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云班课平台的“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的探究实践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bi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在不同课程中实施具有学科性和课程性特点。探索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有效融合,结合高职园林技术园林植物生产课程特点,构建“初步认知—知识技能内化—专业技能提升—跟岗实训强化—知识巩固与拓展”教学过程和“线上线下、过程结果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进行了有效的实践,取得了良好成效。
  关键词:“做学教合一”;教学过程;考核评价;云班课平台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1)02/03C-0109-05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最早提出“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认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1]关于“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的顺序,有学者认为该模式是有内在的先后顺序的,应先“做”后“学”再“教”[2]。也有学者认为,该模式不分先后顺序,其关键在以“做”为中心,核心是“合一”[3]。本文中所述“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不是“先做、后学、再教”,而是在做中学,做中教,边做边学边教,目的是让学生的做和学变被动为主动,自主学习和动手实践。
  一、实施“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一)“园林植物生产”课程教学模式现状
  对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淮安生物工程分院、苏州旅游与财经分院、盐城生物工程分院近三年(2017—2019年)“园林植物生产”课程专业教师共45人次进行教学模式与信息化教学现状调查。调查结果如图1。
  由图1得出,教学中实施“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的约占13%,大多数教师教学采取的是传统教学方法,即以灌输式的学科教学法为主,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地听课。在高职园林植物生产课程教学中尽管都使用了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但信息化水平不高,其中使用传统课件PPT教学的约占76%,而运用云班课平台、微课、网络视频系统或仿真实训软件等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占比例较低,约为24%。
  (二)五年制高职园林技术专业学情现状
  对淮安生物工程分院2016级、2017级高职园林技术专业的258名学生调研,分析他们对园林技术专业的认知情况。
  图2、图3调研数据显示,约46%的学生了解园林专业的就业方向和岗位情况,但也有约54%的学生不了解。关于是否想从事园林专业方向的工作调查结果显示,约61%的学生对园林技术专业感兴趣且想从事此职业,但也有近28%的学生对该专业认知不清楚,不确定将来从事什么职业,还有约11%的学生对该专业不感兴趣,并且将来不从事园林专业方向的工作。因此,不仅需要加强专业认知教育,更重要的是平时的教学要与生产、岗位对接。另一方面,这些学生年龄小、思维活跃、好奇心强、有动手欲望,如运用适宜的教学模式引导和培养其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他们往往表现出较强的可塑性。比如,一部分学生在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类比赛中获奖,一些毕业生就职后快速成为公司骨干。
  (三)五年制高职园林技术专业教学效果现状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大部分教师反映课很难上,布置的任务学生完成的效果很差。多数学生不愿学,对教师课堂上讲的内容没有兴趣,甚至对教师提的问题毫无反应,教师常常感到尴尬,怀疑现在的学生是不是不会思考了。即使教师认真教学,但真正学的学生不多,大部分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低,达不到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中的疲于应付现象较多。课堂上有的教师自己讲自己的,学生听不听无所谓;有的教师因为学生不配合导致课上不下去,课堂大部分时间用于管理学生了;有的教师因为自己认真教学后发现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理想,导致教学积极性受挫,上课毫无激情。
  综上分析,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当前的高职园林技术专业教学。教学方式死板教条、教学内容老旧落后、教学资源单一枯燥,没有根据学生的特点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没有充分挖掘和更新教学资源,没有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更没有充分地结合职业的特点、行业需求。因此,必须对目前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让课堂教学内容贴近市场(行业、企业、政府)、贴近生活,讓教学模式适合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基于云班课平台的“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的实施
  五年制高职园林技术专业“园林植物生产”课程“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如图4所示。以实施任务驱动教学,将任务贯穿做学教过程的始终。“园林植物生产”课程中的做就是要求学生自己先体验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做的内容包括技能操作,也包括在技能操作前、技能操作后所做的一切工作,如准备技能实践所需要的工具材料。为了清楚做什么,学生可登录云班课平台下载任务书;为了知道怎么做,学生参照平台上的课件、案例、微课及评价标准等自主学习有关技能知识点,完成导学案上的任务;为了检验做得怎么样,课上学生汇报知识点学习及技能操作的情况,教师相机而教,答疑解惑,通过案例讲解或者边操作边讲解,学生边学边做,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实现“做学教”有机融合,评价也贯穿做学教的始终,体现任务驱动下学生的“做”和“学”的主体性和重要性,教师“教”的主导性和针对性。
  五年制高职园林技术专业“园林植物生产”课程“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下的课程内容处理策略、教学过程设计策略和考核评价设计策略如下。
  (一)课程内容处理策略
  按照专业课程特点和职业岗位需求设计教学内容,课程内容延伸到企业相关生产实践。选取与生产实训相适应的知识点,边做边学边教,在此基础上再以点带面式地将其他课标内容串联起来。不仅实现了化繁为简,而且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园林植物生产”课程中扦插育苗内容包括扦插育苗成活原理、扦插育苗生根类型、影响扦插成活的因素等8项内容。将扦插育苗知识点和技能点进行分解,结合季节生产任务,以嫩枝扦插技术作切入点,在生产实践中介绍扦插成活的原理、影响插穗生根的因素、促进插穗生根的技术等知识点。在此基础上,通过举一反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及教师点拨的策略将硬枝扦插、芽叶插等其他扦插方法归纳总结。   (二)教学过程设计策略
  教师将理论和实践的内容要点及重难点以PPT、微课、学案等形式上传到云班课教学平台,课前学生以学案任务为载体,自主学习相关知识点;课上学生做学为主、教师答疑解难,相机而教,并且设计竞赛类型的活动促使学生不但要会做,还要熟练做。课后反复观看平台上的教学课件、微课等巩固知识点,完成线上测试题和实训后的管理任务,完成后将结果上传到云班课平台。
  “园林植物生产”课程教学过程按照初步认知—知识技能内化—专业技能提升—跟岗实训强化—知识巩固与拓展来设计。下面以扦插育苗为例,分析各环节各阶段的教学过程。
  课前:初步认知。教师将嫩枝扦插中的重难点,即插穗的选择和剪制微课以及学案上传至云班课教学资源库,学生登录云班课平台,根据导学案任务预习教材,观看红叶石楠嫩枝扦插微课,完成学案任务并上传到云班课平台。教师可以查看每个学生课前任务完成情况。
  课上:知识技能内化。在多媒体实训室,师生共同交流解决课前学习及学案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嫩枝扦插的知识要点。为了加深学生对插穗的选择和剪制、扦插的流程、促进插穗生根技术等重难点的理解,教师在云班课平台上设置头脑风暴和抢答活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
  专业技能提升,利用多媒体实物展示平台,教师请学生代表上平台展示嫩枝扦插流程,师生观看点评(做中学);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操作示范(做中教),在学会正确操作的基础上,学生分组训练,教师巡回指导(做学教合一)。通过模拟竞赛方式,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扦插比赛,以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和主动性,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后:跟岗实训强化。为实现教学和工作岗位的有机衔接,利用校企合作企业的实训资源,按照企业中扦插育苗生产标准进行实训,让学生学以致用,同时切身感受企业的文化,提早了解有关岗位职责和工作要求,特别要将责任心、专业严谨、勤思考、团结合作等思政元素融入到任务中,让学生自觉习得。
  知识巩固与拓展,学生不仅要做好扦插苗的管理,同时要总结其他扦插方法的具体操作要点,列表对比各种扦插方法的区别。
  (三)考核评价设计策略
  采用线上评价和线下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开发反应学生真实学习状况的评价指标[4]。线上评价采用云班课平台统计学生表现情况。云班课一键签到功能,不占用课堂教学时间,相比较传统的花名册点名高效且准确。云班课平台自动统计学生课前学习参与率、学案完成的正确率、课中举手、抢答以及小组评价、课后项目完成、线上测试等情况,每节课学生的表现有数据可依,学生学习有约束有保障。线下评价是对学生做和学的过程与结果的评价。例如,学生完成扦插育苗项目任务的评价,不仅要看学生扦插的过程是否得当,还要看扦插苗最终的成活率和生长质量。
  三、实施“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的效果
  课程教学结束后,对教师、学生、实习企业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对该课程实施“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的满意度。调查内容指标主要包括课程内容贴近生活,教学设计对接企业岗位,课堂使用信息化,教师上课的激情与活力,课堂上的学习气氛,学生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教学方法认可度,掌握基本知识技能,学生的敬业、责任心及文明创新等德行素养情况。分为非常认可、认可、不确定、基本认可、不认可5个评价等级。被调查对象采用匿名形式答卷。共发放6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60份。
  根据问卷数据调查结果,五年制高职“园林植物生产”课程实施“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在学生、教师及企业中认可度较高,有78%的学生非常认可园林植物生产课程内容更贴近生活、教学对接企业岗位、教师教学的激情与活力比传统教学时提高了;100%的教师认为教学过程实施策略比传统模式更合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有所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得到提升;75%的企业师傅认为使用信息化云班课平台辅助教学更高效,100%的企业师傅认为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基本对接等。说明基于云班课平台的“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适合“园林植物生产”这一课程,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有助于滿足社会及企业的用人需求。
  今后的教学中,我们会继续将课程教学与生产过程、企业岗位有机结合,让学生充分了解岗位特点和职业标准,更加热爱所学的专业、行业。
  四、展望
  中高职学校推广实施“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仍存在问题,主要因素可以概括为学校的硬件设施、实验实训资源跟不上[5];教师的教学水平、知识技能的更新、信息化水平等综合教学能力跟不上;能够正常对接日常教学的校企合作企业跟不上。因此,要想将“做学教合一”这一教学模式进行有效推广,必须先解决以上问题才能有保障,有质量。
  首先,学校应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确保硬件设备、实验实训资源的建设。其次,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出台有关教师定期下企业锻炼实践的机制文件,以保证教师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和技能,了解企业的情况和需求,定期修订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了激励企业投资兴办职业教育、接受学生实习实训、接纳教师岗位实践、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学校应结合国家出台的有关产教融合的政策文件,不断深化校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以培养市场所需人才。
  参考文献:
  [1]王世杰.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1:37-39.
  [2]张健.应该提“做学教合一”[J].职教通讯,2011(8).
  [3]石娟, 杨黎新.“做学教合一”——徐德春的职业教育理念与实践[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6).
  [4]郑步春.区域推进职业教育“做学教合一”教学改革实验工作的思考与实践——以盐城市为例[J].江苏教育研究,2018(8).
  [5]李立尧.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的问题与对策[J].江苏教育研究,2019(4).
  责任编辑:陈向阳
其他文献
大自然的回声  下午,阳光正暖,顺着河滩走下去,去自然中聆听那些动人的自然乐音。有细微的风声,贴着身体的律动,在山谷中回响。  木栅栏里,红色的房子隐在树林之间,好像和尘世隔绝。狗的吠声和鹅的引吭大叫,又把人拉回尘世间。  坐下来细细倾听山雀的语言,和一只野鸡,在芦苇丛发出的轻微涛声。  河岸边,一些细小的石子上留下光阴的纹章。蹲下来,抚摸一颗石头的温度,感受一棵老树在光阴中的静默,感受树木的肌理
波涛汹涌而不惊,浪峰腾起而不落。一颗铁质的头颅,守候着历史。一副钢铁的身躯,镌刻着岁月。  说它是海,没有畅游的鱼虾,没有流动的海子,更看不见任何漂浮的生物。  晕染的时空,踏上石的曲径,迈人石的沟壑,仰观石阵,似千军万马浩浩荡荡,如天河倾泻漫坡奔流,置身其中,无不为这百万年的长啸而动容。  站立的石海,涅槃重生。  你看——那从石缝里钻出的爬地松,那一出生就把根牢牢伸进岩缝里的石花,它们蕴枝吐叶
实际上,近五年来,我每年写出的散文诗不超过十章。  这倒不是没得东西可写,也不是没有写作的冲动,而是我不愿意重复自己或他人。换一句话说,我不愿被即兴的、惯性的、二手货似的……写作所蒙蔽。尤根里斯说,“任何没有独创性的东西都是剽窃。”唯有找到了原创性的个我发现,并胸有成竹地能够塑造出装载这“发现”的容器,我才会谨慎地动手写作。  这种“谨慎”,一方面保证了我为数不多的散文诗作品的质量,另外一方面,也
静 穆  去屠场的路并不长,但它们走了很久。一群牛低头前行,土色的、花斑的、黑黝黝的,像一片古怪的被服,铺在镇子里那条显眼的大街上。  一幢幢建筑,饱含几何纯粹的直角、斜角和平面的轮廓,高大而假。  不知为什么,四周竞空无一人,门窗形同虚设,仿佛从未打开过。  正午的太阳直射下来,天空无事地蓝着。牛群向屠场缓慢移动,没有哪头牛抬抬头,或者喷喷鼻子,唯一的声响,是沉闷的蹄音。  许多年前废弃的路灯仍
创作手记  关于《唯有道路带走你所有的经历》  对我来说,写作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还乡。  写完山中岁月、山居札记、一个人的群山三个系列后,我似乎完成了对一个地方精神层次上的记录和抒情,仿佛可以走向远方了。  一个铭刻了动荡、混乱、忧郁青春的地方,一旦真的不可回,你会发觉,之前的写作造成的是一种空和惶恐。  离开是必然的,离开造成的断裂是必然的。挣扎、奔跑、呼喊,所有的存在仿佛不断堆积的梦境。而这些在
【项目简介】  无锡市梁溪区“创新机制,推进区域内涵提升的教研共同体建设”是2019年江苏省基础教育内涵建设区域推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梁溪区积极探索区域整合下的教研方式,构建层级联动和“教研训”一体化的教研机制,搭建联盟联动、共研互动的多元化教研平台;建立教研差异性指导的长效机制,呈现幼儿园高质量的、基于园所现实的、聚焦儿童本位的园本课程建设质态,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有力推进了区域学前教
摘要:智慧校园建设工作能够充分发挥智能管理的优势,推动教育、教学、技术三者的深度融合,改变校园管理的结构和模式,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和质量,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以智慧校园建设来引领职业院校现代化发展,是当前职业院校创新性发展的有力支撑和重要保障。  关键词:智慧校园;建用融合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05C-0050-04  智慧
摘要:在“生命·生活·生长”为主要特征的幼儿园快乐运动课程,是时代和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有其独特的内涵。生命性是快乐运动课程的基本属性,生活性是快乐运动的重要特征,生长性是快乐运动的最终目标。快乐运动课程从体质体能、社会性及情感、学习品质三个维度架构目标体系,从幼儿发展、教师支持两个维度架构评价体系,对环境、内容、资源等课程实施要素进行优化与变革,实现五育并举的根本育人目标。  关键词:生命;生活
一朵理想主义的荷  荷花是有态度的。  这一池,明显有点理想主义。  借着一架无人航拍器,从300米的高处俯冲而下,8000亩的韩家荡,俨然一片平躺着的巨大的荷叶。莲叶靠着莲叶,荷茎挨着荷茎,荷风追着荷风。那从“连天无穷碧”的绿色中伸出来的一朵又一朵荷花,明显高过了人头!  于是,一个七月的早晨,天刚破晓,我在很远的地方就听见了荷花的喊叫。  用露水和星星的嘴巴,满池的荷花,在喊叫!  用一轮弯月
摘要:分层合作学习作为成长课堂的主要学习方式,指向更有意义的学习。分层合作学习的流程主要包括问题设计、自主先学、分层合作、互动展示、问题归类、整项训练等。分层合作学习形式有“1 x”和“串组合作”等,要以教师指导、学生围听、学会倾听来优化、引领、促进分层合作学习。  关键词:分层合作学习;成长课堂;有意义的学习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1)06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