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理思维能力培养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7376184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地理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学生学好地理的关键。在教学中通过利用典型的教学案例,从过程、方法、思维素材的积累等几个方面去培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地理应用能力。
  关键词:地理思维 逻辑思维 素材库 培养途径 培养方法
  地理学科的综合能力可以概括为五项:地理学习能力、地理研究能力、地理思维能力、地理实践能力、地理测试能力。其中地理思维能力是地理能力的核心,而地理思维能力主要借助地理测试能力(即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调动和运用储备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来展现。
  地理思维是指人脑对地理事物和现象所进行的由表及里的本质属性的概括。地理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生调整自身学习习惯,独立自主地学习地理,提高自己的地理应用能力。在深刻理解人地关系、认识当前环境问题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构建地理思维训练素材库
  (1)注意挖掘教材中的思维素材。通过挖掘教材中的思维素材,让学生得到思维的锻炼和发展,并掌握一定的探究问题的思维技巧与方法,为今后学习打好基础。如玻璃温室和大棚的保温原理和大气的保温原理是一样的吗?不同在哪里?当然,在学习教材知识时,思考无处不在,我们要充分引导学生挖掘教材中的思维素材,要注意教材知识的拓展、延伸。
  (2)利用日常生活、生产中事物构建思维素材。只有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才能激发学生探究思维的兴趣。学生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常是进行独立创造思维的,他们有很大的创造思维的潜力,有待于我们挖掘和培养。如在学习气候和我国雨带的移动时,我们可以让学生总结本地的气候类型、气候特点、本地区的降水集中的时间等。
  (3)借助各种媒体信息中搜集思维素材。社会发展的问题,无非就是我们如何生存得更好的问题,这种问题人人关心。学生也是如此,我们应该利用这种问题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使他们思维能力得到充足的发展。平时注意新闻、报纸、网络等传媒中与地理有关的信息。如新闻报道:8月份,我国甘肃舟曲现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我们可以借此让学生根据新闻报道思考泥石流的危害、成因及该地的所处的干湿地区,还可以让学生回顾我国雨带的移动等相关知识。
  (4)注意跨学科思维素材的整合。地理是一门边缘学科,地理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联系,如数学、物理的等。我们通过利用跨学科知识的思维方式来探究地理问题,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科学的结论的习惯。如在复习《必修一》第一章时,我们会碰到经度、纬度的概念,我们可以让学生在已有“立体几何”知识的基础上画出二面角、线面角,从而加深对概念的把握。在学习大气运动时,要积极引导学生利用物理的知识来解决相关问题。
  二、地理思维能力培养途径
  (1)重视学生对基本地理知识、技能的掌握。思维常以丰富的表象作为活动基础,特别是形象思维更是如此。因此教师应重视丰富学生的感知,扩大知识面。见多方能识广,在不断对知识进行综合、分析、联系、比较、归纳、概括的过程中,思维就不断活跃发展。“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增长知识,开阔眼界,这是颠扑不破的道理。如我国地势、地形對我国河流、气候有什么影响?学生必须对我国地形、地势、气候等特点有清晰的认识才能解决之一问题。这种探究过程伴随着思维活动的进行,思维活动就必须借助自身已有的基本地理知识来完成。
  (2)让学生对观察对象获得足够的认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一定局限,对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空间结构、空间分布和空间联系没有足够的认识,因为没有相关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去认识它们。我们设置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去观察,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为学生顺利地进行思维活动提供了思维素材,并将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形成认识上质的飞跃。如平原和高原有何不同?不妨让学生观察平原与高原景观图片再作比较。学生发现平原上绿油油的,水好像要渗出来,感到地势(海拔)很低;站在高原上伸手可以摘下云彩,感到地势(海拔)很高,因而从直觉上感知了平原和高原的差异。
  (3)注意学生思维习惯的培养。教师提出的问题新颖、独特,并具有挑战性,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如我国北方水资源缺乏,教学中教师借助北方的井越挖越深的漫画,请学生谈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样的问题不可能有统一标准的答案,但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习惯,教师要给以正确地引导。
  教师通过语言传递的信息尽量是一种程序性知识(为什么),减少陈述性知识(是什么)的描述。让学生有足够的思考时间,并有表述自己见解的机会,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多鼓励学生踊跃回答问题。如巴西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哪里,为什么?让学生结合课本回答,而不必直接讲述地理事实。通过这种途径,我们也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探究过程,适度对教学活动做出相应的调整。
  三、地理思维能力培养方法
  (1)从地理事物或现象的相互联系进行思维。知识间总有纵向、横向、多向或多层次等多种联系,教师要善于发现、引导学生建立思维线索。要尽可能运用思维技巧,把若干地理概念或事物巧妙地联系,从而获得对知识的更深层次的理解。还可采用演示、讨论、竞赛、演讲、自学等,反复训练,逐步发展学生地理思维能力。掌握了思维方法,知道如何去想,知道从哪去想。
  纵向思维就是顺着自己的问题向纵深方向发展,连续考虑,探根求源。教学上的主要表现就是教师向学生连续性地提问,使前一个问题作为后一个问题的前提,后一个问题是前一个问题的继续或结论。这样,每一个问题就成为发展学生思维的阶梯,多个问题就形成一个问题链,使学生在明确知识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获得知识的理性认识,从而使思维能力得到更大的提高。例如:讲授“地中海气候”,引导学生在观察《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时,可向学生分别提出这样一些问题:①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哪些地区?②为什么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③具体有什么样的气候特征?④这样的气候条件发育什么样的植被?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的思考步步逼进、层层深入,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   横向思维就是启发学生从已有的知识中去思考与之类似、相关的问题的一种方式。横向思维的连续进行,可以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实现思维的“迁移”。所谓“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说法,正是这各种“迁移”的体现。在横向思维中,可以从两方面入手:求同和求异。求同,即引导学生关注现象的共同点,从不同的现象中寻找所包含的共同本质和规律。例如:地形雨,锋面雨,对流雨等,虽降水的形式不同,但其产生降水的根本原因都是由于暖湿空气在上升过程中,随着气温的降低其中水汽冷却凝结所致。求异,即引导学生关注现象之间的差异,分析已知与未知之间的矛盾,揭示现象与本质之间的差别。这是一种比较高级的、往往带着强烈的创造精神的思维。例如:英国与日本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差异的比较,可以让学生知道环境和经济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很明显,求异思维给学生带来的思维空间远远超过求同思维,它有利于思维更好地发展。
  (2)按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发展规律进行思维。物质的运动和变化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地理事物或现象也是如此,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来认识这种规律。如我国五、六十年代对“北大荒”的开发,使它变成了“北大仓”这一现象,我们如何去看呢?从当时社会现实看,它为我国提供了大量的粮食等农产品,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从现今生态环境方面看,这里原始湿地﹑林地被破坏了,野生动物失去了理想的栖息场所甚至濒临灭绝,气候也不断恶化,水土流失加剧。1998年发生的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水灾害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保护原始生态环境,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才是我们唯一的出路。
  (3)充分利用地图,提高思维深度、潛力。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差异性,可表现在不同的地图上。地图是地理教学中不能分割的信息载体,特别有利于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综合发展。因此,要充分利用地图,引导学生认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培养思维的深刻性。要在专题地图的制作上为学生开拓思维空间,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由此及彼、举一反三,发展思维的创造性。如以同一纬度不同地区作比较,教师指导学生分析阅读各专题地图,进行以下思维活动:赤道、南回归线、南纬40°纬线通过非洲、南美洲、澳大利亚大陆的位置?各处在什么气压带、风带?沿海有哪些洋流?海陆位置、地形及洋流对气候有何影响?各大陆分别以什么气候类型为主?哪些反映出地带性分布、哪些属于非地带性?最后得出非洲、南美洲、澳大利亚气候的主要特征。
  总之,脑对地理事物和现象所进行的由表及里的本质属性的概括。地理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生调整自身学习习惯,独立自主地学习地理,提高自己的地理应用能力。在深刻理解人地关系、认识当前环境问题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初中地理新课程教学法》常华锋主编(2004年3月);
  (2)《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沈德立主编(1999年6月);
  (3)《中学地理教学法》曹琦主编。
  (4)《培养地理思维能力途径的探究》瞿道峰 赵延珍
  (5)《浅谈地理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龚鹏
其他文献
作文教学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尽管新课改课程已实施多年,但升学考试的压力,教师评优、晋级的激烈竞争机制迫使教师寻找捷径考出高分。故作文对学生只能是一种痛苦,一种折磨,而老师在作文教学上面下了很大的功夫,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可见,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更是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生活认知
期刊
中学时期的体育,是整个人生的关键环节。因此,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就应受到良好的体育教育。在体育课上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良好的锻炼习惯,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塑造学生健康体魄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一、增强学生的体育兴趣和自我锻炼意识  通过体育教学使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极大的热情和兴趣,明确体育对增强体质和培养
期刊
一、造成学生听力困难的几个因素  (1)对于英语的基础知识不熟而造成理解上的困难。如对于英语单词、词组、动词的过去式了解不深等。  (2)学生自身的语音素质不高而造成理解方面的障碍。如对单词的发音:bad-bed, sheep-ship, beat-bit等词语。  (3)英语发音语速上的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在语速较慢的情况下,听力材料与学生的语言水平相当,学生的听力一般不会出现问题,但当语速
期刊
阅读伴随着人的终身,在阅读中能美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素养,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途径,因此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有这样的阐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情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就要求阅读教学要改变原有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以及“以教师
期刊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和汉语一样,學好它需要大量地阅读,大量地写作,大量地听力和口语训练,将自己置身于一个英语的环境中,提高自己的听、说、读、写能力,四者之间不能缺掉任何部分,相互依存,培养好自己的语感。从总体来说,英语学习可以分为语音、词汇、语法三大块,他们之间互相联系,交织在一起。  语音主要通过结合词汇牢记一些普遍规律,平时训练中注意随时记下特殊字母或字母组合的发音,对初中阶段出现的词汇能正确拼
期刊
学过外语的人都知道,最先要过的一关就是背单词。对于英语学习来说,词汇学习是基础,单词如果记不住,就无法连词成句,更谈不上运用英语去与别人交流。英国著名语言学Wilkins曾经有过一段名言:“没有语法,人们不能表达很多东西,然而要是没有了词汇,人们则无法表达任何东西。”。  如果掌握了一定量的词汇,借助于肢体语言等其他手段,就可以直接交流了。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并没有对这个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
期刊
上课开始,我准备了三个能敲出声音的物体,木盒、喝水的茶杯和一个小鼓。老师:请同学们把眼睛闭上,老师用细棍棒敲击其中任意一个,看谁能分辨出来是什么物体发出的声音?学生情绪高昂,在觉得物理课好玩的同时,也爱做这样的游戏!实践证明,学生的判别能力是过关的。老师问:声音是用什么器官来感知呢?学生答:耳朵嘛!  很简单的道具,很普通的声音,最基本的问题,道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效果明显,导入课有质量!  教学
期刊
摘要:语文的综合性学习,不同于简单的照本宣科,它是一种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和直接体验,把培养学生个性作为基本目标的一种课程。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推广,相信语文的综合性学习会收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将从教学的必要性,教学原则,教学策略和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四个方面来阐述小学生高年级语文学习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 语文综合性学习 教学  一、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的必要性  (1)小学语文综合性学
期刊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既是传授知识的认知过程,又是开启学生心灵的情感过程。情感教育在从知到行的转化过程中起着特殊而又极其重要的中介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师生双方建立良好的情感交流系统,则极容易完成教学目标,反之,如果双方感情交流出现障碍,则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的完成。因此,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是提高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的有效方法。那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如何做到教学与情感教育
期刊
摘要:为切实提高农村中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笔者从开放实验室的前提,开放实验室的细则,开放实验室的课题来源,开放实验室的思考和开放实验室必须坚持的原则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农村中学 开放实验室 提高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手脑结合是创新教育的开始”[1],而实验是手脑结合的最佳途径,所以开放实验室,重视實验教学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