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徒 铭记历史,无分信仰

来源 :中华儿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rren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3年,凭借一部历史架空长篇小说《明》,酒徒一举成名,被誉为“架空历史小说的开山鼻祖”。之后的《指南录》、《隋乱》、《开国功贼》、《盛唐烟云》等深受好评的历史小说,进一步奠定了他在架空历史小说领域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而他在2012年7月7日开始连载的作品《烽烟尽处》,则是以民国故事和抗日战争为题材。这部可以称得上是“主旋律”的网络小说同样走红,受到网友们的喜爱,并被评为“2013年中国网络文学年度好评作品”。
  对于这部作品,酒徒说,那段历史是无法跳过的,正如他在《烽烟尽处》的前言中写下的:所有发生在过去的事情,无论是非对错,都已经成为历史,无法改变,也不能改变。所有生活在过去的人,无论贤愚不肖,都已经成为逝者,不必涂抹,也无法涂抹。历史只是过去留下来的记录,无论后人喜欢与否,都将存在。正如白垩纪的化石,经历数十万年光阴变换,依旧鲜活如生。仅以本书献给那些曾经为了中华民族不被奴役而战斗过的人,无分信仰。
  从工程师到网络写手
  酒徒原名蒙虎,是内蒙赤峰市翁牛特旗人。1973年1月他出生于一个名叫灯笼河的牧区村落。后来因为父母工作调动移居县城。小时候,电视还不普及,娱乐活动少,“看闲书”便成了他最大的乐趣。从《小兵张嘎》到《战争与和平》,能借到的书基本都看遍了。而这些启蒙读本在心中埋下的英雄主义情结,在酒徒之后的作品中始终贯穿。
  1995年大学毕业后,酒徒被分配到北京电建。和同龄人的轨迹一样,做实习生、助理工程师、工程师,也经历过下岗改制,跳槽,找单位……
  后来他在一家单位做售后服务工程师,需要经常到全国各地出差。除了西藏和台湾之外,其他省基本都走过。看过东部城市的欣欣向荣,也看过西部村镇的迅速萎缩,有时候乘坐飞机从西部直飞上海和广州,感觉就像走在不同的国度和不同的世纪。也正是这些走南闯北的经历让他常常陷入思考,这些都是因为什么?到底是好还是坏?我自己将来要做什么?
  从1998年开始,酒徒开始陆续的文学创作。
  “那时,经历了下岗改制大潮,看了许多悲剧。心里不舒服,就想究其原因,就想不平则鸣。但写出来的东西质量不高,也不符合潮流,没地方发表。”
  后来有了网络,BBS兴起,他就陆续将自己写的内容发在了网络上,先是豆腐块、诗歌、散文、杂文,慢慢开始写小说。??
  最开始写作的时候,他没有想过要“红”,文字只是为了满足他的表达欲望,把看到的东西,无论黑色还是彩色,都表达出来。“我总觉得一个时代,不光要有帝王将相如何英明果决,如何力挽狂澜。还应该看到升斗小民为此付出的代价,以及他们被牺牲时的痛苦和绝望。”?可以说,是生活的感悟和表达欲望,促使他走上了文学创作道路,然后一直走到了今天。
  由于自己出生在塞外,做工程师时又经常需要喝酒,于是他就给自己取了“?塞外酒徒”的笔名,后来觉得不该把自己局限在塞外,干脆就叫酒徒了。
  “网络文学骨灰级大神”
  2000年,酒徒写了第一部小说《秦》,这部作品在当时鲜为人知。令他真正成名的是2003年的历史架空长篇小说《明》。接下来的第二本历史架空长篇小说《指南录》,同样受到热捧,被评论家认为“气度恢宏、语言凝练、情节曲折,以历史架空的题材凸现民主救国思想。”
  2007年创作的历史小说《家园》(又名《隋乱》),被称为“隋唐三部曲”序曲,接连获得四项网络文学大奖。之后的“隋唐三部曲”第二部《开国功贼》、第三部《盛唐烟云》延续了前作的风格,在线上线下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在创作《隋乱》时,酒徒移居澳大利亚生活。看到电视、报纸上西方主流媒体扑天盖地的都是针对中国的漫骂与攻击。“他们昂着高贵的头,指使你应该这样,应该那样。却根本没弄清楚中国有多少个省,多少个民族,甚至连青藏高原在什么位置都不知道。他们满口香格里拉,世界最后的精神圣地,却根本不清楚,那片土地,六十年前还保持着奴隶制……”
  几乎出于本能,想为自己的故国说几句话,才忽然发现,在这个号称人人拥有言论自由的世界里,谣言可以轻易吞没事实。
  这也让酒徒陷入了更深的思考,并把这些思考带入作品。在小说中,一位老将军告诉平民出身的主角李旭,城内的舞榭歌台是大隋,城外的茅屋草棚也是!他们根本就是不可割裂的一部分,虽然他们看上去有天壤之差。
  在现实中,他告诉自己和读者,北京和上海的高楼大厦是中国,西部的水井草屋也是中国。虽然他们之间的差距,已经接近半个世纪。
  当大隋在内忧外患中毁灭,城内城外,没有幸存者。如果华夏文明遭受了巨大劫难,东部西部,同样无人能独善其身。
  于是,小说中的主角李旭,渐渐长大,选择了一条无比艰难的路:守护。
  “不是守护一家一姓之江山,也不是守护自己的功名富贵。而是守护自己的家园,守护整个文明。让家园不在外来冲击中毁灭,让文明在内忧外患中,保留一线生机。”
  《隋乱》在17K小说网连载后,读者达到千万,繁体中文版曾创下台湾金石堂、诚品、博客来三大连锁书店畅销排行榜三榜齐上的傲人销售纪录。而《隋乱》的泰文版则成为中国第一部被翻译成外文出版的网络小说。以至于有人说,其优异成绩为历史小说在著名作者二月河后仅见。
  不一样的网络小说
  凭借这一系列历史题材作品,酒徒获得多项网络文学大奖,被称为“网络文学骨灰级大神”、“拿奖拿到手软的大神”。他的作品也得到了主流文学界的认可,2010年,酒徒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2014年5月,中国作协全国网络文学联席会议和中文在线联合主办了“酒徒作品研讨会”。这也是中国作协首次举办网络作家个人作品研讨会。
  中文在线董事长童之磊在会上说,酒徒的历史小说相对过去的网络历史小说来讲,是一种突破,尽管其作品中的历史架构是虚构的,但表达了那个时代我们延续至今的精神和品德,守护家园、守护我们的国家、守护我们的民族,这种精神恰恰是文学作品所应该去传播和传递的精神。


  酒徒的作品从《家园》开始就已经很明显地脱离了大多数网文的“快、狠、爽”的风格,自成一派底蕴厚重,思想深刻,文风返璞归真的风格。有网友评价说:“若是以网文小说轻快爽感,纯粹讲究看着舒服混日子等死,那么酒徒的书是绝对不合格的,因为酒徒的书,每每主题里总是将人从闷死的黑屋子里惊醒的寓意。”
  2012年7月7日,酒徒开始在17k网上连载长篇小说《烽烟尽处》,这部书写的是之前没有涉及过的近代中国,但作品中流露出的爱国情怀,始终是他多年来一脉相承的。?
  《烽烟尽处》的主角是山东省国立一中毕业生张松龄。开篇从张松龄的父亲张有财这一位典型而普通的乡下土财主入手,从侧面引出了张家三少爷“投笔从戎”的故事。张松龄所加入的学生团体“血花社”,一心北上宣传抗日,保家卫国。开始,这位白白胖胖、斯文腼腆的少年对于战争的残酷并没有什么直观切身的体会,为人生中第一次自己做主,脱离父亲的掌控而欣喜,唱起救亡歌曲甚至还有几分兴奋。经过一路上的遭遇,受到奸人伏击,经历了死亡、失去同伴和心爱的姑娘,这位少年迅速成长起来。经历过战火的淬炼,他最终加入了正式的队伍,成为了一名军人。
  小说篇幅很长,人物众多,从民国风云人物孙中山、蒋介石、何应钦、张学良、宋哲元、韩复渠到乡绅、学生、军阀、汉奸、小生意人……酒徒将每个角色都刻画得鲜活生动。
  《烽烟尽处》延续了他一如既往的厚重风格,被评为“2013年中国网络文学年度好评作品”。颁奖词称:“该作品从一个写实的历史框架来展开人物的命运,将个人命运与宏大历史事件紧密交织,人物形象真实可感,气度开阔。”


  对话酒徒:
  《中华儿女》:您的小说大多是历史架空作品,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题材?
  酒徒:我的作品里,《秦》、《明》和《指南录》是架空小说。而《隋乱》、《开国功贼》和《盛唐烟云》,是标准的历史小说。但网上为了好卖,就全给划分成架空小说了。
  最早写秦,是受王小波先生的影响。所以里边的行文风格,也带着很多模仿的痕迹。主要目的是想借古讽今,结果笔力不足,写成了不伦不类。写《明》时,则开始表达自己对时代的观察和感悟,不仅仅想讽,而且想寻找一些解决方案。虽然现实中,这些方案都显得幼稚。但我自己可以在小说中去实现它,让小说里的世界不那么冰冷。
  《中华儿女》:您是历史爱好者吗?
  酒徒:有句话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句话我深以为然。


  我是历史爱好者,很狂热的那种。
  历史中很多事情,在现代生活中都能找到类似的投影。所以,我就不停地思考,该怎么解决这些问题,避免这些悲剧。怎样让不同阶层的声音,都能有效地表达出来。我奢望有生之年,让一些人听听来自底层人民的声音,如是而已。
  《中华儿女》:在网络文学中,您作品的风格算是比较少见的偏严肃和沉重的,但是仍然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这也成为了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对此您有什么样的心得?
  酒徒:网络文学大部分都是轻松愉快的主题,满足茶余饭后的放松需求。但网络文学的市场覆盖面很大,其中难免就有一些读者,喜欢偏严肃认真的主题。?所以市场定位很重要。我做市场定位时,就会想这本书写给哪些人看,他们会不会产生跟我一样的共鸣。所以我的书,追求的不是让读者读完后放松,休闲。而是读者看完后,心有戚戚。产生一种知己和知音交流的感觉。产生一种共同的感悟。?严肃题材,成为畅销书很难。但我个人感觉,只要认真写,总有人看的。毕竟除了娱乐之外,还有人喜欢思考。尽管大多数情况下,这种思考没任何作用。
  《中华儿女》:您最喜欢的作家和作品是什么?
  酒徒:我喜欢的作家很多。国内有余华、梁晓声、路遥等人。国外则是列夫·托尔斯泰,加西亚·马尔克斯等人。
  余华的《活着》,梁晓声的《今夜有暴风雪》、《雪城》给我的印象极为深刻。前者里边,充满了朴素的现实主义精神,后者的作品中,则有一种浪漫和写意。
  《中华儿女》:您之前的身份是网络文学作家,加入中国作协后,对您今后的写作方向是否有影响?
  酒徒:有。中国作协的一些老师,给我了很多指点。如白烨老师,王祥老师。他们的理论水平都很高,让我受益匪浅。
  中国作协对网络文学,目前是以完全开放的心态来支持,不试图设任何框架。这点,我非常喜欢,也非常佩服。
  《中华儿女》:您的作品《烽烟尽处》涉及到了抗日战争,是第一部背景为近现代史的小说,写这部书的初衷是什么?
  酒徒:没什么初衷。因为爱好历史,就不可能跳过这段历史。而一百多鬼子带着二百多伪军的现象,也的确让人困惑。另外,抗战期间,中国各方部队,都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结果到了日本投降前几个月,日军居然依旧能打得国军一溃千里。这当中谜团太多了,值得思考的东西也太多了。
  《中华儿女》:在写作的过程中是否经过一些采访、考察,其中有没有觉得印象深刻的故事?
  酒徒:查了很多抗战资料,包括我家乡的一些资料。印象深刻的就是内蒙古的几支草原骑兵,有傅作义部的,也有中共领导的,甚至还有自发反抗的马贼。他们打得都非常艰苦,也非常壮烈,或者说惨烈。毕竟对手是卡车、机枪和迫击炮,而骑兵却是战马、步枪和马刀。兵种和武器都落后了整整一个时代。所以《烽烟尽处》的后半部分,写得全是草原骑兵的故事。
  《中华儿女》:虽然同属历史题材作品,《烽烟尽处》并不是架空,有没有为您的写作带来新的难度?
  酒徒:难度非常大。因为这段历史距离当代太近,所以处理起来非常麻烦。既要保证小说的精彩性,又不能脱离史实太远。所以每个故事,几乎都得反复衡量。这样写合适不合适?这样写对故事的原型会不会有影响?诸如此类的东西。
  故事虚构了内蒙东北部,也就是当时的察哈尔北部场景。而实际上,在现实中,故事大多数都发生在内蒙中西部。这也造成了地理上的难度。处理起来非常麻烦。
  《中华儿女》:书中从开始的市井人物到生意人、学生、军阀等等人物众多,您是如何刻画这些不同身份、不同性格的人物的?
  酒徒:这个只能靠积累了。一个是生活积累,一个是资料积累。
  当时二十九军中,的确存在着很混乱的现象。有人主张跟日寇血战到底,有人主张保住部队以图将来,还有些败类,巴不得日本人早日占领华北,他们好趁机捞好处。其中一个叫潘毓桂的家伙,也就是李香兰的养父,是宋哲元将军的左膀右臂。他就认为,宋之所以坚持抗战,是受了北平学生的蛊惑和佟麟阁将军的影响,所以他给日本人出主意,先杀掉爱国学生和佟麟阁等人。
  结果日寇对南苑下手时,学生们被打了个措手不及,被屠杀了三分之二。赶来救援的佟麟阁将军也死在了阵地上……
  把这些资料消化掉,自然故事中的人物就出来了。
  《中华儿女》:主人公张松龄有历史的原型吗?
  酒徒:是几个人的经历综合为一个人。当时买了一堆回忆录,然后将里边的几个人物综合起来,塑造了张松龄这么一个人物。
  此外,我一个长辈,当年就是做生意去的察哈尔,然后在当地投身了革命。
  《中华儿女》:今年是抗战胜利七十周年,您有没有什么特别的感悟?
  酒徒:我的感悟是,正因为当时人的前仆后继,悲剧才终于不会在我们这个民族身上重演。所以,他们的功绩值得永远铭记。
其他文献
在烟波浩渺的渤海深处,长山列岛就像一根钢铁门■横贯海峡。岛上驻守着某要塞区水线兵,他们常年漂泊在大海上,与狂风恶浪为伴,与激流死神抗争,守护着10000余平方公里海域内的
顾伟工作之余的唯一爱好就是写故事,经常写也经常投稿,但两年过去,稿子都被退了回来。为此,顾伟很苦恼。一个星期天,顾伟回乡下给父亲过生日。顾伟的家与乡下老家有三百多里,
中文转英文、英文转中文的过程里会有很多很有趣的现象。照着英国文学家萧伯纳的说法,那些洋泾浜英文才是最好的英文,因为它简单明了。好比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意思
我常常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幼时的梦想越来越远,风霜的磨砺和肩上的重担时时让我不知所措,我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有一个3只钟的故事总在这时候给我启迪。一只新组装好的
【摘 要】心理学研究表明,习惯是一种自动化动作,是一种持久的、自然的心理行为趋向。一旦养成了良好习惯,就能终生受用。所以,教育工作者应重视培养中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良好的“习惯意识”;培养学生听、说的习惯;重视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  【关键词】 初中生;语文;学习习惯  习惯,从字面上看,就是由于长期重复或练习而固定下来的行为方式。通俗讲,就是一个人经过反复练习而养成的行为的自动化。习惯对我们
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为同御外辱,国共双方开始第二次合作,中央红军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后又将在南方十三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形成了国共
“我们都在爱心中孕育成长,再把爱的幸福播撒到四方……”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就如歌中唱的那样,像爱的信使把幸福和安康带给别人。他们就是戴着蓝色贝雷帽的中国首支维和医
在《水浒传》中,有两个女人的命运是非常相似的,一个是被称为淫妇代表的潘金莲,一个是在梁山上坐第五十九把交椅的一丈青扈三娘。首先她们都天生丽质,相貌出众。潘金莲极为标
驻守在上海浦东高桥一个偏僻村庄里的武警某部官兵,常年守卫着光秃秃的油罐,生活枯燥乏味。由于地处郊区,营区的老鼠特别多,大白天都敢结伴成群地偷吃仓库里的大米,乱啃菜地
一、强化诉讼调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构建和谐社会与诉讼调解的关系。首先,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作为加强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