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中小学生源流失现象的思考

来源 :教育界·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de1219906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一个国家长盛不衰的根基。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义务教育水平对我国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虽然,近些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农村教育条件有所改善,但是和城市学校教育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其中农村中小学生源流失问题日益突出,致使许多学校陷入“空巢化”的窘境。笔者以期通过分析农村中小学生源流失现象的成因,找出应对的策略。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 生源流失 成因 策略
  近几年,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和适龄人口的减少,农村一些有条件的家长把孩子送到城区学校,加之农民工随迁子女到城市学校就读,致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生源流失现象十分严重,不少原先生气勃勃的学校变得越来越冷清。几乎与此同时,农村中小学现有教师年龄结构偏大,由于地理位置、条件艰苦等原因,新鲜血液补充的进程障碍重重,致使农村小学教师队伍青黄不接。农村小学生源现状不容乐观。
  一、农村中小学生源流失现象之害
  (一)农村学校发展陷入恶性循环怪圈
  生源质量与学校发展存在着利益互动的关系,优质的生源能够促进学校的发展,而学校的发展又进一步为其吸引优质生源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这是学校发展的应然状态。而目前大部分农村中小学的现状却与其背道而驰。大量的生源流失使农村中小学发展举步维艰,学校发展越困难越招不到优质生源,自此深陷恶性循环的怪圈。
  (二)造成家庭经济负担和学生安全隐患
  农村生源流失严重,导致一些学校一个年级才招到几个学生,有些学校甚至出现年级断层现象。国家为整合教育资源,将一些农村小学整合到周边的中心学校。每个农村家庭的经济状况不一样,并不是每个村民都想离开土地,远走他乡,加上租房子住,增加了不少的生活开支。城镇车辆多,小孩的安全意识不强,交通法规常疏忽,小的交通意外时有发生。
  二、农村中小学生源流失现象之因
  (一)家庭方面
  1.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随迁。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下,大量务工人员离开农村涌入城市,为了方便照顾和使子女受到更好的教育,许多務工人员选择让孩子跟随自己进入城市。这是农村中小学生源流失的重要成因之一。
  2. 家长的名校意识和从众心理。每位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农村家庭家长的这种观念并不逊色于城市里的家长。因此,尽可能地为孩子选择更好的学校成了许多家长的愿望。也有一些家长是基于从众和攀比心理的驱使,看到周围一些家长将孩子送入城市,就盲目跟风。
  (二)学校方面
  1. 硬件条件落后。农村办学设施普遍非常简陋,大部分农村薄弱学校教学楼陈旧,缺乏多媒体教室、电脑室、音体美器材等现代化的教学工具。条件稍好的学校虽然配备了一些多媒体教学工具,但由于数量有限、供不应求,便束之高阁、形同虚设。
  2. 师资力量薄弱。与城市中小学相比,农村中小学开设的课程种类比较单一,语数教师较多,音体美、科学等专任教师严重不足。除此之外,教师年龄结构偏大,教育理念跟不上时代步伐也成为制约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的因素之一。
  3. 教师流失。农村地理位置比较偏远,大部分学校没有宿舍和食堂,外地教师均需寄住在由教室改建的集体宿舍中,工作与生活条件极其艰苦,工资福利待遇低,加之高负荷的课时量,致使许多教师难以安心工作。他们中部分教师通过考取国家公务员进入行政、事业单位,部分教师进入城市学校,部分教师因待遇太低或看不到发展机会而离开教师岗位。
  三、农村中小学生源流失现象之解
  (一)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质量是教育的根基,质量的提高是解决当前农村中小学生源流失问题的关键。21世纪是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社会,人们对教育的渴望与追求日益增加。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仅是人们的合理需求,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尽管国家近几年来致力于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但与城市中小学相比,农村中小学在硬件和软件方面都还远远落后。所以,要解决农村中小学生源流失严重的问题,关键是以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为切入点,加大硬件设施的投入力度,协调学校硬件、软件两方面的同步发展,规范各项规章制度。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教育的三要素之一,教师在教育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的教育水平,因此必须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作为缓解农村中小学生源流失问题的关键点。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提高农村教师的福利待遇,改善其工作生活环境,按时发放工资;二是增加专业编制,农村学校普遍缺少音体美、科学等学科的专业教师,应该为农村学校增设专业教师编制。但是,这样的专业编制不是按学校平均分配的,而是根据乡镇学生数量科学配置,由乡镇统一调配使用。如针对教学点教学需要,可施行专业教师巡回走教制或安排集中授课。三是通过树立身边的典型,用榜样的力量感召教师,通过优秀的教师讲述成长过程等,意识,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形成工作的内驱力。
  (三)家长应树立理性择校的观念。家长对孩子的择校起着最终决定作用,作为家长,为了孩子的发展选择更好的学校无可厚非,但是一些家长不考虑家庭经济情况和孩子的想法,盲目追求名校名师效应。经济负担加重的同时,并不一定能取得等价的回报。因此,农村家庭家长应该理性地看待孩子的择校问题,克服从众心理和攀比心理,树立理性择校的观念。
  四、结语
  农村中小学教育作为我国义务教育的一个主要阵地,对我国义务教育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导向和制约作用。解决农村中小学生源流失问题是一项艰巨且复杂的事情,必须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改善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其他文献
磁流变材料是由悬浮于载体液中的可磁化粒子构成,它是一种新型的智能材料,在建筑结构防震和机械振动控制领域有较大的应用前景。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磁流变装置能产生连续可控的
<正>近年来由于水资源不足,生产资料涨价及农产品价格下滑,种稻的效益明显下降。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研究成功了水稻精简高效栽培技术。其特点是选用分蘖力较强的中熟或中晚熟
<正> 德国车荷恩赫农业机械公司研制生产了一种微波灭虫犁。这种犁的犁尖壳内有台6000瓦的微波发射机,该犁用拖拉机或农用车带动,在耕作翻土时,微波通过犁尖发射到土壤中,足
该项研究在广泛引进国内外油菜(小白菜、不结球白菜)、莴苣和芹菜优良品种,并由沈阳农业大学利用在国内外率先育成不育株率和不育度均为100%的油菜核基因雄性不育系配制了多
华源凯马园田管理机 适用范围:蔬菜大棚、果园、菜地等小地块的旋耕、犁耕、中耕、覆耕、开沟、起垄、覆膜等多项农田作业,是中小型农场和个体户的最佳伙伴.主要特点是,造型
简述了沉淀法的基本原理,全面概述了沉积法的研究及其应用现状,研究表明,沉淀法是一种极有前途的制备新型材料的方法,并指出了今后沉淀法的研究方向。
研究了25Cr3MoA钢离子氮化层经高温离子注入复合表面处理后的氛分布、组织和磨损性能.结果表明,与单一离子氮化处理或离子氮化和氮离子低温注入复合处理相比,复合处理时选择
辽宁省农村能源办主任唐春福,日前在全省农村能源生态建设工作会议上提出了辽宁省2005年农村能源工作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