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里的良药

来源 :家庭医学·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q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葱、姜、蒜、花椒、大料、胡椒、丁香等都是厨房中常备的调料,煎、炒、烹、炸往往离不开。这些调料除用于烹调外,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是祛病疗疾的良药。
  葱 日常烹饪必不可少的调料,亦是很好的良药。其性温,味辛,具有发表、通阳、解毒的功效,常用于治疗伤寒寒热头痛、阴寒腹痛、虫积内阻、二便不通、痢疾、痈肿等症。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葱白所含的挥发成分等对多种致病菌有抑菌作用,并可降低胆固醇,防止其在血管壁上沉积,增强纤维素蛋白溶解活性。临床报道,取葱白、生姜各15克,食盐3克,共捣成糊状,用纱布包裹,依次涂擦感冒患者五心(即前胸、后背、脚心、手心、腘窝),让患者安卧半小时后汗出热退,次日即可痊愈;取葱白5根,淡豆豉15克,水煎去渣取汁顿服,能治风寒感冒;取全株大葱适量,捣烂,醋调炒热敷于患处,治痈疮肿痛。
  葱的全身皆可入药,葱籽可以温肾、明目,治疗阳痿、目眩;葱花与吴萸配伍水煎服,可治脾心痛;葱须治风寒头痛;葱汁可散瘀、解毒、驱虫。生葱忌与蜂蜜、大枣同用。
  姜 分干姜和生姜两种。干姜为冬季茎叶枯萎时挖取的母姜,晒干或微火烘干,具有温中逐寒、回阳通脉、温经止血、燥湿消痰的功效,可治寒性吐泻、脘腹冷痛、肢冷脉微、痰饮喘咳等症,用于脾胃虚寒、腹痛吐泻、吐衄崩漏、阳虚失血等证。生姜即鲜姜,多在夏季采挖食用。现代研究发现,姜富含抗氧化的成分,可以有效调理消化系统,减轻饮食不当产生的腹泻症状。姜所含的其他成分还可以降低血胆固醇,增强心脏功能,辅助治疗冠心病。
  外感风寒、鼻塞流涕、头痛发热时,可取生姜25克,切碎,加红糖适量,开水冲泡饮用;慢性胃炎、恶心呕吐患者,可取生姜15克,陈皮15克,水煎服,一日3次。风寒骨病、患部有冷感者,取生姜、大葱各一半,切碎炒热,用布包好,贴在患处;斑秃者可用生姜涂擦患处,每日数次。
  腐烂的生姜会产生一种毒性很强的物质——黄樟素,食入后会被胃肠吸收,很快到达肝脏,使肝细胞普遍中毒变性,对人体造成较大的伤害,应禁用。
  蒜 又称胡蒜,其性温,味辛,具有行胃气、暖脾胃、消癥积、解毒、杀虫的功效。现代研究证实,大蒜中所含的大蒜辣素对多种致病菌都有明显的抑菌或杀灭作用。夏秋季肠道传染病容易流行,每餐生食几瓣大蒜可做预防。生吃大蒜还能抗癌。实验证明,生大蒜中含有的生物碱能抑制肉毒梭状杆菌的代谢,阻断亚硝酸盐类在胃部的形成和积累,预防胃癌发生。临床上用大蒜治疗细菌性痢疾,防治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核、白喉、肺结核、黄疸性肝炎、化脓性中耳炎、滴虫性阴道炎等,都取得了明显效果。大蒜防治高血压、冠心病等也有较好的辅助疗效。
  大蒜可药食两用,但不可多食。生食以每次2~3瓣为宜,并不可空腹食用。患有肝、胃、膀胱等疾患者,治疗期间忌食大蒜。
  花椒 又称蜀椒、巴椒,为芸香科植物花椒的果皮,作为调料可以增加菜肴的醇香,去腥并增加鲜味,让菜肴吃起来格外香美。花椒带来的麻,是酸甜苦辣之外的另外一种味道,这样奇妙的感觉受到四川人痴迷般的追捧。
  花椒性温,味辛,有小毒,具有芳香健胃、温中散寒、除湿止痛、止痒解腥的功效,並能解鱼蟹毒,常用于治疗积食停饮、心腹冷痛、呕吐、呃逆、咳嗽气逆、风湿寒痹等症。外用治疗牙痛、阴痒、手足皲裂等症。呃逆不止者可取花椒120克,微炒后研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0丸,以醋为引送下;夏令伤湿、泄泻不止时,取花椒30克(除去闭口者及椒目),用微火炒香,另取煨肉蔻15克,两药共为细末,用粳米饭和丸如黍米大,每服10丸,米汤送服;牙痛时可取花椒适量,醋煎待温含漱之;妇人阴痒者,取花椒、吴茱萸、蛇床子各30克,藜芦15克,陈茶一小撮,大盐60克,水煎熏洗阴部;白秃者可取花椒适量研末,用猪脂油调成膏,涂于患处,每日涂药1~2次。
  阴虚火旺者忌服花椒,孕妇慎服。
  大料 药名八角茴香、大茴香,为木兰科植物八角茴香的果实。作为调料可祛腥解腻,增加香味,使烹饪的食物味道更加鲜美。其性温,味辛甘,具有温阳、散寒、理气、止痛、芳香、化湿的功效,常用于治疗中寒呕逆、寒疝腹痛、肾虚腰痛、干湿脚气等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八角茴香的提取物对革兰阳性细菌和革兰阴性细菌均有抑菌作用。
  小肠疝气可取八角茴香、小茴香各9克,乳香少许,水煎取汁服;腰重刺胀者取八角茴香适量,研为细末,食前每服6克,用温黄酒送服;大便秘结或小便不通者,取大麻子(炒、去壳)15克,八角茴香7个,共为末,另取生葱白4段,同研煎汤,调中成药五苓散同服。
  阴虚火旺者慎服大料。
  胡椒 又名浮椒、玉椒,为胡椒科植物胡椒的果实,根据采摘时机和炮制方法不同,又分为“黑胡椒”和“白胡椒”两个品种,其性热,味辛,具有温中、下气、消痰、解毒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寒痰食积、脘腹冷痛、反胃、呕吐清水、泄泻、冷痢等症,并能解食物毒。神经衰弱者取白胡椒1粒,用剪刀剪成两半,置于耳中的枕、肾、神门等穴位,用胶布固定,用拇指捏压敷药穴位处至有发热感,每日不定时的按压4~6次,一般宜持续使用2周;冬天生冻疮时,按胡椒10%、高度白酒90%的比例配制,将胡椒浸于白酒内,7天后过滤使用,涂于冻伤处,每日涂药1次。
  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时,取白胡椒1克研粉,加葡萄糖9克混匀制成散剂内服,1岁以下儿童每次口服0.3~0.5克,3岁以下每次服0.5~1.5克,每日3次,连服3天为一疗程;亦可取胡椒末填敷患儿肚脐眼,外贴暖脐膏(药店有售),固定24小时,未愈可再贴1次,患儿如有脱水现象要及时补液。
  公丁香 又称雄丁香、支解香,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花蕾。它既是一味高级调味品,又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其性温,味辛,内含挥发油(主要为丁香油)、甲基正戊基酮、水杨酸甲酯、葎草烯、胡椒酚、三萜类化合物、山奈酚等成分,具有暖胃散寒、消肿止痛的功效,对寒邪引起的胃痛、呕吐、呃逆、腹痛、泄泻、疝气以及妇女寒性痛经,均有较好的疗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丁香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对多种致病菌尤其是霉菌有杀灭和抑制作用,还有驱虫、健胃、止痛、降低血压和抗惊厥的功效。公丁香与柿蒂配伍,可治呃逆不止;与桂肉、木香、乌药等同用,能治胃痛;单方外用可治疗癣症;将丁香油擦于中腕,可治胃寒呃逆呕吐;丁香油还可治口臭、解蟹毒。
  服用时注意丁香畏郁金,不可同用;凡热病及阴虚内热者忌服丁香。
  其他还有肉豆蔻、草果、肉桂、砂仁、紫豆蔻等,多为卤制肉类的高级香料,亦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肉豆蔻温中、固肠、止泻;草果燥湿除寒、消食化积;肉桂补元阳、暖脾胃、通血脉;砂仁、紫豆蔻舒气开胃、调中醒脾……这些调料既可在菜肴烹制中提鲜调味去腥,又是祛病疗疾的良药,在临床上发挥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巍峨的“一线天”,冰冷的狂风暴雨,陡峭的天梯栈道,处处惊现别样的风景,包蕴着别致的人情。——题记  再次来到了一线天-天梯栈道,我站在山脚,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清新的思绪却异常“波涛汹涌”。  “我一定可以爬上去!”  “哎呀!好累呀!”  “我真的走不动了!”  “哼,我不走了!”  一个稚嫩的声音回荡在我的耳畔。三岁时,那清晰场景似放电影般在我的脑海中慢慢回放。  天气朗润,万里无云,蓝得耀眼,
期刊
中医自古以来就有“药食同源”之说,它是指中药与食物同时起源。中药多属天然药物,包括植物、动物和矿物,而可供人类饮食的食物,同样来源于自然界的动物、植物及部分矿物质,因此,中药和食物的来源是相同的。《淮南子·修务训》称:“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可见神农时代药与食不分,神农氏品尝百草,挑选无毒者可供人们选食,有毒者令人们避之,因而被后人奉之为神。随着经
元月23日夜从广州回到北京,24日翻阅信件,忽见《林默涵逝世》的讣告,坐在沙发上我突然像痴呆了。默涵2001年入北京医院治疗,起初他告诉我说:“医生说我的病可以控制”,不知怎
湖北读者李某来电说:我自从2年前交了女朋友,就经常被野投诉冶有口臭。请问怎样才能去除我这烦人的口臭呢?答李某读者:口臭又称口气、口腔异味,会让人不自觉的远离你,但自己
摘要:幼儿教育应该充分协调多种资源,多方面的教育影响,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使幼儿教育形成一个系统,使各种因素发挥整体的影响,以提高幼儿教育的成效,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在现实的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幼儿教育作为整体,有些是比较松散的,有些较为系统,幼儿教育的这些现象均与组成幼儿教育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性质有关。组成幼儿教育的各要素联系越紧密,幼儿教育作为一个整体就越系统。坚持幼儿教育的整体观,就是坚持幼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祖国南北都有以药物幼苗入馔的食俗,比如茵陈、车前、艾蒿、田七、枸杞苗、鱼腥草等。虽然这些药物幼苗都不在药食两用名单上,但在民间,尤其是在春季,这些药物幼苗都广泛地进入了百姓的餐桌,老百姓在大快朵颐时,又起到了防病保健作用。  这些药物幼苗入馔,是因其幼苗状态下药性不甚明显,对人体寒热虚实的影响不大。但既是药物,必有四性五味,如果和体质的偏性相合,还是要有所禁忌,要根据其性味功效决定能否食用。比如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