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绢上那个盛世王朝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y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代早期的50年,不仅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众多代表明朝最高艺术水准的作品也出自这一时期。正在英国大英博物馆举办的名为“明:皇朝盛世五十年(1400—1450年)”特展,就是围绕这一时期的珍贵中国文物来建构的。在丰富多彩的艺术门类中,绘画是能非常清晰明确地反映这一时期风貌的艺术载体之一,尤其是明代绘画,更是中国古代书画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篇章。
  赵孟 《双马图》
  绢本设色。一棕马与一白马立于树下,骨肉停匀,神完气足。用笔精炼,造型准确,画面的用线丝丝不苟而气韵生动。赵孟頫之画马,据其《人马图卷》题:“画固难,识画尤难,吾好画马,盖得之于天,故颇尽其能事。若此图自谓不愧唐人,也有识者许渠具眼。”又题:“吾自小年便爱画马,尔来得见韩干真迹三卷,乃始得其意云。”
  明代的绘画是在沿着宋元传统的基础上继续演变发展的,特别是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逐渐稳定,明代的文化艺术变得发达起来。明代前期的绘画基本形成了三大体系并立的局面,即继承元代水墨画法的文人画、宫廷“院体”绘画和活跃于江浙一带民间画坛的“浙派”绘画。三派之中,宫廷绘画和“浙派”的绘画在这一时期占主要地位,影响较大。
  进入明代中期,作为纺织业中心的苏州逐渐成为江南富庶的大都市。经济的发达促进了文化的繁荣,一时间人文荟萃、名家频出,诞生于此的吴门文人画派逐渐兴盛了起来。这一派绘画对后世影响极大,支派繁衍,名家辈出,他们继承和发展了崇尚笔墨意趣和“士气”、“逸格”的元人绘画传统,为明清写意花鸟画的发展开启了一条新路。
  此次展览,对于这些绘画的展示颇具心思,不求详细交代绘画历史的来龙去脉,更重要的是去营造明代绘画所蕴含的特有意境。本文择取其中较具代表性的一些作品予以介绍,静心观赏,就会发现在明代这样一个盛世王朝下,宫廷气象与文人意趣有着完美的融合,带来的是独具一格的味道。
  《鬼子母受教化》
  卷轴,绢本设色,长109厘米、宽27.3厘米。绘鬼子母被佛法教化的故事。传说,鬼子母生了五百个儿子,她天天还要吃王舍城里别家的男女小孩。佛尊得知此事,规劝不从,遂以法力藏起她的一个儿子,鬼子母想念她的孩子,急得她又哭又闹到处寻找。当她知道孩子在佛身边,便求佛还给她。佛说,你有五百个儿子,少一个就着急,你不想想,人家只有一两个孩子,被你吃了,那又怎么办呢?鬼子母幡然悔悟,皈依了佛门,并被吸收为护法神。画面中夸张的动态和心理刻画非常生动,与神情安详、以寂灭为乐的佛陀恰成对照,渲染了气氛。
  纸本水墨山水图
  卷轴,悬挂式构图,纸本水墨,高63.5厘米、宽31.7厘米。画中国山水峦石,湖泊、小舟与茅屋交相呼应,湖光山色,极富真实生动之感。尤其是近、中、远景层次分明,极富景深感。笔墨则于干枯中见秀润,于熟练中显生涩,用酣畅的破墨技法绘出危岩耸立、峭石参天,格调空逸冷静。
  《使者见贤图》
  卷轴,绢本设色,高148.7厘米、宽86.6厘米。绘两位衣着不凡的使者访问深山中隐居的闲士。画中人物大率气宇轩昂,神情潇洒,飘然物外,在与山水的结合中,多能给人以简劲放纵、水墨淋漓、气势磅礴又不流于粗俗的强烈印象。情景交融,工而不板,图中山水以构图见长,重峦叠嶂,奇石怪峰,深壑险涧,奇伟秀拔。用笔方劲峭利,笔墨细秀,设色淡雅妍丽,风格清秀。
  朱邦《紫禁城文官图》
  卷轴,绢本设色,高170厘米、宽110.8厘米,作于明中后期。画重重叠嶂的紫禁城门与门前文官相互行礼作揖的情景。城门层层而立,云雾缭绕,有如仙境之感。人物形象精确,神态超然,情调娴静典雅。线条流畅劲挺,简洁洒脱。采用全景式构图,工笔画承袭了宋代院体传统,用笔工整细腻,人物形象生动,设色古澹明洁又不失富丽庄严。
  陈锡爵《百子戏乐图》
  卷轴,绢本设色,长约95米、宽3米左右,作于明末清初时期。画中百子玩耍游乐,分不同情节描绘了不同的游戏项目。在表现百子娱乐时,相互间的联系自然而生动,如读书练字一段,练字者关注笔墨,读书者竞相观看,设色丰富艳丽,人物动态活泼,神情专注,显得生动诱人。全画中除人物的一般动作及动作间的联系自然而合理外,一些细微的动作描写尤为具体而生动。
  陈居中《牧马猎鹰图》
  册页,绢本设色。描绘一匹以空马鞍及虎皮装饰的牧马,立于牧马人身边。牧马人着宽衣大袍,以绶带系之,须发浓密,马鞭藏于身后,具有明显的少数民族特征。他的右臂前伸,上有一只昂首挺立的鹰隼,与牧人相互凝视。马蹄及牧马人脚边画有草丛而背景留白。用淡墨表现出来丰富的层次和虚旷的空间,虚实相生,设色古雅。
  唐寅《陶谷赠词图》
  卷轴,绢本设色,画五代时期陶谷赠词的故事。《南唐记事》记载:宋陶谷出使江南时,自恃是上国来的使者,摆出不可侵犯的骄傲态度。因此韩熙载便命家姬秦身兰伪装成旅社工友的女儿,陶谷看到秦身兰的相貌秀丽,便喜欢上了她,还作了一首词送给她,词名叫做《风光好》。过了几天,李后主设宴招待陶谷,陶谷再次摆出正人君子的模样,李后主便举起酒杯,令身兰出来劝酒唱歌,歌词就是陶谷所写赠的,令陶谷狼狈不堪。画中人物形象生动传神,容貌身姿处理得较为成功,人物形象富有肖像画的特点,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表情处理得自然和谐,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红衣先祖绘像
  立轴,绢本设色,高119.5厘米、宽77.5厘米。画一红衣先祖,头戴翠鸟发冠,身穿红色朝服。人物面部刻画尤见功力,吸取了西洋明暗刻画的写真技巧,层层赋色,再以重彩渲染,晕染细腻,不光表现了人物的外貌特征,而且深入揭示人物的内在精神气质,表现出祖先的风貌以及气闲神定、精神矍铄的神情仪态。
其他文献
美丽的珠宝当然少不了好的首饰盒来搭配。古往今来,由珍贵材质,复杂工艺悉心打造的璀璨盒子装点着无数淑媛贵妇的花容月貌,悉心点缀了女性的华贵容止。现在,这些别致的小盒子不仅是佳人心头上的好,掌心上的宝;更是凝聚了丰富文化内涵和工艺技巧的收藏佳品。  象牙首饰盒为泰国的旧作。上层可以存放宝石、戒指、耳环、胸针、帽花等。下层设计可放置项链、手链、脚链等。因内侧镶接天然檀香木,存放过的首饰也因此香气扑鼻。 
期刊
有人说,这是一个看“脸”的时代,尽管多少有玩笑的意味,但很形象,不管夸张还是低调却不失内涵,对一个人的生活与人际交往来说非常重要。很赞同一句话:佩戴好的珠宝是为气场加分的,甚至能让人焕然一新,前提是你得选对。而搭配中色彩是否协调也不容忽视。  祖母绿、碧玺链牌  肤色较白的人挑选范围比较广,如红色会凸显好气色,绿色则看起来很清新。  钻石手镯  肤色偏黑的人可以尝试钻石、蓝宝石等色彩纯度较高的宝石
期刊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中国已经跻身全球最主要的珠宝消费市场,其中黄金、钻石、玉石等的消费在世界排名中位居前列。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从2006年到2013年,中国珠宝市场一直处于稳定增长状况。2013年,中国内地珠宝销售市场达到了4700亿元人民币的销售额,几乎占到了全球销售市场的三分之一。  不过,尽管近年来珠宝行业的销售收入一直处于增长状态,但是最近几年其增速却在逐渐放缓。以今年为例,有数据显示,今年
期刊
嘉宾:天成国际珠宝部董事杨俊贤  关键词:名人、创意、实用、红色  12月7日在香港亮相的天成国际2014年珠宝及翡翠秋季拍卖会包含了300件珠宝首饰,以及50件“甄妮珍藏珠宝慈善拍卖”拍品。本次上拍的300件拍品共价值5.3亿余元港币,相较于上一季度珠宝首饰专场360件、总价值4亿余元港币,本季度的拍品收藏价值和艺术价值更高,同时也更为珍贵、稀有。  其中,华语乐坛著名女歌手甄妮捐赠用于慈善拍卖
期刊
人们钟情珠宝,不仅是因为其本身的珍稀可贵和绚丽光彩,还有经加工后所蕴含的那些艺术魅力和情感追求。因为有了这样的载体,尽管种族不同,语言各异,珠宝爱好者们却在同样的情感中默契地“聚”到了一起。  倾心理由:魔幻得不可思议  Vivienne Becker(维维恩·贝克 珠宝历史学家、专家及作家)  虽然研究和喜爱珠宝是本职工作之所需,但珠宝真正打动我的,是其蕴含的深厚情感。因为世上再无其他艺术品与人
期刊
隽 永  表面的奢华只能满足一时的虚荣,  惟有外表下意味深长的内涵,  才是最为值得细细品鉴、琢磨的。  珠宝带来的“中国风”,  也许与你想像中截然不同……  如果拍摄一部历史穿越剧,让十六七世纪的各国皇后贵妇坐在一起,那无疑将是一场中西珠宝文化的饕餮盛宴,我们对于中西珠宝文化之别也会一目了然。  含蓄VS外向  以明代为例,累丝嵌宝石人物胸针大量运用了中国古代宫廷技艺“花丝镶嵌”的制作技巧、
期刊
我国最早带有彩票性质的活动始于民间。元代,一些寺院就曾使用“拈阄射利”的抽奖票出售一些物品,这是彩票的雏形。明末清初,南粤地区就活跃着专事赛鸽的“广人放鸽会”。到了乾嘉时期,广东一带民间从放鸽会中衍生出一种“白鸽票”,由众人先行醵资,抓阄猜射。  光绪六年(1880年)前后,杭州刘学询在北京会试时发行“闱姓”。其规则是,将应试者每人的姓印在纸上,定价出售,由购买者填选中榜者的姓,发榜后,按猜中的多
期刊
在拍卖场上,在各大卖场中,彩宝镶嵌的戒指是一个非常常见的门类。而提到戒指的意义,很多人可能首先想到的是它被赋予的那种独特的承诺意味。其实除此之外,在琳琅满目的戒指门类中还有一种鸡尾酒戒指,其华丽的风格和表达经济、人格独立的感觉,使得其近年来在时尚圈魅力大展,颇为流行。  追溯起来,鸡尾酒戒指的兴起要回到上世纪初美国禁酒时期,由于政府禁止喝酒,民间就出现了地下酒馆,人们去喝酒时还喜欢带上一个或若干个
期刊
宝石是不是越天然越好?工艺越复杂就一定越值钱?在国内的珠宝收藏、投资、消费领域中,相信很多人都曾产生过类似的疑惑。今天,本刊编辑部特地为读者系统梳理出关于珠宝认识常见的“十大误区”,你有没有中招呢?  误区一:雕刻工艺越复杂越好?  以翡翠为例,很多质地上乘的翡翠料往往只是做成很简单的手镯或者戒面,而不加雕刻,以显其天生丽质。而一些有杂质或者绺裂的翡翠或白玉,才往往被能工巧匠雕刻成人物或者场景图案
期刊
与喜欢直接的西方人相比,向来讲究含蓄的中国人所理解和关注的珠宝是什么样的?一起来听听几位业内人士如何畅聊珠宝——  重工艺更显文化品位  蒋蔚(珠宝收藏爱好者)  我周围的人更喜欢碧玺和水晶,认为这些才是最传统的珠宝。很多宝石都被作为宗教圣物,比如藏传佛教的“八宝”就有绿松石,碧玺和水晶也往往被做成念珠或者佛像摆件。而红蓝宝、钻石等一般都是被分割,做成戒指、项链和耳环,很少有人用它做挂件和摆件。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