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深刻地影响到了高中数学教学,本文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结合教学实践,从恰当选择和恰当运用两个方面阐述了运用信息技术灵动高中数学课堂的想法和做法.
【关键词】数学;信息技术;课堂;课件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它为我们带来了生活上的种种便利,促进了社会文明的巨大进步,信息技术的发展也深刻地影响到了高中数学教学,对传统媒体(黑板 粉笔)造成了猛烈的冲击.越来越多的数学教师将Word,Powerpoint(PPT),Excel、几何画板等软件带进了课堂,使数学变得更加现实,更加直观,更加简便,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可忽视的弊病.例如,由于PPT的广泛应用,许多老师的数学课堂变成了课件“流水”展示的会场,甚至不少老师的课件是从网上或别人那里复制来的,不管是否适合学生情况也不管是否能达到自己的教学意图、教学效果,这样的信息技术运用根本不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与新课程倡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是相违背的.针对这种现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从两个方面谈一谈自己运用信息技术,灵动数学课堂的感受.
一、结合数学学科特点,恰当选择电脑软件
数学科与语文、英语等科目有着明显的差异,它经常涉及各种公式、图形,处处离不开各种符号,因此不应提倡PPT的过多使用.事实上,PPT课件强调教师为中心,比较封闭,具有“流水”性,不利于随时变化,更不利于更改,也不利于突出重点、难点,一堂课下来,学生只能作为旁观者欣赏,印象模糊,根本谈不上主动参与.有些老师觉得PPT的好处是可以节省抄题、板书的时间,我认为如果仅仅为了这个目的,还不如将要抄的题目印成学案发给学生,效果远比使用课件好得多.基于上述理由,数学教师应该多考虑使用Word和几何画板.
1用Word展示问题
当我们需要向学生展示知识要点、概念、定理,提出问题或作总结时,Word是个不错
的选择.Word制作课件可以自如缩放页面大小,可以自由控制页面上下移动,最主要的是Word输入公式、表格极为方便,且公式、文字、表格是同步缩放,而不像PPT中公式的输入、修改那么麻烦,且文字、公式、表格互不协调.另外Word的最大优势是利于随时增删、修改,熟练掌握绘图工具的话可以像在黑板上写字一样方便(颜色、字体、粗细任选),这样就能大大增强学生的参与程度.
2用几何画板绘制图形
高中数学许多知识内容都离不开图形,当我们需要绘制图形时,可以考虑首选几何画板.几何画板有着强大的绘图功能,无论是函数图像、圆锥曲线还是立体几何图形,几何画板不仅能简便快捷地绘制出令人满意的图形,而且能实现点、线、体的运动,让学生在运动变化中观察图形性质,使抽象的问题变得形象、具体,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这一优点绝对是传统教学方式所无法比拟的.
二、整合信息技术,灵动数学课堂
1恰当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的抽象常常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信息技术的运用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图文并茂、感染力很强的人机互动方式,这种方式能大大增加学生参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机会,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之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以及最佳的学习动机.例如区间上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传统教学方式都是让学生描点作图,教师讲解后帮助学生得出做此类问题的一般步骤,由于作图的手段落后,既麻烦又有较大误差,学生对此问题总是很难理解,教学十分被动.但有了信息技术就不同了,以“求函数f(x)=-x2 2x在[0,10]上的最值”为例,用几何画板进行如下操作:
(1)新建函数f(x)=-x2 2x;绘制出点(10,0),连接点(10,0)与原点得到一条线段.
(2)在线段上任取一点A,显示出横坐标xA的值,拖动点A,观察发现xA∈[0,10].
(3)计算得出显示f(xA)值的文本,画出点(xA,f(xA)).
(4)选中点A和(xA,f(xA)),利用构造轨迹,画出f(x)=-x2 2x在[0,10]上的图像.
(5)观察图像,发现函数的最大值为f(1)=1,最小值为f(10)=-80.
以上操作除了教师演示外,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既生动有趣又直观形象,学生很容易理解区间上二次函数与定义域为R的二次函数之间的区别,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巧妙运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解决疑难
数学知识的高度抽象常常使一些概念、定理、公式成为学生学习的障碍,由于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达不到要求,使得数学教师纯粹用语言解释具有一定局限性,而信息技术可以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从而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缺陷,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人教版必修2立体几何“棱柱”的教学中学生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是平行四边形,这样的多面体是棱柱吗?”空间想象能力的局限加上思维定式使得学生一致认为答案:“是”.这时教师的语言描述显得十分苍白,于是我用几何画板绘制了一个多面体,它由两个斜四棱柱叠在一起,倾斜方向相反,并可在画面上旋转变化,无需任何语言,学生马上明白了自己的问题所在,也领悟了棱柱定义的本质.
3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善于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强调数学课堂教学要让学生经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信息技术的运用,恰好为学生提供了这种处理大信息量问题的工具和机会,如果让学生自主运用电脑处理复杂的数据或运动图形,就能很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总之,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有着很大的整合空间,只要我们从教学实际情况出发,恰当合理地加以运用,就能感受到信息技术的强大魅力,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在信息技术辅助下更加有活力,更加灵动.
【关键词】数学;信息技术;课堂;课件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它为我们带来了生活上的种种便利,促进了社会文明的巨大进步,信息技术的发展也深刻地影响到了高中数学教学,对传统媒体(黑板 粉笔)造成了猛烈的冲击.越来越多的数学教师将Word,Powerpoint(PPT),Excel、几何画板等软件带进了课堂,使数学变得更加现实,更加直观,更加简便,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可忽视的弊病.例如,由于PPT的广泛应用,许多老师的数学课堂变成了课件“流水”展示的会场,甚至不少老师的课件是从网上或别人那里复制来的,不管是否适合学生情况也不管是否能达到自己的教学意图、教学效果,这样的信息技术运用根本不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与新课程倡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是相违背的.针对这种现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从两个方面谈一谈自己运用信息技术,灵动数学课堂的感受.
一、结合数学学科特点,恰当选择电脑软件
数学科与语文、英语等科目有着明显的差异,它经常涉及各种公式、图形,处处离不开各种符号,因此不应提倡PPT的过多使用.事实上,PPT课件强调教师为中心,比较封闭,具有“流水”性,不利于随时变化,更不利于更改,也不利于突出重点、难点,一堂课下来,学生只能作为旁观者欣赏,印象模糊,根本谈不上主动参与.有些老师觉得PPT的好处是可以节省抄题、板书的时间,我认为如果仅仅为了这个目的,还不如将要抄的题目印成学案发给学生,效果远比使用课件好得多.基于上述理由,数学教师应该多考虑使用Word和几何画板.
1用Word展示问题
当我们需要向学生展示知识要点、概念、定理,提出问题或作总结时,Word是个不错
的选择.Word制作课件可以自如缩放页面大小,可以自由控制页面上下移动,最主要的是Word输入公式、表格极为方便,且公式、文字、表格是同步缩放,而不像PPT中公式的输入、修改那么麻烦,且文字、公式、表格互不协调.另外Word的最大优势是利于随时增删、修改,熟练掌握绘图工具的话可以像在黑板上写字一样方便(颜色、字体、粗细任选),这样就能大大增强学生的参与程度.
2用几何画板绘制图形
高中数学许多知识内容都离不开图形,当我们需要绘制图形时,可以考虑首选几何画板.几何画板有着强大的绘图功能,无论是函数图像、圆锥曲线还是立体几何图形,几何画板不仅能简便快捷地绘制出令人满意的图形,而且能实现点、线、体的运动,让学生在运动变化中观察图形性质,使抽象的问题变得形象、具体,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这一优点绝对是传统教学方式所无法比拟的.
二、整合信息技术,灵动数学课堂
1恰当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的抽象常常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信息技术的运用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图文并茂、感染力很强的人机互动方式,这种方式能大大增加学生参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机会,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之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以及最佳的学习动机.例如区间上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传统教学方式都是让学生描点作图,教师讲解后帮助学生得出做此类问题的一般步骤,由于作图的手段落后,既麻烦又有较大误差,学生对此问题总是很难理解,教学十分被动.但有了信息技术就不同了,以“求函数f(x)=-x2 2x在[0,10]上的最值”为例,用几何画板进行如下操作:
(1)新建函数f(x)=-x2 2x;绘制出点(10,0),连接点(10,0)与原点得到一条线段.
(2)在线段上任取一点A,显示出横坐标xA的值,拖动点A,观察发现xA∈[0,10].
(3)计算得出显示f(xA)值的文本,画出点(xA,f(xA)).
(4)选中点A和(xA,f(xA)),利用构造轨迹,画出f(x)=-x2 2x在[0,10]上的图像.
(5)观察图像,发现函数的最大值为f(1)=1,最小值为f(10)=-80.
以上操作除了教师演示外,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既生动有趣又直观形象,学生很容易理解区间上二次函数与定义域为R的二次函数之间的区别,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巧妙运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解决疑难
数学知识的高度抽象常常使一些概念、定理、公式成为学生学习的障碍,由于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达不到要求,使得数学教师纯粹用语言解释具有一定局限性,而信息技术可以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从而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缺陷,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人教版必修2立体几何“棱柱”的教学中学生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是平行四边形,这样的多面体是棱柱吗?”空间想象能力的局限加上思维定式使得学生一致认为答案:“是”.这时教师的语言描述显得十分苍白,于是我用几何画板绘制了一个多面体,它由两个斜四棱柱叠在一起,倾斜方向相反,并可在画面上旋转变化,无需任何语言,学生马上明白了自己的问题所在,也领悟了棱柱定义的本质.
3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善于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强调数学课堂教学要让学生经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信息技术的运用,恰好为学生提供了这种处理大信息量问题的工具和机会,如果让学生自主运用电脑处理复杂的数据或运动图形,就能很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总之,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有着很大的整合空间,只要我们从教学实际情况出发,恰当合理地加以运用,就能感受到信息技术的强大魅力,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在信息技术辅助下更加有活力,更加灵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