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隆中对》盛开团队精神之花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npu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隆中对》是一篇传统篇目。如何让学生在品读经典中汲取营养,培养团队精神,我尝试着通过师生对其中人物分析等活动培养这种精神,效果较好。
  【关键词】隆中对;团队精神;不畏挫折;统筹谋划;甘于牺牲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在经典名篇《隆中对》中有三支优秀的团队,即曹操团队、孙权团队、刘备团队。比较起来,曹操占尽了天时人和,孙权拥有绝对的地利,而刘备团队比较起来,却无优势可言。如果有的话,便是人和的团队精神。但正是这种精神使得刘备与曹操、孙权抗衡而“三分天下”,建立了蜀汉政权。这种可贵的团队精神也正是新时代的学生所应具备的。那么如何在本课的阅读教学中开出团队精神之花呢?我在带领语文兴趣小组对《隆中对》刘备团队中人物进行分析时做了很好的渗透。也使同学们深刻认识到一支优秀的团队必须有这么精诚团结的三类人:领导者信心十足、不畏挫折,智囊人物善于统筹谋划、高瞻远瞩,团队骨干不计名利、乐于奉献。
  一、领导者刘备自信果断、不畏挫折
  生活的道路并不平坦,在我们怀揣美好的理想去努力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阻礙、失利乃至失败。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办?刘备就是一位学习的榜样。
  通过“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然志犹未已”的分析中,同学们深刻认识到,作为一个团队的领头羊,就应该像刘备那样,在危难面前百折不挠、越挫越勇,带领团队满怀信心向前闯。
  在谈“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时,我让善于脱口秀的学生精心准备了一段《三顾茅庐》的故事,使同学们感悟到作为一名领军人物就需要襟怀宽广、思贤若渴。刘诸见面后,刘的开场白:“孤不度德量力……君谓计将安出?”可谓煞费苦心。这既可看作是刘备的虚心问计,也可视为刘备招聘人才的面试。此人是不是他要找之人,是有真才实学,还是徒有虚名。而通过“亮答 曰……汉室可兴矣。”这样的一番精彩回答,刘备十分满意,面试成功。
  在“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及“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的语句中,同学们也明显感到刘备作为领导一旦录用了人才便委以重任,以诚相待,以情感人。作为领导不仅智商要高、情商也要高。这也正是现在职场中一个领导者所应具备的素质。
  二、智囊人物诸葛亮善于谋略
  诸葛亮少有大志,目标明确:出将入相。这从“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每自比于管仲、乐毅”中可以看出。在“凡三往,乃见”中,从诸葛亮的角度来看,在辅佐刘备之前,他也是深思熟虑的。刘备是不是他要辅佐之人,有没有一统天下的潜质,是胸襟宽广还是小肚鸡肠,是思贤若渴,还是嫉贤妒能、沽名钓誉、叶公好龙。而“三往”之举、问话之诚打动了诸葛亮,他决定出山辅佐刘备。
  为了更深入的了解诸葛亮,我先让同学们熟读“亮答曰: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然后多媒体展示三国形势图,在此基础上同学们讨论后归纳得出作为刘氏团队的核心智囊人物,他在决定辅佐刘备时,早对天下形势了如指掌,成竹在胸,为三分天下作了切实可行的统筹规划,从长远目标到关键细节,都做了通盘考虑。哪个团队势力强大,应避其锋芒(曹操:此诚不可与争锋);哪个团队可以尽力与之联合,共同御敌(孙权: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哪些团队一盘散沙,可以趁机据为己有(荆州:此殆天所以资将军。益州:刘璋暗弱,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关键细节:“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之众秦川。”
  形势分析,理智而深刻,一针见血,非常具有可操作性。难怪刘备十分欣赏,曰“善”。这使同学们深刻明白:一方面作为一个团队的智囊人物,就应该像诸葛亮那样,对眼下形势作透彻分析,知己知彼、为领导提供一份可行的方案,供领导决策;另一方面也告诉人们机会是留给有准备之人的,不然就算苹果砸在头上,也发现不了万有引力定律。
  三、团队成员徐庶等具有甘于牺牲的精神
  一个团队要想发展壮大,必须有一大批人有大局意识、为团队乐于奉献,不计个人得失。
  通过“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同学们明白了徐庶是一位毛遂自荐、很想干一番事业的有担当的人。但面对强敌、为了团队的发展,明知诸葛亮是太阳、自己是月亮,诸葛亮的出山必定遮其光辉,但还是向刘备力荐:“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当刘备说:“君与俱来”时,徐庶又感到不妥。煞费苦心地说:“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于徐庶力荐,诸葛亮终于从幕后走到台前。从此大显身手,帮助刘备三分天下,历史的星空中多了一位“智多星”。
  刘、关、张是亲密无间的小团体,是刘氏团队的核心人物。诸葛亮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局面,刘备无形中疏远了关、张。开始“关羽、张飞等不悦”,这实属正常。但当刘备说出:“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时,“羽、飞乃止”。虽然关羽、张飞为一介武夫,暂时不一定能理解,但为了团队发展,仍强迫自己接受这个事实。这明显有大局意识、看齐意识。
  通过师生的合作探究,学生深刻意识到正是因为刘氏团队领导的百折不挠、体恤下属,智囊团的统筹全局、善于谋划,队员的大局为重、甘作绿叶。刘氏团队才最终能变劣势为优势,在三国风云中脱颖而出,占据了重要一席。
  通过人物分析再结合实际,学生也深刻领悟到一个班级也需要这种团队精神。班主任如果能关心学生、不畏挑战,为班集体制定科学的中长期规划;全班同学如果能精诚团结、爱班如家、努力学习,形成良好的班风,那么这样的班级必然生机勃勃,成为学校的榜样。推而广之,同学们明白了一个家庭、一个国家也要有这种团队精神。
  品经典名篇,谱智慧人生,开团队精神之花,做有作为的中国人,这也正是我想让同学们从《隆中对》中汲取的营养。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国家对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逐步重视起来。教师也根据自己的活动经验不断完善,整理出一套适应新课改的授课方法。新课改的授课理念是以生为主,倡导教师发展学生在讲堂中的主体作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要开展有意思的讲习活动,制定完善的授课计划。教师通过风趣的教学方法,来进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教育内容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本
【摘要】为加强各学科之间联系,避免学科之间出现孤立,多数学校选择课程整合。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相结合成为课程改革的崭新突破点,因此对信息技术背景下小学语文课程整合发展策略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针对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导向以及教学方式三方面进行整合,帮助小学语文课程更好适应时代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创新;小学语文;课程整合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
【摘要】核心素养的提出使新时期素质教育目标更加清晰,内涵更加丰富,有助于帮助我们重新审视“三维目标”的整合问题。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把语文核心素养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这是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任务。  【关键词】核心素养;语文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傳承与理解”
【摘要】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任课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作为完成教学任务的重点,以此来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应该帮助学生形成独立的思维模式、表达模式以及最基本的欣赏力。最主要的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老师为学生提供优质的阅读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语文占据了整个考试模块的大部分比例,教育管理者通过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来帮助他们进行自主思考,这对于小学生的人生价值
【摘要】本文从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类型入手,总结并分析当前小学语文课堂现状,简要介绍开发课程资源、构建小学语文幸福课堂的措施,旨在提升语文教学水平,加强教师课程资源开发与整合能力,推动小学语文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落实。  【关键词】课程资源;小学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课程资源是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保障。通过形式多样的课程资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以激发,促使学生主动参
【摘要】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载体,课堂的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人才培养的实际价值。今天的教育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的发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提高课堂的实效性,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改进课堂教学方法,让课堂充满活力,增强实
本文从《武陵春·春晚》这首词来赏析李清照晚期对自己支离破碎的生活的悲叹,主要从李清照的创作背景,以及对《武陵春·春晚》的具体分析,其中包括上片对落花意象的分析,和作
【摘要】如何彰显律诗的音韵之美以及古诗用词之妙,是每一次古诗教学时我都反复思量的难题。这次执教的是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这是一首平仄规范、对仗工稳的七律。全诗用i韵,似诗人在美景面前迷醉的呓语,读来朗朗上口,让人回味无穷,适合用来让学生了解格律诗的一般常识。  【关键词】音韵;吟诵;意境计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在《钱塘湖春行》这首诗中诗人选择早春最常见的几个意象,构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