凄幽空灵 宁馨素洁

来源 :阅读与鉴赏(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jiangtao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岁月中,有一种另类的芬芳,叫书香。走进方叶的散文,沐浴着古典的清风,细细品味,静静享受,那份耐人寻味的美与芬芳,在心田流转,让人如痴如醉,惹人遐思无限。
  读方叶的《泊》,你就如登上了一条古色古香的画舫,触目皆是古典的静美,船轻轻地摇,你的心也随之荡漾。他所写的景和物,皆是充盈着浓厚传统文化气息的意象。比如断崖野水、江雪秋月,比如荷香柳浪、渔火归帆,比如青箬笠绿蓑衣,这些山水风物被作者描绘成一幅幅充满了诗情画意的画面,这些画面都被作者酿造成“一种凄幽的美,一种空灵的美,一种宁馨素洁的美”,真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
  读方叶的《泊》,你会听到从历史深处传来的钟声,一下一下轻轻敲击你的心灵,你还会感到一股浓浓的书卷气。他写蒹葭苍苍,写野菊灿灿,写鹭飞鱼跃,往往自由自在地出入于古今诗文和文化的世界。他会引领你从眼前景物出发,穿过苍苍茫茫的历史通道,走进《诗经》,走进《楚辞》,走进唐诗宋词,在那里徜徉遨游,和谢灵运一起听阵阵猿呜鸟啼,和张志和一起把闲适脱俗的意趣泊在西塞山前,和张继一起驾一叶扁舟夜泊在枫桥下,和苏轼一起用江风明月磨砺心曲。这种穿越时空的写法拓展了审美空间,使文章有了历史的深度和文化的厚度,让你产生一种古今相通的感觉。
  读方叶的《泊》,就像从喧闹的都市走进一座宁谧的古寺,本来烦杂的心绪变得宁静淡远,你会从文中感受到作者的自适豁达和简素高洁。作者没有壮志凌云的气概,没有仄仄不平的悲愤,而是从“淳美的大自然中觅取心灵的滋养”,对“泊”进行了多层面的感悟与透析,并融入独特而深切的人生体验。他以为,“泊”属于一种静美,是一种精神境界,它“不光是休憩、等待,更是一种蓄积和进发”,其透出的理趣可谓甘绵深厚。作者笔下的“泊”其实已经超越了“泊”本身的意义,从而进入了人生、社会和历史等更加广阔的领域之中。
  读方叶的《泊》,如饮佳酿,醇厚而悠长,其语言清丽柔婉,典雅优美,骈句与散句互用,长句与短句相间,通篇光华流转,灵动含蓄。作者善于化用古典语词和句子,把现代语言和古典诗词相结合,使之水乳交融,如“溪船最大的用途是运货,运载着沉甸甸的山珍土布或日用百货,‘欸乃一声山水绿’,穿梭在幽深的断崖溪谷之间”。又如“一杯清茶,一盏薄醪,人如‘天地一沙鸥”’,这些引用和化用,用得巧妙而不露痕迹,犹如风过松林,了无挂碍,圆转自如。
  总之,全文以“泊”文化为线索,先写“泊”的客观状态。再写“泊”的静美,最后写“泊”的精神境界,构思缜密新巧,达到了“情中景,景中情”的佳妙境地。
其他文献
丁立梅,笔名梅子,紫色梅子,江苏东台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擅长散文创作。出版有散文集《且听风吟》、《忽然花开》、《每一棵草都会开花》。其作品内容主要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所感、所悟和所得。字如其人,她的文字清新、平实、隽永,“只一低头,就是一朵花开,一瓣一瓣,在风中舒展,而后,凋落成堞”。这也是她对自身的评价。    美文一:满架蔷薇一院香 丁立梅    难忘野蔷薇,一丛一丛,长在
期刊
或许在有些人看来,一千余字的《晚饭花》并不太像小说。它过于平淡,没有一般小说的令人震撼的矛盾冲突、曲折离奇的情节、人物的悲欢离合大起大落,更没有任何悬念与出人意料的结局。它淡得像一泓清水,通体透亮,直视无碍。这使习惯于“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的读者多少有些失望,也使意图寻找字词美感的读者感到失落。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一个凄清的爱情故事吗?可一般来说,故事的讲述都会波澜起伏,紧紧抓住人心,《晚
期刊
“我们的人生,也都是租来的。没有一种东西,有生命的或无生命的,真正属于我们。”读罢文章《租来的人生》,作者精辟的言语让我的内心也不免沉重起来,对人生,我们许多时候缺乏的就是发自内心的反省。  作为台湾知名作家的吴淡如女士,其作品多以励志、爱情为轴心,把她对于人生挣扎的体验、坦然诚实的生命价值观拿出来与读者分享,提供给读者以思考的目标和奋斗的方向。  或许我们都曾遇到过和作者相似的经历,但却鲜有人能
期刊
人生在世,生存是第一位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保障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自我尊重和受人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人们往往是先满足了最基本的需要,才会追求后面的需要。而当各种需要都相对得以满足的时候,万物之灵的人却很可能逆向思维,回归本原。是重新设计人生,还是为寻求刺激,领异标新,则因人而异。就“生理需要”而言。有一些人,不為食物、住所、睡眠等的“有无”发
期刊
我教过一个锦心绣口的学生,他叫杨莽,特别善于驾驭汉语言文字。判他的作文时,我总声称自己“不舍卒读”——舍不得一口气读完,就像吃最可口的东西,忍不住要省着吃,细细品味并努力延长那美妙无比的滋味。  杨莽是这样描摹春天的:“春天,点亮了花朵,唤醒了蜂蝶,打痛了百灵。”  杨莽是这样描写水滴的:“一滴水,落在平静的湖面。湖水说:痒——”  原来,“痛”和“痒”还可以这样用,我好崇拜我卓异不凡的学生!  
期刊
“江南”专题散文阅读    [导语]  仅两个字,江南,越千年,传承不朽。  马蹄踏碎,斯物渐远。频频回首中放不下的却是那一年一年的岁月。岁月太沉,如何再载着梦里梦外的含蓄典雅?若要流逝,就留下这些凄婉回肠的文字。寻求不朽。莫再留暗月下的箫声于故人耳畔,莫再让故人听余音空感怀。我的江南,不在水之南,只在心之底!  从古远的荒凉蛮地到中古的繁华鼎盛,再到现代的衰颓凄怨,这哀叹中的刻骨伤痛如何能承受?
期刊
天空像一条倒立的河,倾下满城的忧伤。我呆望着水天苍茫。那是一场梧桐雨,雨中的空旷,挂在睫毛上。    一    默默地坐在梧桐树下,双手抱膝,静静看着树叶一片一片纷乱地下坠,落在我脚边弛然而卧。悄悄地看着夕阳画出山坡的轮廓,看着群岚渐渐暗淡。如果没有天空,云到哪里停泊?如果没有云,天空会不会寂寞?  是不是习惯了罗织起的一片片寒荒?是不是习惯了看枯槁的叶片纷纷落尽?还是害怕那生命的脉络清晰可见?努
期刊
流年碎时引领命运的纵线,青春是纵线上连绵的点,这些点氤氲着希望,撑起我们闪亮的未来。  上一个路口已经沉淀为一扇阖扉缄默的门,在星光渐起的夜晚,寂寞地茕守。邡段老去的时光,摊开它掌心的脉络,我清晰地看见镌刻在里面的深深的年轮,紫陌茌苒,冰澌溶泻,新桐初露,助长了我的惆怅。沉沉月华敛去悲凉,而那些催人泪下的离愁别绪,在门前夜夜笙歌。一道时间的缝隙穿透了它,阢陧殆尽,我回首,粲然迎接下一个路口。  这
期刊
[题型分析及答题技巧]    人物传记阅读是高考现代文阅读的一个常考内容,综观近两年全国各地的高考语文试题,笔者发现选这种阅读的机率有上升的趋势。如2007年高考宁夏海南卷选了《叶圣陶在四川》这篇传记,2008年高考江苏卷考的人物传记是《晚清学人杨守敬》。2008年高考宁夏海南卷考的是《盛宣怀的教育思想和办学实践》,山东卷所选的人物传记是《我所认识的梁漱溟》。特别是2008年,全国18份高考语文试
期刊
贾平凹说:“真正好的散文,不在于它写了什么,告诉了读者多少东西,而在于让读者想到了什么,有多少唤醒。”周克武的《月是故乡明》就是这样一篇好文章。  客观地说,无论何处的月亮都是一样的,不一样的只是人附着在月亮之上的情感。作者不吝笔墨,大事渲染故乡的月光盛宴,缘于对故乡明月的极度喜爱。那场景,简直就是一份作者恩赐给读者的视觉和精神的饕餮大餐,让我们沉醉于温柔的乡情乡恋之中而无法自拔。那明亮皎洁的乡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