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农村学校小学生课后作业拖延的成因与对策

来源 :基础教育论坛·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1987103103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拖延而不能按时完成课后作业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教师只有在日常教育教学中透过现象看本质,探究原因并结合实际寻求有效解决对策,才能让课后作业真正成为学科教学成果巩固的有效方式,切实促进学生素养提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农村学校;课后作业;拖延现象;成因与对策
  一所学校,一个班级,无论规模大小、人数多少,总会出现学生不能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课后作业,导致自身能力很难持续提升,师生关系不和谐,乃至学校、班级教学质量难以整体提高等问题。因此,探究农村小学生课后作业拖延、不能按时完成的成因,并实施行之有效的对策,以促进师生和谐关系构建、学生综合素质和教学质量提高等显得十分重要。那么,学生课后作业拖延的原因到底有哪些呢?
  一、课后作业拖延的成因
  1.课堂教学过程低效
  课堂是师生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教师依据教材,围绕教学目标,在一定教育教学理念的指引下借助某些教学设备、手段和方法开展教学活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启迪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能力,提升学科素养。但是,往往因为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不先进、课程标准和教材研读不透彻、课时目标设定不合理、教学设备落后,以及教学方式、方法不科学等,导致教学效率低下,使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掌握不扎实。如此情况,课后作业对于学困生来说几乎可有可无,要让这些很少或者没有掌握课堂教学知识和技能的学生按时完成课后作业,只能是纸上谈兵。
  2.学生学习习惯较差
  个别学生拖延不能按时完成课后作业,除了课堂教学低效、学生无力完成之外,还在于他们平时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课前科学预习、课中认真听讲、课后及时、有效复习巩固等习惯。尤其是对完成课后作业书写,个别学生充耳不闻,或临时抄袭、或敷衍塞责、或能拖则拖。凡此种种,学生对学习的认识不够、平时学习习惯不好等,导致不能按时积极自觉地完成学习任务中。
  3.作业布置不够合理
  课后作业,顾名思义即课堂教学后学生在掌握了一定学科知识技能基础上,为加强巩固所学而实施的一种教学策略及相关行为。但是,受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教师的教育理念、方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教师布置作业不够科学、合理。目前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作业布置的随意性、单一性和大量性。教师对作业未经深思熟虑,课后随便布置一些机械性作业,如抄写字词或算算式××遍(道)、背诵全文等不一而足,甚至有教师在学科间不协调,各自为阵,大搞题海战。尤其在节假日更是超大量布置作业,各科作业纷繁复杂、连篇累牍,学生如何完成?学科知识夹生饭,学生厌学、逃学,师生关系不和谐则自然而然。除此之外,还有诸如留守儿童缺乏家教督导、学生身体特殊状况等方面也是不容忽视的。针对以上原因,如何有效施策呢?
  二、课后作业拖延的对策
  1.有力增强课堂教学实效
  随着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特别是教育现代化、信息化步伐不断加快,教师必须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自身業务水平,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深入研究学生个性特点,积极构建常态优质课堂,最大程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目前,农村教育教学条件大幅度改善,教师应该根据农村小规模学校实际,构建适宜、有效的小班化教学模式,掌握科学教学方法,合理设定教学目标,灵活引导教学实践,整体教学与个别指导紧密结合,实现课堂教学的堂堂清、日日清。同时,教师尤其以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关注学困生成长,深入研究“后进”原因,对症施策,逐步提高,最终实现整体提升。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校教学管理的科学化、有序化是师生良好教学习惯形成的有力保障。因此,班级管理也要常态化、规范化、科学化——有怎样的管理,就有怎样的效益。只有在班级管理,尤其是课堂教学管理、教学实施中逐步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课前预习,课中听讲记录、咨询反馈、合作交流,课后作业等习惯,才能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拥有积极的精神状态、学习兴趣和良好效益,这样学生完成一定量的课后作业自然水到渠成。
  3.科学、合理布置课后作业
  小班化是目前农村学校的突出特点。如果在作业布置时带有随意性、不确定性,甚至惩罚性,往往事与愿违。因此,教师要在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下科学、适度布置作业,即作业不仅要与课堂教学主题、学科知识点相吻合,还要与学生的学业认知水平相适应。作业要有多样性和层次性,不能千篇一律,同时也要有趣味性、新颖性和灵活性,既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能深入最近发展区,巩固学生所学。当然,如果是只有十几名或几名学生的班级,课堂教学中应该精讲多练,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好在合作学习和个别指导中当堂完成作业,做到事半功倍。
  总之,学生拖延而不能按时完成课后作业的现象不可避免,且有害无益。教师只有认真观察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针对问题探究原因,并结合实际寻求有效对策,增强课堂教学实效,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科学、合理、灵活布置课后作业等,才能让课后作业真正成为学科教学成果巩固的有效手段,切实促进学生素养提升和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高。
  参考文献:
  [1]傅建国,于建文.创新作业33例[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7.
其他文献
摘要:缺少问题的数学课堂教学是乏味的。同样,缺少问题的思维也是肤浅的。成功的数学教学是构建在不断提问和解决问题的前提下,学生只有提出问题,才能够主动探究与思考,有了探索才能解决问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反思如何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这对于数学教学效果的提高及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古语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如果学
期刊
摘要:教育教学改革主要从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目标等方面进行了变革,其目的是为社会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是推进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文章分析了高中化学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模式,旨在探索提高教学效率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种可行路径。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新课程改革倡导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课程理念。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
期刊
摘要:研究数学推广,有利于认识数学问题的本质,完善学生的数学认知。文章针对2018年高考数学全国I卷理科第19题第(2)小题进行了三种推广,旨在帮助学生发现数学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简便方法,提高解题效率。  关鍵词:高中数学;数学推广;椭圆;双曲线;抛物线
期刊
摘要:主题班会课是班主任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阵地。文章以儒家思想中的“孝”文化为例,探索在主题班会课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  关键词:主题班会课;儒家思想;孝文化;教育实践  主题班会课是学校教育中一门不可或缺的课程,同时也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班会课,特别是主题班会,是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能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
期刊
摘要: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促使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发生转变。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作文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好的写作教学不仅能奠定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文章就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有效策略展开探究,以期能够为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有效策略  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语文考试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学生将来的
期刊
摘要:文章从基础教育阶段开始分析关于数学知识、数学能力、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及数学教学素养四者之间的关系。基于中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教学,教师应该根据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结合核心素养的性质,采取适当的策略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最终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数学知识;数学能力;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数学教学素养  一、知识、素养及能力  近年来,核心素养是国内外教育界普遍关注
期刊
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課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设计适当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尝试、估算、归纳、类比、画图等活动发现一些规律,猜测某些结论,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文章以“找规律”课堂教学为例,分享一些想法和感悟。  关键词:小学数学;找规律;合情推理能力;培养策略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
期刊
摘要:Scratch是一款图形化程序设计软件,它很好地解决了学生学习程序设计的种种问题,形象、直观的积木式指令代替了枯燥、难记的代码指令,没有烦琐的语法,减轻了学生的记忆负担。编程如同搭积木,使学生在游戏中轻轻松松就做出各种动画、互动式故事、游戏等。在这种有趣的学习任务驱动下,学生不仅会主动、灵活地运用已有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够有序思考、逻辑表达、创新设计,在需求和思维之间不断寻求挑战与平衡。
期刊
摘要:学龄前儿童正处于对图片很敏感的阶段,书中的视觉冲击对于幼儿的影响远远大于纯粹知识的教授。绘本就是其中的一种,它對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和审美水平有很大的帮助,对于幼儿的未来成长也有很大的好处。  关键词:绘本教学;适宜性策略;智慧选材;巧妙提问;创设情境  《莱尼喜欢蓝色》是一本生动有趣的绘本,也是笔者原创的一节较为成功的小班绘本教学课。笔者将从教学活动的选材、提问、情境创设等方面阐述开展绘本教
期刊
摘要: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他们认知与能力生长的过程。教师要将教学聚焦在学生的生长上,聚焦在他们思维的变化上、能力的提升上、意识的培养上。具体来说,小学数学课堂要培养学生具备“三自”意识,即自省、自律、自得。“三自”意识能够促进学生内心真实生长,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让课堂充满灵动的气息。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三自”意识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三自”意识属于元认知的范畴,强调学生对认知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