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方言和民族语言文化资源的跨界开发研究

来源 :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m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刘中兴,助教,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
  摘要:中国地方方言和民族语言文化资源多彩而丰富,如何在中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期内推动上述资源的创新开发的议题,是推动中国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切入点。为此,本课题基于地方方言和民族语言文化资源,探讨相关资源的跨界开发路径,并提出通过跨界开发,实现多产业融合,资源价值转换,并依托相关资源,建构特色化语言文化产业新内容。
  关键词:地方方言资源;民族语言文化资源;跨界开发
  一、中国地方方言和民族语言文化资源概况
  语言,是人类文明和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核心部分之一,是全世界珍贵的非物质文化资源,同时,也是构成文化多样性的前提条件。中国从古到今就是一个拥有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的大国,这些民族语言和地方方言的沿革,承载着民族或地区的文脉和历史,蕴含着丰富而多元的文化信息,同时,也是承载中华文明的文化基因和宝贵文化资源。
  对于中国方言,权威的划分方式是把汉语方言分为十个区,即官话区、晋语区、吴语区、徽语区、赣语区、湘语区、闽语区、粤语区、平话区、客家话区。而少数民族语言单独作为体现民族特色的文化形式与各少数民族名称及其文化内涵单独分类。据统计,中国的语言正在使用的就有120多种。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分属五个语系:汉藏语系:包括壮侗语族、藏缅语族、苗瑶语族等;阿尔泰语系:包括突厥语族、蒙古语族等;南亚语系:包括孟高棉语族等;南岛语系:包括印度尼西亚语族等;印欧语系:包括伊朗语族、斯拉夫语族等。此外还有朝鲜语和京语等未分类语系。
  回顾历史,各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存在的广泛的交流和交叉。如北京话中存在的大量的蒙古族语系和满族语系的语言元素。地方特色的曲艺表演,同样是体现地方语言特色的重要非物质文化载体。如东北二人转对东北方言的“诙谐”应用,河南豫剧中大量存在的河南官话和粗狂唱腔;陕西信天游中的淳朴而厚重的陕西方言给人一种悲凉壮阔的印象。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重视维护语言的多样性,继续坚持各民族语言一律平等的政策。多年来,中国政府通过多种举措保护和发展民族语言和文字:通过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依法保障各种语言一律平等的法律地位;通过大力发展双语言教学,使少数民族青少年在首先学好本民族语言的基础上,学习、掌握国家通用语言;在民族语言使用方面做出明确规定并付诸实施;支持、帮助各民族整理语言文字、制定规范标准,加强语言及应用研究等。
  二、地方方言和民族语言文化资源的跨界开发
  跨界,Crossover(“转型、转向”的意思,但在诸多领域被翻译作“跨界”),意思是跨越两个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文化、不同意识形态等范畴而产生的一个新行业、新领域、新模式、新风格等。整合多种资源进行跨界合作,已成大势所趋。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上,《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在此提出了“产业创新”、“跨行业发展”等理念,“跨界合作”成为中国文化产业第二次大发展的必经之路。文化产业的跨界合作对文化产业的创新起着极大的推进作用。
  语言的经济价值属性得到了学界和经济界越来越多的关注,而特色化的地方方言和民族语言文化资源,构成了中国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领域。同时,基于上述资源的文化产业开发、与相关产业的跨界交融,正成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新亮点。以下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基于地方方言和民族语言资源的语言经济与其他文化产业类型的跨界开发和合作发展。
  1、与文化旅游产业的跨界合作与开发
  旅游产业开发的重要特征就是寻求差异化旅游体验和特色化内涵消费。而在具有特色化的景区、景点,往往能够巧妙的运用地方方言和民族语言文化资源,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体验项目。到内蒙古旅游体验一场呼麦(入列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视听盛宴,南下苗寨受邀到苗族歌舞的表演队伍中,将是记忆深刻的文化旅行。此外,各少数民族异彩纷呈的带有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服饰、民族语言文化的音乐光碟、特色语言文化话剧小品、歌舞表演等也成为繁荣地方旅游市场的重要形式。
  2、与演艺产业的跨界合作与开发
  地方方言为核心的曲艺表演、少数民族语言为载体的民族歌舞表演,是中国演艺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地方方言和民族语言文化资源跨界开发的有效形式。从方言和民族语言中挖掘创作灵感、灵活运用语言资源,能够创作出更符合当代人审美的演艺类节目,也为中国演艺事业走进群众、走向世界,提供一流的、高水准文化作品。
  在语言与言辞产业跨界合作之路上,许多优质节目成为经典,如由著名表演艺术家杨丽萍女士主导创作的《云南印象》大型歌舞表演,邀请云南各村寨少数民族人民参演,以原生态的语言和表演形态,给全国乃至世界(曾到多个国家访问演出,受到广泛好评)带去浓郁的云南民族风情。张艺谋执导的《印象刘三姐》以刘三姐故事传说为源头,将广西少数民族歌舞表演、语言文化结合现代音乐、舞蹈、实景演出的表演手法,创作出极具视听魅力的优秀作品。
  3、与传媒产业的跨界合作与开发
  普通话作为我国电影、电视、广播媒体传播的强势语言,其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而地方方言类节目、作品与普通话类节目、作品相比,同样具有存在价值和群众基础。近年来,各地方电视台推出了许多特色型的方言类节目,方言类电视节目呈现了一种蓬勃发展之势,一度成为电视台收视率新的增长点。如齐鲁卫视的《拉呱》大量运用了济南方言,《雾都夜话》(重庆电视台)、《新闻日日睇》(广州电视台)、《越策越开心》(湖南电视台)、《新老娘舅》(上海电视台)等方言节目的收视率也较高。而大量运用方言的影视剧作品,也获得了高收视率和高票房,如古装大型情景喜剧《武林外传》大量存在的陕西方言、山东方言、东北方言等,收到了很好的语言表达效果。
  此外,在新媒体不断发展的今天,许多的文艺电影、微电影、配音影片、在线音乐等作品,也自觉不自觉的从地方方言和民族语言中寻求突破和创新亮点,经过方言配音的《让子弹飞》等国产影片,人们从另外一个视角既感受到语言的魅力,也对影片有的新的认识。   4、与教育产业的跨界合作与开发
  目前,汉语热已经成为全球话题。而围绕汉语教学为基础的“孔子学院”在全球的发展速度迅速。从2004年开始,中国在借鉴世界一些国家在传播本民族语言方面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开办公益性的、非营利的教育机构——孔子学院。截至目前,全世界已有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300多所孔子学院和400多个孔子学堂。此外,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承办的广播孔子学院和国家汉办承办的网络孔子学院也已经开始运行。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学习汉语的外国人数量目前已经超过一亿。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和国际交往的日益广泛,世界各国的汉语热持续升温,汉语也日益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热门语言。由此产生的外国人到中国留学和中国汉语教学走向世界这两条轨迹并行趋势,让中国汉语言教育产业、语言培训产业、语言文化交流相关产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机遇。
  而在少数民族地区,民族语言教育产业、民族语言翻译产业、计算机少数民族文字库提供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处理软件产业等,也拥有稳定的受众和持续的发展空间。上述产业超出了语言本身的功能诉求,而更强调语言资源的现代产业开发,少数民族语言文化资源作为经济资源的性质也体现得越来越明显。
  5、与设计产业的跨界合作与开发
  文字是语言的载体,也是语言的重要延伸,中国的语言文字是“中国风”设计作品的关键创意源头,也是借设计作品之手传递语言文字信息、体现中国文化魅力的出发点。篆书、等古文字、中国书法、传统图形文字、少数民族象形文字(如纳西族的东巴文等)、地方方言中的特色化语言等,在现代平面设计、包装设计、产品设计、服装设计、室内设计等多个设计领域,均有较为多样化的应用,许多中国设计师的作品能够在国内外设计类大赛中获奖,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的作品中富含中国元素,特别是中国语言文字元素。
  6、与出版产业的跨界合作与开发
  出版物是知识和信息的载体,同样的,也是地方方言和民族语言的重要载体,出版发行语言相关的书籍、刊物,能够推动语言文字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将语言文字信息和知识传递给更广泛的受众。而以出版物形式记录的语言文字和相关知识,又是对部分语言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推动方式、方法。
  以东巴文为例,云南省丽江市印制的“东巴文化系列丛书”是借助出版物开发民族语言的典型代表作。该系列丛书包括:《东巴纸经》(东巴经典节选集粹)、《东巴纸典》(东巴象形文字译注)、《东巴纸语》(游丽江学说纳西话)、《东巴纸言》(纳西锦言名句欣赏)、《东巴纸印》(东巴文字印章集锦)和《东巴纸像》(东巴图案艺术集锦)等内容。其中,《东巴纸典》中收录了一千四百多个东巴象形文字与汉字等语言文字的对照,具有实用性和欣赏性的双重作用,对于国内外民众了解、体验东巴语言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7、与其他产业的跨界合作与开发
  在文学领域,方言写作作为一种贯穿于中国文学始终的文学创作方式,虽然一直以来没有取得与雅言平等的地位,但它作为文学创作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支流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莫言的《红高粱》、《蛙》等文学作品中,巧妙的将山东方言特别是胶东话融入到人物角色对话中,丰富了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此外,从鲁迅的《阿Q正传》到沈从文的《边城》,再到贾平凹的《秦腔》,无不感受到文学作品中运用各地方言的文化魅力和文学价值。
  在互联网时代,我们也能够发现有地方方言内容和民族语言内容的新媒体平台、新媒体软件等逐渐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如互联网视频运营商土豆网的城市频道,在2012年宣布实现频道改版,新上线三档特色内容,分别是:地方综艺、方言和栏目剧。其中,方言内容和栏目剧受到了广泛关注,这标志着土豆在同质化的视频网站竞争中,开创了一片富有特色的蓝海。在土豆网上的精品栏目有:《拉呱》、《百晓讲新闻》、《师爷说新闻》、《李刚评话》、《越策越开心》等,或以诙谐犀利的方言点评形式,播放城市新闻、深度剖析时事热点,或以轻松幽默的脱口秀形式,串联方言笑话、短剧传达方言的奇妙。
  另一个新案例是数字导航和位置服务平台软件——高德地图,高德地图与其他同类竞争者的差异点——导航语音。在推出河南方言版、四川方言版等几种有趣的方言版导航语音之后,高德推出了林志玲版导航语音,极具特色(港台腔+娃娃音)。2014年高德地图正式推出高德地图公交导航版,同时高德还宣布与相声演员郭德纲达成合作,后者将为高德地图导航进行配音。这一案例体现出了中国本土方言在未来的发展是充满想象空间的,语言+产品+服务等形式,在新媒体时代,将为我们提供独特而接地气的特色服务内容和产品。
  三、结语
  从文化的多样性来看,地方方言和民族语言经济的发展与繁荣,也将促进社会文化的多样与繁荣。发展语言经济,可以成为各地区特色型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同时也是繁荣和发展地方文化的重要途径。只要发掘出地方方言、民族语言文字及其文化的精粹与独特之处,在开发民族地区旅游经济过程中完全可以发挥出地方方言、民族语言的作用,开发特色化地方方言、民族语言经济和相关跨界型文化产业类型。
  跨界融合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而且也是时代发展的趋势。为此,我们应该积极推动地方方言、民族语言资源为基础的语言经济与其他产业的跨界合作开发,探索探讨相关资源的跨界开发新路径,通过跨界开发,实现语言经济与文化旅游产业、演艺产业、传媒产业、教育产业、设计产业、出版产业等多产业融合,资源价值转换,并依托相关资源,建构特色化语言文化产业新内容。(作者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
  本课题是2012年度上海市教委专项经费项目《语言经济与文化创意产业互动发展研究》(项目编号:B-2208-12-14)的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李红杰,马丽雅,《少数民族语言使用与文化发展:政策和法律的国际比较》,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8年
  [2]赵渊,《文化产业跨界整合式发展:模式、策略和路径》,《北方经济》,2012年第9期
  [3]黄少安,苏剑,张卫国,《语言产业的涵义与莪国语言产业发展战略》,《经济纵横》,2012年第5期
其他文献
作者简介:江诗丝(1987.11-),女,重庆,重庆工商大学,硕士研究生(2013级),研究方向:传播学。  摘要:工业时代,我们身边都是些快速复制和批量生产的产品,每天都听着“不创新就等死”的口号,创新如何来,归根结底还是要靠创意。创意作为一种对现实事物所衍生出的一种新的抽象思维和行为潜能,是一种看不到,摸不着的思维,将无形的思维传达于人需要文字、图形、语言等等,而这些的媒介都是符号。建筑设计中
期刊
摘要:自我国医疗体系改革以来,“看病贵”始终是我国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分析美国DRGs实施的成果发现其对于降低患者住院天数、提高病人满意度等方面明显有着积极地影响。同时对比我国现阶段DRGs发展面临的问题,建议通过法制和政策角度加强该制度的推行,从而有效的利用我国卫生资源,合理控制医疗费用的增长,提高国民医疗水平。  关键词:DRGs;医疗费用;付费制度;预付费制  从1970年起,医疗费
期刊
《论语》中的《为政》篇集中体现了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此篇一共24章,大致内容从如何谋得官职、为官从政的基本守则以及怎么样学习与思考到对孝、悌等关于道德的范畴进行了细致的阐述。历经千年,孔子思想依旧拥有其合理性的普适价值,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思想中也不可避免的包涵着或多或少的矛盾,亦或是在现在看来极为保守性的一面。笔者便通过此篇文章大致谈谈简单的想法。  《为政篇》第一:  子曰:“为政以德,譬
期刊
摘要:车马葬是西周时期重要的丧葬文化现象,车马具是车马葬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周时期尚“礼”尚“勇”,青铜车马器的发展自然也传递出时代的精神。本文将通过目前所出土的西周时期车马具及其纹饰,来了解它所包含的时人尚勇的精神审美和万物有灵的美学观念。  关键词:车马饰;尚勇;万物有灵  车马葬是西周时期重要的丧葬文化现象,迄今在全国许多已经发掘的西周时期墓地中发现了大量的车马葬遗存。如北京琉璃河西周燕国墓地
期刊
作者简介:张曦文(1993.2-),性别:女,籍贯:辽宁省沈阳市,学校: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学院:管理系,专业:旅游管理。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发展方式的改变,使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方式的转变,近几年的商务洽谈、交往人数、旅游人数增加的很快,而在异地的住房落脚是人们最为关注的内容。在酒店行业中,对人们这类要求有着直接影响的是经济型连锁酒店,此类酒店的主旨是满足普通人睡好觉、享受低廉
期刊
摘要:少数民族作为我国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历史的长河中,由于地域、自然气候、人文等因素的影响,使其形成了少数民族特有的文化底蕴。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作为千百年传承下来的财富,是我国对民族研究重要的依据。同时民族服饰文化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结晶,是整个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最璀璨的一部分,也是各民族心理素质、民族性格、审美意识的直接反映。本文就我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资源保护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少数民族;服
期刊
作者简介:夏宇翔(1979.8-),男,江苏淮安,本科,初级,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摘要: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中小型企业成为了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支重要队伍,中小企业的建立、运营以及发展都与企业的财务部门有紧密的联系。然而由于生产规模小等原因使得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务必要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策略以保证中小企业的发展。本文旨在分析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期刊
作者简介:黄若辰(1992.8-),性别:女,籍贯:辽宁省鞍山市,学校: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学院:管理系,专业:旅游管理。  摘要:随着我国酒店市场的日益高端化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对酒店的特色以及个性化的强调与构建,而酒店的特色是消费者最为关注的内容,在酒店类型中,特色便是对主题酒店构建有着直接影响的发展内容,对提升酒店的个性化有着积极的影响。其中,主题酒店是近些年逐渐兴起的一种新兴的酒店类型,
期刊
作者简介:周薇(1987-),女,湖南邵阳人,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在读研究生,主要研究戏剧与民俗文化。  李跃忠(1971-),男,湖南永兴人,湖南科技大学湖南省方言与民俗文化研究中心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戏剧与民俗文化。  摘要:由于经济的发展,许多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遭受了一波又一波巨大的冲击。然而如何让这些具有科学价值和历史底蕴的文化遗产得到有效抢救、传承和保护呢?政府应该
期刊
摘要:油画作为西方外来文化的一种话语形式,它的传播与移植在与中西方文化观念的碰撞与冲突的同时,也开始接受中国本土文化的改造,用传统文化同化现代主义,就这种特殊的文化结构和历史境遇而言,这种文化冲突与整合就构成了刘海粟复杂多变的心理过程。一面是反传统的叛逆心理,他寄希望于西方写实主义来挽救中国绘画摹袭之病症,同时受到西方新派艺术的创作形式和表现手法的感染,与他的创作意趣相契合,因此他对其进行着不断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