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窗更见春无限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meon8338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叶嘉莹先生的《迦陵论词丛稿》收录十多篇关于词人、词作及词论的研究文章,阐发了作者独特的词学理论,建构了作者关于词的理论体系,可以说为读者打开了一扇通往传统文学的窗。读之,可初窥词之景色。
  关键词:《迦陵论词丛稿》;词学;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268-02
  一、兴发感动、女性意识、古今中西——三大研究现状
  《迦陵论词丛稿》诞生后,引起强烈反响,研究文章层出不穷。综合看之,有三大方向。
  1.兴发感动——迦陵词学理论的建立。(1)定义:“诗歌之所以为诗歌,在本质方面是一直有着某些永恒不变之质素的缘故。”[1]“关于这种质素,……那就是‘诗歌中兴发感动之作用’”[1]。兴发感动是叶嘉莹诗词理论体系的核心,也是其评判诗词的标准。(2)形成方式:①感性的直接的自然的方式:“一般来说……得之于内心与外在事物相接触时的一种敏锐直接的感动”[1]。②理性的间接的不自然的方式:“所以要把咏物寄托之词写得好,更要求作者对所咏之物也要有一份感动的情意,更需要能把内心之情意与所咏之物的情意融为一体。③意象与音声的巧妙结合:“就‘兴’之直接感发的特色而言,则‘音声之相应’实在应该乃是较之‘情意之相通’还更为基本的一种引起感发之动力。”[2]表现形式:赋比兴。衡量标准:“能感之”和“能写之”。精神价值:“第一在其真诚纯挚的程度,第二在其品质的厚薄高下,而并不在于其外表所叙写的是何种情事”[3]。以“兴发感动”为核心的这一理论体系正是中国传统诗说的一种演进。
  2.女性意识。(1)关注花间词派的女性形象:介乎写实与非写实之间的美色与爱情的化身;是男性诗人文士仿效女子之口吻叙述;本无喻托,但本身极富象喻之潜能。不同于以往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也是词在美学特质方面不同于诗的一个原因。(2)花间词派的语言:诗的句式整齐,语言明晰、有秩序,是男性特质;词的句式长短参差变化,更混乱破碎,属于女性语言,更具曲折。(3)引入西方女性主义文论,用“双性人格”剖析花间词:男性作者使用女性形象与女性语言来创作形成了一种特有的美学特质。由于作品中女子是忠贞而挚情的美与爱的化身以及“主臣”与“弃妻”在中国旧社会中伦理地位之相似且“弃妇”一词在中国诗歌中所形成的悠久传统,使得男性词人在化身女性角色而写作相思怨别的小词时,常于无意间流露自己内心蕴含的幽怨难言之情。正是这种“双性人格”,使得花间小词幽微要眇,具含丰富潜能。(4)著书语言的女性化:感情浓厚、含蓄、细腻、温和。
  总之,“女性”和“双性”是形成小词之美学特质的两项重要因素,同时“双性人格”也深深影响了词后来的发展,是“兴发感动”的延伸,更彰显了花间词派的重要性和影响。
  3.古今中西——四方来聚,成就迦陵。(1)从严羽的兴趣说、王士祯的神韵说到张惠言的“比兴变风之义”再到王静安的境界说,最终,形成了迦陵的“兴发感动”说。(2)以中国传统文化為根本,再借鉴西方文艺理论,包括“诠释学”、“现象学”、“符号学”和“接受美学”说,在两相结合的基础上重构词学理论体系。
  二、开窗看百花——我读《迦陵论词丛稿》
  1.瓶似酒异——同为词评,别有风光。①对象:舍弃熟知的名家名篇,以大晏、梦窗和碧山为评析对象。读之,既可扩充阅读面,又能对宋词的发展有进一步把握,特别是情感与技巧方面。如梦窗词的特点是时空杂糅和感性修辞,可知其词不是用字、用典偏颇,不是碎之不成片段,而是读者少了份学识和欣赏之能力。如先生评《齐天乐·与冯深居登禹陵》中“幽云怪雨,翠蓱湿空梁,夜深飞去”的“蓱”字,否定梁上苔藓和晦涩不通的说法,认为是写禹庙梁上神龙于风雨中“飞入镜湖与龙斗”,“比复归,水草被其上”的一段神话传闻。②顺序:不以年代为准,取了几个词人对其作评赏,各自为章,似多篇赏析的集锦,看似杂乱,实则暗藏着兴发感动说这一线索:“代序”提出这一命题,9篇正文对这一理论的渗透和渲染,15篇《迦陵随笔》的总结和综述。读之,可初窥迦陵词学的理论体系。③方式:A:以词人为主:以其理论体系为基准,通过选择有代表性、有争议性的词人来讲述其观点,再通过具体词人的具体作品来佐证。如评飞卿词,先介绍其生平和为人,从此引出其词的风格——客观,如“竹风轻动庭除冷,珠帘月上玲珑影”,“读之皆但觉如一幅图画,极冷静、极精美,而无丝毫个人主观之悲喜爱恶流露于其间;多为纯美之作,如‘凤凰相对盘金缕,牡丹一夜轻微雨’”,“若但以意义求之,则不免竟有晦涩难通之感……(其词特点)原在但以名物、色泽、声音,唤起人纯美之美感,殊不必规规以求其纹理之通顺、意义之明达也”[1]。再进一步讲述“有无寄托”的话题(就温词言,正因其客观、纯美,不受意义局限,故联想最自由和丰富,故常被人解释为有寄托),最后再以温词为佐证。B:知性与感性结合,感情浓厚,有女性化倾向。如解说韦庄《思帝乡》(春日游):“杏花”一句,使外在的春物与游春人间有了直接关系,仿佛是以及身满头的春意来比感染触发的情势;“吹”既表现了缤纷飞舞的美景,又有一种活泼撩动的感受,故游春之人“性情摇荡”,后加“满头”则渲染了足够的气势。C:引据的东西结合:以自我感触为基准,融贯东西。如不把道德价值标准绝对化,这是对传统词学评论的改革,是将词人人格的积极一面和西方美学观点的融合。D:自成一体的词学理论体系:主要体现为“兴发感动”说理论体系的构建。
  2.百花香飘远——书出引热议。《迦陵论词丛稿》一出,便引起了极大关注,其主要影响及意义在于:①对词的重新解读:目前对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名家名篇,而对于如花间词、碧山词、梦窗词这样或被认为浅俗或晦涩的篇章和其作者缺乏客观的解读和深入的研究,叶先生为我们提供了范例。②中西方理论的结合:应在中西新旧理论中择其所需,融会结合运用,既反对抱残守缺,又反对抛弃传统、盲目西化,以使得传统文化的研究能打开更多的道路。③建构自己的理论体系和观点:叶先生提供了赏析传统文学之新范例:从自己内心的感触出发,再借以理论支撑,而非是机械地附和他人,如此则难谈创新。④重视女性词人及性别与文化的联系:这不是文学研究的主流,但却是新的视角,或许能给文学研究带来新的契机。⑤治学的严谨、认真和诚恳。
  张明先生认为:“叶先生的著作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户,拓宽了眼界,使得我们的研究思路有很多调整。我觉得叶先生的著作不单单是一些具体的研究成果,它还作出了划时代的、有里程碑意义的贡献。”[4]用这段话来评价叶嘉莹先生及其著作《迦陵论词丛稿》是最适宜的。读此书,会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以及中国文明的流传和与西方文明的碰撞,更在深入浅出之中破去之前的壁障,打开对于词的欣赏品读之窗,领略到更多的风景。
  参考文献:
  [1]叶嘉莹.迦陵论词丛稿[M].北京:中华书局,2005.
  [2]叶嘉莹.我的诗词道路[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3]叶嘉莹.迦陵论诗丛稿[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
  [4]张明.学为人师,行为世范[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李知默(1991-),女,本科。
其他文献
摘要:加拿大教师发展研修培训模式——研究性培训,即受训者在培训者的指导下主动参与探索教育教学问题的培训,有利于发挥教师主动性和能动性,并体验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过程、体验新课程课堂有效教学技能以及师师合作,共同发展途径。这种模式对于国内新课程背景下的外语教师培训模式具有示范性,值得借鉴。  关键词:新课程;教师发展;研究性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本文在以生为本的基础上,提出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以期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使学生能够从文言文中得到美的熏陶,从而提高文言文素养。  关键词:主动权;语感;积累;质疑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145-02  现在许多文言文教学,教法单一。课堂上,“理解词句含义、梳理文章内容”几乎成为文言教学的全部,讲
期刊
摘要: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而语文教学有时却恰恰缺少了智慧,缺少了思想,缺少了人文关怀。因此,构建有效的语文课堂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语文课堂;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172-02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而语文教学有时却恰恰缺少了智慧,缺少了
期刊
摘要:生物课教学如何贯彻素质教育的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取得好的教育教学效果,这是老师们经常探讨的问题。我反思总结自己的教学实践,有一些感悟,和老师们交流,希望能对创新教育方法推动教育实践有所裨益。  关键词:严格;尊重;深入浅出;少讲吃透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166-02  生物课教学如何贯彻素质教育的方针,遵
期刊
摘要:说明书的形式依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可以是“口头说明书”,也就是复述操作过程,形式可以是组内讲述或课堂上的现场操作演示;也可以是操作序列形式的电子文档,通过电子教学平台公布之后给大家评价;也可以是多媒体文档如幻灯片、网页等。无论如何,为自己的作品写“说明书”的过程是有助于知识体系的重构与创新型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能在相互评价中纠正自己的错误、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关键词:学生;阅读;说明书
期刊
摘要:研究生指导教师的指导水平直接决定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如何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指导教师队伍,就显得至关重要了。由于传统的导师遴选制度在很多方面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学校和社会的发展,为深化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不断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加强学术队伍建设,浙江大学在2011年开始实施了导师制度改革,本文结合浙江大学近几年导师队伍的建设情况,在导师遴选的改革、导师组的建立、双导师制这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探讨。  关
期刊
摘要: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能够不断反思的教师,他的教育智慧就会不断增长。反思之后,还要有改进的行动,这样的反思才有实际意义。本文对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一些基本环节进行了反思,并提出改进意见,希望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关键词:教学反思;思想政治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233-02  一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实例《用字母表示数》(一步计算的数量关系)来谈谈有效教學设计。  关键词:学习起点;教学目标;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234-02  自2001年新课程的推进,结合叶澜教授提出的“新基础教育”,我们的数学课堂活动多了,学生主动了,气氛热闹了。但有些课在学生自主建构与知识技能落实之处偏了脚,在“数
期刊
摘要:本文从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现状分析入手,指出特色校园文化对于高职院校走内涵建设道路、实现品牌化发展的重要意义。在分析不同特色类型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特征的基础上,重点对行业特色型高职校园文化进行分析,并以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行业特色型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路、途径和方法,以期对其他高职类型的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特色文化;行业特色;建设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
期刊
摘要:德育渗透是高中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如何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思想政治教师一直关注的重点。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德育与教学的内在关系、知识教育与现实教育的结合方法、教学的情感投入等方面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学;德育渗透;学生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253-02  如何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德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