引导学生多进行实践,并结合合作企业的相关管理理念、办企原则等,在学生实习时才能良好融合进合作企业的工作氛围之中,而且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在实践中就理解了操作技能,对一些生产设备有更深的了解,在实习时才能以更快的速度进入工作状态。
  4.加强成果互认与衔接   校企合作涉及到两个教育主体,高校主要负责理论培训,企业主要实施实践锻炼,校企双方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置相关学生工作和课程安排。在合作的过程中,教育成果的转化是关键所在,校企双方要采取一些措施来促进成果互认与衔接工作。
  (1) 专项调查
  在专项调查中,高校与企业要进行分工合作,高校负责收集相关的最新科研成果,以理论形式教给学生;企业应当要搜集相关实践技术信息,以实践引导的形式传授给学生,校企双方只有依据自身的优势来完善教学信息库,才能有效提升合作的流动性。
  (2) 系统建设
  在这个方面,政府要发挥协调作用,对于高校,应当结合当地社会特色以及高校的办学特点,来辅助参与决定其办学目的制定,以此来保证人才培养符合社会需求;针对企业,需要建立一定的激励机制,鼓励企业与高校进行合作,并对企业因为学生经验不足而带来的经济损失给予一定补偿,这样才能保证校企合作的可持续发展。
  (3) 确定法律法规
  在法律法规的确定方面,政府同样要发挥出较大的作用,校企合作双方主体必须在合法范畴内,来进行有效合作,特别是在涉及到一些社会经济效益方面,更要使得合作内容进行透明化处理,这样才能有效打消学生的顾虑,提升学生学习实践的环境,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5.强化校企特色和需求,促进产教融合
  围绕产业发展战略和所辖企业的实际需要,积极拓宽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在优势产业发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企业服务、人才输送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合作。学校将以服务区域产业发展为基点,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增强办学活力,把产业资源、产业优势与学校的专业、人才、信息优势紧密结合在一起,努力构建学校与产业集群联动发展机制,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的贯通融合。形成專业、产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确保政、校、企深度融合与引才工作站常态化运行。目前,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量很大,很多企业都缺乏相关专业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极度缺乏,且产学研合作中存在着“领导自由行为”现象,因此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除了人力资本的选择外,还应尽可能为企业提供补贴,企业应根据不同的企业类型和不同的发展周期,自主选择合作内容和相应的制度、政策、资源条件。政府要做好宏观调控,把合作选择权交给高校和企业,政府要把制度设计作为补偿手段,实现动态平衡。政府作为一个咨询服务机构,可以充当学校和公司之间的中介,学校和企业可以根据相互了解的合作目的和比较优势,通过法律程序自愿决定是否合作,以改善双方的沟通。政府可以监督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做为我国教育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在培养人才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能够有效地促进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办学水平。构建地方高校教育企业合作的长效机制,需要高校、企业、政府共同努力,形成利益共同体,他们有效地实施了校企合作建设,实现了互利合作。
  参考文献:
  [1]王旭,同利平,关佳音.新时期高职教师创新能力提升面临的困境与对策[J].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0,40(10):142-143.
  [2]贺琛.试论地方高校校企合作的现实困境与优化策略[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0(03):71-75.
  [3]谢长法,于子悦.推拉理论视角下校企人员双向流动的困境与突破[J].当代职业教育,2020(05):4-10.
  [4]周杰.校企合作全面升级的困境与对策[J].职业,2020(25):24-25.
  [5]全海英,郭子萌.“校企合作”推进冰雪运动进校园的机理、困境与路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20,39(05):24-31+48.
  [6]刘仁云,赵志欣,李东平.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优势、困境与出路[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0,39(06):179-180+183.
  [7]艾斌发.高职物业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与困境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20(06):142-143.
  [8]董鲁菲,苏荟.高职现代学徒制的主体困境:表征、成因与对策——基于227所试点院校的扎根理论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15):28-33.
其他文献
摘 要:酒店产业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和产物,也是服务行业必不可少的重要角色。一般来说,酒店行业的存货占总资产的15%—25%左右,是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占用了较大的企业现金流,具有品种多、数量大、价格变化快等特点,贬值、变质、损坏与被盗的风险也相对较高,因此加强存货的内部控制管理对提高酒店经营效率而言尤为重要。加之酒店所处地域环境和人文风情的不同,会使酒店存货有其自身的特点,所以酒店在建设存货内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制造企业在以需求拉动为主的生产模式下,企业从传统的大批量生产转变为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但是很多企业的生产物流体系并未发生根本性转变。很多制造企业注重生产,轻物流,从而导致生产周期长,生产成本高,效率低。生产物流是生产经营的重要环节,是企业物流系统与生产系统的综合体现,与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直接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本文针对SD公
期刊
摘 要:在我国互联网技术不断优化创新的背景下,平台企业迅速进入市场,超越传统行业,占据领先地位,平台企业的介入,为我国互联网企业的稳健、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但是相比传统行业的员工管理,由于平台互联网企业的工作环境、工作模式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这些企业员工劳动情绪面临干扰大的问题,当下工作倦怠的员工占比持续增长,情绪劳动成为影响员工工作效率的新因素。因此,本文将从互联网平台型企业,研究员
期刊
摘 要:在新时代背景下,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具备属于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所谓的核心竞争力是根植于企业内部的,不易为竞争对手所模仿的,能够帮助企业产生竞争优势的知识以及技能体系。在核心竞争理论视野下,企业在发展竞争的过程中,也从原本争夺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转变为争夺核心中间产品的市场份额。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素质的发展得益于企业自身对环境适应性
期刊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企业的经营环境也越来越复杂,企业面临市场机遇和挑战并存的经营现状,需要企业采取措施,提升自己的竞争力,而且由于企业在市场经营中任何一项经济活动和经营决策都需要资金的支持,所以做好成本费用的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主要在分析和总结了企业经营现状的基礎上,对成本费用管理进行论述,并探索企业成本费用管理存在的问题。结合问题找到解决措施,以便实现企业成
期刊
摘 要:在当今信息时代,新媒体作为一种重要信息传播方式,已应用于各行各业。对于旅游企业来说,新媒体对于旅游企业营销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挑战更是机遇,旅游企业应该顺应时代潮流,善于运用新媒体来推动市场营销。本文通过资料,梳理了我国旅游企业应用新媒体研究综述,阐述了新媒体的概念及特点、新媒体下旅游市场营销的4P理念,旅游企业应用新媒体的必要性、应用问题,并提出未来发展建议。  关键词:新媒体;旅游
期刊
摘 要:可转债集股权债权为一体,商业银行发行可转债后补充核心资本有赖于投资者的转换。我国当前商业银行可转债整体转股率不高,转股期间平均超过两年,导致商业银行发行可转债补充核心资本效率受到影响。本文以宁波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發行可转换债券为例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发行可转债补充核心资本的利弊,对商业银行利用可转债补充核心资本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可转债;核心资本;转换  引言:可转债是一类相对复杂的含权融
期刊
摘 要:文章选取了我国2013年-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以固定资产投资作为中介变量,引入政府参与度和外商直接投资作为控制变量,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对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技术创新可以显著地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且可以通过固定资产投资的部分中介效应对其产生影响。为了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提出优化区域创新布局、完善知识产权制度、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优化固定资产结构和
期刊
摘 要:科技型中小企业受成本高、风险大等特点的影响,一直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阻碍了其创新发展。科技金融作为金融和科技两大产业的融合产物,成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缓解融资困境的有效途径。目前,郑州市积极推动科技金融的融合发展,科技金融融资平台搭建正在稳步推进,但与科技金融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诸多问题,如政策不完善、市场体系不健全、科技金融人才短缺等。针对上述问题,可采取完善市场体系搭建、提供政策保障、
期刊
摘 要:内部控制作为组织内部的一种制度安排,有助于企业提升自身管理水平、提高风险防御能力。近年来,伴随着新基建建设不断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也将推动建筑材料行业同步良性发展,而基础材料是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基于此,本文以H公司为例,结合内部控制理论分析了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以促进企业建立客观、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增强企业竞争力,同时也为同行企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