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网络诈骗侦防平台设计

来源 :警察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li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是近年来高发的一种“非接触式”犯罪,犯罪活动涉及面广、产生的信息分散并广泛存在于互联网和手机中,犯罪侦查打击成本高、难度大、效率低.因此,为有效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权益,公安机关需要通过有效整合公安内部资源和互联网外部资源,分析案件和人员特征,挖掘线索信息,建立预警研判模型,从预警反制和侦查研判两个层面构建有效的侦防体系和应用平台.
其他文献
为了保障人民法庭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选取H省C市43个人民法庭的工作实例,就人民法庭审理涉农离婚案件在起诉前后、庭审中、庭审后、判决后、执行等阶段表现出来的各种风险进行展示,并从硬软件严重不足、当事人新需求新期待、调解难度不断加大、心理干预机制严重匮缺、社会关怀机制尚未建立等方面探讨风险产生的原因,以及从加强软硬件建设、积极应对突发事件、发挥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功能、建立健全心理干预机制、建立社会关怀机制等方面提出防范对策,以期对保护人民法庭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有所裨益.
为了解高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活动的开展情况,本文选取广州地区高校民盟成员为调查对象,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定量分析广州地区高校民盟成员对民盟基层组织开展活动的重要性的认识、参与活动的态度、对各项活动的满意度以及创新活动载体的建议等几个方面的情况.调查结果表明,盟员对活动的认同度高,且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较高,但活动形式单一、经费及场地欠缺等问题导致组织活动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本文提出了校际联合举办活动、创建学校特色活动、及时进行绩效评估等改进措施.
近年来,港澳青年的国家认同问题备受学术界关注.为总结澳门“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经验和反思香港国民教育的需要,学术界围绕澳门青年国家认同的现实状况、实践经验、影响因素和提升对策等维度,掀起关于澳门青年国家认同研究的热潮.既有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也存在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研究系统性有待加强、研究视角有待拓展、研究方法有待丰富.未来,学术界应从加强理论研究的专门性和针对性、注重对澳门青年多元认同的考察、提升实证研究的说服力、进一步挖掘和充实研究力量等方面,不断拓展该领域研究的广度与深度.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始终,既继承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经验,又发展了唯物史观的内涵.历史唯物主义从“现实的人”出发,论证了人民群众的重要历史作用,指出共产主义的必然实现及人最终将“自由而全面发展”.这为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立场,坚定人民至上的信念,切实推动以人民为中心的共同富裕提供了理论依据.所以,挖掘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唯物史观理论基础,拓宽其内涵,发展其外延,有助于我们凝心聚力,更加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一带一路”倡议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澳门发展带了新机遇.本文借用新韦伯主义思想家帕金的“文化缓冲区”理论来重新看待澳门在中国与葡语国家文化交流中的功能定位.澳门在历史上一直发挥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缓冲区”作用.在当代,澳门搭建了中葡文化交流的宽领域、多层次、高水平的沟通桥梁,但也面临着定位模糊、人口规模小、文化融合浅的局限.由此,本文主张依托国家战略发展的新机遇与澳门的历史传统资源,将澳门定位为中葡文化交流的“缓冲区”,以中国文化为主,协调多元文化共存.具体包括建立横琴文化交流试点、支持民间文化交流的协调
推进“情指勤舆”一体化警务运行机制改革,有利于建立以情报引领,全方位、立体化、宽领域的情报预警体系;有利于做优指挥体系,最大限度发挥警务活动的枢纽引擎作用;有利于触发联动,不断提高勤务运行的科学性、动态化、实战化水平;有利于推进预战整合,实现对社会面和网络全时空全方位的掌控.现代新型“情指勤舆”一体化警务运行机制构建,要高点站位、突破瓶颈,着力构建“情指勤舆”一体化警务运行新机制;要数据赋能,深度融合,不断提升公安机关的核心战斗力;坚持“情指勤舆”一体化警务理念,依托分析研判和预警预防机制,实现情报“导稳
刑事职业禁止制度在情景预防犯罪论的指导下,能够有效预防并打击知识产权领域发生的职业犯罪.然而,该制度的使用过程中存在着适用范围过窄、主体单一、裁量恣意、论证粗糙、适用机械、标准不统一、对判处缓刑的罪犯适用过程中存在混乱等现实困境.对此,应在必要性、适当性原则前提下,扩大适用范围;厘清“相关职业”的界定范围,增强论证说理性;调整禁止从业期下限,构建复权制度,以加强灵活性.最终目标是多管齐下,提升刑事职业禁止制度在知识产权犯罪领域的刑事治理效能.
2021年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三条第二款增加规定行政处罚的主观要件,彰显了行政处罚由客观归责转向主观归责的“责任主义”价值取向.剖析“主观要件”条款的内在逻辑和适用前提,明确新修订《行政处罚法》归责体系应坚持“主观过错为主线,过错推定为补充,无过错而处罚为例外”的立场,其中例外情形要严格限制在食药监管、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特殊领域.贯彻过罚相当、惩罚与教育相结合的理念,契合公平正义的基本价值追求.
男女平等文化  乔安娜是那种精力旺盛,绘声绘色的老师。她讲课时的那种激情,可以感染最不活跃的学生。她同时使用手势来强调她的意思,并在讲到难点时语速放慢,伴以微笑。“在芬兰,”她语调和缓地说,“你不能用钱买到妻子。一个女人只会自愿地成为你的妻子。因为在这里男女都是平等的。”    她的学生们都是近期来芬兰寻求避难的人们。他们被安排在被大雪覆盖的芬兰森林深处的一个接待中心。上课时,他们认真地看着乔安娜
《刑法》第六十四条对“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采取了严格的绝对没收原则,如何解释“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的内涵和外延,是精准没收无法回避的问题.理论界主流观点是将“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限制解释为“与违禁品相当的财物”;实务界的主要做法是将“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解释为犯罪工具.但是,这些解释不仅不能贯彻比例原则,而且不利于保护第三人在没收中的合法权益.弥补这些缺陷,应当突破“财物”是具体物的理论障碍,合理认定单数主体与复数主体、共犯与第三人、共有关系与负担物权关系中“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的范围.没收供犯罪所用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