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策略教学探微

来源 :大舞台·教学与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eetorange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策略具有艺术性、主动性、针对性等特征,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选择性注意策略、批判质疑策略。
  【关键词】阅读策略 策略特征 策略教学
  
  一、问题现状
  
  在我们语文教学的诸多内容中,阅读教学可谓是耗时最多而收效甚微的一项。作为阅读主体的学生,从小学到中学,学了那么多课文,背了那么多经典,做了那么多笔记,最终却鲜有人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具备独立阅读、分析文章的能力,这不能不说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失败。当前,伴随着新教材的推广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语文界探索阅读教学新模式的声音此起彼伏,各种阅读指导方法层出不穷,但是,我们不无遗憾地看到,这些阅读指导方法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阅读教学长期以来“少、慢、差、费”的状况,原因何在?笔者认为,现今的阅读指导方法依然固守在传统的阅读理论框架中,表现在:
  1、阅读指导的内容只注重如何获取文本知识,而缺少指导学生如何更新自身的认知结构、不断调整自身的阅读状况。在阅读中,学生不仅应知道方法是什么、如何运用,更重要的是应知道这种方法在什么样的语境中运用更有效。换言之,现在的阅读指导只注重阅读方法的陈述性知识,而缺少阅读方法的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
  2、阅读指导更多的是把动机、情绪、意志当作影响阅读的因素,强调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如何去激发、调动学生这些非智力因素以促进他们的阅读。而实际上,学生作为阅读的主体,在阅读中更需要学会自我激励、自我调控情绪及意志,从而取得更高的阅读效率。
  3、阅读指导内容上更多地集中在阅读个别环节的完善和改进上,只是提供一些具体的外显的方法的指导,如怎样诵读、如何分层、概括文意等。缺乏更高层次的、即从信息加工角度进行的更一般的内隐的策略指导。
  
  二、阅读策略的理论基础、定义及特征
  
  目前学校流行的这些阅读指导方法实质是建立在20世纪前半期行为主义理论和目标分类学之上的。这些理论认为,阅读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可分为译码和理解两大分技能,而理解技能又可分解为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等更小的技能。学生阅读能力正是通过对这些技能的掌握运用而提高的。早在50年代,就有人对这种根据阅读过程进行行为主义分析得到的阅读技能提出了质疑。60年代以来,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兴起和发展为阅读教学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
  根据认知理论和元认知理论形成的阅读观强调阅读的交互作用和理解的建构特征,并认为任何阅读都是读者调动其头脑中已有的知识、运用一系列灵活而恰当的策略、结合文章提供的信息以及阅读情景的暗示来建构意义的过程。因此,读者原有知识与读者用来促进和维持理解的策略构成了新阅读观的重要因素,阅读策略由此孕育而生。
  什么是阅读策略?阅读策略就是读者用来理解各种文章的有意识的可灵活调整的认识活动计划。所谓策略教学,是指通过教学提高学生对学习要求的意识,掌握和运用恰当的策略来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形成监控策略运用的能力。策略教学越来越引起了教学理论界的重视,相对于技能教学把阅读能力看成是一系列几乎高度定型的技能的机械传授和自动操练,策略教学强调策略的灵活性和主动性,主张读者自觉监控整个阅读过程,并在理解出现困难时及时作出反应、调整策略。具体而言,阅读策略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艺术性。所谓“策略”,本意是指根据形势发展而制定的行动方针和斗争方式。那么阅读策略自然要求读者根据不同的文章和阅读目的,灵活地制定适合自己的认识活动计划。众所周知,认识活动都有其普遍的规则或程序,阅读策略也并不排除对规则的运用,但阅读活动又是因人而异,因文而定的。因此,那种一般性的阅读方法或技能并非阅读策略的本质特征,在阅读策略意义上的方法往往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方式方法,是独特的、新颖的。从这个意义上说,阅读策略带有艺术性特征。
  2、主动性。贯穿于学生阅读策略实质的东西是它的主动性特征。我们都知道,学生进行阅读有主动和被动之分。被动阅读往往是以死记硬背和对文本的机械解读为特征的,谈不上阅读策略;而主动阅读则非常注重阅读策略,非常重视学习者自身对阅读过程的调整和监控,把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积极主动的倾向与行为作为阅读的重要内部条件。所以主动阅读中必然有一定的策略相伴随,而阅读策略之精神实质就是它主体意识的明确和主动性的发挥。
  3、针对性。阅读策略总是在读者面对具体的文本,为解决特定的问题,把各种相关的方法和策略加以选择、比较,从而找到一种最优化的处理方式。它具有明确目的,带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而一般的技能或方法,从教学上来说,即使不是机械刻板的,也起码是一成不变地运用于所有的文章,因而很难达到对症下药的效果。
  策略教学是近几年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热门领域之一,是许多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它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必将给阅读教学带来新鲜的气息。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多阅读一些課外材料,使他们多学知识,早日为国家做贡献。
  
  (作者单位:河北省馆陶县市庄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阅读,语文学习必不可少的内容,对学生的审美及认识了解人生有极大帮助。不少学生大到名著,小到美文,读之甚多感受也多多,但作文时无论语言还是内容都平淡无味,还有不会读不会用的原因。阅读优秀的语言材料,除了陶冶性情美化心灵,重要的是能将阅读的成果直接表现出来,读了要学会用——读以致用。  【关键词】学会阅读 读为我用    读书方法,名家谈的很多了,在此,针对高中学习时间紧、任务重没有大量时间
期刊
任何理论都是一种抽象,而科学的抽象都科学地反映了客观事物。教学的认识过程是以现成的科学认识成果为对象的,它同科学认识成果的形成过程并不等同,后人无需也不可能重复科学认识成果形成的全部过程。但是,“对待科学认识成果,必须表现出与科学认识成果中被‘对象化’、具体化了的人类活动相符合的活动”。这就是说,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进行必要的认识成果形成过程的复原。明确这一重要哲理,对于克服目前尚
期刊
自参加工作以来,我时刻捍卫着教师这一神圣的职业,以“教好书,育栋梁”为自己的人生目标。看着自己的学生一个个健康地成长,快乐地学习,我感到很欣慰。现将自己班主任工作的点滴收获总结如下,供大家参考。    一、班主任要练好“内功”    俗语说“打铁全凭自身硬”。要做好班级各项工作必须加强自身建设,班主任自身建设的关键是提高班主任自身的素质,树立班主任的权威。这种权威不同于上下级之间形成的行政权力,而
期刊
控制课堂教学的节奏的能力,是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体现,也是教学艺术的一种表现。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必须善于运用控制论的反馈原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精心设计丰富多彩、新颖多变、起伏有致的活动形式。下面谈谈如何运用控制论的反馈原理来控制英语课堂教学的节奏。    一、有效把握教学内容和目标    就新英语课程标准而言,对于课堂教学节奏的要求更是“快”,而这个“快”又是相对的,也需要“慢”。课堂教学
期刊
“预设”和“生成”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概念之一。当前对预设和生成关系的观点基本上已经达成共识,更多的人能辩证地看待两者之间的关系,认为教学活动既要“预设”又要“生成”,问题是在操作上难以实现两者的融合,教学过程中常常出现一“预设”就死、一“生成”就乱的现象。能否实现“预设”而不死,“生成”却不乱,让“预设”和“生成”巧妙地和睦相处呢?能。俗话说:“凡事预则立。”只有精心地预设,才会有精彩的生成。 
期刊
叶圣陶先生说:“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比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更重要。”要有效地开展初中语文教学,就要首先下功夫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做学习主人,乐于学,得方法,入轨道”。  认真书写的习惯。中国书法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民族文化的瑰宝,优秀的书法作品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我们要培养学生对书法的兴趣,鼓励他
期刊
语言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没有良好的语言环境是不可能学好英语的。而农村小学生学习英语的现状是:接触时间少(每周1—2课时)、缺乏真实的语言环境、巩固率低、遗忘率高,学生离开教室离开教师就成了哑巴。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创设了大量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剧,让同学们在每月一次的创新活动课上表演。将课本中的新旧知识串连在一起,做到以旧引新,以新温旧,把英语课堂设置成生动活泼、色彩斑斓的社会交际舞台
期刊
二十一世纪,科技迅猛发展、知识急剧增加,面对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世界,个体显得越来越渺小,只有合作才能生存和发展。杨振宁博士指出,如果说在过去还有可能一个人独立完成诺贝尔奖项的话,那么,进入80年代以来,尤其是进入信息社会以来,没有人们的共同参与,相互合作,任何重大发明创造都是不可能的。在经济一体化与专业分工日趋精细的大趋势之下,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已经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重要品质。  新课程改革强调引
期刊
新课程改革已经全面走进了我们的校园和课堂,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具新时期教学的重要目标。  从新型试题上分析,与以往相比,新试题较侧重测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及知识的运用能力,而减少了对学生解题的熟炼程度的检查。从学生解答情况分析,题目所涉及的知识是教师在课堂上讲授不全面的,学生不会解答,题型新颖或问题方式不同于课本题目的,学生不会解答,究其原因是我们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创造思维
期刊
【摘 要】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培养学生的专门人员,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在人类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中起桥梁和纽带作用。在现代教育教学中,教师担负着“既教书,又育人”的双重任务,学生成长过程中处处体现着教师的辛勤劳动,他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去感染学生、去影响学生,使他们一个个都成长为社会的栋梁之才。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又为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只有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不断研究教育规律,掌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