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2年,英语学科增加了听力考试以来,按照《高中英语教学大纲》和即将实行的《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把使用英语交际的能力作为教学目的来要求,这也是现代英语教学发展的需要。听力是英语教学的四项基本技能之一。听是理解和吸收口头信息的一种交际能力,提高听力不仅有利于说、读、写三项技能的发展,而且也为日常交际打下坚实的基础。如何对高中生的听力进行培养和指导,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自由交际,考试中能够获得高分,为未来大学的英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本人就几年来的听力教学,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一、培养良好的听力习惯和心理素质
听的主要目的就是弄懂所听材料的基本意义,尽量理解其主要内容。但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听力理解过程中存在不良习惯。他们力图把每个词、每个句子都听懂。一遇到不理解的单词和句子时,就停下来思索,这样势必就影响对全文的理解。因此,要指导学生把握句子的整体意识,做到“抱住西瓜,再捡到芝麻”。还有部分学生不能直接用英语理解听力教材,而是借助于中文,中间经过了一个心译过程,很难跟上语速。这就要求学生在平常学习中养成直接用英语思维的习惯。还有一些学生在听前就非常紧张,要等到听一两分钟后方能慢慢静下心来,这样就会漏掉一些内容,影响前几道题的做题效果。还有部分学生遇到理解不了的单词和句子,就烦躁不安,思维紊乱,严重影响了对全文的理解。所以,要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听力习惯和心理素质来提高他们的听力水平。
二、指导学生听力解题的方法与技巧
(一)预览选择项,捕捉信息。
要教会学生在听音之前,注意掠读所给问题及所给选择项,捕捉一切可能从题面获得的信息,猜测对话及文章所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各方面的语境。语境包括话题、场所和对话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场景如车站、剧院、商店、学校等;相互关系,如朋友与陌生人,店员与顾客,医生与病人,教师与学生,上级与下级,父母与儿女等。话题不同,场所不同,说话的对象不同,所用的语言也会不同。惟有此,才可以知道在听的过程中该抓哪些重点,能够对一些内容做到未听先知,等听的时候就感觉容易得多。这样无疑就会减少紧张情绪,有利于对听力材料的理解。
(二)边听边记,强化记忆。
要教会学生在听音的时候,边听边记,但是不可能将听到的每一个词全部记下,所以记录要有重点,有技巧,千万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利用自己熟悉的符号和记号,记录下关键词、词组和句子。通过记录,可以延长记忆时间,强化记忆,有助于做题。
(三)抓短文的主题句。
短文理解在英语听力测试中非常重要。短文理解意在考察学生对每一个比较完整、意义相对连贯的语段的理解能力,这在整个听力测试中难度是最大的。目前听力测试中,短文理解主要为记叙文和讲话稿。听短文时,要抓住文章的主旨大意,切忌因一两个词或句子而影响对全文的理解。听的时候,要关注句首和句尾,因为主题句一般会出现在材料段的开头和结尾。主题句也是信息内容的导句,它概括了整个语段的主要内容。抓住主题句,有助于对全文的理解,便于做题。
三、加大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听力课的辅助训练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听力的培养与提高也是如此。只依靠每周一节的听力课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在课内、课外多加注意对学生进行听力的培养和训练。
(一) 课内辅助训练。
1.坚持用正常语速的英语组织教学。不要因为担心学生听不懂而故意放慢语速,要让他们逐渐适应。否则学生习惯了慢速,一旦听到正常语速的听力材料,就会来不及理解,导致记忆失控。
2.课前进行听力热身运动。每天课前安排一个学生讲一个幽默故事或读一篇短小文章等,然后就内容对其他学生进行提问,或让他们复述大意,这样就逼迫他们认真去听。久而久之,听力水平自然会提高。
3.带着问题听课文录音。平时上新课时,可以先给出一些表层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听课文录音,找出答案。这也是训练听力的一个方法。
(二)课外辅助训练。
1.多听读课外听力材料。目前,书店里针对学生学英语的听力材料可谓丰富多彩,内容包括高考听力模拟题、英文歌曲、经典英文电影录音剪辑等,学生可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听力材料,必会收到好的效果。
2.增加词汇量。词汇量在学生对听力材料的理解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生词太多,势必会影响学生的情绪,阻碍其对听力材料的理解,所以要利用课余时间来扩大词汇量。
3.利用电教进行直观学习。利用第二课堂活动时间,组织学生观看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电视录像片,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也可以利用“走遍美国”这套教材给学生放录像。这套教材以极其丰富的画面,生动、朴素、活泼的语言,形象、直观地介绍了形形色色的美国文化及风土人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习得语言能力,了解美国人日常起居习惯。
4.多进行课外阅读。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学习一个国家的语言,就必须了解和熟悉这个国家的风土人情、文化历史、生活习惯等背景知识,否则就有可能产生理解上的障碍。一个人即使具备了一定程度的听懂所学外语的能力,有时也会对说话者语言深层次的内涵很难理解或根本不知所云。所以,要多进行课外阅读,了解英汉两种文化的现实差异。只有这样,才会加深对英语本身的理解和掌握,达到提高英语听力水平的目的。
5.收听、收看国内的广播、电视英语节目。进行这项工作并非易事,他必须在具备一定的听力水平和词汇量的基础上方可进行。虽然学生水平有限,但是可以鼓励学生先听中文新闻或看中文字幕,知其主要内容后,再去听或看英文节目,以降低听力理解的难度。长期坚持下去,听力水平自然就会提高。
总之,听力训练是一项长期的教学要求,听力的提高也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也并非课文材料加一些辅助材料就能解决。但不断摸索听力教学规律、扎扎实实地训练,就能使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地得到进步,基本上可以达到教学大纲和素质教育对高中生听力教学的要求。同时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给自己创造一个学习英语的环境,那么一定能全面提高各项基本技能。
一、培养良好的听力习惯和心理素质
听的主要目的就是弄懂所听材料的基本意义,尽量理解其主要内容。但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听力理解过程中存在不良习惯。他们力图把每个词、每个句子都听懂。一遇到不理解的单词和句子时,就停下来思索,这样势必就影响对全文的理解。因此,要指导学生把握句子的整体意识,做到“抱住西瓜,再捡到芝麻”。还有部分学生不能直接用英语理解听力教材,而是借助于中文,中间经过了一个心译过程,很难跟上语速。这就要求学生在平常学习中养成直接用英语思维的习惯。还有一些学生在听前就非常紧张,要等到听一两分钟后方能慢慢静下心来,这样就会漏掉一些内容,影响前几道题的做题效果。还有部分学生遇到理解不了的单词和句子,就烦躁不安,思维紊乱,严重影响了对全文的理解。所以,要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听力习惯和心理素质来提高他们的听力水平。
二、指导学生听力解题的方法与技巧
(一)预览选择项,捕捉信息。
要教会学生在听音之前,注意掠读所给问题及所给选择项,捕捉一切可能从题面获得的信息,猜测对话及文章所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各方面的语境。语境包括话题、场所和对话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场景如车站、剧院、商店、学校等;相互关系,如朋友与陌生人,店员与顾客,医生与病人,教师与学生,上级与下级,父母与儿女等。话题不同,场所不同,说话的对象不同,所用的语言也会不同。惟有此,才可以知道在听的过程中该抓哪些重点,能够对一些内容做到未听先知,等听的时候就感觉容易得多。这样无疑就会减少紧张情绪,有利于对听力材料的理解。
(二)边听边记,强化记忆。
要教会学生在听音的时候,边听边记,但是不可能将听到的每一个词全部记下,所以记录要有重点,有技巧,千万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利用自己熟悉的符号和记号,记录下关键词、词组和句子。通过记录,可以延长记忆时间,强化记忆,有助于做题。
(三)抓短文的主题句。
短文理解在英语听力测试中非常重要。短文理解意在考察学生对每一个比较完整、意义相对连贯的语段的理解能力,这在整个听力测试中难度是最大的。目前听力测试中,短文理解主要为记叙文和讲话稿。听短文时,要抓住文章的主旨大意,切忌因一两个词或句子而影响对全文的理解。听的时候,要关注句首和句尾,因为主题句一般会出现在材料段的开头和结尾。主题句也是信息内容的导句,它概括了整个语段的主要内容。抓住主题句,有助于对全文的理解,便于做题。
三、加大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听力课的辅助训练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听力的培养与提高也是如此。只依靠每周一节的听力课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在课内、课外多加注意对学生进行听力的培养和训练。
(一) 课内辅助训练。
1.坚持用正常语速的英语组织教学。不要因为担心学生听不懂而故意放慢语速,要让他们逐渐适应。否则学生习惯了慢速,一旦听到正常语速的听力材料,就会来不及理解,导致记忆失控。
2.课前进行听力热身运动。每天课前安排一个学生讲一个幽默故事或读一篇短小文章等,然后就内容对其他学生进行提问,或让他们复述大意,这样就逼迫他们认真去听。久而久之,听力水平自然会提高。
3.带着问题听课文录音。平时上新课时,可以先给出一些表层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听课文录音,找出答案。这也是训练听力的一个方法。
(二)课外辅助训练。
1.多听读课外听力材料。目前,书店里针对学生学英语的听力材料可谓丰富多彩,内容包括高考听力模拟题、英文歌曲、经典英文电影录音剪辑等,学生可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听力材料,必会收到好的效果。
2.增加词汇量。词汇量在学生对听力材料的理解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生词太多,势必会影响学生的情绪,阻碍其对听力材料的理解,所以要利用课余时间来扩大词汇量。
3.利用电教进行直观学习。利用第二课堂活动时间,组织学生观看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电视录像片,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也可以利用“走遍美国”这套教材给学生放录像。这套教材以极其丰富的画面,生动、朴素、活泼的语言,形象、直观地介绍了形形色色的美国文化及风土人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习得语言能力,了解美国人日常起居习惯。
4.多进行课外阅读。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学习一个国家的语言,就必须了解和熟悉这个国家的风土人情、文化历史、生活习惯等背景知识,否则就有可能产生理解上的障碍。一个人即使具备了一定程度的听懂所学外语的能力,有时也会对说话者语言深层次的内涵很难理解或根本不知所云。所以,要多进行课外阅读,了解英汉两种文化的现实差异。只有这样,才会加深对英语本身的理解和掌握,达到提高英语听力水平的目的。
5.收听、收看国内的广播、电视英语节目。进行这项工作并非易事,他必须在具备一定的听力水平和词汇量的基础上方可进行。虽然学生水平有限,但是可以鼓励学生先听中文新闻或看中文字幕,知其主要内容后,再去听或看英文节目,以降低听力理解的难度。长期坚持下去,听力水平自然就会提高。
总之,听力训练是一项长期的教学要求,听力的提高也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也并非课文材料加一些辅助材料就能解决。但不断摸索听力教学规律、扎扎实实地训练,就能使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地得到进步,基本上可以达到教学大纲和素质教育对高中生听力教学的要求。同时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给自己创造一个学习英语的环境,那么一定能全面提高各项基本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