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活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的习作个性化

来源 :知音励志·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bl1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 创造性表述的过程”。然而,近些年来我们的语文教育无限度地膨胀了公共话语的空间而大量鲸吞了私语的领地。公共话语充斥教材,哪怕是一丁点儿的个人私语也被强制性地解读成滚滚历史洪流裹夹下的公话。我们总是用社会历史的宏观叙事来压抑自我的真实感受。绝大多数的学生都养成了一种不敢说真话、不愿说真话和不会说真话的恶习。抒假情、说假话、写假事,已成为一种风尚,还美其名曰:“虚构”。潜移默化当中,泯灭了自我,泯灭了个性精神,愈来愈“伪圣”起来,虚假起来。小学生刚刚接触写作,就像刚学步的孩子,走得摇摇晃晃,容易摔跌打滚。那些在父母呵护下学步的孩子虽然最后走的稳稳当当,但动作往往没有靠自己摸爬滚打学会走路的孩子来的灵活敏捷。小学生习作也应该像小孩“自由学步”一样。让学生自由习作以培养学生的习作个性化。
  【关键词】学生;生活;实际出发;习作
  1 放低要求,从说话开始。
  习作教学长期以来手“文以载道”的传统观念的影响,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在表达上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不切实际的要求。然而評价学生的习作亦是在此基础上。所提的要求一个也不能少,要求写什么就得写什么。绝不允许出现“材料不典型”“中心不明确”“主题不深刻”的现象。把这作为衡量学生习作的最高标尺。习作始终在一个“宏伟”、“庄严”、“崇高”的主题控制下,不能越雷池半步。学生刚学写习作,能写,愿写已经很不错了,本来都很幼稚的心灵,学得东西不多,你非要他注意怎样选材,怎样立意,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怎样突出中心,就好像栽下的树,都不知道能不能成活,你还每天去摇一摇,再拔高一点,再怎么有生命力的树也很难成活。实际上,小学阶段,初学写作时应大胆地“放,”让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想怎么写就怎么写,随意发挥,不拘一格,甚至可放低要求,从说话开始。小学生对讲故事、听故事是非常有兴趣的,把习作课上成说话课,让学生把所接触的一切、看到的、听到的、亲身实践及感受到的说出来更容易。同学之间的交谈、老师的讲课、父母的叮嘱、上学路上的风景、电视上的新闻广告、愉快的球赛、欢乐的节日、和同学们的争吵、心中的委屈、一次游戏、一次冲动、一次体验、一阵风、一阵雨、一张照片、一个过客、一次电话、甚至梦境、想像中的情境等都可以作为说话的内容。让学生把已知的信息通过说话进行加工整理,难道不就成了今后习作的内容了吗?
  2 善于表扬,建立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
  在习作教学中,师生应共同创设一个允许学生个性充分发展的空间,使学生在一个良好的氛围中保持一个良好的个体心里状态。为此,师生之间首先要有民主平等的良好关系,教师要善于保护学生的个性心理,尤其是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自尊心和自信心。师生关系越民主、越平等,越和谐,学生的个体意识就越强烈,个性化习作教学的人文环境就越充足,越宽松。对学生在习作中表现出来的个性化追求,即使暂时并不完美,并不成功,教师也要及时关注并继续寄予厚望,允许学生在习作个性化的发展进程中出现问题乃至偏差,而不要因噎废食。 表扬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写作。学生有了写作兴趣,就能顺利闯过些难关。如果我们对学生期望过高,教学求成心切,总希望学生进步快些,那就永远看不到中下层学生的点滴进步,不能及时对他们取得的进步进行肯定,更不会体谅这些学生难处,使其得到应有的指导。学生辛苦的劳动得不到关注甚至换来的是白眼,劳动者只好逃避劳动或者应付劳动。习作本来就是很劳神的一件事,对学生辛辛苦苦交上去的习作,教师多给一些表扬,又没有多付出什么,为什么就这么难做呢?这恐怕与老师习惯以自己的眼光来要求学生,习惯以报刊登载的范文的标准来要求学生有关。这实在是和学生过不去,也是和自己过不去。老师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做好的办法是多发现学生在写作中的点滴进步,与众不同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只有这样,写作教学才能收到最佳效果。
  3 寻找阅读教学与个性的切入点
  一个班几十个学生,其经历、性格、教养及写作水平各不相同;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写作能力发展的起点、潜力和追求彼此各异;然而他们的生活却都是丰富多彩而又各具特色的。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尽量面向全体学生,尤其是关注那些沉默寡言的学生,自卑感较强的学生,及时发现他们的个性心理,以合作与交流的方式倾听他们的看法。我们逐渐发现,环境影响不同,家庭背景不同,阅历喜好不同,思想成熟的程度不同,学生习作的个性化指向也明显不同。那些农家孩子对放牛、割麦、受稻子有话可说;城市的学生对电脑等一些电器感兴趣。有个男孩联系自己父母的实际,对下岗再就业滔滔不绝;有的同学一提起足球,简直就像换了一个人——了解了他们熟悉的生活,在以“我的生活”为话题的习作中,他们果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一个班三十多篇习作就像三十多朵鲜花各呈异彩。一次习作教学活动就激发起学生的写作欲望。这样的习作,因学生的个性差异而表现他们习作的个性追求。
  4 拓展学生的精神空间
  个性化的习作从何而来?不仅来自生活,更主要来自于阅读。阅读是积累生活的另一个重要的渠道。以往的习作教学只是片面追求习作的“量”的训练,而忽视了阅读的积累。有关心理学家经过长期的实验证明,学生自发地兴趣阅读,比经常性的写作训练对发展学生的习作能力更有效。提出了提高写作能力的中心任务是:使学生对阅读达到入迷的程度,从而自发地去阅读大量的文学读物。对我们的习作教学很有借鉴作价值。
  因此只有实现个性化的表达才能有个性化的人格,只有全体师生清醒起来,走出这个误区,才能真正使学生回归真实的自我,再现纯真的自我,从生活实际出发,培养学生习作的个性化,学生的习作才能是充满灵性、饱含真情实感的、个体独特心灵的展现。
  作者单位
  江苏省滨海县第二实验小学 江苏省滨海县 224500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