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地会初期主要活动于沿海的福建、台湾等省,后来逐步蔓延于江苏、浙江、江西、安徽、湖南、湖北、四川、云南、贵州等长江流域各省以及两广地区。在整个清代,天地会多次发动武装起义。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各地天地会首领纷纷响应。甚至后来的兴中会、同盟会、国民党,与天地会也有着极深的关系,各地的天地会成员,都不同程度地参加了辛亥革命活动。武昌起义发生时,当时清军中的士兵,甚至超过半数以上都是天地会成员。
天地会的势力和影响如此之大,天地会又以少林寺和少林拳为号召,了解了这一点,我们对今天所谓“天下功夫出少林”说法,以及“今人谈武艺,辄曰从少林寺出来”等现象,就不会感到奇怪了。清代所谓少林派的甚嚣尘上,却原来是因为在天地会控制范围之内的拳种流派,或天地会会众所习练的拳种流派,统统都被纳入了少林武术的范畴的缘故。
以四川为例,经过明末农民起义的震荡,再加上清军的屠杀,四川人口在清初锐减,于是有了所谓“湖广填四川”的移民运动。这些沿长江水系溯江河而上移民中,很多都是天地会成员,于是四川成了天地会活动的主要区域之一。而四川武术的发达,亦与之密切相关。
虽然明代唐顺之就有《峨嵋道人拳歌》,说“浮屠善幻多技能,少林拳法世稀有。道人更自出新奇,本是深山白猿授”,称赞峨嵋道人武功高妙。“一撒通身皆是手”等,更成了武术文献中的经典名言。明清之际的吴殳的《手臂录》,更对所谓的“峨嵋枪”赞誉备至。但唐顺之只是描绘了峨嵋道人打拳时状貌精彩,并没有告诉我们峨嵋道人武术的来龙去脉。明以前对和尚也常称道人,所以我们对这位峨嵋道人到底是道士还是僧人,也不得而知。吴殳所云“峨嵋枪”,我们对它的背景和承传情况,也不甚了了。今天的四川武术中,至今还未发现与之有明显渊源者。武林所谓的“峨嵋派”,虽然身世显赫、大名鼎鼎,但基本上仅限于武侠小说中。直到八十年代电影《少林寺》掀起又一次武术热潮时,四川武术才非常勉强地接受了这一名称。而所谓“峨嵋派”——即四川武术中,事实上相当部分自称出自少林,并且显然与天地会有着密切关系。
峨嵋派僧、岳、赵、杜、洪、会、字、化八门,僧门习练者最众,而僧门便自称出于少林。至今,僧门仍然拜达摩为祖师。清末和民国年间,僧门武术家还要一年一度举办达摩会的活动,祭祀祖师,同时也在这一天酬亲谢友,拜师收徒。四川僧门武术家,至今很多仍坚决不承认自己是峨嵋派和有什么峨嵋派,只说自己是正宗少林。
僧门有赵麻布传拳的传说:据说,赵麻布便是清代嘉庆年间的少林派大侠马朝柱,马志在反清复明,邀集师兄弟数人刺杀嘉庆未成,朝廷到处悬赏捉拿皇家要犯,便亡命四川,隐姓埋名,有的当了小贩,有的削发为僧。马朝柱改姓赵,以卖麻布为生,人便呼之为赵麻布。有一次他在新都一绅粮门外叫卖,此人为当地一霸,有钱有势,更兼有一身武功,横行乡里,无恶不作。恶霸嫌叫声使他心烦,命爪牙将麻布全部丢进阴沟,还当场喝令爪牙围殴赵麻布。赵麻布勃然大怒,只一拳便将恶霸肋骨打断。后来,赵麻布居于客位,医好了恶霸。恶霸改恶从善,拜门学艺,并倾其家资助赵宏扬少林拳法。
马朝柱是清代乾隆时的反清起义首领,起义失败后,确实亡逃至四川继续活动。僧门的这个传说说明,僧门的流传,确实和以少林寺、少林拳为旗帜和号召的清代反清组织的活动有关。但马朝柱在清代的结社组织中,属于白莲教体系,这似乎可以这样解释:要么因为马朝柱当时在四川确有活动,马本人名气很大,于是后来的天地会会众,把他也纳入了自己少林寺传说的体系中;或者白莲教一度也效法天地会,把少林寺、少林拳也作为自己的旗帜和号召。
远不止一个僧门赵麻布派,四川武术门派许多都称自己出自少林。据载:四川孙门、生门、洪门、会门、字门、罗门、法门、于门、黄林派、青城派、绿林派、余家拳、明海拳、少林南拳、金家功等,均有该拳种源自少林的传说。
除了清末由北方回族武术家传入的岳门、赵门,民国年间由中央国术馆成员传入的查拳、八卦等以外,今天流传在四川地区的武术,即所谓“峨嵋派”或四川地方武术中,其传说涉及“皇犯”、“钦犯”、“避难”、“避祸”、“遁隐”、“刺杀雍正”的极多,这绝对不是偶然,而显然说明其成员因反清复明活动常遭通缉、追杀的天地会,与四川武术有密切关系;而明海和尚和明海拳之“明海”,明眼人一看即知乃天地会假托或杜撰。明乃明王朝,天地会要反清复明,“明”字对天地会是有着特殊意思的。天地会起于闽台沿海,“海”字对天地会而言也有着非同一般的含义,如“海底”、“海袍哥”等词语即是证明。川剧《巴九寨》中多用袍哥行话,表演袍哥规矩礼俗,由其中《男劝》一折胡连唱词“枉自我江湖之上在海大爷”等看,甚至今天的“海派”、“下海”等词语,可能都与之有关。所谓“明海”,也实即天地会;清代包括天地会在内的秘密结社组织,常被称为“教门”。四川武术既称××派、××门、××家、也常常称××教,既称“教”,应该正说明了四川武术和天地会的关系;四川方言“乐教”、“不乐教”(意为懂、守规矩;不懂、不守规矩),便是一句遗留至今的袍哥语言;四川所谓“绿林派”,用绿林之名,更是直接显示了和清朝统治者的对立;四川武术的来源地多为湖广,这和天地会的入川路径也完全一致;而《四川武术大全》所列的所谓“青城派”,则是采纳了近年时髦的名称。在较早一些时候的著文中,提到该派都是用的“青城洪拳”。所以尽管《四川武术大全》追随时髦用了“青城派”,但还是不得不在后面括号内注明“洪拳”。而众所周知,洪拳更是直接源自洪门的拳种。
而四川武术的这些门派都声称自己出自少林。显然,这个少林,不是北少林寺,而是南少林寺,并且与天地会有着密切的关系。
(责编:田文波)
天地会的势力和影响如此之大,天地会又以少林寺和少林拳为号召,了解了这一点,我们对今天所谓“天下功夫出少林”说法,以及“今人谈武艺,辄曰从少林寺出来”等现象,就不会感到奇怪了。清代所谓少林派的甚嚣尘上,却原来是因为在天地会控制范围之内的拳种流派,或天地会会众所习练的拳种流派,统统都被纳入了少林武术的范畴的缘故。
以四川为例,经过明末农民起义的震荡,再加上清军的屠杀,四川人口在清初锐减,于是有了所谓“湖广填四川”的移民运动。这些沿长江水系溯江河而上移民中,很多都是天地会成员,于是四川成了天地会活动的主要区域之一。而四川武术的发达,亦与之密切相关。
虽然明代唐顺之就有《峨嵋道人拳歌》,说“浮屠善幻多技能,少林拳法世稀有。道人更自出新奇,本是深山白猿授”,称赞峨嵋道人武功高妙。“一撒通身皆是手”等,更成了武术文献中的经典名言。明清之际的吴殳的《手臂录》,更对所谓的“峨嵋枪”赞誉备至。但唐顺之只是描绘了峨嵋道人打拳时状貌精彩,并没有告诉我们峨嵋道人武术的来龙去脉。明以前对和尚也常称道人,所以我们对这位峨嵋道人到底是道士还是僧人,也不得而知。吴殳所云“峨嵋枪”,我们对它的背景和承传情况,也不甚了了。今天的四川武术中,至今还未发现与之有明显渊源者。武林所谓的“峨嵋派”,虽然身世显赫、大名鼎鼎,但基本上仅限于武侠小说中。直到八十年代电影《少林寺》掀起又一次武术热潮时,四川武术才非常勉强地接受了这一名称。而所谓“峨嵋派”——即四川武术中,事实上相当部分自称出自少林,并且显然与天地会有着密切关系。
峨嵋派僧、岳、赵、杜、洪、会、字、化八门,僧门习练者最众,而僧门便自称出于少林。至今,僧门仍然拜达摩为祖师。清末和民国年间,僧门武术家还要一年一度举办达摩会的活动,祭祀祖师,同时也在这一天酬亲谢友,拜师收徒。四川僧门武术家,至今很多仍坚决不承认自己是峨嵋派和有什么峨嵋派,只说自己是正宗少林。
僧门有赵麻布传拳的传说:据说,赵麻布便是清代嘉庆年间的少林派大侠马朝柱,马志在反清复明,邀集师兄弟数人刺杀嘉庆未成,朝廷到处悬赏捉拿皇家要犯,便亡命四川,隐姓埋名,有的当了小贩,有的削发为僧。马朝柱改姓赵,以卖麻布为生,人便呼之为赵麻布。有一次他在新都一绅粮门外叫卖,此人为当地一霸,有钱有势,更兼有一身武功,横行乡里,无恶不作。恶霸嫌叫声使他心烦,命爪牙将麻布全部丢进阴沟,还当场喝令爪牙围殴赵麻布。赵麻布勃然大怒,只一拳便将恶霸肋骨打断。后来,赵麻布居于客位,医好了恶霸。恶霸改恶从善,拜门学艺,并倾其家资助赵宏扬少林拳法。
马朝柱是清代乾隆时的反清起义首领,起义失败后,确实亡逃至四川继续活动。僧门的这个传说说明,僧门的流传,确实和以少林寺、少林拳为旗帜和号召的清代反清组织的活动有关。但马朝柱在清代的结社组织中,属于白莲教体系,这似乎可以这样解释:要么因为马朝柱当时在四川确有活动,马本人名气很大,于是后来的天地会会众,把他也纳入了自己少林寺传说的体系中;或者白莲教一度也效法天地会,把少林寺、少林拳也作为自己的旗帜和号召。
远不止一个僧门赵麻布派,四川武术门派许多都称自己出自少林。据载:四川孙门、生门、洪门、会门、字门、罗门、法门、于门、黄林派、青城派、绿林派、余家拳、明海拳、少林南拳、金家功等,均有该拳种源自少林的传说。
除了清末由北方回族武术家传入的岳门、赵门,民国年间由中央国术馆成员传入的查拳、八卦等以外,今天流传在四川地区的武术,即所谓“峨嵋派”或四川地方武术中,其传说涉及“皇犯”、“钦犯”、“避难”、“避祸”、“遁隐”、“刺杀雍正”的极多,这绝对不是偶然,而显然说明其成员因反清复明活动常遭通缉、追杀的天地会,与四川武术有密切关系;而明海和尚和明海拳之“明海”,明眼人一看即知乃天地会假托或杜撰。明乃明王朝,天地会要反清复明,“明”字对天地会是有着特殊意思的。天地会起于闽台沿海,“海”字对天地会而言也有着非同一般的含义,如“海底”、“海袍哥”等词语即是证明。川剧《巴九寨》中多用袍哥行话,表演袍哥规矩礼俗,由其中《男劝》一折胡连唱词“枉自我江湖之上在海大爷”等看,甚至今天的“海派”、“下海”等词语,可能都与之有关。所谓“明海”,也实即天地会;清代包括天地会在内的秘密结社组织,常被称为“教门”。四川武术既称××派、××门、××家、也常常称××教,既称“教”,应该正说明了四川武术和天地会的关系;四川方言“乐教”、“不乐教”(意为懂、守规矩;不懂、不守规矩),便是一句遗留至今的袍哥语言;四川所谓“绿林派”,用绿林之名,更是直接显示了和清朝统治者的对立;四川武术的来源地多为湖广,这和天地会的入川路径也完全一致;而《四川武术大全》所列的所谓“青城派”,则是采纳了近年时髦的名称。在较早一些时候的著文中,提到该派都是用的“青城洪拳”。所以尽管《四川武术大全》追随时髦用了“青城派”,但还是不得不在后面括号内注明“洪拳”。而众所周知,洪拳更是直接源自洪门的拳种。
而四川武术的这些门派都声称自己出自少林。显然,这个少林,不是北少林寺,而是南少林寺,并且与天地会有着密切的关系。
(责编:田文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