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尔塔拉诗篇(组诗)

来源 :绿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lphi_quak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勇,新疆作家协会会员。迄今在《诗刊》《星星》等多家报刊上发表作品400余首(篇),作品入选《新疆60年名家名作·诗歌卷》《2016中国年度最佳散文诗》《中国年度优秀散文诗》《2014中国年度散文诗》《绽放的新疆·献给新疆60年的盛典》等选本。
  赛里木湖
  三十年,五十年,或者更久,我走近你
  一如王维走近辋川,梭罗走近瓦尔登
  加里·斯奈德走近山水禅宗
  博尔赫斯走近图书馆,走近小径交叉的花园
  五十年,三十年,或者更短,你将遗忘我
  就像花朵遗忘蜜蜂,诗篇遗忘作者
  我是你游走的敖包,移动的卡伦
  你是我随身携带的一片水域、一帧灵魂的风景
  你的山根、水系、云幔、草衣、蹄槌
  我的远徙、遗落、惩戒、救赎、漫游
  纠缠在一起,注定缔结一份前世的缘分
  从昏蒙和幽暗的历史的额头
  滴落的一滴丰腴的幽蓝
  从天山逶迤的身躯铁青的骨骼
  涵养的一汪清幽的高冷
  你,泊在天山的臂弯里
  成为蓝天的拱门、雪峰的胸饰
  “山脊梁上的湖”,脸上写满“祝福”
  在迎来送往中,成为离人挥别的手帕
  贬谪官员、文人骚客、差役、商贾、流民、草寇
  在变幻的光影中,成为过往
  多少次,我驻足你面前
  思接千载,心游万仞,念天地之悠悠
  高处不胜寒,而众生俱往
  只为一睹你的容颜和风采
  你这大西洋的最后一滴眼泪
  一袭蓝色的披风,拂动我翻滚的思绪
  你的前世今生,你的流年碎影
  如琥珀沉淀在岁月的年轮里
  你的冰肌玉肤,你的绰约风姿
  如不老的传说镌刻进我的记忆
  你从浪漫的神话里溅落
  又从地质学家的考证中呈示谜底
  你从历代贬谪的文人墨客的诗文中消隐
  又从古老游牧民族的传唱里显现
  自一张嘴到另一张嘴,像磷火
  划过亘古荒野的寂静
  几亿年前的浅海底火山岩勾出你的轮廓
  在喜马拉雅山隆升的震荡中留下
  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的影子
  幽暗的地脉,你和喜马拉雅山联成姻亲
  混沌初定,你一脸的懵懂和茫然
  等待生灵走近你、解读你
  天山北麓,铺开天苍苍野茫茫的辽阔
  塞种、月氏人来了,乌孙、悦般人来又走了
  马群来了,牛群来了,羊群来了又走过
  博尔塔拉,银灰色草原成为游牧之地
  柔然、高车人来了,嚈哒、突厥人来了
  在这里跃马挥鞭,腾起烟尘
  “乳海池京邑,双河沼帝乡”
  唐太宗李世民写下《执契静三边》
  給这片远天厚土留下诗篇
  瑶池都督府、北庭大都督府
  出塞的使节旌幡猎猎
  官道上马蹄嘚嘚,信使往来如走马灯
  双河都督府,金牙军环侍你周边
  马背上的大汗,率军西征,挥鞭向西
  铁骑劈开塔勒奇达坂通道
  他们是否惊扰了你恬静的睡梦
  那一年秋天,长春真人丘处机
  前往中亚谒见成吉思汗,称你为“天池”
  那一年,朝见大汗的小亚美尼亚王海敦一世
  从和林返国途中经过你
  记录下:“过色特阔尔海泽,言乳海也”
  那一年春天,从张家口西迁的察哈尔官兵
  在你的周边驻防屯田,操兵骑射
  那一年夏天,从伏尔加河流域东归的土尔扈特部
  满怀伤痛回到祖国的怀抱
  江湖咫尺,水光山色,堪慰平生
  庙堂高远,晨钟暮鼓,迎送过客
  1959年,18岁的父亲加入浩浩荡荡的支边大军
  从江南一路西行,在西北边陲小镇
  集体企业,做了主人
  钉皮鞋、做毡筒、熟羊皮、擀毡子
  一生木讷、拙朴,对生活没有太多奢求
  迟暮之年,竟向我提出要去看看你
  羽毛未丰啊,对老人这小小的愿望
  我却不能实现,只能愧疚于心
  68岁,父亲死于疾病,一片江南的叶子
  飘逝塞外,归根的渴望永远枯萎进坟茔
  从此,年年我来看你,是在替父亲还愿
  生活的沉重,要在你这里化繁为简
  尘世的污浊,要在你这里心灵澡雪
  科固琴山、岗吉格山走累了
  在这里相遇,达成默契
  共同守护你处女般恬静的雍容
  你独自泊在这片恍若飘然世外的净地
  透着仙风道骨,随意裸呈蓝幽幽的魅力
  蓝色的心境,蓝色的思绪,蓝色的呼吸
  你的三台古驿、松头雾瀑、克勒涌珠
  你的天湖宝顶、金花紫卉、净海光影
  你的科山松、点将台、情人岛、赛北堡
  你的契妲与雪得克的凄美传说
  你的“西来之异境、世外之灵壤”
  成为众生肉体的净身池、灵魂的放飞区
  洁白的雪峰、墨绿的松林、青碧的草原
  游动的毡房、散落的羊群、飘香的牧歌……
  四季的画卷尽收你的眼底
  尘世的喧嚣吐纳于你的胸间
  天地灵气,人间烟火,滋养着你,丰富着你   你的淡泊宁静、清澈深邃、圣洁典雅、如梦似幻
  洗去了多少游人的慵倦和烦恼
  涤荡了多少过客喧嚣的灵魂
  面对那些随口抛掷而来的廉价赞美和惊叹
  你以沉默回答了所有轻薄的疑问
  一年年,我如约来到你面前,朝拜你
  游目骋怀,倾听你的呼吸,大地的心跳
  抚古思今,感受岁月沧桑,你不变的容颜
  我惊讶你“插天绝壁喷晴月,擎海层峦吸翠霞”的瑰丽
  我醉心你“四山吞浩淼,一碧拭空明”的壮阔
  我痴情你“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的朦胧
  我欣赏你“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的变幻
  我品味你“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悠然
  我追逐你“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的自由
  在你的怀抱,我让动词奔跑、名词命名、形容词
  镀亮你的明眸、数词清点牛羊和花朵
  我让虚词飞翔、连词联结你和我
  在你的面前,肉身轻盈,俗念顿消
  冥冥中一种神秘的力量重新回到我身上
  你是我随身携带的一片水域
  一如叶芝倾心茵纳斯弗利岛
  杜甫倾心家书,李白倾心美酒,东坡倾心明月
  我倾心你这滋润灵魂的圣洁玉液
  面对我的倾诉,静默如初呵,赛里木湖
  你“听也不听,脸上犹自泊着宁静神秘的微笑”
  阿拉套山
  古老突厥语中的“花色”之山
  绵延如龙骨自西向东横亘
  天山支脉,国界分水岭
  穹庐的山墙,草原的屏风
  与科固琴山遥遥相望,共同守护
  飘带似的博尔塔拉河谷
  山脚之上,依次是
  岩石的肌腱、逡巡的鹰、雪线、云朵、长生天
  山脚之下,依次是
  丘陵、灌丛、草场、湿地、河流
  沿河而居的村落、牧业点,阡陌纵横
  白杨环绕家园,鸽群盘桓屋顶
  炊烟缠绵,小巷幽深
  春天,雪线上升
  雪融水从山脚下汇入
  阿尔夏提河、哈日图热格河、博尔塔拉河……
  万顷良田在水声中闪闪发亮
  夏天,牧场上滚过一波波畜群
  放牧人驱赶畜群发出慵懒的吆喝声
  秋天,大雁列队南飞
  鹅喉羚在山腰眺望
  河水清浅,霜染枯草,秋风劲吹
  转场的牛羊下山,牧道上腾起一股股烟尘……
  冬日,火焰退回内心
  披雪的阿拉套山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几缕轻纱似的云,如哈达缠绕在山襟
  风景在远方,生活在近处
  游走在阿拉套山下的人
  埋头尘世的生活
  死后葬在山脚开阔的台地
  与亲人、冤家比邻而居
  与人间保持糾缠不清的联系
  而一只风干冻僵的豹子
  孤独地留在在雪山上,充满悬念
  那是海明威笔下的非洲
  乞力马扎罗雪山的另一个场景
  都拉洪草原
  天山,摊开一条神秘的掌纹,
  露出婆罗科努的一块平缓台地
  一小片秀色草原
  成就了巴音阿门肩胛上的观景台
  鹰的家园,云的巢穴
  树的营地,泉的源头
  白石头上神秘的岩画
  绿草地上滚动的畜群
  两条崎岖的栈道通向这里
  犹如天堂的窄门
  海拔两千米
  土尔扈特部落的后裔
  在这里经营
  自给自足的牧业
  几匹枣红马,几头花斑牛和
  一群洁白的羊
  在一平方公里的草地上
  来回游移,修剪着景色
  栖居在这世外仙境
  丰美的草、甘甜的泉
  催生了牛羊的肥膘和奶水
  黛青的杉林
  托起耀眼的雪峰
  滑翔的苍鹰
  提升晕眩的视野
  山野中的凡尘
  凡尘外的温馨
  几抹细雨擦亮阳光的竖琴
  几缕烟云拉长飘渺的岁月
  环绕的杉林
  可是先祖汗王的长髯
  拴住了风暴拴牢了马群
  厚实的草地
  可是先祖汗王的衣袍
  绣上了牛羊绣出了诗意
  蒙古包是温馨的家
  炊烟描画生活
  奶茶熬浓亲情
  羊群融入烟云就成为
  流动的烟云
  烟云栖落草地就成为
  漫步的羊群
  夜晚,圆月的锡纸片
  贴在杉树梢头
  为悠远凄婉的马头琴曲子
  营造出诗情画意
  哦,都拉洪
  一袭迎风飘动的披肩
  一片展翅欲飞的绿毯
  我宁愿是一滴跌落的雨珠
  一粒俯视的星星
  几声押韵的虫鸣,追寻
  梦幻般的星光大道
  哦,都拉洪,今夜
  请让你的芳名
  还原“温暖”这个词
  一遍遍擦拭我蒙尘的心境
  请让我蜕变为一株
  谦卑的小草,随一片魔毯
  载着的蒙古包、畜群、牧人
  凌空飞去
其他文献
王信国,作品散见于《西部》《芳草》等杂志并入选《中国小说家代表作集》《中国年度散文诗》等选本,曾获中国当代小说奖、中国散文诗天马奖等奖项。现居新疆博乐。  河流不紧不慢叙述  故乡,在一本书里模糊  发黄的泥土上,一头牛很具体  一头牛以劳动的名义  扶起匍匐的村庄  老榆树站在记忆里,想说些什么  又把心事托付  一片片葉子讲述  河流不紧不慢叙述  一把古琴打开时光的壳  一盆盆吊兰用碎花在朝
期刊
赵希斌,黑龙江人,网名洛阳剑影,1962年4月生,大学毕业,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在《诗刊》《星星诗刊》等多家刊物重点栏目发表诗作百余首(组)。曾探索“科学诗”写作,有组诗《数理化中的诗》在《神剑》杂志重点栏目推介并刊发评论。现居洛阳。  手持明镜的人  手持明镜的人 故意让我看见  他的高度 以及菩萨心肠  不断变换角度 让万物消长 周而复始  他只通过四季一遍遍拂去尘埃  在等
期刊
朱怀金,笔名怀金 。1969年6月生于南阳邓州,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先后任教师、记者、编辑。作品散见于《诗刊》《诗神》《诗选刊》,香港《当代诗坛》,美国《橄榄树》,韩国《月刊文学》等刊物。部分诗作被翻译为英语、韩语、泰语、世界语。诗歌入选《河南文苑英华》(诗歌卷)、《2015年度全国诗歌精选》等多个选本。出版诗集5部。中国作协会员,现居洛阳。  君特·格拉斯的羽毛手绘  一枚羽毛,他可能想飞,他属
期刊
余子愚,本名余来水,生于1986年,洛阳日报社记者。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诗歌学会理事,洛阳文学院首届签约作家。著有诗集《我不能轻易说出那些美好》《春风吹》。有诗歌、散文、小说、评论等作品发表,诗歌入选《2013年中国诗歌精选》等选本,获奖若干。  现实书  雨在城市的边缘降落  像洒水车悄无声息地工作  一个小时,从市区到县城  又一个小时,从县城到市区  古人骑毛驴,要走上几天几夜  翻山
期刊
闫平,新疆作家协会会员,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祖籍山东文登,现居新疆博乐市。作品散见于《西部》《绿洲》《伊犁河》《新疆日报》《新疆经济报》等报刊。著有《迎着太阳微笑的湖泊》《神秘的怪石峪》《天山女儿红》《蓝色千纸鹤》等长篇小说多部。  那天在我的林子里  跑进了一头  披着一身花袄的小马鹿  太阳下山了  夜色的脚步显得匆忙  每一条回家的路都很陌生  我的盛情挽留不住  马鹿妈妈的声声呼
期刊
【摘要】大众审美文化视野中,大学审美文化不仅要传承其优良的理念和价值,也要与时俱进,对其不足加以构建与完善。当代大学审美文化一方面要传承其人文性、引领性的理念,同时要在实践的基础上,构建创新性与超越性相结合、以追求和谐美和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的理念,还要在传承大学审美文化的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基础上,构建具有人文价值和社会责任感的价值观。  【关键词】大众审美文化;大学审美文化;理念价值;传承构
期刊
8月18日下午,大型电视访谈节目“8+1对话:资源型城市的绿色转型”在七台河广播电视台一楼演播大厅举行。由中国供销合作社监事会主任诸葛彩华,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刘东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部研究室主任、副巡视员、研究员周宏春,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王东明,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常务理事、教授黎祖交,中共七台河市委书记马志勇,黑龙江省林业厅副厅长张学武,中国演员工作委员会副会长、
期刊
5月17日,“吴重生诗歌作品朗诵会暨研讨会”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来自全国各地文学、出版、新闻界的200多名知名人士以诗的名义相聚,朗诵并研讨吴重生诗歌作品,共议中国诗歌复兴的话题。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阎晓宏,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吉狄马加,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作协原副主席陈建功,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郭运德等领导出席了活动。吴思敬、张清华、霍俊明等诗歌评论家对吴重生的诗歌作
期刊
陈泽刚,祖籍湖北十堰市,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出生于新疆兵团第五师,系兵团文联签约作家。1987年开始发表作品,迄今在《天津文学》《萌芽》等报刊发表作品300余篇(首),诗歌收入多种选集。  一个人的雪地  漫无边际的荒原  落雪 纷纷扬扬  依依远去的夜晚留驻  背影凝成辉煌而壮阔的画面  一个人的雪地是一种等待  所有的汗水都已启程  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就  哭泣的骆驼从荒原走来  又步入孤独的风景 
期刊
星期三下午,我逃学回了家。我没有脸面在学校里待到放学铃声响起来。这些日子,妈妈即将带着我和爸爸嫁给朱友谊这件事情,开创了乌拉镇婚姻史上的先河,也让我们家陷入了全镇人们唾沫汇聚的漩涡中。路上,悬铃木的叶片已经枯黄,一眼望去,满大街全是秋日萧索的景象。斜挎在左肩上的帆布书包不断拍打着我右边的屁股,像幸灾乐祸的人们发出的笑声。我感觉如果再这样被这些笑声拍打下去,我的屁股肯定会被他们笑得发肿。我赶紧加快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