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专题.综述

来源 :科技智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rff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又是早春三月,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全国“两会”在北京隆重召开。
  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肩负着全国人民的信任和重托,带着调研成果与智慧结晶,云集一堂,商国是、谋发展、议民生,绘蓝图,履行神圣的使命和责任。
  “两会”是我国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透过两会,我们把握国家脉搏、关注热点议题、顺应时代发展、捕捉新的机遇与增长点。
  
  站在历史的新起点,把握大势,聚焦民意
  
  今年的“两会”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召开的?2009年,我们收获了怎样的成果?2010年将要面对哪些新挑战?当前,广大人民群众最关注的经济、社会热点是什么?
  中国的“两会”,已经日益成为全国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两会”不仅令国人热盼,而且令世界瞩目。
  
  2009,极不平凡,令人振奋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社会面临困难与挑战最为严峻的一年。这一年,世界遭遇历史罕见的金融危机,一个全球性的发展难题摆在我们眼前。
  危机时刻,中国政府果断出手、力挽狂澜。一年来,4万亿投资计划、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一系列支农惠农、稳外需、增内需的政策效应逐渐显现,GDP、就业率、城乡居民收入等指标稳步提升。在世界经济负增长的背景下,我国取得这样的成绩极为不易,这再次充分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优势和强大活力。
  危机时刻,中国向世界传递信心与力量。在世界经济一片萧瑟中,中国经济发展的箭头划出了漂亮的V型反转。中国动力不仅让国人扬眉吐气,而且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复苏的最强引擎。中国的声音被世界认真倾听,社会主义中国的“国家力量”举世瞩目。
  危机时刻,民心更加凝聚,13亿人备感温暖。“越是困难,越要关注民生。”简短的语言折射出执政理念的强大魅力。盡管困难重重,但我国政府仍坚持“以人为本”,民生改革攻坚克难,民生保障加快健全。新农保、医改新方案,一项项关乎百姓福祉的新举措,犹如冬天里的一把火,凝聚民心民力,促进社会和谐。
  2009年是中国最艰难、最富挑战性的一年,也是中国人民更加自信、更加从容、愈加奋发图强的一年。正如温家宝总理在政府报告中所言,“过去的一年,极不平凡,令人振奋,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得以极大提升,任何艰难险阻都挡不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2010,形势复杂,关键一年
  2010年,对于中国,有着更加丰富的意义。它是新世纪我国第二个十年的开局之年;是我国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为“十二五”时期发展打好基础的重要一年;是我国继续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一年。
  立足当下、脚踏实地,我们更应清醒地认识到,2010年,也是我国经济形势极为复杂的一年。环顾垒球,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我国继续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尤其对于今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情况更加错综复杂,如温家宝总理所言:“各种积极变化和不利影响此长彼消,短期问题和长期矛盾相互交织,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相互影响,经济社会发展中‘两难’问题增多。”
  当前“极其”复杂的国内外发展环境,对于我们意味着,要实现“继续深化改革,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发展目标,需要付出加倍的努力。
  
  聚焦民意,关注两会最强音
  对民意的高度尊重是我国“两会”的最强音。作为体现人民共同利益和共同愿望的政治平台,全国“两会”正在把来自广大基层的民情、民意、民声,凝聚成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家共识,并且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成为全国上下共同努力奋斗的目标。
  代表委员们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并且通过网络、博客、微博等新途径收集第一手资料,各类媒体也发挥自身优势调查和反映民意。其中,在两会召开之前,新华网所做的一份调查,较为综合全面地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在2010年关注的十大热点问题:
  热点一:加快转变发展方式,重要领域期待突破。近一段时期,中央就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出明确要求并采取了具体措施,强调关键要在“加快”上下功夫、见实效。今年两会正逢我国经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成为两会最重要的话题。人们希望看到宏观经济政策在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医疗、养老和教育体制改革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上有新突破,扫清科学发展体制阻碍。
  热点二:收入分配事关社会公平,“蛋糕”切分体现政府良知。在新华网举行的“今年两会,你最关心的话题”的调查中,“收入分配”问题位居榜首。如何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如何加大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如何深化垄断行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事关全民切身利益,政府如何切分社会财富“蛋糕”成今年两会的热点话题。
  热点三:房价一路飙升牵动人心,政府频频出招能否奏效。房价问题从没有像今年这样备受关注,在各大网站的两会民意调查中,“住房问题”都位居前列。经历了2009年的“一路高歌”之后,近期在中央和地方政府频频出招限制房价之下,楼市似乎进入博弈阶段。房价会跌吗?抑或是经过短暂休整之后重拾升势?人们期待,两会传递出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积极信号。
  热点四:上学看病就业民生三难,改革层层推进探求新解。上学难、看病贵、就业难一直以来是三大民生难题。近年来政府为解决这三大难题采取了很多举措,也取得了积极成果,如高考改革在争议中破冰前行;新医改方案破茧而出;促进就业的措施频频出台。但总体看来,一些体制性弊病仍然严重,离人民群众期待距离较远。三大“老”难题能否找到“新”解法,人民群众翘首以盼。
  热点五:户籍改革逐步推进。民工期待“同城待遇”。长期以来,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绝大部分农民工无法在城市安居乐业。中国1.6亿多外出打工的农民工,“贡献在城里,保障在农村;年青在城市,养老回农村”,这一表面现象中隐藏着巨大的社会隐患。而去年金融危机中农民工失业返乡潮、今年初的沿海企业“用工荒”也印证着,不适时改革现行户籍制度,将严重影响中国城镇化、工业化的发展进程。针对这些问题,两会给出怎样的答案,是广大农民工兄弟最关心的话题。
  热点六:选举法再次修改,同票同权推动民主进程。根据议程,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将审议选举法修正案草案,其最大亮点是一步到位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如果草案最终获得通过,将有利于更好地保证城 乡人民享有平等的选举权。
  热点七:反贪肃贿雷厉风行,制度反腐民心所向。2009年是高官落马较多的一年,多名省部级高官涉嫌严重违法违纪被查处。此外,重庆“打黑”使出“组合拳”,足坛“打假”上升到反腐层面。随着一系列行动的展开,社会对反腐败问题的关注度进一步提高,在多家网站的调查中,“反腐倡廉”高居前列。如何加强反腐败的制度建设?如何通过建立健全各项监督制约制度等“显规则”破除消极腐败的“潜规则”?人们期待两会开出良方。
  热点八:网络问政初露端倪,公众期待拓宽空间。2月27日,温家宝总理再一次接受中国政府网与新华网联合专访,并与网民在线交流,这是他连续两年在两会之前与网民交流。步入“互联网”时代,网络在畅通民意、表达诉求、舆论监督、参政议政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从担心、不适应,到接受、主动参与,各级政府对网络的态度正在发生变化。人们期待代表委员们在两会上献计献策:如何进一步完善网络问政这一民主形式?在公共决策中如何吸纳网络民意?
  热点九:“低碳经济”进入视野,节能减排备受关注。在历年两会热点的民意调查中,“低碳经济”这个词今年首次进入人们视野。2009年11月,中国公布到2020年的减排目标一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为遏制全球气候变暖、促进节能减排作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国际社会有目共睹。与之相应,如何进一步发展低碳经济,在本次两会上也受到广泛关注。
  热点十:“养老保险”异军突起,制度公平成为焦点。在人民网举行的今年两会十大热点的调查中,“养老保险”以高票位居榜首。调查显示,有超过80%的网友认为企事业单位和公务员养老制度实行“双轨制”非常不合理,而在养老、医疗、失业等各项城镇职工社会保障制度中,近半数网友最关心养老保险问题。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速度日益加剧,养老不仅是国家长远战略问题,也是当下老百姓最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
  人民所热切关注的,正是政府要着力解决的。透过“两会”政府工作报告,透过代表委员们的提案议案,我们在下面的文章中将一一探寻关系国计民生热点问题的相关解决方案。
  
  解读政府工作报告,理清思路,透视亮点
  
  3月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全面回顾2009年工作成就,庄重宣示2010年发展目标。
  这是一个求真务实、凝聚人心、汇集力量、催人奋进的好报告。报告主题鲜明、脉络清晰、简洁有力,紧紧围绕“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四大主题,着重体现了:推动科学发展这一根本思想;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条重要主线;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进步这个重点内容;以及推动改革创新这个关键保障条件。报告积极回应了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等有关问题,顺应了全国各族人民过上更美好、更幸福生活的新期待。以下,我们撷取其中的热点议题,一一解读。
  
  8%——“好”字当头,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
  在宏观发展目标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预期目标为8%左右,“这主要是强调好字当头,引导各方面把工作重点放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上来。”
  值得一提的是,“8%”这个数字已经连续六年出现在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但2010年的8%显然有着不同往常的意义。从2005年的“又快又好”到2006年的“又好又快”,从200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好字优先”到2009年提出“保增长”,直至2010年明确“好字当头”,政府定调的变化路径透露出,虽然不同年份的经济任务有着不同的侧重;虽然“调结构”的脚步在某些年份在“保增长”、“保就业”的压力下有所放缓,但“当头”二字折射出结构性失衡这一经济长久生命力的“桎梏”不容回避。
  中国的传统发展方式,比如重国际市场、轻国内需求,重低成本优势、轻自主创新能力,重物质投入、轻资源环境,重财富增长、轻社会福利水平提高等,一方面成就了过去连续五年两位数的增长,却也为发展的后劲套上“枷锁”。如果按照以往的模式,在许多经济学家们看来,今年实现9%甚至10%的增长都不成问题。但是就在这前所未有的转型期,我国政府的执政“思维和理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今年的8%,方式比结果更重要,它向人们传递出:我们不再单纯追求更高的增长速度,而是要把更多的精力用在调结构、转方式上。今年的8%,是为加大结构调整力度预留一定的空间;是“好”字优先,强调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使经济增长具有可持续性。
  同样是“8%”的目标,从“量”到“质”的转变,折射出我国政府敢于直面发展“短板”的决心和勇气,这比8%的增长本身更加重要。
  
  大力推进小城镇建设——破解“三农”问题的新途径
  在“三农”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统筹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尤其是大力推进小城镇建设成为新时期破解“三农”问题的新途径。报告提出,“壮大县域经济,引导非农产业和农村人口有序向小城镇集聚,鼓励返乡农民工就地创业。”“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落户条件。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好农民工在城镇的就业和生活问题,逐步实现农民工在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购以及社会保障方面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我们要让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变为城镇居民,也要让农民有一个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统筹城乡发展,最终目的是要实现城乡双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偏重于沿海发达地区的大城市,忽视了广大内陆地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没有为农民真正转为市民提供更多的机会,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这种局面日益引起广泛关注。在今年的两会上,代表委员、专家学者纷纷达成共识:“三农’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城镇化”、“城镇化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持久动力和最大潜力空间”。
  大力推进小城镇建设一头牵着经济发展、一头牵着社会民生。政府报告突出的两个重点方向尤其值得我们关注:一是更多关注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這意味着推动城镇化发展的资源要素有望逐渐向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倾斜;二是要促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并享有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的权益,这意味着农民工在“农转非”和就业、社保、子女就学等方面将更快实现他们的愿望。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谋求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
  在经济发展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指 出,“今年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大力推动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今年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这已毋庸置疑,但如何“转”,方法和路径是什么?“创新驱动、内生增长”八个字,为我们指明了出路。
  “内生增长”意味着,作为13亿人口的经济体,我国的增长绝不能倚重外部需求,而要转型到内在需求上。这需要我们更加关注我国社会需求结构的变化趋势,应该看到,随着我国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步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人民群众的需求发生了根本转变:如,从日用消费品为主转到耐用消费品为主、从对物的追求延伸到對人自身发展的追求、从对私人产品的需求,扩展到对公共产品的需求,在这些转变中蕴含着经济增长的巨大潜力和空间,可以说,面向民生的内需经济贯穿于农业、工业、服务业、公共事业等各个领域,其统一的指向就是人的发展与需要,以及在动态实践中攀岩增长。
  “创新驱动”意味着,主动迎接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的产业发展要摆脱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传统增长方式,在继续推进重点产业调整振兴的同时,大力发展体现科技创新、知识创新、文化创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和高端制造产业等),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三网”融合、物联网等改写我们生活的新兴领域。“创新驱动”,就是要快速提高我们的自主创新和创意能力;加大投入,争取在最短时间,在关键领域实现重大突破;抢占新一轮世界产业结构升级的制高点。
  在今年的政府报告中,“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与“加快发展服务业”被重点凸显出来。这意味着,产业结构调整必须与市场主体培育相结合。中小企业和服务业是吸纳劳动力就业、提升劳动力素质和收入水平的主体,也是促进市场竞争、加速产业升级的主体。打破行业垄断、消化过剩产能、防范通货膨胀,我们迫切需要大量的激活民生、面向民生、惠及民生的优质产业和企业。
  
  民生新亮点——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针对百姓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了一项项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
  “从就业到社会保障、从教育到医疗卫生、从收入分配到三农问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涉及民生的段落更多,篇幅更长,且增加了百姓关注的热点问题。我们特别注意到,与去年政府工作报告相比,民生这一章节中,增加了“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两个段落,并提出了针对目前实际情况的各项举措。
  在“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方面,报告特别提出:“我们不仅要通过发展经济,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做大,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完善对垄断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政策”,“进一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坚持打击取缔非法收入,规范灰色收入,逐步形成公开透明、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坚决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在“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方面,报告明确提出:“中央财政拟安排保障性住房专项补助资金632亿元,比上年增加81亿元。建筑保障性住房300万套,各类棚户区改造住房280万套”;“要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势头,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住房需求”……
  《政府工作报告》是一份民生报告,而今年民生的分量更重,民生投人更大,民生工程的标准更高、推进速度更快。针对关系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政府不回避、不含糊其词,而是用细致的政策、实际的举措履践着“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的郑重承诺。
  
  改革创新——推动经济与社会转型的坚实保障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65次提及“改革”二字。温家宝总理强调:“今年要继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努力实现新的突破。”
  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的背后离不开体制的变革,而这也是实现转型过程中最复杂、难度最大的部分。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抓紧制定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政策措施、深化垄断行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以及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落户条件。这些涉及深层次利益再平衡的改革虽然暂时没有“时间表”,但方向和路径愈加清晰。
  从政府报告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我国在新时期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以及其他各领域改革的全面、快速推进。中国,正以坚定不移的改革创新,推动着经济与社会的深入转型。
  
  盘点国家财政账本,政治透明,贴近人心
  
  3月7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查《关于2009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今年的“国家账本”有何特点?中央财政支出的着力点在哪儿?传递出哪些关键信息?本文摘取“国家大账单”中的关键内容,一一盘点。
  
  国家账本更透明,更好懂
  细心的读者可以发现,今年政府财政预算报告总长度比去年多出80多页。其主要特点有几个方面:
  其一,今年的国家财政预算报告首次实现报送人大审查的财政支出科目全部细化编列到款及科目,财政收支账目更细、更实,预算透明度进一步增强。
  其二,今年的“国家账本”更注重“财”与“政”的结合,不仅有预算数据,还介绍政策内容及目标。2009年执行情况报告通过一串串数字,生动地再现了国家应对危机保增长的不懈努力。
  其三,今年的财政收支安排总体而言,体现了服务大局、积极稳妥的特点。财政收支和财政政策在今年继续服务全局的宏观调控、保持政策连续性与稳定性的同时,又着力提升政策的针对性、有效性和防范财政风险。
  
  情系百姓,财政支出民生为先
  2010年财政预算报告中,中央财政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民生项目支出受到广泛关注。从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的改善到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从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到让百姓“安有所居”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今年总额高达8077.82亿元的中央财政民生“账单”背后,显示出的是政府对百姓冷暖的深切关注。
  账单一:教育支出2159.9亿元,增长9%。教育是民生之本。今年2月28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在全社会关注农民工“同城待遇”的大背景下,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问题也列入预算报告视野。今年中央财政用于教育的支出增幅为9%,高于中央财政支出平均增幅2.7个百分点。
  账单二:医疗卫生支出1389.18亿 元。增长8.8%。2010年,新医改踏上“攻坚之旅”——深化公立医院改革阶段。中央财政用于医疗支出增长8.8%,高于中央财政支出平均增幅2.5个百分点。
  账单三: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582.25亿元,增长8.7%。2010年1月1日,《城镇企业职工基本養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实施,这一反复强调“对农民工要一视同仁”的办法受到广泛关注。预算报告提出,2010年,中央财政用于社保和就业支出将增加8.7%,高于中央财政支出平均增幅2.4个百分点,覆盖全民的社保安全网越织越密。
  账单四:保障性住房支出632亿元,增长14.8%。在今年各大网站的两会民意调查中,“住房问题”都位居前列。为让百姓都能“安有所居”,2010年中央财政保障性住房支出安排632亿元,增长14.8%,高于中央财政支出平均增幅8.5个百分点。
  
  新增中央投资有力促动经济回升
  2010年,中央政府公共投资安排9927亿元,比2008年预算增加5722亿元。财政部部长助理胡静林介绍说,这一“增加的5722亿元”加上2008年第四季度“新增1040亿元”和2009年“新增5038亿元”,意味着“一揽子计划”两年实现新增1.18万亿元中央政府公共投资计划目标将在今年如期完成。
  根据安排,2010年中央政府公共投资的9927亿元,将重点支持保障性住房、农村基础设施、教育和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节能环保和生态建设,以及自主创新、结构调整等领域和欠发达地区。资金安排主要用于项目的续建和收尾,避免“半拉子”工程。严控新上项目,防止重复建设。同时,扩大政府公共投资“以奖代补”范围,带动社会投资。大力压缩公用经费等一般性支出,降低行政成本。
  “这些重点投资领域本身具有明显的结构特征,凸显国家优化投资结构意图。”、“今年的中央投资有效增加了即期需求,带动了民间投资和消费,加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有力促进了经济回升向好。”代表委员们表示。
  
  财政投资要“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
  2010年是继续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一年,虽然财政面临的环境好于上年,但形势仍极其复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财政支出要有倮有压,把钱花在刀刃上。
  “每个中央投资项目可行性做得好不好,资金管理是否严格,施工质量能否保证,都关系到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是否能得到有效落实。”贾康委员表示,要想确保中央授资“不打折扣”,就必须强化财政资金监管,重点加强对中央政府公共投资的监督检查。
  为确保每一分钱中央投资都得到妥善使用,2008年底第一批新增中央投资下拨之际,中央就向各省区市派出检查组,与各地一起把关投资项目,监督资金流向。
  对此,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对有财政资金投入的建设项目,要加强全程监督,坚决避免以扩大内需为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坚持科学民主决策,确保公共投资真正用于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
其他文献
编者按:  今年以来,面对国际经济、金融形势的不断变幻,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适时调整,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经济仍保持平稳增长,通货膨胀得以缓解。但是随着美国金融危机的进一步加深,一方面导致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进一步恶化,需要通过调整宏观经济政策来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由此势必要求中国的银行业要有更大的作为;另一方面,以美国金融危机为鉴,中国更需加强银行的风险管理。但是中国的银行业如何增强自身抵御风险的能
期刊
两会以来,物联网概念股开盘一度走强。电子元件板块强势归来,物联网的大涨,刺激了该板块的走强。股市表现主要是受益于两会中关于物联网的良好预期。  2010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推进“三网”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这是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到“物联网”的概念。之后,众多委员代表纷纷聚焦物联网,并建议将之作为
期刊
有个大懒人拥有100亩土地,他原来的做法是到农村去雇佣一批农民工来给自己种地,包吃包住,虽然花不了自己几个钱,可是,还是需要自己来管理这些人。自己一旦看管不严,很多人就偷懒耍滑,也有很多出工不出力,毕竟是固定工资制,干多干少一个样,这些人也没有什么积极性,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后来有一天,这个大懒人突然想出了一个更懒的必胜局,他让这群农民工将这100亩土地,用栅栏分割成了1000个小农庄,等这些人干
期刊
调味品行业现状:  2009年,因为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很多行业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但是,食品行业却不同,依然保持快速增长。在食品行业中调味品这个细分行业同样保持了一个快速成长。据不完全统计,行业规模已经达到1500亿。  中国调味品市场经过几年的结构调整和国内、国际资本整合之后,已经从一个相对滞后的行业,转型为市场规范、竞争激烈的朝阳行业。随着消费的不断升级,调味品表现出向高档化发展的趋势,中高
期刊
现在,随着市场竞争程度的加剧,基本上每家企业都在苦思冥想,立足企业现实,根据产品的异同点诉求独具特色的经营模式,有的求同存异,有的追求创新,有的猛炒概念,有的广散广告,有的力求整合终端资源等等。  一言以蔽之,大家都希望在日益缩小的份额中攫取一块丰腴的“肥肉”,抓住绝佳时机。在这种大环境下,差异化市场理念逐渐被众多企业家信奉为救世主,但是究竟如何来实现差异化营销?差异化市场理念如何做到有所为,有所
期刊
国内资讯·产业信息    1 中国银监会启动消费金融公司试点审批工作。8月13日,中国银监会宣布,正式发布《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启动消费金融公司试点审批工作。《办法》规定,消费金融公司的主要出资人应为境内外金融机构和银监会认可的其他出资人,且应具备最近一年末资产总额不低于600亿元等条件消费金融公司的最低注册资本为3亿元在试点阶段消费金融公司的业务范围仅包括个人耐用消费品贷款和一般用途个人
期刊
7月15日,美国能源部与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下称建设部)签署了中美建筑节能备忘录,希望通过加强合作伙伴的关系,利用可再生能源发展更多高能效建筑;7月16日下午,在与美国商务部部长骆家辉联合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美国能源部部长朱棣文表示,建造更多的高能效建筑,除了可以为中美两国创造更多,更好的工作机会以及节约资金,还将有助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这是低碳经济在全球迅猛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侧记,也是中美
期刊
主笔:李勇锋 易建湘  课题组成员:刘立君 高 颖 张志雄 张 军 高艳春    第一部分    一个幽灵,一个主体表现为道德危机的文化危机的幽灵,正在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处游荡并发挥作用,  本课题报告所称的文化,是指包括道德在内的人的整体思想形态及其指导下产生的人的生活模式和行为模式,文化从来就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精神支柱。由于人总是在文化的指导下行动。因此,文化从来是在内在的深
期刊
中国企业联合会管理咨询委员会是中国管理咨询业的权威行业机构,该机构组织的会议照例是一大批奔忙在中国管理咨询行业的咨询精英和咨询公司管理者的论道舞台。2010年1月,在北京数十年来最凛冽的寒风中,笔者和李肃先生代表和君创业出席了中企联第六届管理咨询第一次主任会议,会上我做了主题为“咨询业的发展需要大公司引领,咨询委员会应该大力扶植若干有可能做大的咨询公司”的发言。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展开观点。会后形成
期刊
城乡社会一体化建设是一项重大,深刻而又全面的社会变革。当前,北京城乡一体化已经进入实质性的发展阶段。我们认为,从“质”的提升,思考北京城乡社会一体化发展,需要统筹城多发展,把握三点共识,还应注意处理好涉及发展前途的五大关系。    统筹城乡要素配置,把握三点共识    统筹城乡发展是一项巨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它涉及到整个经济社会管理构架的重组和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可以认为,统筹城乡生产要素资源配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