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分配思想研究

来源 :理论与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juny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马克思关于分配的理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体现在《哥达纲领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以及《资本论》第三卷之中。达到对马克思分配思想的科学深刻的理解,必须从这三篇著作入手进行梳理研究。文章旨在通过揭示这三篇著作中马克思分配思想体现的内在联系,理清马克思關于分配的观点,理解马克思分配思想的真正内涵。
  关键词:马克思;分配思想;按劳分配;按需分配
  马克思分配思想的理论依据
  首先,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在论述个人消费品分配按劳分配的原因时,将原因的关键归结于消费品分配结构是由什么决定的这一问题之上,而这一问题在他1857写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有清晰地论证,集中体现在其研究生产关系、分配关系及其两者的关系中:①马克思认为,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关系,是劳动者与生产资料所有者之间发生的关系。人们的生产关系总是在以生产资料的某种所有制为基础建立的;②马克思论述下的分配关系是人们在分配产品中发生的关系,物质资料归谁所有,谁就是产品分配的主导者;③分配由生产决定,由生产工具的分配和劳动劳动力的分配来决定。
  通过马克思对于生产与分配关系的分析可以看出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式是由生产关系,即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和生产力水平所决定的。马克思提出的按劳分配思想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和社会主义生产力水平基础上的。因此,马克思认为按劳分配是一种客观必然,他关于生产与分配的关系理论为按劳分配提供了理论依据。
  其次,在《资本论》第三卷第七篇中讲“各种所得和它们的来源“时,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各阶级所得的真正来源——剩余价值,进而深入阐述了生产关系对分配的决定作用,以及按劳分配的必然性,第三卷第七篇通过论述三位一体公式这一资产阶级最流行的分配程序,揭示了这个分配理论中包含的资本家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剥削劳动者剩余价值的秘密,进而通过竞争假象分析,最终归结为分配关系受决定于生产关系。
  马克思认为,在分配问题的考察上,一定要贯彻剩余价值原理上,归结为分配关系从属于生产关系这一重要结论上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从一开始就具有两个特征:其一是它不仅把它的生产物当作商品来生产;其二是它把剩余价值当作直接目的和决定的动机。追求剩余价值是资本家的本质,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资本家将各种所得的不同形态混淆,其不可告人的目的就在于掩盖剥削的实质。这说明资本主义的分配关系也是从属于生产关系并与生产关系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不能从生产关系来看分配关系就不能正确地由商品价值关系来看各种所得形态,产生的结果是,对于由工资所有者、资本所有者、土地所有者形成的三大阶级就以它们分别是以单纯劳动力、资本与土地作为它们收入来源。这种错觉让各阶级忘记了其收入的真正来源是劳动者生产的剩余劳动,掩盖了资本主义社会里,完全是劳动者一个阶级养活了所有阶级的本质。马克思通过揭示各阶级收入来源的本质,说明了生产关系决定了分配关系,劳动者的生产是各阶级收入的最终源泉,因此按劳分配原则是有必然性的,为其分按劳分配的思想提供了理论依据。
  马克思分配思想的具体内容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提出了不同阶段的分配原则,同时明确区分了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论述了按劳分配的前提、尺度和内容。
  首先,马克思认为拉萨尔为了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把所谓分配看做事物的本质并把重点放在它上面”[2-3]。 纲领草案把实现“公平分配”、“不折不扣的劳动所得”当作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目的,这种脱离历史条件和生产方式,“把社会主义描写为主要是在分配问题上兜圈子”的思想是庸俗的社会主义。同时,马克思提出,在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在个人消费品分配中的原则应该是:每一个生产者,在作了各项扣除以后,从社会领回的正好是他给予社会的。这里的平等就在于以同一尺度——劳动——来计量,从而提出了按劳分配的尺度。
  其次,马克思提出了在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要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马克思强调,由于实行了生产资料公有制,使社会有可能按照个人的劳动而不是生产资料进行个人消费品的分配,这使社会主义的分配制度与资本主义分配制度相区别;同时,由于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还不够发达,劳动还只是个人谋生的手段,因此,社会还必须按照个人的劳动进行分配,这又使社会主义的分配制度与共产主义的分配制度区别开来。关于按劳分配的主要内容,第一个是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对象,马克思揭示了社会总产品扣除原理。第二个是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尺度是“个人的劳动”。
  结语
  马克思的分配思想是以生产关系为出发,以剩余价值理论为支撑,以按劳分配为原则,构建起来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具有深刻的理论与实践启示意义。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九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其他文献
摘 要: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其中小组合作与传统的学习方式有很明显的差别,具有明显的独特性,那么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来说。文章从小学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现状,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效率的策略,这两个大方面来分析探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很多课堂都采用了小组合作的模式,但是效果却不
期刊
摘 要:新课改的逐步深入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在教学方法上提出了与以往大为不同的要求。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来讲,要在过来课堂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参考原有的教学要求,对照新课改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新要求、新标准,对现有的课堂教学进行创新、创造,进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的目的。文章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进行了探讨,以为实际教学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
期刊
摘 要:教育改革的深化实施背景下,加强高校篮球教学的质量提高就要注重方法的科学应用。从当前的高校篮球教学现状能发现,其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有待解决。文章主要就高校篮球教学的主要问题和原因进行阐述,然后就篮球教学的优化措施实施详细探究,希望能在此次的理论研究下,能有助于高校篮球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高校;篮球教学;问题成因  高校的篮球教学过程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就
期刊
摘 要:奥尔夫音乐教学方式高度重视基础性、综合性、创造性以及参与主动性,对于幼儿教育而言有着高度契合性,是幼儿教育中开展音乐教学的有效工具之一。对此,为了更好的提高幼儿教育水平,文章详细分析奥尔夫音乐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幼儿教育;应用  奥尔夫音乐具备丰富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实践,是一种高度重视综合性、基础性、创造性的教学方式,教师与儿童均高度认可。奥尔夫音乐中认为音乐教育的目
期刊
摘 要:在儿童教育中,作为教师或者是从事教育的工作者,都应为儿童开展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游戏活动,让儿童从内发的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得到全面化的能力培养。文章主要以游戏化思维在儿童文学教育中的运用作为主要论点,对概念到相关策略的运用进行一一梳理,从而提升儿童的学习成果。  关键词:游戏化思维;教学;儿童  游戏化思维的概念和目的  游戏化的思维主要是指用游戏设计的方式对非游戏事物的进行二次设计的
期刊
摘 要: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软件辅助课堂教学的途径有很多,合理、科学地选择软件辅助教学,对学生化学概念的形成、化学原理的理解、化学过程的观察体会、分析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很好的帮助和辅助作用。  关键词:化学;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软件辅助教学  正如我们所观察到的现如今绝大多数的课堂教学依旧是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那么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以及教育质量的要求来看,软件辅助教学进入学科课堂
期刊
摘 要:历史在初中课程中学校、学生和家长都不重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的展现已经不仅仅局限GDP,更多的是国家的软实力。软实力即国民的素质,国家对文化教育的重视等等。当一个民族成为能够从历史中不断汲取力量、不断思考、不断创新、不断反省的民族时,那将是整个地球,乃至宇宙之福。  关键词:初中历史;基础课程;国民的素质  中国之所以能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一个历史至今不曾中断的国家,其本质原因就在于我们
期刊
摘 要:蛙泳是双臂同时对称划水及双腿同时对称蹬夹水、配合换气的一种泳姿,属于“易学难精”的一种泳式,关键环节是双臂划水与双腿蹬夹的协调配合,以及双臂双腿的协调动作与换气的配合。但在初学蛙泳阶段,如果对细节的要求不够,容易形成“鸳鸯脚”的错误技术,一旦形成“鸳鸯脚”的错误动作,对蛙泳教学将产生严重影响。文章分析“鸳鸯脚”的形成原因,并提出如何预防以及纠正的措施。  关键词:蛙泳;“鸳鸯脚”;预防;纠
期刊
摘 要:党领导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就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在党的建设方面也属于重要工作,在科学理论武装的作用下,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推动方面,在统一思想,加强民族凝聚力方面,为改革开放提供有力的思想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思想文化工作能力;执政能力;中国人民共产党  党领导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就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同时这也是党建设的重要方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就是提高宣传
期刊
摘 要:课堂教学评价就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课堂中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表现出来的评价艺术。课堂教学中用得最多的评价来源于教师对学生,而我这里讨论的也包括其他多样的评价方式,例如学生相互之间的评价等。  关键词:课堂教学;评价;多元化  评价时,语言要精练、精彩,减少课堂中的无效评价  在新课程理念下,越来越多的教师以“鼓励性评价”取代“甄别性评价”,这种做法是可取的,但要把握分寸,教师在课堂评价时语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