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液萃取前后原油中酸性化合物组成的高分辨质谱分析

来源 :分析化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khe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改进的碱液萃取方法分离杜巴原油中的酸性化合物(主要是环烷酸),通过高分辨质谱分析萃取过程中不同组分酸性化合物组成,以研究碱萃取前后酸性化合物的分布与组成特征。实验结果表明,电喷雾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高分辨质谱(ESI-FT-ICR-MS)是分析原油中酸性化合物的强有力的手段;酸性化合物分布于碱萃取前后的各个组分中,但其组成有明显的差异,碱液萃取出的石油酸主要是相对分子质量小于500的酸性组分,增加反萃取溶剂的用量和极性有利于脱除萃取物中的非碱性氮化合物,对石油羧酸的组成影响不大。
其他文献
环糊精与纳米材料的结合已经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在半导体纳米粒子领域里,已有一些文献报道。本工作中,研究了离子与环糊精修饰的量子点的相互作用,期望发展新的离子识别体系。
研究表明:控制溶液pH4.0,在SCN^-存在下,Su(Ⅱ)被硫普罗宁分子中的巯基(-SH)还原生成的Cu(I)与SCN^-形成CuSCN白色乳状沉淀。该沉淀能被浮选在异丙酵/水两相界面之间。通过测定溶液中剩
期刊
环境中的痕量锌进行分析和测定对于生命科学,环境污染与防治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挥发化合物-原子荧光法测定痕量锌的方法受到了分析工作者的关注。本研究主要研究了有机试剂对
将处理好的玻碳电极浸入到2.0mmol/LFeCl3+2.0mmol/LFe(CN)6^3-+0.10mol/LKCl+0.10mol/LHCl溶液中,在0.40V(vs.SCE)下恒电位沉积120s,将电极取出用水洗净,再转移至0.10mol/LKCl+0.10mol/LHCl溶液中循
微波等离子体炬是继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等离子体光源。等离子体形成后直接裸露在外界环境中,在外管中通入屏蔽气体可以保护等离子体并提高等离子体的
尽管量子点与传统的有机荧光染料相比,具有许多明显的优势,但是常用的量子点中通常含有重金属CD2+,它对生物体的毒性比较大而且会造成环境污染。本研究利用琉基丙酸(MPA)为稳定
构建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线形范围宽等优异特性的生物传感器是分析化学领域的永恒目标。同济大学化学系田阳研究小组报道了基于金/针状二氧化钛纳米(Au/TiO2)复合膜的细胞色
以1,10-邻菲啰啉-5,6-二酮(phendio)修饰碳糊电极为工作电极,在0.05mol/L HAc-NaAc(pH4.74)电解液中,于-1.30V(vs.SCE)处Cd^2+以Cd-1,10-邻菲啰啉-5,6-二酮络合物的形式吸附到电极上
建立了一种快速、简便的分离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的方法,尼龙膜经壳聚糖改性后,以木瓜蛋白酶为配基制备了一种新型的蛋白质分离材料,并研究了此分离材料的物理及化学性能。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