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患者药物不良反应观察与规范化处理方法探讨

来源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de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门诊是医疗机构接待患者最多的场所,是医疗机构接待接触患者的第一站,是医疗机构的窗口。及时接待门诊患者,帮助门诊患者尽快地就医,是门诊患者治疗的关键一环。近年来,随着药品种类的增多,患者的用药机会日益增大,门诊患者所用药物的不良反应也逐年增多。因此,在用药过程中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以预防不良反应的出现,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门诊患者;不良反应;规范化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5-0022-01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利用“全国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网络”数据库检索统计功能,以Excel电子表和手工筛选方法,和通过2013年~2015年5月国内公开发行的30余种医药学期刊,收集有关不良反应的病例报道,利用检索到药品不良反应82例。按照药物不良反应判断标准进行检查,符合标准的70例。。
  不良反应出现时间:连续用药的第(3~d)天发生反应8例,30min内发生反应8例,用药(5~10)min内发生反应40例,首次用药发生反应14例。临床表现为皮肤瘙痒、荨麻疹36例,发冷、寒战、发热,伴有头痛、脉快、恶心、呕吐、周身不适等症状26例,呕吐、腹痛9例,支气管痉挛性哮喘8例,过敏性休克4例,静脉炎4例。
  1.2处理方法:所有患者根据自身用药情况确定反应的类型,对于不良反映程度比较轻的患者,比如患者如果只出现轻度的疼痛或者身体稍有不适就可以减慢滴速,并给患者局部热敷。对于出现轻微皮疹或者局部搔痒的患者,则可以让患者服用抗组胺的药物。而一旦患者出现对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必须立即停止用药,并给以10%葡萄糖250 ml输液治疗,并让患者口服温开水,平躺休息直到身体舒适。更严重的状况患者如果出现眩晕,甚至休克的病症时,应当立即停止用药并给与患者一瓶未加药物的葡萄糖水或生理盐水,一旦情况严重必要时刻还可以开通其他一条静脉通路,同时给予患者吸氧处理并让患者得到足够的休息。
  2.患者使用药物不良反应规范化处理方法
  2.1 开展门诊药物咨询
  为了让患者得到及时、合理、方便、有效的药学服务,医院可以在门诊药房开设了药物咨询窗口。药学咨询服务是指药师运用药学专业知识,向公众提供直接的、负责的、与药物有关的服务,解决药物治疗中存在的或潜在的用药问题,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与经济性。
  2.2合理安排给药时间
  护士应熟悉有关药物的药理知识,在给药过程中,根据药物在体内的代谢的规律,正确合理地给药,充分发挥药物最大治疗效果,明确给药次数和间隔时间是由药代动力学中该药的半衰期决定的。护士应熟悉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以及影响药效的各种外因素,合理安排给药时间,以维持药物在体内的血药浓度。
  2.3细化药物不良反应处理流程
  针对医院门诊比较常见的几类的药物不良反应,我院制定了一些的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处理流程:①对于一般的药物患者的不良反应:如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仅有身体稍微不适,头晕等轻度不良症状,建议当下减慢输液的速度,并呼叫医生对患者进行动态观察,之后准确地根据医生的医嘱对患者进行护理。②过敏反应:如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但是有感觉到有皮肤有轻微瘙痒症状、喉部痒感、寒战等过敏症状,则需要对患者进行0.9% 氯化钠250ml静脉滴注,并呼叫医生对患者进行动态观察,之后准确地根据医生的医嘱对患者进行护理。③对患者生命造成威胁的不良反应急症:一旦患者出现昏厥、过敏性休克、呼吸困难、窒息等症状的时候,应当立即让患者平卧,冰给予0.9%氯化钠250ml静脉滴注,根据具体情况再给患者适量给氧、吸痰等急救处理并呼叫医生对患者进行动态观察,之后准确地根据医生的医嘱对患者进行护理,直到患者被送入急诊室进行相关的抢救。
  3.结果
  2014年3月-2015年5月因执行上述规范化管理措施,无一例医疗纠纷和差错事故发生。其中2014年7月份l例患者静脉点滴10% 葡萄糖200ml+安肽4ml的患者,在点滴的过程中,发生寒战、头昏,及时有效地 进行了处置,转诊到急诊科。患者发生了迟发性过敏性休克,经2d的急救,脱离危险。4d后,患者痊愈出院。因我科处理ADR及转诊及时,为患者争取了宝贵的急救时间。同时,接诊患者语 言及ADR记录的规范性及发生不良反应药物保存的完整性,有效规避了医疗纠纷 的发生。
  4.讨论
  临床应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医、药、护三者密切配合,认真执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及时上报,通过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及评价分析,提高医务工作者对药品不良反应的警惕性,减少和预防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为药物治疗方案提供安全、有效的保障。
  药品不良反应引起各系统器官症状,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临床表现以皮疹和皮肤瘙痒为主,其次是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这可能由于皮肤损害的临床表现易于观察和诊断,而且不易与其它疾病相混淆;另外,各种药疹主要为变态反应所致,目前临床常用药物有的为全抗原或半抗原,进入人体后较易引起变态反应。
  各种药物单独作用于人体,可产生各自药理效应。多种药物联合使用,可使药效加强或副作用减轻,也可使药效减弱或出现不应有的毒副作用,药物相互作用是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重要因素,用药种类多,发生率越高,因此,必须重视药物相互作用问题。
  参考文献:
  [1]苏霞.常用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观察及护理[J]. 当代护士(学术版). 2003(06)
  [2]姚玲玲.葡萄糖酸钙注射液不同用法的不良反应观察与护理[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02)
  [3]李桂芳,邵立君.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与用药安全管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34)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研究糖尿病神经末梢病变病人的护理治疗方法与疗效。方法 择于2011年至2012年于我院进行护理治疗的糖尿病神经末梢病变病人122例,所有病人都通过病情确诊符合相关标准,所有病人按照随机数表分为两个小组,即实验组和参考组,所有病人在治疗前签署手术同意书,其中参考组病人包含61例,均采用传统的护理治疗方法;实验组也包含61例,则采用传统护理治疗方法配合中医护理治疗,然后根据病人的病情变化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1例患者在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术原位新膀胱术的护理情况。方法:对2015年4月在我院实施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术原位新膀胱术的患者1例进行分析,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相关检查资料,并对护理人员对该例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良好,没有出现感染、压疮等并发症,拔出尿管后能够正常排尿,手术20天后出院。结论:在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术原位新膀胱术的护理对患者恢复有重要作用,
期刊
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2009-2013年哈尔滨市CDC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结果的信息,了解哈尔滨市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人群社会人口学特征及艾滋病感染状况,为今后开展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导出2009-2013年VCT求询者的数据资料,使用Excel整理资料,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9-2013年共有18339名求询者接受艾滋病自愿
期刊
【摘要】甲基苯丙胺,俗称"冰毒",目前已成为滥用最广泛的新型毒品,神经毒性大、戒断反应明显、成瘾性强,复吸率高。毒品成瘾性强,戒断症状严重而治疗棘手,复吸率极高而难以康复,毒品依赖者单纯脱毒保守治疗后其复吸率国内外报道均超过95%该院通过入院到出院的家庭干预措施,使该院冰毒患者复吸率由96.67%下降到84.72%。  【关键词】家庭干预 冰毒复吸 应用效果  [Abstract]: Metham
期刊
【摘要】目的 探究在产后出血处理中,宫腔填塞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产后出血产妇240例,依照随机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即常规组与填塞组,每组均为120例。对常规组产妇实行常规止血处理,对填塞组实施宫腔填塞止血处理。结果 堵塞组产妇的止血处理效果明显比常规组要好,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且两组患者家属均签署知情协议书。  1.2方法  
期刊
【摘要】二甲基甲酰胺(DMF)在合成纤维、仿皮行业、化学工业、医药工业等领域广泛应用。DMF的毒性作用可累及肝脏、肾脏,生殖系统以及免疫系统等多个器官。本文介绍了DMF的毒性、毒理作用及检测方法,并提出预防措施。  【关键词】DMF毒性;检测方法;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5-0023-01  1引言  二甲基甲酰胺(DMF)是工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BNP(脑钠肽)水平与心肌酶谱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病例资料来源于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60例高胆红素症患儿,为研究组,选取同期门诊健康体检的60例无高胆红素症小儿,为对照组,测定BNP(脑钠肽)水平及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对两组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患儿的BNP水平及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BNP水
期刊
摘要:目的:针对手术室加强护理查对制度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和预防护理纠纷的意义。  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护理部手术室护理查对制度与非手术室科室护理查对制度的执行制度和制度落实情况,对出院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评价患者的医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结果:手术室护理工作对查对制度落实情况好于非手术室护理工作,且患者的满意度高于非手术室护理的满意度。  结论:手术室的护理查对制
期刊
【摘要】47岁男患,右侧胸背部复发性红斑、水疱伴疼痛,HIV抗体初筛阳性,市艾滋病确认实验室复检回示HIV-1抗体阳性。诊断:1.带状疱疹 2. HIV感染。  【关键词】人类兔疫缺陷病毒(HIV);带状疱疹;艾滋病(AIDS)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5-0030-01  艾滋病(AIDS)是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而引起的病死率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整体护理对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5月80例SAP患者,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奇偶性,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采用整体护理,比较两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中强迫、躯体化、焦虑、抑郁、恐怖、偏执、敌对、人际关系、精神病性等情绪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整体护理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