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教材资源,历练诗性表达能力

来源 :语文天地·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reware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儿童诗由于创作思路、语言特点都与儿童的思维习惯和认知能力较为接近,成为深受学生喜欢的一种文学体裁,儿童诗也是引领学生言语生命快速生长的重要资源。苏教版教材中编者就选用了大量文质兼备的诗歌作品,旨在通过学生的辨析涵泳、深入实践,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一、呵护儿童天性,在遵循规律中历练诗性表达
  儿童与成人相比,他们对于周围客观世界的感知有着自己独特的方式,也有着属于自己的表达习惯。他们在阅读感知经典诗歌时,内心意识常常被充分激活,迸发出许多成人无法形成的想法,这对于创作而言就是难能可贵的诗性元子。教师要在引领学生解读教材诗歌时,密切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动态生成,在愉悦体验中激发学生内在的表达动力。
  以《真想變成大大的荷叶》这首经典的童诗为例,诗人以童化的思维、童化的语言将一个天真烂漫、可爱生动的场景以诗一般的语言描绘出来。在阅读中,很多学生都将自己看成那一片池塘中的一员,教师借助想象、诵读等多种途径,让学生在深入的过程中形成对诗歌内容的拓展补充,激发了学生内在意识的冲动。随后,教师引领学生紧扣诗歌中的语句形式,引导学生深入想象:你还想变成什么,要与这个大家庭中成员度过一个愉快的夏天?正是这一问题的引领,学生蓄积在内心中的情感瞬间彻底打开,诗一般的语言如同潮水奔流而出……
  二、凸显文体特点,在给予方法中历练诗性表达
  中低年级时,学生一直以感性直观的思维为主,自身内心的表达冲动容易激发,但语用能力的发展仅凭一腔热情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给予其必要的方法支撑。因此,教师要引领学生从教材诗歌中汲取表达的营养,掌握表达的方法,真正学会诗性表达。
  如在教学《长城和运河》这首儿童诗时,诗人首先以驾驶飞机从高空俯视的方式,展现了长城蜿蜒盘旋、纵横千里的雄伟气势。教师则引领学生紧扣文本的语言,深入思考:作者是怎样将长城的特点表达出来的?在教师的点拨引领下,学生逐步意识到诗人蕴藏在文本中的写作方法:首先,是视角的独特,长城宏伟壮观,如果局限在某一个角落,就会形成“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尴尬,选择高空俯视的视角有助于展现长城的全貌;其次,诗人紧扣长城的起源和终点以及其整体状态展开描写,以整体关照的方式展现了长城的特点,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是有了这些方法的支撑,教师顺势引领为学生出示了从不同角度拍摄的东方明珠塔的照片,并提出要求:如果要用诗歌的语言来展现东方明珠塔的特点,我们应该选择怎样的视角来描写呢?随后,教师组织学生模仿教材诗歌中的写法进行实践练笔。
  三、洞察学情,在突破表达障碍中历练诗性表达
  入选教材的诗歌都是文质兼备的典范之作,值得学生借鉴学习的写作价值点可谓比比皆是,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就应该全面出击,将所有方法都一网打尽,而是要基于学生基本学情,准确考量学生在诗性表达中的难点,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方法,契合学生内在的表达需求。
  如在教学《秋天》这首儿童诗时,教师紧扣诗歌中大量运用的拟人手法,引领学生在深入体悟中感知其表达效果。事实上,对于三年级学生而言,已经形成运用拟人手法进行对比的能力,但这种能力仅仅局限在某一单列语言的表达,而无法形成一段具有鲜明逻辑联系的语段。教师则借助诗歌范文,引领学生感知拟人手法下语段内部句子之间的联系,为学生突破表达难点提供支撑。如在教学“玉米举着红缨乐了……一曲酒歌在心灵酿造”时,教师首先要求学生寻找语段中的拟人点,提炼出“乐了”“烦恼”“笑了”等词语,随后教师则引领学生感知同一拟人句式中内在的语句联系,学习诗人以系统、连贯的拟人手法进行表情达意的方法。正是这样的探究,有效解决了学生诗性表达的障碍,突破了教学的难点。最后,教师引领学生想象思考:秋天还有哪些事物可以用拟人的手法来表达呢?请你模仿课文中的写法,运用一组连贯的语言来展现事物的特点。
  总而言之,诗性表达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集中体现。教师紧扣学生的这一认知冲动,认真研读教材特点,准确洞察到学生在诗性表达过程中的难点,并在教材中开掘适切的资源,从而为历练学生的诗性表达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兴市襟江小学(225400)
其他文献
一、深入基层调研,夯实农村宅基地清理整治基础 正定县按行政区划分9个乡镇174个行政村,有10.9万处宅基地,多年来由于管理不够到位,使农村经济发展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为做好农
多媒体课件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可以为课堂带来全新生命力。如何让多媒体支持语文教学,上出语文课的语文味呢?多媒体素材的精心选择,有效整合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以《黄果树瀑布》为例,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充分表现出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但是对于孩子来说,缺少直观的感受,缺乏生活的沉淀,课文中的有些语句不能内化为自己的积累,不能深入地体会文本表现出來的壮美及情感内涵。因此,设计时,我依托文
课标指出,言语概括表达能力是学生最基本的语文素养之一。为此,在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教学环节,来培养学生的这方面能力,让他们乐于概括
在儿童语文教学中,将关注焦点专向言语,其根本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文本解读中积累言语经验,获得言语感悟,启迪言语智慧,进而生成儿童的言语灵性。在语文这块大地上,学生应该而且必须获得言语的生长。言语生长能够给儿童生命成长带来充足的氧气,让儿童能够在语文学习中自由呼吸!  一、丰富儿童的言语感知  文本解读首先是文本的感知。在“言语感知”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儿童通过自己的各种感官去触摸、品味文本中的丰富言语,
日前,在张家口市国土资源局的统一安排下,该市桥东分局和桥西分局经过精心准备、多方协商、积极运作,圆满完成了地理信息标石的落建工作。
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有着很大的本质区别,学前教育具备较强的娱乐性、趣味性,而小学教育才是学生进入学习道路的重要阶段,很多幼儿在参与到小学教育学习期间出现严重的不适应
课堂结尾是课堂教学的组成部分,恰到好处的课尾小结,便于小学抓住教学内容的重点,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完整化。
语文世界是美妙的,也是神奇的,语文世界给每个人的感受都不尽相同,在学生眼中更是妙不可言,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眼中的语文世界也在不断变换着,由美妙变为枯燥,由神奇变为平庸。究其原因,我认为教师在教学中过高的姿态直接影响了学生对语文的态度,教师应该放下姿态,蹲下身和学生一起看看美妙的语文世界,让他们爱上语文。  一、降低对学生的要求  教师对学生要求越高,对学生的满意度就会越低,很多语文教师没能结
针对中学数学“填鸭式”教学,“三线两馈”动态教学模式给中学数学教学一种新的活力。此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处引导地位,对启发学思维,丰富教师教法,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比分析工业煤(油,气)炉与中频感应加热炉的能耗状况,指出使用中频感应加热具有明显的节能节材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