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绪言课”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fwy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大语文教学观出发,根据语文素养持续性发展的特点,我们不妨把初中三年的语文学习看成是一堂大课,那么初一新生入中学以来的第一堂课--绪言课,就是这堂大课的导入,其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因为积极的思维活动和良好的学习心向是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条件,上好绪言课,意义即在此。
  关键词:大语文观;教师风貌;语文素养;情绪高昂;智力振奋
  【中图分类号】G633.3
  一堂课能否成功,能否达到教学目的和要求,"导入"是一个关键环节。从大语文教学观出发,根据语文素养持续性发展的特点,不妨把初中三年的语文学习看成是一堂大课,那么初一新生入中学以来的第一堂课--绪言课,就是这堂大课的导入,其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因为积极的思维活动和良好的学习心向是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条件,上好绪言课,意义即在此。
  首先,上好绪言课,给学生以良好的形象定位,树立教师威望。绪言课是教师在学生面前的第一次亮相,教师的精神风貌、言谈举止、学识风范等都将通过这堂课展现在学生面前,教师的形象如何,直接影响着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感召力,也对以后的教学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以教师的"仪表"为例,教师在学生面前第一次亮相时的穿戴,最容易被学生感知。而对仪表这方面的价值判断又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教师其他品质如人格情操、学识水平等的判断。教师在绪言课上不注意自己的仪容仪表,那么日后想改变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将付出更多的时间。对教师"穿衣品位"的判断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对教师的态度,积极听讲和教学效果更是无从谈起。教育理论认为,能否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不仅取决于教师的学识、人品、才能等素质,在很大程度上更取决于教师与职业相符合的仪表风度。一个良好的形象当然还包括精神风貌、言谈举止等内容,教师要从这些方面尽情张扬自己的个性,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形象定位,教师的形象令学生耳目一新,为之一振,很自然会激发学生潜在的诸如向往、崇拜等心理,此时,教师已初步建立起了自己的威望,为下一步教学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上好绪言课,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激活师生感情,增强亲和力。根据心理学原理:教师与学生的心理相容程度越高,教学效果越好。传统的师生关系是垂直的、教育与被教育的"授--受"关系,教师以"主宰者"的身份维护自己的师道尊严。这种关系的弊端在于,给学生造成一种"恐惧"而使学生服从、守纪,自然影响着和谐的、生动的课堂气氛的形成,也阻碍了师生的自由交流,更谈不上亲和力。只有在和谐、愉悦、宽松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会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学习,才能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教育优势,让学生淋漓尽致地表现自己的才能,无拘无束的阐发自己的见解,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审美情感、思维创造等方面有所发展。
  一次绪言课上,我给学生讲过这样一段话: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地球在宇宙中出现是一重偶然,人类在地球上出现是另一重偶然,茫茫人海,你我大家走到一起是又一重偶然,在地球的一域,你我相聚,这是不是一个奇迹?"学生答:"是!""这叫什么?"学生答:"缘份""既然是缘份,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学生答:"珍惜这份缘份!"
  通过这一番问答,无非是向学生传递这样一种信息:我们是朋友,是平等的,心灵和情感是自由的。如果在这堂课能让学生真正大笑几回甚至更多,那就说明在建立民主、平等、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方面已具雏形,这不但是教师智慧的体现,更是全新的教育理念的成功实践。
  再次,上好绪言课,将学生引入一个斑斓的语文世界,激发学生兴趣。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认为:"不管你花费多少力气给学生解释掌握知识和意义,如果教学工作安排得不能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求,那么这些届时仍将落空。"学习的最好动机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带来的是积极的思维活动和良好的学习心向,而这是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条件。
  在绪言课上,应少讲理性知识,多讲感性的"文化",以期引起共鸣,激越其情感。生活有多大,语文教学的内涵便多大,可以说语文世界是个万花筒,要多角度多层面地展示给学生。以丰富有趣的知识为基础,以具有感染力的语言为媒介,充分展现语文的博大精深与无穷魅力。在教学实践中,我用两个问题切入,一是"什么是语文",二是"汉语文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在将第一个问题抛给学生之后,如一粒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有的说语文是语言和文字,有的说是语言和文學,有的说语文是生活中的交际工具。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语文既是一门工具性学科,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又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引导人们做一个好人。第二个问题:我们汉语文,有着悠久的历史,他负责载着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负载着光辉灿烂,浩如烟海的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举日、月、旦等字讲"六书";借楷行隶草讲独一无二的书法艺术和天下第一行书;引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讲汉语文的优秀典章......学生听得如醉如痴,兴趣之火便悄悄点燃。
  最后,上好绪言课,指点学习方法,树立正确的语文观。学习方法是第一位的,如果方法不对头,哪怕你花费的时间与精力再多也难见成效。对于初一新生来说,无论从知识还是从思维上,从小学语文到初中语文都是一个质的飞跃,只有教给他们正确的方法,才能保证今后语文学习的持续发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差的教师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揭示真理",这都说明方法比知识更重要。
  要学好语文,无非要解决两大问题:一是能够领悟别人说得话(也包括写的文章),一是会说好自己的话(包括写好自己的文章)。学好语文的方法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即"一个身子,两个翅膀"。"身子"指课堂学习,这是学好语文之本。教材所选作品都是值得认真研读的,对提高文学素养有很大帮助。"两个翅膀"一为课外阅读,一为社会实践。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在于博采众长,拓展思路,社会实践的重要性在于观察体验,积累素材。这两翅是学好语文的腾飞之翅。通过这一形象地比喻,学生便从宏观上把握了学好语文的要领,树立了一种正确的大语文观。
  绪言课的意义,在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初步了解语文学科的本质,明确语文学习的目标和方向,为学生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铺路搭桥。一堂成功的绪言课,其实就是为中学语文这堂"大课"做了个精彩的导入,有了精彩的"导入",那么成功的"一课"的实现,其实只是时间问题了。
其他文献
摘 要 简·亚当斯(Jane Addams)与约翰·杜威(John Dewey)两者都是美国伟大的教育思想家,他们的教育思想对美国教育事业和工业化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至今也仍然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对简·亚当斯(Jane Addams)的教育思想与约翰·杜威(John Dewey)的教育思想比较研究,旨在为国内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论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简·亚当斯(Jane Addam
近年来,随着各种新技术的层出不穷,土木工程建筑在施工作业中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但与此同时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较为明显.下面文章则重点从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及创新方面
本文对用 Z—80单板机实现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 DDC 控制进行研讨。论述该系统硬件和软件的设计方法,并对系统试验及其系统稳定性作了分析。 In this paper, the use of Z-80
本文介绍一种精密谐波齿轮减速器的结构、啮合参数计算和优化设计。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structure of a precision harmonic gear reducer, meshing parameter cal
【摘要】 理实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是落实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是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力度,是学校最根本的基础建设之一。本文在探讨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现状的前提下,以我院数控专业一体化教师培养经验为基础,论述了一体化教师队伍培养的理论及方法、途径,并结合实际培养经验提出"政策引导、教学改革与教学管理、拜师结对、赛教驱动、校企合作等"的培养、提高模式,为促进理实一
本文介绍了微机控制大型电子记分牌的设计要求,提出了采用北极星微型机实现控制的方法及其接口电路,并简述了实现输入光电机图形和发送灯光图形的方法。 In this paper, the
一个建筑的完美施工完成包含着对该建筑的装饰设计这一部分的因素.建筑装饰所需的材料无论是性能上的足够达到标准,还是外观上通过设计会形成最佳的观赏程度,都是在这一流程
论文摘要:中国传统诗歌阅读和教学讲求感悟,感悟依靠的是长期积累和先天悟性,感悟方式方法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本文主张将感悟过程分为可操作、可复制的悟前解、解后悟、悟后解、悟后悟四个阶段,从而将感悟教学发展为悟性思维的培养,从而促成传统古典诗歌教学的现代转化。  关键词:古典诗歌;教学;悟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650  诗歌教学过程就是引导学生进行诗歌阅读和鑒赏的过程,诗歌阅读和鉴赏既要"入乎其内"
城市桥梁在建设过程中会遇到非常多的约束条件,这就要求桥梁建设不能按照最理想的方式进行施工建设,在工程设计阶段,就应该将施工的工艺、工法考虑清楚.桥梁上部结构跨越铁路
近年来,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中,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建筑方面的节能减排尤其受到关注,尤其是在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采暖通风方面.在建筑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