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区际应急援助动力转换与制度规范——从政治动员到合作激励

来源 :政法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7812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急对口援助作为中国特色的区域援助政策,表现为援助方和受援方之间在人、财、物等资源的横向流动或转移,其本质属于典型的区际援助关系.目前,我国区际应急援助的启动以央地"命令与服从"垂直治理为运作框架,强调通过政治性安排实现援助政策目标.这种行动在实践中缺乏制度性和法理性依据,其激励逻辑与运作框架忽略了区域间共同行动的内生动力和明确的权利义务分配,存在援助的被动性和不可持续性的问题.需要重塑动力机制,建立一套基于合作的、而非完全依赖政治动员的区际援助自动触发机制,通过制度创新实现单向度无偿援助关系向区际合作关系的转变.进而在《突发事件应对法》框架下形成有利于今后可复制和具有普适性的区际应急援助制度规则,将具有强烈行政指令色彩的应急对口援助政策纳入法治轨道,才能克服工具主义倾向,使区际应急援助获得可持续的生命力.
其他文献
违反《民法典》所规定的诚信原则、守法与公序良俗原则,或者是损害抽象的社会秩序、一般的公共利益的行为,都不足以奠定诈骗罪的处罚基础.诈骗罪是侵害个人法益犯罪中的财产犯罪,只有欺诈行为导致他人财产损害的,才可能构成该罪.骗取不法原因给付物的场合应该肯定诈骗罪,通过欺骗手段逃避税款的场合因特别法条的存在而不按照诈骗罪处理,以欺骗方式谋得公职或其他职位的,因难以肯定财产损害而一般不成立诈骗罪.在经济财产说和刑法独立性思想下理解诈骗罪的成立范围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在理解诈骗罪的法益侵害时,不应忽视其"欺诈犯罪"的属
当前,我国“放管服”改革成效显著,营商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但随着改革进入了攻坚期和深水区,如何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和逐步优化营商环境,需要一个相对完善的运行机制作为保障。本文根据“放管服”改革和营商环境自身的特点属性,从思维、结构、文化与制度四维视角分析了我国“放管服”改革的现实困境,并从动力机制、资源供给机制、合作信任机制和监督评估机制四个方面构建了优化营商环境视域下“放管服”改革的运行机制,进一步明晰“放管服”改革与优化营商环境的内在联系机理。通过运行机制间的相互作用、协同耦合,共同推进我国“放管服”
文章研究了时效温度对TC18钛合金型材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和冲击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热挤压成形的U型材,采用750℃/30min/AC+585℃/6h/AC固溶时效处理后,力学性能和冲击韧性可达到最佳匹配.
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是新时代政府治理变革的内在要求。本研究从政府、公民及政民互动等维度建构分析框架,借助CSS 2015调查的县域数据,运用Oprobit模型分析公民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财政能力、政务公开、经济绩效、社会保障、社会信任、社会公平感、就业状态、经济地位、互动意愿、负向互动行为等,对公民满意度皆有显著影响,而官员能力与正向互动行为对公民满意度的影响不显著。鉴于此,我国县级政府应转变治理理念,摒弃唯GDP至上和唯长官意志,从政府、公民、互动等多角度出发,积极推进县域高质量发展,打
刑事司法领域中经验法则的适用对于事实认定发挥着重要作用.刑事诉讼中为保障经验法则的实体功能发挥,需要对其程序价值展开探讨.以法院裁判文书为考察样本,实证分析发现,经验法则的刑事适用模式存在三种异化样态:公诉方少用、审判方慎用和辩护方误用.从理念层面观察,这与证据分布样态下的距离偏差、裁判文书制作中的说理缺失和有效辩护语境里的目标异化不无关系.聚焦经验法则刑事程序价值,从实质对等、论证公开以及程序制裁等价值资源中汲取营养,进而激活经验法则刑事适用模式持续发展因子并努力抵近司法公正.
法秩序统一性原理主要在限定处罚的意义上有其存在价值,即在其他部门法上合法的行为,不应当作为刑法处罚的对象.理论上不能一提到法秩序统一性就简单地得出刑法必须从属于前置法的结论.从实践视角看,就入罪而言,行政违法、民事违法仅能够对客观构成要件符合性的判断提供一定支撑.顾及前置法的违法性,绝不等于前置法能够起到对刑事犯罪认定的“定性”作用,行政犯以及传统财产犯罪均与对应的违法行为之间存在质的差异.对客观违法性有决定性影响的法益侵害性及从法秩序整体出发的阻却违法判断,都是实质判断.行为虽然违反行政法或其他部门法,
从我国公司法文本看,公司股东会与董事会各有自己的专属权力,采取的是职权法定主义,并不是通说所主张的股东会中心主义.职权法定主义造成司法实践的诸多难题.要解决这些难题,需要回归到问题的原点——公司权力的归属.鉴于公司治理规制的复杂性,应采取"常态+"的坐标理论进行立法.公司权力归属于董事会是公司治理的常态,是公司法的心脏条款,应该围绕董事的职权、义务、责任、免责与商事判断规则等展开详细立法.以此作为定位的中心,利用例外的立法技术来规范公司股东会的职权.公司权力归属于股东会的极端情形是废除董事会,只设股东会.
随着人类社会开始迈入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逐步显现.在域外,COMPAS等AI裁判在一些边缘性司法决策活动中崭露头角.在我国,人工智能在审判决策环节的运用虽然尚未得见,但辅助性使用已现端倪.从整体而言,无论是域外还是国内,由于社会认同、技术发展与司法伦理等多重障碍,AI法官的运用在中短期内都较难全面、深刻地推行.从长远来看,AI法官的运用前景如何仍然具有不确定性,取决于诸多因素,包括社会对人工智能的合理预期与认同、从数据和算法层面切实推动司法人工智能技术发展、适配的司法伦理规则构建等.
德国法学作为大陆法系的代表,在过去二三十年间,在中国被关注的程度逐渐增加,形成了可观的研究力量,从法理、法史、法社会学到各个部门法,德国法的知识通过不同的渠道传入了中国.尽管德国法不能被简单化为法教义学、法律评注与鉴定式案例教学,但这些在中国法学界热议的话题,确实称得上德国法学机制上最有特色的部分.这几个方面环环相扣,成就了德国法学的发达.
期刊
清末民初的法政变革中,由清末修律至预备立宪再至辛亥起事,传统中国法制以加速度的方式迅速被现代法政体制整体性的取代.作为最后一部中国传统法典的《钦定大清现行刑律》,在清末虽未能实现"过渡之用",却在北洋时期开出了"《现行律》民事有效部分"之果.其间虽有北洋时期政权动荡的因素,更是临时参议员与民初大理院的推事们主动选择的结果.这一看似保守的选择,有效地避免了因民事法律的全盘继受可能带来的社会生活自身的动荡,使得传统中国社会的人伦底蕴得以部分留存,也使得新式司法体制本身更易为尚未完成转型的传统社会所接纳.待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