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长进步青年运动与路东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

来源 :党史纵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kd198905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抗战时期,大批爱国青年为挽救民族危亡,纷纷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在中国青年运动史上写下了气贯长虹的一页。而在皖东青运史上,天长进步青年运动尤其值得一书。
  天长,位于安徽省东部,其东南、南、西南三面与江苏接壤。1938年12月,天长县城被日军占领。此后,天长人民尤其是爱国青年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的指引下,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其影响不仅波及周边数县,就连远在鄂豫皖边区的新四军四支队也有所耳闻。故此,新四军四支队在东进皖东后,第一步就把团结和争取天长进步青年当作首要政治任务。随着皖东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天长及路东进步青年队伍不断壮大,许多爱国青年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奋斗终生,成长为祖国建设的栋梁。
  天长早期的青年团组织
  早在1928年9月,中共江苏省扬州县委即派遣党员陈洪进前往天长开展工作。他以教师身份为掩护,宣传共产主义,点燃革命星火。在进步思潮的影响下,天长进步青年朱兆坦于1931年秋回到家乡铜城镇,与同乡华林、于则周、朱世延等人一起,于同年冬自发成立了共青团铜城镇小组。半年后,他们在共青团铜城镇小组的基础上成立了天长县共青团支部,并先后与共青团扬州县委、淮扬区特委取得联系,接受其领导。1933年12月,铜城镇共青团组织与驻上海的共青团江苏省委取得联系,直属其领导,并按其指示,于1934年2月建立共青团天长县委。
  共青团天长县委成立后,立即在县内展开抗日爱国宣传教育活动。团员们经常組织带领进步青年走上街头,书写墙报、印发传单、进行抗日救亡宣传。此外,团支部还举办平民夜校,以此来对手工业工人、独立劳动者和社会青年进行启蒙教育,提高他们的阶级觉悟。又陆续在天长城乡成立起“今天”“准备”“行知”“吼声”等学社,团结广大青年特别是知识青年阅读进步书刊,编办小报,组织军训,成立演讲队,宣传抗日御侮,为抗日将士募捐,并抨击时弊,为维护青年权益进行斗争。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天长全县的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兴起,一浪高过一浪。1938年4月,天长进步青年在联合社会各阶层、各学社的基础上,成立了天长进步青年统一的爱国组织——“天长县青年救国会”,并以“天长县青年救国会”的名义大力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其影响波及周边的仪征、邗江、六合、盱眙、高宝等数县。
  天长党组织工作的开展
  1938年5月徐州失陷后,日军急于向前推进,皖东敌后十分空虚。新四军第四支队奉军部命令开赴皖东后,一面开展游击战打击日军,一面协助地方党组织发动和组织群众,发展党的组织,建立各种群众性的抗日团体,开展抗日救亡宣传工作,为建立路东根据地创造条件。
  在全面抗战初期,天长及周边的六合、仪征、邗江、来安、嘉山、盱眙、高宝等县分布于津浦铁路以东,被合称为皖东路东地区(亦称路东八县)。天长地处路东地区的中心,与后来的淮南路东抗日活动中心半塔集距离较近,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为开辟这一地区,新四军四支队先后派出多支小分队对路东地区进行武装侦察,掌握了路东地区进步青年的大致情况,尤其是此前有所耳闻的天长曾经建立过共青团县委的情况。四支队及时将此情况向中共苏皖省委进行了汇报。1939年6月,中共苏皖省委决定,先选派一名精兵强将深入天长秘密开展工作,在摸清详细情况后,伺机成立党的工作委员会,发展地下党组织,并做好当时路东地区势力最大的抗日武装陈文部队的争取工作,为建立路东抗日民主根据地打下基础。
  经过认真筛选,中共苏皖省委决定派遣周利人执行这一艰巨的任务。1939年6月的一天,在经过周密的计划后,周利人绕过日军的重重封锁,单枪匹马抵达天长。他根据此前掌握的天长进步青年情况,首先来到张公铺,与天长进步青年代表、共青团员欧鲁川会面。欧鲁川找来田由、王良才二人,四人进行了一番彻夜长谈。在谈话中,欧鲁川等向周利人详细介绍了天长及周边的政治情况和各界群众的思想动态,并向周利人着重介绍了当地的一批杰出进步青年如陈舜仪、徐速之、周原斌、纪念、纪元、梁明伦等人的情况。
  根据欧鲁川和王良才的建议,周利人很快前往天长西乡何庄,找到天长汊涧进步青年领袖何大启、许嗣宗,了解天长西乡的情况,并通过他们设法与陈舜仪、徐速之、周原斌等人取得联系,以便着手进行陈文部队的争取工作。随后,他又马不停蹄地深入汊涧及天长南乡一带活动并伺机与当地进步青年领袖印绳之取得联系。到6月中旬,周利人终于与陈舜仪见了面,两人一见如故,长谈到深夜。周利人感到,陈舜仪所掌握的情况比他来路东后接触的任何人都要全面。次日,陈舜仪陪同周利人前往季家桥、铜城、龙岗一带,找到了纪元、纪念和天长龙岗进步青年姚卿贤等人,在与他们的接触中周利人又掌握了大量具体情况。这些都为周利人在路东地区进一步开展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
  在收集了解了大量情况后,周利人一面写信向苏皖省委汇报,一面以杨村为中心,在天长、盱眙、高宝、邗江、仪征一带开展工作。经过多方面了解考察,他首先吸收陈舜仪入党,继之又发展了纪元、姚卿贤、梁明伦等人入党。根据苏皖省委关于在敌后发展秘密武装的指示,周利人先通过陈舜仪的好友、国民党杨村乡乡长夏雨宜,以杨村乡公所为基地,控制了一支乡级武装;接着又通过各方面的努力,让陈舜仪当上国民党天长县铜城区区长,胡贡球当上国民党天长县石梁区区长,徐速之、梁明伦当上国民党区署的区员。这样,中共领导下的部分地下党员就能以国民党政权人员的合法身份开展抗日活动,兼做群众工作,同时秘密发展自己的武装力量。
  天长县抗日民众动员委员会及其工作团是两个很有实力的抗日组织,周利人说服并争取了天长上层人物邵涤非,再通过邵涤非保荐周原斌当上工作团团长。工作团又以公开招考录取的方式,把中共地下党组织输送过来的30余名进步青年和党员都吸收进去。就这样,天长动委会及其工作团便成为由中共实际控制的组织,对推动当地的抗日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1939年10月,在周利人的建议下,中共路东工委决定,派遣周铸(陈德钧)和陈志方、王静夫妇前往天长加强力量,并成立了中共天长工委。中共天长工委隶属于中共路东工委,负责天长、盱眙、高宝、仪征等县党的工作。工委由陳志方、周利人、周铸3人组成。陈志方掌管全面工作;周利人分管民运、武装工作,并负责天长南乡和仪征境内党的工作;周铸分管宣传、青年工作。工委机关设在盱眙、天长两县交界处大通镇的一个小杂货店中,陈志方对外身份为店老板,王静为老板娘,周利人为伙计。1940年1月,由于陈志方、王静夫妇调回新四军五支队(1939年建立)教导队工作,中共皖东津浦路东省委决定成立中共天长中心县委,隶属中共皖东津浦路东省委,工作范围为天长县及盱眙、仪征、高宝等县的部分地区,书记周利人,委员周铸、陈舜仪。周利人负责全面工作;周铸分管组织、宣传工作;陈舜仪分管统战工作。
  到1940年4月,周利人在以天长为中心的路东地区共建立起杨村、张公铺、何庄、龙岗、铜城、石梁、仪征、高宝湖西等15个中共党支部,发展党员100余人,大多都是此前就活跃于天长及路东地区的进步青年,党领导下的秘密武装也发展到800余人。
  路东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创立
  新四军的东进以及中共路东党组织的发展壮大,使国民党顽固派坐立不安。1940年3月,国民党江苏省政府主席兼鲁苏战区副司令韩德勤乘新四军五支队主力离开路东之机,纠集1万余人,向五支队驻地路东半塔集发动进攻。新四军留守部队在陶勇的苏皖支队和叶飞的挺进纵队的支援下,经过浴血奋战,一举粉碎敌人的进攻。此战新四军除歼灭敌有生力量3000余人外,还歼灭了路东地区的全部土顽武装。
  半塔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顽固派企图把新四军赶出路东的阴谋,为路东地区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创造了条件。趁此有利时机,周利人迅速带领路东地区的地下党组织及进步青年组织大刀阔斧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将原来的秘密组织变为公开组织。1940年4月初,中共天长县委成立,周利人出任中共天长县委书记。同月6日,天长县抗日民主政府在铜城镇成立,陈舜仪出任民主政府县长。与此同时,六合、仪征、盱眙、高邮各县也相继成立了县抗日民主政府,贺希明、周爱民、余纪一、胡扬等路东地区知名人士分别担任这些县的抗日民主政府县长。4月18日,路东各县联防办事处成立,路东地区普遍建立起区、乡抗日民主政权。至此,路东抗日民主根据地全面创立。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天长人民投身到更加波澜壮阔的抗日救国运动中,天长及路东的历史也由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责任编辑:徐嘉)
其他文献
1941年皖南事变爆发以后,国民党政府对陕甘宁边区实行经济封锁,边区政府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财政困难。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民众一手抓自力更生,一手抓精兵简政、厉行节约,政府带头过紧日子。  发行公债搞建设  为了保卫边区经济,陕甘宁边区政府1941年发行“陕甘宁边区政府建设救国公债”,原计划发行额500万元,由于边区人民踊跃认购,实际完成数为618万元,此项债款当年发放经济建设投资500万元,其余118
期刊
1978年—1982年私营经济恢复生存权    1976年粉碎“四人帮”,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给私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政治空间。  而此时,令全国头疼的急迫问题,是全国各地知青返城热。知青陆续蜂拥回城,给本来就十分棘手的城镇就业造成了极大压力。这么多“待业青年”要吃饭,再加上源源不断的应届大、中学毕业生待分配,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根本无法接纳,政策上不放开不行。事实上,相当多的人为了
期刊
中共皖南特委旧址纪念馆  中共皖南特委旧址纪念馆,坐落于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屯溪老街69号“合记春号”药店内,是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皖南地区革命斗争的领导机关驻地。  1933年冬,中共闽浙赣省委派闽浙赣省总工会秘书长李杰三到屯溪建立中共皖南特委,李杰三任皖南特委书记,以“合记春号”药店老板的身份为掩护开展革命工作。皖南特委先后發动和领导了5次有影响的农民革命暴动,到1934年底,在皖南16个
期刊
[摘 要] 山东抗日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一个重要根据地,是由山东地方党组织通过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而创立和开辟的,而后又在1939年八路军第115师主力入鲁期间获得了巩固和扩大。但是,自1941年春起,由于日伪顽的疯狂进攻和山东地方党政军机关工作方式的失误,致使山东抗日根据地遭受巨大损失。就在这个紧要关头,刘少奇受党中央委托,于1942年4月来到山东,对山东地方党政军给予全面指导,为山东
期刊
近年来,淮北市相山区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探索推行“网格党组织+居民议事会”新模式,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市基层治理体系,着力构建“组织全覆盖、管理精细化、服务全方位”的基层党建新格局,不断提升党建引领精细化社区治理新能级。  背景与起因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委关于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相关文件要求,相山区持续推进“三抓一增强”工
期刊
肖选进将军是安徽省金寨县人,1920年出生,1931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身经百战,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贡献。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两年后,肖选进被任命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四军第七十四师师长,赴朝参战。在朝鲜战场上,他骁勇善战,主动亮剑,痛歼敌人,屡建功勋。  闽南剿匪 奉命跨过鸭绿江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9月中旬,大批美军在朝鲜半岛西海岸仁川登陆,并于10月7日越
期刊
小甸集,位于淮南寿县,这个江淮大地上很寻常的小集镇,90多年前却发生了一件彪炳史册的大事——1923年,安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在此成立。从此,安徽革命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马克思主义在淮南的传播  近代以来,随着民族危机的逐步加剧,一大批有识之士逐渐意识到,欲挽救民族危亡,必开通民智,向民众灌输革命进步思想。由于当时寿县的民主革命思想较为活跃,许多革命者积极利用举办新式学堂的机会,宣传革命思想,加
期刊
位于上海市中心的云南中路171-173号,有一处地下党中央机关——中共六大以后党中央政治局机关旧址。在大革命低潮时期,这里是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存在时间最长、层次最高、中央领导人到过次数最多的一处机关。  叱咤风云的中央机关  1927年10月,中共中央被迫从武汉迁回上海。  在白色恐怖的险恶年代,要在十里洋场找到一处秘密的党中央办公机关着实不易。这一任务落到了熊瑾玎身上。1928年4月,熊瑾玎几经奔
期刊
义仓,是抗日战争中后期陕甘宁边区关中分区新正县人民的伟大创造,主要用于防灾备荒、济贫救急。从概念上讲,它是集体开荒种地,对所收粮食进行储备,灾荒时月再加微利借给贫苦农民的一种储备粮食的办法。  张清益首创义仓  陕甘宁边区新正县三区一乡雷庄村村长、共产党员张清益出身贫苦农民,他忠于革命,当时被选为乡苏维埃主席。  1941年,张清益担任新正县合作联社主任。因为自己遭受过贫困带来的许多痛苦,所以他时
期刊
100年前的中国,发生了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那就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一事件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创建中国共产党是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觉悟、抱持理想信念的先进知识分子共同努力的结果,陈独秀便是这批人中的佼佼者。  许多中国共产党创建者深受陈独秀的影响  建立中国共产党不是一时一刻的事情,需要做大量思想上、组织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