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物理实验中的创新教育

来源 :中学理科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chen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时代呼唤创新教育。物理实验教学蕴含丰富的创新教育内容。物理实验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绿色通道”。物理教师要充分发挥物理实验优势加强创新教育。
  关键词:物理实验;创新教育;绿色通道;创新
  
  一、时代呼唤创新教育
  
  二十一世纪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世纪,又是一个充满希望、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它需要同时代相适应的高素质人才,这就对教育和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它要求我们有效地引导和促进基础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具有思索性、创造性、有竞争力和较高的科学素质。而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江泽民总书记在考察北京大学时强调指出:“创新是不断进步的灵魂。如果不能创新,不去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发展起来,难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创新,很根本的一条就是要靠教育,靠人才。”这一论断指出了时代发展对培养人才创新素质的呼唤。因此在各门学科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创新教育是十分必需的和极为紧迫的,也是中国教育的当务之急。
  
  二、创新教育与物理实验教学的关系
  
  创新教育就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人才的教育。而物理学是一门知识创新快,技术应用广泛的自然学科,它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创新性。在物理教学内容中蕴含着丰富的创新教育内容,这就为培养创新型学生提供了极好的载体,尤其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是极其重要的和迫切的,也是可行的。
  物理教学实验能培养学生细致、敏锐的观察能力;大胆探索,勇于实践能力;分析、比较、判断、推理、归纳的逻辑思维能力;概括、抽象的辩证思维能力;猜测、假设的想象创造能力和处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这些能力构成了人在自然界和社会中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也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
  中学生时代既是人的一生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时代,又是心理、生理、智力和能力快速发展的时代。在这黄金时间进行物理实验教学,产生的影响是深刻的,可能影响人的一生,可能影响一代人,甚至影响到整个民族的素质。
  
  三、物理实验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绿色通道”
  
  1.物理实验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兴趣形成的直接原因是好奇,好奇心是十分可贵的。从心理学角度讲,它是人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感到新奇而有兴趣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是推动人们主动求异,进行创新性思维的内部动因。前人因好奇和兴趣而创新的例子比比皆是。如牛顿对苹果落地产生好奇和兴趣才揭示了万有引力定律;瓦特对开水产生蒸气掀起壶盖的好奇和兴趣发明了蒸汽机。由此可见,兴趣和好奇是创新的起点。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具有直观、形象、鲜明的特点,无论是演示实验或分组实验都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和兴趣。例如:在讲解《动量和冲量》时,用一只熟鸡蛋和生鸡蛋从相同高度同时自由落下,分别落在桌面上和厚海绵垫上,结果熟鸡蛋破裂,生蛋不仅完好无损而且反弹一定高度;又如在讲《密度》时做演示实验:鸡蛋在清水中沉底,在盐水中可以悬浮或漂浮。学生观察后发现与自己日常经验或想象不一样,就会觉得新鲜、奇怪,急欲求知答案,从而激发和培养了学生的兴趣。而兴趣既是学好物理学的前提,又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前提。
  除了点兴趣之火于课内外还要添兴趣之柴于课外。课外通过布置小实验、小制作、小发明等形式来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如上完《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后布置小制作:用一根竹筷和一个已知质量的螺母制成一个小杆秤:又如讲完《液体表面性质》后布置课外小实验:利用“毛细现象”进行“爬水比赛”等。
  广大中学生正在长身体、长智力、心理逐步成熟的时期,物理实验向他们有目的地展现许多有趣的物理现象。呈现了许多真实的、形象生动的物理事实,他们在好奇心驱使下产生极大兴趣,进而转化成学习的巨大动力,使学习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有些学生还有可能有所创新,从而为科学事业和其它进步事业做出辉煌成就和贡献。
  
  2.物理实验能创设问题情景,启发学生创新意识。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俗话说:“不止不行,不塞不流”。疑则诱发探索,从而发现真理,科学发明创造正是从质疑开始的,从解疑人手的。质疑是“源”,创造就是“流”。只有在疑中探索,才能提出独特见解,而这正是创新的萌芽。同时人类创新史也表明:创新源于疑。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要不断创设问题情景,设置悬念,让学生多疑多思,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对问题的洞察能力。如:在测定小灯泡功率的实验教学中,在学生掌握常规测定方法后,为促使学生知识“升华”,设疑:某一同学在测额定电压为3.8V的小灯泡功率时使用的电源电压为6伏,他用一台最大量程为3伏的电压表测出了结果。你知道他是怎样测量的呢?学生只需打破常规,变异思维,联想到串联电压特点可知小灯泡正常发光时加在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只为2.2伏,是可以用上述电压表测量的。这样使学生思维生“慧眼”,透过重重“迷雾”洞察一切。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得到不断提高和拓展。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提出问题是他们积极思维的结果,也是主动学习的表现,即使学生提一些不恰当或稀奇古怪的问题,也不要责备,要给予充分信任和尊重。如在演示完热胀冷缩现象后有同学提问:“夏天日子长冬天日子短,是不是热胀冷缩?”答案虽是否定的,但对学生的联想应大胆鼓励。学生能在别人看来不成问题之处提出问题,这就是创新的萌芽。
  
  3.物理实验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著名的特级教师陈钟梁说:“创新的土壤是个性,没有个性就没有创新。”人的个性和创造性才能的发展只有在自由环境中才能开花结果,而物理实验恰好能为学生创造一个平等民主的自由空间。每个学生都能自由地观察实验现象,自由地分析判断实验结果,都可以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探索和验证,每个人都可独立发表自己的见解,与同学进行交流讨论,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在实验中教师还可以进行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因材施教,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火花的萌发,实验过程中学生思维不会感到被束缚,创造性思维才会产生。如在“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实验中放手让学生去思考和探索,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选择器材,独立操作,自拟实验报告并进行数据处理,从而得出结论。学生分别设计出自己的实验电路,并列出了相应的实验原理式。这里举其中两个电路加以说明。
  电路(1):如图1所示,R为变阻箱,S为电键,ε、r分别为待测电池的电动势及其内阻,A为安培表。电阻R和电流I的读数可知,利用全电路欧姆定律有:
  ε=I1R1 I1r,ε=I2R2 I1r   则:ε=I1I2(R1-R2)/(I2-I1)
  r-(I22-I1R1)/(I1-I2)
  
  电路(2):如图2所示,R为变阻箱,S为电键,ε、r分别为待测电池的电动势及其内阻,V为伏特表。电阻R和R两端电压U的读数可知,由全电路欧姆定律有:
  ε=U1 U1r/R1
  ε=U2 U2r/R2
  则:ε=[U1U2(R1-R2)]/(R1U2-R2U1)
  r=[R1R2(U1-U2)]/(R1U2-R2U1)
  通过这些自由度大、自主力强的实验,既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又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更以其趣味性和探索性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方面发挥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4.课外物理实验提供了一个可以发展创新能力的阵地。
  开展课外物理实验,让学生在轻松气氛中动脑动手,搞一些小发明、小制作、小试验、产生联想,激发灵感增强创新意识。例如,学生学了光的反射和平面镜成像知识以后,布置一道关于潜望镜的学生课外小制作,运用所学的光学知识自制潜望镜,对学生而言是一种“创新”,学生在制作中感受到学习物理的乐趣,他们制作热情很高,有的不断进行改进,做好的作品或给父母看。或给亲戚朋友看,喜悦之情溢于情表。可见通过课外物理实验给学生提供了更多动手动脑和自我发展的机会。既让学生在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活动中领悟课内教学所来不及领悟的奥秘,去触摸课内教学无法涉取的东西,同时又能充分挖掘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创造个性,为今后的创新打下良好的基础。
  
  5.物理实验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大胆而奇特的想象,将给艺术作品以生命力。同样丰富的想象力也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基础。鲁班发明锯子,牛顿发现万有引力,无不是从想象开始,靠灵感顿悟的。科学理论上的发现和技术上的发明创造,都是与想象分不开的。如光具有波粒二象性的事实给德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以强烈的启发:实物微粒会不会具有波动性?德布罗意依靠丰富想象力,创造性地提出假设:人们对光子建立起来的两个公式E=hv和λ=p/h同样适用于电子、质子等实物粒子,从而大胆提出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正是由于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的提出,导致了二十世纪的一场技术革命。又如物理研究中使用的“质点”、“刚体”、“点电荷”、“绝对黑体”、“磁感应线”等也都是想象的产物。由此可见,想象是创新的桥梁。创造离不开想象,创新必须以想象为基础,只有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而通过物理实验中创没问题促使学生想象,可以激起他们对学习科学、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浓厚兴趣,增强思考力,能鼓动他们想象的翅膀,从而飞向创造天地。例如演示完“离心现象”后让学生想象:若地球停止转动,地球上的物体将会怎样?又如演示完通电导体在磁场受力情况后让学生想象如何将一束带不同电性的粒子分开?所以。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进行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敢于打破常规的训练,充分利用演示实验等直观教学手段,唤起丰富的想象,改善学生的思维空间,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物理教师要充分发挥物理实验优势加强创新教育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既关系到学生个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更关系到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地要负起培养未来人的创新素质的历史重任,让我们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滚滚的创新洪流中去,为推动民族不断进步,锐意开拓、进取、奉献、创新,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特别是作为科学性和创造性非常突出的物理实验课,我们的物理教师要很好地发挥它的优势,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石志中.浅论物理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物理教师.2000.1.
  [2]朱本华.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J].物理教学,1999 11.
  [3]韦国清.转变物理教学观念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物理教学,1999.10.
  [4]张朴成.物理实验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J].物理教学.1999.2.
  [5]万经春.创新教育的初步尝试[A].面向二十一世纪中国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C].中国三峡出版社出版.
其他文献
本文充分借鉴CDIO工程教育模式改革电子技术课程,以典型电子产品设计制作为载体,能力培养为目标,更新教学观念,关注工程实践,培养自学能力,加强人际沟通技能和职业道德培养并重,注重
目的检测49例流感伤寒型、黄疸出血型、肺出血型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患者TNF-α、IL-6、IL-2的水平,分析这些细胞因子在钩体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钩体病患
<正>一、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必要性智慧图书馆工程是在国家教育信息化战略的大背景下提出的,对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来说,更具要可行性和必要性。笔者将从以下两个角度展开:第一,
<正>在湖南省安化县政协机关家属楼内,笔者还未进门,二胡声、檀板声已声声入耳,随后传来"只是说杨衙内又来搅乱,却原来竟是这主翩翩少年……"的唱词。清脆圆润的京剧唱腔,煞
八大党章在党的历史上的意义非常重要,但其在制定之后却没有能够充分得到贯彻实施,很多对执政党建设有积极意义的探索没有能在实践中继续下去,这其中的影响因素既有党自身存在的
目的:观察加味四妙勇安汤对MRSA的抗菌效果。方法:1.采用M—H肉汤二倍稀释法测定加味四妙勇安汤对MRSA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推算出MICso和MICgo值;2.用纸片扩散法观察加味四妙勇
钢板桩围堰即是用钢板桩插打至河床中,桩顶在水面以上,将钢板桩围成一个围堰,达到止水干施工的目的。钢板桩围堰的形状较多,通常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及一字形等。
目的探索胎心监测联合超声脐动脉血流监测对胎儿窘迫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新乐市医院行胎心监测及超声脐动脉血流监测并分娩的孕妇240例进行回顾分析,其
产业是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撑,产业结构是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依据。研究表明,浙江高职教育专业覆盖面较广,但总体重复率较高,与区域经济发展同步性不强。而就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
长羡陈思才捷,何期李广难封。 夭桃千顷正春风,纸贵洛阳传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