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化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有:课内的听课、记笔记、思考、观察、实验、讨论、自学、探究,以及课外的复习、作业、预习、收集资料、实践活动等等。教师应该重视指导学生形成并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积极参与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切实提高教学效益和学习效益。
关键词:化学教学;学法指导;探究讨论
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掌握知识的多少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而如何掌握知识才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基础教育的任务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作为教师要始终把指导学法放在心中,要不断提高自己,改进自己组织、指导学生学习活动的技能,促进学生主动和富有成效的学习。
一、指导学生学会听课
听、记是最常见的学生课内活动,因此教师要组织好学生的听课和记笔记。可以要求学生在课本上用批注的形式记录,也可以在记录本上留下记载并运用不同的色笔。要求学生记录的内容一定要精练短小,便于记录和课后完善。需要记忆的内容尽量编成口诀,减轻课后记忆的负担,激发学习兴趣。指导学生调动多种感官相互协调配合,会以关键词的形式作链式记录,学会抓住教师说的重点。为了使学生能主动听好,教师可以在课前做好学习的定向工作,对本节课的重点略作介绍,提醒学生分清主次。定期组织优秀笔记的展示交流活动,逐步提高笔记的质量。
二、指导学生学会讨论
讨论式教学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地被采用,为了不使讨论成为形式和走过场,教师应注意首先要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讨论题,并以适当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如小黑板、板书、投影、学案等,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讨论。问题的设计一定要围绕讨论的中心,问题要有一定的梯度,有一定的递进性,逐步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最好辅以实验、阅读、作业等活动形式。其次要让学生有足够的思考和准备的时间,鼓励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大胆地发言,各抒己见,真正地形成争论。再次,就是教师应及时地帮助学生排除疑难、障碍和干扰,尽量让学生自己分辨是非,纠正错误,不轻易表态、包办代替,注意适时引导。
三、指导学生做适当的练习
练习是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和发展能力的实践训练活动,是教学过程中的必要环节,是学生学习的深化和提高,也是教师获取教学反馈信息的重要途径。化学作业可以分为口头作业、书面作业和实践作业。目前存在厚此薄彼的现象,书面作业较多,实践作业易被忽视。其实实践作业恰恰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教师应该重视实践作业,如一些趣味实验、家庭小实验、模型制作、动漫制作等都是很好的选择。由于时间关系,教师很难检查督促到位,因此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活动小组,由小组成员去互相督促。教师跳进题海,学生方能走出题海。教师的选题只有紧扣《课程标准》,恰当的训练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自己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一种学习方式。自主学习体现了学生学生的主体性、独立性,还可以使学生学会学习,让他们愿学、乐学、善学。教师应该注重教会学生自学,但完全放手、放任自流也是不可取的。只有那些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需要和兴趣的教学,那些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学习体验的教学,那些能够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足够活动机会的教学,那些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才能有效地增进学生的发展。如今我们正处在知识日新月异的信息社会,学生只有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为自己找到适合的学习模式,能够迎接学习中产生的新问题的挑战,才能适应现在及未来的学习活动,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教师应身体力行带领学生进入“我会学习”的状态,如通过示范,让学生逐步学会收集、选择学习材料并学会自习,确定任务、重点、要求、程序、方法等;阅读时要动笔、动手、动脑,不盲从、不轻信,取同学、老师之长,补己之短。让学生逐步掌握各类内容的规律,如概念的理解、公式的推导、图表的揣摩、现象的分析和描述,找出结构、性质、用途与制法之间的联系和规律,使学生学起来轻松,学得更有兴趣。
五、指导学生学会探究
探究学习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社会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研究的情境,学生通过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收集和处理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要使学生转变传统的接受型学习方式,就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提倡探究式教学,并指导学生学会探究。要发掘教材中的探究因素,并激发学生探究、思考的兴趣,教师就要敢于放手,留给学生思考的实践和空间。同时在教学中,教师必须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注意引导学生总结探究方法,重视渗透科学精神、科学思维和科学态度教育。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真正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法教给学生,让学生终生受益,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时代的需要。
(淮安市第九中学)
关键词:化学教学;学法指导;探究讨论
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掌握知识的多少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而如何掌握知识才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基础教育的任务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作为教师要始终把指导学法放在心中,要不断提高自己,改进自己组织、指导学生学习活动的技能,促进学生主动和富有成效的学习。
一、指导学生学会听课
听、记是最常见的学生课内活动,因此教师要组织好学生的听课和记笔记。可以要求学生在课本上用批注的形式记录,也可以在记录本上留下记载并运用不同的色笔。要求学生记录的内容一定要精练短小,便于记录和课后完善。需要记忆的内容尽量编成口诀,减轻课后记忆的负担,激发学习兴趣。指导学生调动多种感官相互协调配合,会以关键词的形式作链式记录,学会抓住教师说的重点。为了使学生能主动听好,教师可以在课前做好学习的定向工作,对本节课的重点略作介绍,提醒学生分清主次。定期组织优秀笔记的展示交流活动,逐步提高笔记的质量。
二、指导学生学会讨论
讨论式教学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地被采用,为了不使讨论成为形式和走过场,教师应注意首先要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讨论题,并以适当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如小黑板、板书、投影、学案等,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讨论。问题的设计一定要围绕讨论的中心,问题要有一定的梯度,有一定的递进性,逐步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最好辅以实验、阅读、作业等活动形式。其次要让学生有足够的思考和准备的时间,鼓励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大胆地发言,各抒己见,真正地形成争论。再次,就是教师应及时地帮助学生排除疑难、障碍和干扰,尽量让学生自己分辨是非,纠正错误,不轻易表态、包办代替,注意适时引导。
三、指导学生做适当的练习
练习是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和发展能力的实践训练活动,是教学过程中的必要环节,是学生学习的深化和提高,也是教师获取教学反馈信息的重要途径。化学作业可以分为口头作业、书面作业和实践作业。目前存在厚此薄彼的现象,书面作业较多,实践作业易被忽视。其实实践作业恰恰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教师应该重视实践作业,如一些趣味实验、家庭小实验、模型制作、动漫制作等都是很好的选择。由于时间关系,教师很难检查督促到位,因此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活动小组,由小组成员去互相督促。教师跳进题海,学生方能走出题海。教师的选题只有紧扣《课程标准》,恰当的训练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自己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一种学习方式。自主学习体现了学生学生的主体性、独立性,还可以使学生学会学习,让他们愿学、乐学、善学。教师应该注重教会学生自学,但完全放手、放任自流也是不可取的。只有那些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需要和兴趣的教学,那些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学习体验的教学,那些能够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足够活动机会的教学,那些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才能有效地增进学生的发展。如今我们正处在知识日新月异的信息社会,学生只有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为自己找到适合的学习模式,能够迎接学习中产生的新问题的挑战,才能适应现在及未来的学习活动,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教师应身体力行带领学生进入“我会学习”的状态,如通过示范,让学生逐步学会收集、选择学习材料并学会自习,确定任务、重点、要求、程序、方法等;阅读时要动笔、动手、动脑,不盲从、不轻信,取同学、老师之长,补己之短。让学生逐步掌握各类内容的规律,如概念的理解、公式的推导、图表的揣摩、现象的分析和描述,找出结构、性质、用途与制法之间的联系和规律,使学生学起来轻松,学得更有兴趣。
五、指导学生学会探究
探究学习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社会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研究的情境,学生通过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收集和处理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要使学生转变传统的接受型学习方式,就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提倡探究式教学,并指导学生学会探究。要发掘教材中的探究因素,并激发学生探究、思考的兴趣,教师就要敢于放手,留给学生思考的实践和空间。同时在教学中,教师必须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注意引导学生总结探究方法,重视渗透科学精神、科学思维和科学态度教育。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真正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法教给学生,让学生终生受益,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时代的需要。
(淮安市第九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