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奋斗精神和竞争观念被大大激发,人们努力寻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但同时产生了一些非道德的因素,出现了私欲膨胀的现象,极端利己主义和个人主义思想泛滥。
关键词:会计;失真;后果;对策
会计人员承载着广泛的社会责任。为了能够满足社会各界对会计信息的需要。会计人员必须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原则、不做假账”。具体说来,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涉及到如下几个方面:1.精通业务:2.保持公正;3.提供客观的信息。“提供客观信息,不做假账”是会计人员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然而,在一些不健康的消极环境影响下,一些会计人员丧失职业道德,致使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假账盛行,严重干扰了社会经济秩序。笔者分析,原因如下:
一、法律体系不健全
1、会计法规、准则、制度本身的缺陷。目前,我国的市场机制尚未完善,没有形成一套健全有效的机制来保证所提供信息的公开、公正和有效传递,某些会计领域无法可依;某些会计领域虽有法规、制度,但是执行起来相对较难或者无法执行;某些会计政策法规不是很完善,很容易“变通”;某些会计法规制度需要修订补充。这就使得市场交易的主体所获取的信息存在着严重的不对称,给失信和欺诈提供了可乘之机。
2、处罚不得力。在某组织关于会计职业道德问卷调查中,认为在我国现实生活中,对不讲职业道德的会计人员的处置情况分别是:(1)根本没有处置的占20%;(2)太轻的占80%;(3)太重的为0。这说明我国对造假的处罚往往是“重经济处罚,轻行政、法律处罚;重对单位处罚,轻对个人处罚;重内部处理,轻外部公开处理”。
二、市场经济的负面作用
1.个人私欲的膨胀。2.屈从领导意图,被动造假。3.会计人员缺乏职业道德,法律意识不强。
所以,为了加强会计信息的质量管理,防止失真失实,有必要制订一系列的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管理手段及会计信息的可信性:
一、加大职业道德建设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1.对会计从业人员进行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2.优化社会环境:应在全社会大力提倡和培育“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使全民都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意识,营造提高会计职业道德水平的良好氛围。
二、完善法律、法规
1、建立健全财务制度。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修改、完善相关法律和规章,对现有法律法规中一些责任和处罚不明确的条款加以修改,并增加对那些在现实中出现而法律法规中没有涉及的情况的规定。可以相信,一个产权明晰,管理科学,制度严明的现代化管理体系是不易发生这种现象的。
2、建立健全监督体系。在新旧体制并存的情况下,由于监督机制的弱化致使会计工作失范和无序。因此,加强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监督和检查尤为重要,要健全监督机制,建立职业道德评价体系。
3、逐步建立健全企业的内控机制。企业应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制定自己的行为规范,如合理设立会计机构,配备会计人员;制定切实可行的岗位责任制和内部牵制制度,包括成本支出的范围、费用定额、支出标准、报销制度、签批权限,印鉴分存、账簿档案分管制度;明确财产清查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处处设防,层层把关,形成立体防范体系,使日常会计业务处理及会计档案管理每一环节的人员之间分工科学,职责明确,形成既能相互协作又能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机制,这样就能减少作弊的可能性,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4、建立会计职业道德跟踪监测与考核制度。要对会计人员職业道德情况建立检查、考核、评价、奖罚制度,并与岗位资格、聘任专业职务、提职、晋级、精神与物质奖励等结合起来。使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状况自始至终置于社会有关方面的督导之下。制定有效的经营者激励机制,使经营者和所有者的利益尽可能趋于一致,经营状况良好,报酬高,经营者就没有必要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
5、加大处罚力度。加大造假成本对于恶意造假者,要从立法、执法上对其追究经济责任、刑事责任,加大处罚力度。使造假者付出的代价远远大于其所得到的利益,对那些不遵守行业规则、不守信用的企业或个人,出现失真信息行为后要把肇事者驱逐出相关行业。
6、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笔者认为,用外在的压力和鞭策只能机械的解决表面问题。要想从根本上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必须从会计人员自身职业道德入手。正所谓“道德比技巧或知识更重要,惟有道德才是解决利益冲突的选择。”
综上所述,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有法律、经济制度健全了,会计人员才无从造假账,企事业单位领导也不敢指使会计人员造假账;只有社会环境净化了、领导干部及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提高了,才能形成人人讲诚信的社会氛围,才能使单位领导及会计人员耻于造假账。只有这样齐抓共管,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才会呈良性循环发展,国家及企事业单位才有真实的会计信息,国家的经济建设才会走上一个正确的轨道。
参考文献:
[1]史富莲,于洪江,改善会计环境重塑会计职业道德[J],深圳注册会计师,2001(6)
[2]叶滨,试论会计信息的真实性[J],商场现代化,2007(13)
关键词:会计;失真;后果;对策
会计人员承载着广泛的社会责任。为了能够满足社会各界对会计信息的需要。会计人员必须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原则、不做假账”。具体说来,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涉及到如下几个方面:1.精通业务:2.保持公正;3.提供客观的信息。“提供客观信息,不做假账”是会计人员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然而,在一些不健康的消极环境影响下,一些会计人员丧失职业道德,致使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假账盛行,严重干扰了社会经济秩序。笔者分析,原因如下:
一、法律体系不健全
1、会计法规、准则、制度本身的缺陷。目前,我国的市场机制尚未完善,没有形成一套健全有效的机制来保证所提供信息的公开、公正和有效传递,某些会计领域无法可依;某些会计领域虽有法规、制度,但是执行起来相对较难或者无法执行;某些会计政策法规不是很完善,很容易“变通”;某些会计法规制度需要修订补充。这就使得市场交易的主体所获取的信息存在着严重的不对称,给失信和欺诈提供了可乘之机。
2、处罚不得力。在某组织关于会计职业道德问卷调查中,认为在我国现实生活中,对不讲职业道德的会计人员的处置情况分别是:(1)根本没有处置的占20%;(2)太轻的占80%;(3)太重的为0。这说明我国对造假的处罚往往是“重经济处罚,轻行政、法律处罚;重对单位处罚,轻对个人处罚;重内部处理,轻外部公开处理”。
二、市场经济的负面作用
1.个人私欲的膨胀。2.屈从领导意图,被动造假。3.会计人员缺乏职业道德,法律意识不强。
所以,为了加强会计信息的质量管理,防止失真失实,有必要制订一系列的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管理手段及会计信息的可信性:
一、加大职业道德建设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1.对会计从业人员进行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2.优化社会环境:应在全社会大力提倡和培育“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使全民都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意识,营造提高会计职业道德水平的良好氛围。
二、完善法律、法规
1、建立健全财务制度。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修改、完善相关法律和规章,对现有法律法规中一些责任和处罚不明确的条款加以修改,并增加对那些在现实中出现而法律法规中没有涉及的情况的规定。可以相信,一个产权明晰,管理科学,制度严明的现代化管理体系是不易发生这种现象的。
2、建立健全监督体系。在新旧体制并存的情况下,由于监督机制的弱化致使会计工作失范和无序。因此,加强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监督和检查尤为重要,要健全监督机制,建立职业道德评价体系。
3、逐步建立健全企业的内控机制。企业应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制定自己的行为规范,如合理设立会计机构,配备会计人员;制定切实可行的岗位责任制和内部牵制制度,包括成本支出的范围、费用定额、支出标准、报销制度、签批权限,印鉴分存、账簿档案分管制度;明确财产清查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处处设防,层层把关,形成立体防范体系,使日常会计业务处理及会计档案管理每一环节的人员之间分工科学,职责明确,形成既能相互协作又能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机制,这样就能减少作弊的可能性,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4、建立会计职业道德跟踪监测与考核制度。要对会计人员職业道德情况建立检查、考核、评价、奖罚制度,并与岗位资格、聘任专业职务、提职、晋级、精神与物质奖励等结合起来。使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状况自始至终置于社会有关方面的督导之下。制定有效的经营者激励机制,使经营者和所有者的利益尽可能趋于一致,经营状况良好,报酬高,经营者就没有必要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
5、加大处罚力度。加大造假成本对于恶意造假者,要从立法、执法上对其追究经济责任、刑事责任,加大处罚力度。使造假者付出的代价远远大于其所得到的利益,对那些不遵守行业规则、不守信用的企业或个人,出现失真信息行为后要把肇事者驱逐出相关行业。
6、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笔者认为,用外在的压力和鞭策只能机械的解决表面问题。要想从根本上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必须从会计人员自身职业道德入手。正所谓“道德比技巧或知识更重要,惟有道德才是解决利益冲突的选择。”
综上所述,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有法律、经济制度健全了,会计人员才无从造假账,企事业单位领导也不敢指使会计人员造假账;只有社会环境净化了、领导干部及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提高了,才能形成人人讲诚信的社会氛围,才能使单位领导及会计人员耻于造假账。只有这样齐抓共管,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才会呈良性循环发展,国家及企事业单位才有真实的会计信息,国家的经济建设才会走上一个正确的轨道。
参考文献:
[1]史富莲,于洪江,改善会计环境重塑会计职业道德[J],深圳注册会计师,2001(6)
[2]叶滨,试论会计信息的真实性[J],商场现代化,20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