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谊的青草地

来源 :视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ijhvherjknv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谈及友谊,不时闻听经历过一点世事的人絮叨:人生最真切的友谊,大都存在于少时。每每听到这句极尽悲凉的话语,我便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好朋友佟侦。
  佟侦是我中学时期的同学,也是我少年时代最要好的朋友。年少时的佟侦,有一对调皮机灵的大眼睛,而且有着一张坏坏的笑脸。他非常活泼,很喜欢笑,每当笑起来的时候,脸颊下的那两个小酒窝,显得格外惹眼。
  中学时期,我和佟侦有一项共同的爱好:喜欢文学。心底里暗藏着似乎有些不切实际的未来当作家的梦,虽然很朦胧,对偏远山区农村孩子来说甚至有些异想天开。记得初中二年级的时候,我干了一件自己觉得特别宏伟的大事,把父亲给我买暖鞋的七元钱,全部订阅了杂志:《人民文学》《少年文艺》《青春之歌》《中学生》《语文报》……于是,每当杂志到手的时候,我和佟侦便常常凑在一起,开始幸福地阅读,间或被某篇文章感动,甚至一起流泪。
  路遥的小说《在困难的日子里》,我和佟侦是同抱着一本书读完的,文中的主人公马建强,为了求学,同饥饿抗争的故事,使得我俩特别受感动。马建强好像就在我们身边,甚至是我们自己。我在日记本上写了篇读后感,语文老师用红色的笔,很飘逸地写了一句非常使得我受鼓励的话:“在通往文学的道路上,阳光写成两个大字——成功!”加上那段日子,刚好有佟侦的一篇作文上了校黑板报,好些日子,我俩都沉浸在很幸福的感受中。
  我和佟侦时常黏在一起玩,即使是课间休息的间歇。记得学校门前有一块石沙地,就是我俩戏玩的乐园。那里蹦跳着的蟋蟀、疾走的蟑螂、翩翩起舞的蝴蝶、嗡嗡的蜜蜂、忙碌的蚂蚁还有细密的水草,甚至是好看的石子,都成了我俩心爱的玩物。我想,所谓形影不离,大抵就是我和佟侦的这种状态吧!放暑假或者寒假的日子里,还未过半,我便会盼望开学那天快快地到来,其中最主要的缘由,便是又能够见到佟侦,和他能够在一起玩。
  佟侦的家在大山深处,平素只有周末才能够回家,他从家里返校的时候,还常常为我捎带一点他们家的“特产”,比如炒熟的豌豆,煮熟的豆荚之类。
  我和佟侦再次相见的日子,已经是相隔了30年后,我们彼此都早已迈入了人生的不惑之年。是在一辆从老家的乡镇通往省城的班车上碰到的。他戴着个黑框眼镜,看上去已经有微微白发,头顶上的头发甚至有些稀稀拉拉。他显得那样干瘦,皮肤黯黑,脸颊上那两个小酒窝,也已显得极尽枯涩。他正在忙着往行李架上搁置行李。我经过他身边的时候,他一边给我让位置,不经意间侧脸看了看我,又细细地上下打量着。这时候,他旁边的工友叫了他一声“老佟”,我便确信肯定是佟侦了。我上前拉起他那双干枯且满是老茧的手,我说:“你是佟侦吧?”他盯着我:“你是萧远?”我俩便紧紧地拥抱在一起,真所谓:“初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车已经开动,颠簸之中,我和佟侦凑在一起,相聊彼此的境况。他从一些同学那里也大致了解到,这些年我在上海,我告诉他,也是为了生活不得已而奔波。我問佟侦,我说你还好吧?佟侦微笑着说:“挺好的!”他依然喜欢笑,并且笑容很是灿烂。聊起家庭状况,佟侦告诉我,他现在有两个孩子,大一点的是姑娘,都还在上学。他父亲也上了年纪,不幸患上了风湿性关节炎,但是,还不得不操持家里的农活。佟侦多的时候在外面打工,他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如他,能够有机会上大学。
  我俩还回忆起中学时期的点滴时光,佟侦说那些时段,是他人生中最感幸福快乐的日子,那片沙地便是他记忆中的“百草园”,并且说,我俩分别的这些年,他时常想起我,有好多次是在梦中,他视我为他生命中最好的知己。感动之余,我亦告诉佟侦:“你也是我心目中最好的朋友。”听到我这样说,佟侦有些激动,眼眶也有些湿润。
  行驶了大约不到一半的路程,佟侦便和他同行的工友一起下了车,他要到此处的一个煤矿去干活。匆忙之中,我们彼此留下了地址和电话。我对佟侦说:“多保重!”他说:“你也是!”佟侦依然喜欢笑,但是,握着他那双瘦削而满是老茧的手,我却怎么也笑不出口,甚至有些难过。
  回到上海后,我知道佟侦喜欢看书,于是便寄了一套我所喜欢的《余秋雨文集》给他。佟侦还专门给我写了一封信,以示感谢,并且说,他舍不得看,担心弄脏弄破,送给了他正在读高中的姑娘。信中约略谈及他自己所从事的矿井工作及生活琐事,我所感受到的反而是乐观、坚强。但是,时隔一年半后的又一次来信,却写得很是凄苦。因为煤矿发生了瓦斯爆炸而引发了透水事故,且出了人命,所幸的是那天他在礦顶,无大碍。并且说,矿主已经跑了,工钱自然没有了着落。最后的言外之意,看我能否为他在上海谋点事做。我知道,佟侦是万不得已才相求于我的。我在想:佟侦一不会电脑,又没有文凭做招牌,也没有什么技能,再则上海距老家几千公里之遥,加上他那单薄的身体,我的能耐亦十分有限,他能够干什么呢?便以种种借口推辞了。
  再后来,听说他去了一家建筑工地打杂。我最后知道他在工地上出事,已经是他死后好几个月的事情了。听说一半是属于佟侦的责任。赔偿金已经付了一部分,所幸他的孩子还可以有钱继续读书,读书所用的钱自然是他的偿命钱。
  知悉佟侦出事的那天晚上,是在我所生活着的上海的公寓里。回想着由年少时相识、相交到他离开这个世界所连成的一片,我的内心也是感到无尽的凄凉。上次车上偶遇,佟侦说过,他视我为最要好的知己!我们之间的友谊不也是我心中那片永恒的青草地吗?想到这里,我再也不能自已,泪水悄无声息地夺眶而出。
其他文献
我已不再归去。  晴朗的夜晚温凉悄然,  凄凉的明月清辉下,  世界早已入睡。  我的躯体已不在那里,  而清凉的微风,  从敞开的窗户吹进来,  探问我的魂魄何在。  我久已不在此地,  不知是否有人還会把我记起。  也许在一片柔情和泪水中,  有人会亲切地回想起我的过去。  但是还会有鲜花和星光,叹息和希望,  和那大街上浓密的树下情人的笑语。  还会响起钢琴的声音,  就像这寂静的夜晚常有的
2011年12月17日,金正恩开始主政朝鲜。一年來,发生在这片神秘国土上的任何事件都受到世人的关注,并一直被外界不停解读。岁末年初,盘点金正恩执政这一年,不仅可以了解这位年轻的最高领导人,也可以了解在他的领导下,朝鲜发生的变化。
阿尔伯特·韦伯是韦伯钢琴的创始人。这位1828年生于德国巴伐利亚的音乐家、钢琴制造家,为使自己的艺术成就能够突破乐器的局限,立志制造一款真正精美的乐器。他对当时的造琴方法做了改进,融入独创的“韦伯音色”。1852年,第一台韦伯钢琴诞生,广受欧洲皇室成员青睐,后受到约翰·施特劳斯的认可。如今,韦伯钢琴成为世界钢琴史上久负盛名的、具有独特工艺的高级品牌  1987年,韩国英昌乐器公司收购了韦伯品牌。中
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召开的第一天,12月16日晚上8点半,《环球人物》记者如约来到乌镇民宿旅店采访互联网实验室董事长方兴东。这位web2.0 时代的领头人,被称为“中国博客教父”的第一代互联网创业者,曾以其先进、敏锐的思维在中国互联网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但随着web3.0、web4.0 时代的到来,他逐渐远离了媒体焦点。直到2014年,距离方东兴当年撰写的《起来——挑战微软霸权》一书出版15年后
“蒋介石派专人到香港买老家的扁尖笋干”;“宋美龄爱吃红豆松糕,要从台湾送到纽约”;“蒋经国与蒋方良在他们最喜欢光顾的餐厅拍了不少亲热照”;“李登辉爱吃新鲜的农作物”;“阿扁喜欢台湾传统小吃”;“为马英九设计的菜叫‘名马过桥’”……这可不是八卦小报的爆料,而是近日,林昌城、黄德忠这两位曾为台湾地区领导人掌勺的厨师向媒体透露的“餐桌秘密”。    雪菜黄鱼,蒋介石百吃不厌    在电影《饮食男女》中,
1982年初春,习近平离开中直机关到基层锻炼,第一站就是去河北正定任县委副书记。在这里,他认识了作家贾大山,二人也结下了深厚的友情。3年后,习近平离开正定,但这份友情一直陪伴贾大山走到生命的最后一刻。1998年,贾大山去世一周年时,习近平发表文章《忆大山》,历数了二人多年的情谊和对老友的怀念。  今年1月13日,《光明日报》刊登了习近平主席这篇文章,贾大山这个名字再度引起人们关注。贾大山是一个怎样
随着由资深艺人刘晓庆出演一代名妓赛金花的话剧《风华绝代》近期上演,赛金花既“风华绝代”又真假难辨的人生传奇,再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同时,也为进一步澄清还原赛金花的名妓生涯与是非功过,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  《孽海花》里的原型  1936年12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赛金花在平逝世》一文,“蛰居故都之名妓赛金花,于昨晨2时半逝世。平中各界人士闻讯,集(应为“莫”的误写)不惋惜。因赛氏虽为
周肇祥《琉璃厂杂记》中有一节记载:“北汉刘铢用法刻深,民有过者,问其年几何,对曰若干,即随其数杖之,谓之随年杖。”(北汉的刘铢,用法严苛,老百姓有过错的,就问其多大年龄,回答多少岁数,就打多少杖,名之为“随年杖”。)我好奇,怕是传说,查了一下,原来这一段出自《新五代史》,确有其事。据记载,这位刘大人曾做过开封府尹,当年不知有多少人要被他这随年杖打怕了。   犯过之人,多大岁数就打多少杖,看似荒唐
4月8日,朝鲜西海卫星发射场在媒体镜头的曝光下,终于在全世界面前揭开了神秘面纱——“银河3号”火箭已经安装在发射塔上,发射只待一声令下。而此时,那个引起举世注目的“光明星3号”卫星,也已经整装完毕,静静地躺在发射场内的联动试验场里。  连日来,西海卫星发射场的每一个举动,都牵动着全世界的目光。2012年3月16日,朝鲜宇宙空间技术委员会发言人发表谈话说,朝鲜将于4月12日至16日之间用“银河3号”
一个冬夜,合上493页的《多湾》时,灯光和夜色也变得温暖了,悠长而细腻,就像颍水。  《多湾》从上世纪30年代民国时期写到新世纪来临,讲的是河南颍水边上一个家族四代人的命运。  故事从一个叫季瓷的女人讲起。她果决,丈夫死了,她宁可嫁给更穷的章可信,也不给觊觎她的掌柜一点机会;她坚韧,一对小脚走68里路给在县里上学的儿子送馍,饥馑时她跟人跑到武汉卖烟叶;她感恩,前夫家的小姑子枝兰因为成分不好被批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