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5df45sd6546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伴随着人的终身,在阅读中能美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素养,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途径,因此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有这样的阐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情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就要求阅读教学要改变原有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以及“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阅读教学,建立起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以及自己对以往阅读教学不断反思的情况下,我尝试着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阅读教学改革:
  一、创设良好的阅讀氛围
  我所在的学校每天都安排有早读课(四十分钟)。早读课上,我从不占用时间讲课,而是让每个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用心自由阅读。早读课成了学生的阅读天堂。每节早读的最后五分钟,我都会安排学生(轮流)推荐一篇佳作(课本内外均可),并陈述推荐理由。这是每天早读最令学生期盼和心动的时刻。即使在课堂上,我也尽可能让学生多阅读。
  二、学会质疑,大胆提问
  学生在充分的阅读中一旦形成了自己的阅读感受后,自然会提出很多问题。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之门的钥匙毫无疑问地是问号”。问题是思维的向导,当一个人有了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会激起求知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将改掉以解决阅读卷上关于文本的几个问题或老师提的问题为主的教学过程,重视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难,鼓励他们大胆提问。同时注意引导他们由提一些不着边际、鸡毛蒜皮的问题过渡到围绕文章主要内容提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有了问题,学生自然会急于寻求问题的答案,这就充分调动了学生探求真知,继续学习的积极性。对于问题,不急于分析、解答,也不马上进入讨论中,而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再进行阅读,“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当然,由于学生的个性特征、情感体验、家庭社会背景的不同,对同一事物自然会有不同的感受,因此我们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让学生能够尽情地发表自己的想法,可让学生在文中深有感触的地方作旁注,写上自己读后的感受、想法,或是发表议论。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同时得以锻炼。
  三、提倡个性化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确实如课标中所说得那样,我们面对的学生存在很大的差异。有的学生基础太差,字认不全,句读不懂,更不用说理解文意了;有的学生可能读完文本之后就能从文中提取信息,从整体上感知文意;更可能有一些能力超强者能从语言、内容、结构、写法上赏析评价文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指导自己的写作。所以我们在阅读教学中不应忽视学生的这种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要因生制宜。让能力较差不知从何读起的同学,能做到对文本进行以认读为起点的理解性阅读;能捕捉信息、整体感知的同学做到以质疑为核心的研究性阅读;能赏析评价的同学做到以借鉴为目的的欣赏性阅读。
  个性化阅读是建立在学生大量阅读的基础上的。然而,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特别强调对课本上文章的精讲精读,结果使学生的阅读视野变得狭窄,对阅读失去激情。因此,教师要千方百计把学生的阅读视野引向课外,引向一个更广阔的空间,加大课外阅读量,鼓励学生读有益的书和各种报刊杂志,鼓励学生在网上阅读,学生从中获取丰富的精神养料,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从而提高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进而提高语文的素养。
其他文献
摘要: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学英语课程整合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结合目前中学英语教学现状,归纳了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学英语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中学英语 课程整合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要求: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
期刊
初中生物教学从基础入手,阐释了人体各个系统的知识。对于初中生来说,通过学习,能够系统地了解到生命细胞发展为生命个体的全过程。这其中,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建立起学生的生命意识,热爱生命,关注自身健康。如在教学《消化系统》时,针对学生暴饮暴食,挑食爱吃零食的问题,我从消化系统的知识讲起,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的渗透:要想科学营养,就离不开营养物质,而食物究竟为我们提供了哪些营养物质呢?学生经过学习了解到包括
期刊
青少年时代的阅读能使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充实素养,又能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有所提高,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因而青少年时代的阅读对于他们一生所走的道路起着不容低估的作用。既然课外阅读有着这么重要的作用,那么我们理应关注青少年的课外阅读。但是从总体上看,这方面的情况尚不能令人满意。当前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存在着四方面的问题。  一、中小学生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  当前中小学生中尚未形成“读好书,好
期刊
在新课程改革之际,研究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势在必行。语文教学就是通过启发、熏陶,用情感交流的方法,让学生沉浸在饱含情感的文章之中,接受道德情操的陶冶,美好心灵的净化,从而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一、课前,挖掘课文中的情感因素  语文教师在备课时,要反复阅读教材,认真品味文章的情感,自己先去触摸文章的灵魂,感受文章反映出来的情感和情景,提取文章的情感因素,以备在课堂教学中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教师才能
期刊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场所。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无论是在传统教育模式下,还是在现在的多媒体教学条件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终能否获得良好的成绩,关键还是要看其对待学习的自主性和自主学习能力。没有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愿望和能力,再好的教育资源和手段、学习方法与策略都无济于事。因此,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现代化人才的关键所在和当务之
期刊
文本解读有三把金钥匙,即咬文嚼字、丰富链接和文学浸润。借助这几种方法教师能够把握文本的精髓,能在课堂教学中高屋建瓴、深入浅出、得心应手地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心灵的沟通。能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丰富想象力,把学生吸引到作品的意境中,使之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唤起学生的共鸣。  一、咬文嚼字去细读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中语言文字的分量很
期刊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即提高教学质量,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对体育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和新挑战。我认为,我们中学体育教师一定要将新理念、新认识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强化课堂教学,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采取相应对策。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其教材新、容量大、课时紧、要求高,需要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特点也日益突出,课堂教学作为新课改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学生发展的最关键的中心环节。必须培养、引导
期刊
作文教学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尽管新课改课程已实施多年,但升学考试的压力,教师评优、晋级的激烈竞争机制迫使教师寻找捷径考出高分。故作文对学生只能是一种痛苦,一种折磨,而老师在作文教学上面下了很大的功夫,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可见,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更是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生活认知
期刊
中学时期的体育,是整个人生的关键环节。因此,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就应受到良好的体育教育。在体育课上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良好的锻炼习惯,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塑造学生健康体魄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一、增强学生的体育兴趣和自我锻炼意识  通过体育教学使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极大的热情和兴趣,明确体育对增强体质和培养
期刊
一、造成学生听力困难的几个因素  (1)对于英语的基础知识不熟而造成理解上的困难。如对于英语单词、词组、动词的过去式了解不深等。  (2)学生自身的语音素质不高而造成理解方面的障碍。如对单词的发音:bad-bed, sheep-ship, beat-bit等词语。  (3)英语发音语速上的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在语速较慢的情况下,听力材料与学生的语言水平相当,学生的听力一般不会出现问题,但当语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