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策略研究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媒体环境下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必须选择正确的策略: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其关键;强化制度建设是其保障;人才队伍建设是其基础;夯实宣传阵地是其重要平台;实现新媒体技术和传播形式的不断创新是其重要手段。
  关键词 新媒体环境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策略
  中图分类号:B1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7.02.075
  Abstract To promote the Marx doctrine under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of popularization, must choose the correct strategy: adhere to the correct political orientation is the key; to strengthen the system building is the guarantee; talent team construction is the foundation; strengthening propaganda position is an important platform for implementation; new media technology and the spreading form of innovation is an important means.
  Keywords new media environment; popularization of Marx; strategy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7.1”讲话中强调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起来,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学习和贯彻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置于新媒体环境下加以考量,其重要内容就是探索和寻求新环境下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对策和路径。
  1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关键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就是不断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根基,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既要立足时代发展更要着眼于我国的具体国情和民情,关注民生体恤民情表达民意研究解决老百姓的实际问题,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住最需要关心的人群,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办、一年接着一年干,锲而不舍向前走。”[1]这是新媒体环境下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
  我国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国情,决定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要使人民群众从思想上认同、感情上拥护、行动上自觉以马克思主义指导具体实践就必须重视并妥善解决民生问题,真正让群众得到实惠,做到毛泽东同志早年所要求的,我们的“每句话,每个行动,每项政策,都要适合人民的利益”, [2]并把给人民看得见的物质利益作为我们党的一项“根本政策”,要回答和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如住房问题、医疗问题、教育问题、就业问题等等,要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才能真正赢得群众,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也才能使人民群众自觉地信仰马克思主义。
  2 强化制度建设——保障
  推进制度建设包括运行机制、管理机制、保障机制、反馈机制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建设,这是新媒体环境下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保障。
  运行机制是调动整合一切有利于规章制度落实的资源性要素,使其形成有机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以确保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收到实效的组织过程、工作方式、习惯养成和社会文化氛围。也就是说要通过一定的组织过程和工作方式,把各种有利要素整合起来,将具体的制度外化到组织运行和人的行为上,把马克思主义转化为人们的共识,转化为成社会文化的灵魂。
  管理机制就是要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采用一定的控制手段来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在复杂的新媒体环境下规范人们的行为,保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效果,我们需要健全规范的管理机制。
  保障机制就是提供物质与精神条件。在新媒体条件下有效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首先需要相应的物质力量作为基础,这就要加大物质投入,建立健全新媒体环境下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经费保障机制;其次要加强新媒体宣传普及马克思主义的体系建设,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组织保障,这就要建立完善党委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领导体系,各级领导和党委要把新媒体环境下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为重要主体,精心组织,周密部署。
  反馈机制是指通过一定的途径将新媒体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际效果反映到主导系统中,并促进主导力量不断完善宣传普及的方式方法等。这首先要建立迅速及时的反馈体系,使决策者能够及时掌握受众思想、大众化的效果等,并及时作出回应,以调整方式方法政策措施;其次要注重反馈机制的有效性,也就是对反馈信息的积极接收、认真处理以调动受众的积极性,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取得实效。
  不断加强和完善新媒体立法建设,通过立法规范管理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自1996年开始,在20年的时间里,从全国人大、国务院、各部委,以及地方人大和政府,都参与了互联网与新媒体法制建设,先后制定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等多部针对互联網的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规章。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专门立法和其他立法相结合、涵盖不同法律层级、覆盖互联网主要领域和主要环节的法律制度,这也为新媒体下实现信息安全以及规范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重要保障。
  3 人才队伍建设——基础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一大批思想过硬、立场坚定、忠诚党的事业的理论研究与宣传教育的人才,这是新媒体环境下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人才基础。   新媒体的发展带来了意识形态领域的全面深刻变革,致使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不同层次的社会群体也产生了多样化的理论诉求,这都需要一大批政治强、业务精、素质高的理论传播人才。首先,要强化使命教育。新媒体环境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际上对广大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必须推进传播者的理论学习研究,健全体制机制,探索科学路径,运用先进技术,提高传播实效,使每一位传播者都能够肩负起这一重大使命。[3]其次,要建立经常性的宣传队伍培训机制,切实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队伍的网络化使用水平,并成立专门机构划拨专项经费来培训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人才;最后,要培养一批既擅长新媒体技术又精通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复合型人才,特别是培养一大批优秀的中青年马克思主义专家学者,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队伍的综合素质,提高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能力。
  4 夯实宣传阵地——重要平台
  注重宣传阵地的建设,包括建设马克思主义宣传网站、构建马克思主义网络传播语言、注重自媒体的运用等,这是实现新媒体环境下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平台。
  在信息化时代,新媒体已经成为各种思潮与马克思主义较量的新场所,经历着各种思潮与马克思主义争夺大众的没有硝烟的意识形态的激烈战争,所以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推进马克思主義大众化所面临的复杂态势,必须充分利用新兴媒体,让互联网和移动新媒体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前沿阵地。首先,建立一批以宣传主流意识形态且被广大人们群众乐于接受的重点网站,加大理论宣传力度,提高宣传吸引力,增强宣传效果;其次,利用新媒体的传播优势,打造新媒体传播的优质品牌,这些品牌栏目要积极构建易于群众接受的网络传播语言,从而占据新媒体环境下的意识形态阵地;再次,搭建自媒体公共交流平台,建立“政府—媒体人—个人”三个层次的舆论宣传、引导体系。同时,必须克服自媒体所具有的冲击马克思主义一元指导地位、忽视先进文化传播、弱化理想信念等消极影响,积极构建各种新媒体交互作用的自媒体传播体系。[4]
  5 实现新媒体技术和传播形式不断创新——重要手段
  实现新媒体技术和传播形式不断创新,既包括新媒体技术、新媒体和传统媒介相结合的技术以及技术防控体系建设,也包括创设灵活多样、群众易于并乐于接受的学习互动方式等,这是新媒体环境下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手段。
  众所周知,新媒体技术的开发和利用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但同时也带来了某些问题和消极影响。所以,要努力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和手段防止和克服不良信息对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弱化。对此,可以运用技术开发信息自动检测程序,检测在新媒体信息资源中的错误和虚假信息并及时予以删除;加强新媒体技术的监控和跟踪,通过对防控系统的建设,构建过滤系统;通过有偿删帖来鼓励大家删除各种虚假、错误信息,净化网络环境;实行网络实名制,外在的法律责任会强迫其谨慎发言,相应的责任意识也会提高,这样也会在客观上降低不良信息的出现。
  在新媒体的强烈冲击下,传统媒体正经历着不同程度的衰退,传统媒体要生存下去就要利用原有的资源和品牌优势,结合新技术开发出传统媒体的新传播形式。比如传统报刊与新媒体融合产生的网络报刊与移动终端报刊,传统广播与新媒体相结合产生的网络广播与手机、移动终端广播,电视与新媒体结合产生的网络电视、移动终端电视、数字电视和IPTV等丰富的媒体形态,这些新媒体形态所具有的更新及时、互动性强、接收便捷等优点,也为传播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更便捷的条件。
  利用新媒体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善于运用通俗化的文字和群众性语言、新鲜生动的材料,深入浅出地阐述深刻的道理。宣传形式上,要及时捕捉广大群众反映强烈的社情民意,关注公众关心的议题,考虑大众的群体差异以及接受方式,运用多种形式特别是结合网络语言把马克思主义的哲理性和通俗性结合起来,以增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效果。
  基金项目:本文为泰安市2016年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新媒体环境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研究》(编号16skx024)、山东科技大学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改革项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编号GJ201307)“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编号GJ201309)的部分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2] 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1128.
  [3] 吕治国.略论新媒体环境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路径[J].思想教育理论学刊,2011.9.
  [4] 唐绪军.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其他文献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加快创新体系建设是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本章的最后一节,分为两课时,第1课时学习惯性,第2课时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牛顿第一定律是经典力学三大定律之一,是整个力学的基础,它确立了运动和
本文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意义进行了分析,阐述了金融院校大学生现阶段的价值观现状,并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方法。
对于明清之际的思想转型,学术界有不同的诠释。其中,钱穆、余英时的"内在理路"说回归思想自身源流,具有更好的解释力。通过对东林学派"新心学"建构过程的分析,能够将明清思想
班固自诩《东都赋》"义正乎扬雄,事实乎相如",核诸史书,《东都赋》围绕光武帝所写六事,围绕明帝所写十四事基本属实,是其"事实"之所指。但赋文对于史实的选择、事件发生顺序
期刊
诗歌鉴赏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其承载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培养艺术审美情趣、满足高考语文考查的重要形式。如何提升学生自主鉴赏诗歌的能力
本文运用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专家访谈法,对2014年欧洲荷球锦标赛决赛荷兰队两名主攻的进攻能力进行统计分析。为各队主攻提供先进的主攻模仿范例,并为各队主攻的防守提
目的观察自拟排石汤对三聚氰胺引起的婴幼儿泌尿系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37例确诊为泌尿系结石的患儿均口服排石汤,1日1剂,水煎频服。结果总有效率为100%。结论自拟排石汤治
大咯血是常见的急症之一.当一次咯血量超过300ml或日咯血量超过600ml[1],严重危及生命时,对其采用保守治疗的病死率高达60%~80%.窒息是主要死亡原因,其次是休克.咯血常见的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