侦探小说中人物姓名翻译探讨

来源 :校园英语·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dyww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依照彼得·纽马克文本分类,侦探小说属于号召功能型文本,理论上在此类文本的翻译过程中应遵循“读者第一”的原则,在此原则下,本文就侦探小说中人物姓名翻译方式方法进行探讨,以求更好地服务于读者。
  【关键词】侦探小说 人物姓名 翻译
  彼得·纽马克文本分类与侦探小说
  著名的翻译家、翻译理论家、语言学家彼得·纽马克将语言学相关理论应用于翻译实践中,结合翻译研究和英语语言学研究,其翻译理论广为人知。1981年,纽马克出版著作《翻译问题探讨》,在此著作中,他提出翻译离不开文本的观点,并根据语言功能的相关理论,将所有文本划分为三大文本类型:
  表达功能型文本(Expressive Function)
  典型的表达功能型本包括严肃文学作品、权威性言论以及自传、散文和私人信函。纽马克认为,这类文本因其表达的核心在于作者应用语言来传达的思想感情,其独特的语言形式和内容同样重要,因而翻译此类文本时应强调原作者的权威,遵循“作者第一”的原则。在忠于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内容的同时,忠于原作者的语言风格。
  信息功能型文本(Informative Function)
  信息功能文本包括非文学作品、教科书、学术论文和报刊杂志文章等。文本形式往往非常标准化。信息功能型文本强调的核心是“真实性”。在翻译此类文本时,相较原作者所使用的语言,文本内容的真实性更加被关注,应遵循“真实性第一”的原则。译者在语言应用上,可以不以原作为标准,而以目标语读者的语言层次为标准,力求通顺易懂。
  号召功能型文本(Vocative Function)
  号召功能型文本包括告示、广告、产品说明书、宣传手册以及以取悦读者为目的的通俗小说等。其中侦探小说是典型的号召功能型文本。此类文本目的在于号召读者去阅读、思考、行动并感受。因而在翻译号召型文本时,应遵循“读者第一”原则。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充分利用目的语的优势,完全不拘泥于原文的表达方式,使得译文语言尽量达到与原作语言同样的效果。若原文表达存在不确切,无条理或不清晰之处,译者也有责任进行修改。
  侦探小说是一种以娱乐读者、取悦读者为目的的文本。根据纽马克的文本功能翻译理论,对侦探小说的翻译应遵循“读者第一”的原则。读者阅读时的感受可说是衡量侦探小说译作好坏的决定性标准之一。然而,在西方侦探小说的汉语译本中,普遍存在一个或多或少会影响读者阅读感受的方面:外语姓名汉译之后,字数多、拗口复杂且无规律难记忆。按照对号召功能型文本翻译“读者第一”的原则,这个影响读者阅读体验的方面是需要改善的。
  西方侦探小说程式结构与侦探小说人物姓名翻译的重要性
  西方侦探小说产生于19世纪的欧美,普遍认为美国作家埃德加·爱伦·坡是其鼻祖。通过《莫格街谋杀案》(1841)、《马里·罗盖特的秘密》(1842)、《金甲虫》和《被窃的信件》(1844) 等著名小说,爱伦·坡用笔墨塑造了首位业余侦探形象——杜宾,该形象也成为后来侦探小说主人公的模型。像杜宾那样通过观察和推理破案成为了侦探小说常用的模式。如英国侦探小说家、侦探小说研究权威朱利安·西蒙斯所认为:“后世侦探小说基本上未脱坡之臼巢,仍然是坡的原创性写作的互文”比较阅读一些侦探小说,不难发现西方侦探小说有着很相似的结构,有一定的模式。“传统侦探小说的模式由四部分构成:1.神秘的环境;2.严密的情节,包括:①介绍侦探,②列出犯罪事实及犯罪线索,③调查,④宣布案件侦破,⑤解释破案,⑥结局;3.人物和人物间关系,主要有4类人物:①受害者,②罪犯,③侦探,④侦探的朋友,牵涉进罪案的好人;4.特定的故事背景。这四部分的次序可以根据需要排列组合,但它们是传统侦探小说的结构基础。”人物作为模式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备受读者关注。侦探的名字将在小说中反复出现,而侦探的朋友,无论作为侦探的衬托、线索的提示人还是特色性格的承载者,他的名字都将代表一个非常生动的形象,除此之外的形形色色的名字,或许会属于牵涉罪案的好人,或许是下一个受害者,或许是置于真相之前的干扰信息,又或许就是最终的凶手,找出这些名字的归属,是阅读侦探小说极大的乐趣。侦探小说的情节通常是比较紧凑的,在塑造出的神秘环境下,读者通过文字去认识人物,分析人物,必然要关注他们的名字,记住这些名字。因而在侦探小说英译汉的过程中,人物姓名的汉译是否上口,是否便于记忆非常重要。然而,英文名常用的中译方法是音译。音译过来的名字是一个到多个互不相关的汉字无意义的组合,除了人们耳熟能详的中译名(如福尔摩斯)之外,呈现在读者眼前的如同一组由汉字组成的符号,是陌生的。例如《一份不适合女人的工作》中,仅在第一章的首页,短短三、四百字就出现了伯尼·普赖德、科迪莉亚、斯帕肖特三个复杂而无规律的名字。文中对科迪莉亚使用的代词是“她”而在斯帕肖特后加了“小姐”二字,可知此二位为女性,伯尼·普赖德这个名字可以根据常识和其代词“他”知道为男性。当在第二页中又出现代词“她”时, 读者可能已经忘了前面一页出现过的两位女性的复杂名字了。除此之外,在这个故事中还有伊莎贝尔·德拉斯特里、戴维·史蒂文斯、马斯克尔警长、佩尔佩图阿修女、马克·卡伦德、罗纳德·卡伦德勋爵等等绕口令般的姓名。如果说读者阅读这些名字感到拗口难记,完全是因为没能深入了解这些人物的特点,没有通过通读全书而从语言片段信息中拼凑出一个鲜活的形象的话,未免有失公平。不能否认,对于习惯于汉语姓和名加起来基本不超过四个字的读者来说,这些人名确实太长也太没有规律可循了。实际上,在一些读者论坛上(如知乎网),不乏对此抱怨的读者。“外国名为什么翻译的这么拗口?”有一些汉译名字甚至和它英文发音相差还挺大(福尔摩斯VS Holmes)。针对此问题,在读者和译者中已有一些探讨和建议。
  关于侦探小说中英文姓名汉译建议的探讨
  1.直接使用外文原文姓名。随着国内英语教育的普及,人们对英文字母不再陌生,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一些英语的拼读规律,因此可以不翻译名字。例如翻译《一份不适合女人的工作》时直接使用Cordelia而不再将它翻译为科迪莉亚。这种方式的优点是简单易行,便于使用不同语言阅读的读者交流。缺点是目前来说对读者的语言素养还有一定要求,仍然有很多读者拼读英文姓名比较困难。   2.中文取名替换音译名。如翻译《一份不适合女人的工作》时,可以直接给科迪莉亚取一个相似的汉语名字,如:李雅。这种方式的优点很明显,可以使译作的文化色彩统一,符合读者阅读习惯。同时缺点也很明显,会切断人物与其文化背景之间的联系。例如科迪莉亚这个名字是与《李尔王》中的三女儿同名的,在小说《一份不适合女人的工作》中设定时常会有人拿此事调侃科迪莉亚小姐。虽然对于使用汉语阅读的读者来说李尔王的三女儿也叫科迪莉亚这件事也仍需格外注释,并不见得有太多情感共鸣,但毕竟是情节中的一个趣事。使用汉语取名就意味着舍去这份乐趣了。
  3.减少译名汉字数量或使用几个相互关联的汉字。如Cordelia的译名,除“科迪莉亚”之外至少还有两种其他形式,一是“柯迪娅”,另一个是“科黛拉”。这两种译法无论从女性化特点上还是长度上都不同于“科迪莉亚”的选用。通常,为了避免不同的译者选择不同的字而导致一个外文名多种中译名的情况,翻译人名时一般都遵循统一的惯用译法。“凡已有约定俗成译法的应该一律从‘俗’,即令原来的译法不大合适,也不要轻易更改。”是比较普遍的观点。然而侦探小说作为一种以取悦读者为目的文本,不需要强调真实性,在几乎架空的背景下,侦探小说中的人物也与历史上的人物无甚关联,只要处理得当,理论上为保证读者阅读体验是可以改变汉字选用的。
  比较分析这三种建议,似乎目前删减合并姓名音节,减少汉字数量或者选用关联性更强的文字更为可行。而当下随着科技文化飞速发展,现在难以解决的问题或许将很快迎刃而解,随着人们对英语逐步提高的熟悉程度,姓名不译或许也将变得可行。同时现在看来可以接受的翻译方式或许也将弊端渐显。例如随着电子书的普及,有声书越来越普遍,书籍以声音的形式呈现给读者,听觉取代视觉,此时抑扬顿挫的汉语中夹杂使用译制片配音的语气读出的汉字组成的英文名是否合适仍有待探讨。无论如何,语言是与时俱进的,对于新情况新问题保持积极应对的态度才会使得语言的魅力更好地展现。
  参考文献:
  [1]彼得·纽马克.翻译问题探讨(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1981.
  [2]袁洪庚.现代英美侦探小说起源及演变研究[J].国外文学,2005.
  [3]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2.
  [4][英]P.D.詹姆斯.祁阿红.一份不适合女人的工作[M].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6.
  [5]戴问天.英语姓名词典与外国人名翻译问题[J].博览群书,2002(12).
  作者简介:迟惠心(2013.7-),女,毕业于大连外国语大学,现于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就职英语教师,同时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攻读在职研究生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经济贸易翻译。
其他文献
【摘要】昂特迈耶的“遥问夜空”描写了一个黑暗、嘈杂、压抑,充满困惑与抗争的星空世界,蕴含了大量的希腊神话与圣经典故。该诗汉译过程存在的不可译性主要源自特殊语言结构和典故成语,译者根据需要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昂特迈耶 遥问夜空 翻译策略  一、“遥问夜空”翻译尝试  在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一册第3单元后,有一首美国现代诗人路易斯·昂特迈耶的“Questions at Night
【摘要】如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有效应用情景连续化教学模式是二十一新世纪以来我国教育行业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需要有关部门及个人引起高度重视。本文主要介绍了初中英语阅读情景连续化教学模式的构建,探索初中英语阅读情景连续化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 情景连续化教学模式 构建 应用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市场主义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得到质的飞跃,逐渐完成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思想家孔子在几千年就提出“因材施教”理论,孔子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他认识到“知人”的重要,因此他十分重视“知”学生,认真分析学生个性,充分了解学生之“材”,才能因其“材”而施教。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这样说过“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一、认真备好每一位学生,因材施教的首要前提 
【摘要】翻译是跨文化的言语交际行为,译语不仅要用语准确,完整地再现原语和思想内容,而且还要再现原语文化信息和文体风格,即文化差异会贯穿在整个翻译过程中,而理解并将文化差异自觉地融入翻译思想中,对于把握作者真实意图,还原作品本真面貌方面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本文从文化差异作用在英语翻译过程中的三个方面:自然环境、风俗习惯和民族差异,进行了初步探究与思考。  【关键词】文化差异 翻译 英语 跨文化交流
【摘要】在追求所谓效率的今天,许多教师对反复朗读课文感到枯燥乏味,没有新意。在英语课堂上反复朗读课文耗时太长,导致了英语课上没有朗读环节;或是朗读流于形式,浮于表面,没有发挥朗读的功效,抹煞了学生朗读的兴趣。我认为朗读需要选择合适的内容;需要采用多种形式,进行丰富精彩、逐层递进的朗读,增加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朗读内容 朗读策略  一、选择适合学生朗读的内容  在朗读的过程中,朗读材料的
【摘要】简笔画是一种方便、易行、适用性广、效果甚佳的创造性语言环境和教学情景的教学技巧,是教师实现教学目的、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简笔画使用尽可能少的笔划线条,塑造简洁、生动、易懂的形象,把它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是小学英语教学中一种不可替代的积极手段,也是适应儿童的心理特征和审美情趣,倍受欢迎的教学形式。利用简笔画,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强化教学效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优化课堂教学,巴班斯基说:“教育过程最优化,被理解为选择这样一种教学方法,它能使教师和学生在花费最少的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获得最好的效果。”如何在英语教学中优化课堂教学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它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优化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教法、学法指导尤应重视非智力因素培养,诸如动机、信心、习惯、兴趣等,尤其是兴趣对学习好英语至关重要。学习兴趣是学生非智力因素中最现实、最活
【摘要】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建设也不断取得突破,而如何在基础教育体系当中健全英语教学机制,以信息技术为引导,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让学生形成完善的英语核心素养成为了教育者最关心的问题。以信息技术为导向,利用信息设备和和信息化教学手段,打造多元化信息情景,不仅能提升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更能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欲望,健全学生的认知构架。鉴于此,本文就多元化信息情景英语教学模式的打造,展
【摘要】阅读是高中英语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阅读能力,即获取资信的能力,将直接影响个人的成败。它受到诸多如阅读的心理、观念、习惯、策略、文化背景、学生的身心素质及年龄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本文从影响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障碍这方面探讨了高中英语阅读能力提高的对策。  【关键词】英语阅读 障碍 策略  引言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英语已经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语言,在世界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英语是45
【摘要】新课改明确提出要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但是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却忽视了该要求,并且迫于中考和升学率的压力,教师往往把语法、单词、句型等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并且一味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很少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致使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需要对核心素养的概念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教学对策,以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核心素养 初中英语 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