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来源 :学前教育(幼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verneverla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普通的工作日,我突然收到园长发来的一段视频,视频中一位老师正扮演花仙子与小朋友们互动, “花仙子留在了宕昌老师和小朋友们的心中”,园长说。看着视频,我的思绪又回到了在宕昌支教的那几天。
  支教第一天早上,是当地老师开展的公开课。一进入活动现场,我就被震撼了:原本计划一百人的观摩活动,来了两百多人,会场被挤得满满当当!宕昌老师展示了一节阅读活动《过生日——青蛙与癞蛤蟆》。材料丰富,内容安排紧凑多样,与五大领域的结合在阅读活动中都有体现,小朋友们也一直在参与。看课过程中,我发现我与当地老师在绘本与五大领域相结合的看法上是有一些不同的。我认为,虽然有些绘本可以结合五大领域,但无需在一个活动中都呈现。只需与绘本体现的突出领域相结合即可。否则内容太多幼儿难以全部接收;而且还会出现生拉硬拽,强行结合的问题。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全部教学内容,教师还会多采用封闭式问题,减少有利于激发幼儿思考的开放式问题,降低与幼儿的有效互动,结果导致幼儿很难进入到老师营造的阅读情景中去,无法达到期望的教学效果。
  我准备的支教内容是能与五大领域结合的典型绘本——《好饿的毛毛虫》,计划在绘本教学的经验分享活动中讲解绘本的作用、意义和价值,着重介绍《好饿的毛毛虫》与各领域相结合的几个典型教学案例。但看完公开课后,我决定调整自己的思路。
  通过我的展示课,我想让老师们体会对“绘本与五大领域相结合”的不同理解,会给活动设计和孩子体验带来什么不同。当天晚上,我首先调整了展示课的内容,突出了教师与幼儿的共读环节。我给自己设计了一个花仙子的角色,给小朋友们也赋予了绘本里的角色,让他们更加身临其境。还增加了背景音乐,让孩子们通过肢体语言,在游戏活动中自然地感受绘本的美好,并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绘本的理解。希望通过这样的调整,让老师们能看到一个绘本阅读活动与典型领域结合,并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的生动案例。同时,我還调整了题为《走近绘本,走进绘本》挖掘绘本价值经验的分享内容。根据当地的幼教现状,简化了绘本理论的说明,在绘本分类的基础上把具有领域典型性的绘本进行了专门介绍。为了更好地介绍绘本与典型领域结合的活动设计方式,我删除了《好饿的毛毛虫》与五大领域结合的案例,增加了一些具有领域典型性的绘本与相应领域结合的案例,让老师们能与自己的活动设计做对比。
  一晚上的辛苦没有白费。在第二天的展示课中,我扮演的花仙子与幼儿扮演的毛毛虫共读绘本,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很高,教学效果良好。在下午的绘本阅读分享活动中,由于所举教学案例生动,可操作性强,也收到了很好的反馈。通过示范课和讲座,老师们对绘本与各领域结合有了更丰富的认识,了解了绘本与典型领域结合的设计思路和将活动设计得紧凑而丰满的方法。这也就有了前面的花仙子留在了宕昌老师和小朋友们的心中的故事。
  支教活动结束了,我想与当地老师分享关于绘本教学活动设计的几点经验:第一,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当地环境资源,进行活动设计。充分利用乡村幼儿园的自然资源,把绘本的故事和熟悉的乡村生活结合起来。第二,在活动中给幼儿留出足够的思考与表达机会,为幼儿创设一个“想说、敢说、愿意说”的环境。第三,熟悉绘本内容,分析内容能与哪些领域结合,再进行活动设计。活动设计不一定要与五大领域全部结合,结合典型领域,也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支教活动让我感受到当地幼教老师渴望学习、渴望进步的热情。他们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可能面临着诸多困惑,盼望能与有丰富经验的老师进行交流。真心希望有更多的老师参与到精准扶贫的支教活动中,将自己的教学经验、教学案例、操作过程与他们分享,让他们在交流和学习中,开拓视野,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最终找到最适合当地孩子和地区特色的教育方法。希望“花仙子”能够成为一个美好的开始。
其他文献
提起“互联网 ”,相信大家对“啤酒与尿布”的故事已经耳熟能详,此故事是营销界的神话,刊登于1998年的《哈佛商业评论》,也称作“购物篮分析”。20世纪90年代,美国沃尔玛管理人员分析销售数据时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啤酒”和“尿布”两件毫无关系的物品经常出现在同一个购物篮(被同时销售),经调查发现,这种现象出现在年轻父亲身上。1993年美国学者Agrawal通过分析购物篮中的“啤酒”与“尿布”集合,
“平等爱护每一个幼儿”是每一位教育人的职业追求,但现实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我们事实上很难做到绝对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孩子,究竟如何做才能使我们可以更平等地关爱每一位幼儿呢?  一本名为《有力的师幼互动——促进幼儿学习的策略》给了我很多启发。这本书由三位美国教师——埃米、朱迪和夏洛特合著,王连江翻译。三位作者在美国幼教领域工作多年,对观察幼儿、与幼儿互动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该书指出:在幼儿园一日生活
“教育诊断”栏目的专家:  您好!  近期我们中班小朋友特别喜欢玩监狱游戏,我觉得有价值,却又担心有不良影响。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一天,老师偶然碰倒了音乐区小朋友们正在搭建的舞台装饰作品,一位小朋友突然开心地对我说:“要把你关进监狱。”她带领小朋友们在音乐区开设了监狱的区域,表演“老师被关起来”的节目。我看到孩子们兴致很高,就配合他们表演了。其他小朋友看到这个场景,态度并不一致:有的小朋友坚持
开学了,我们班新来的文文却常常处于“溜溜达达”“呆呆发愣”的状态。吃过早饭,其他小朋友都快速奔向活动区,文文却在屋里走了一圈又一圈,看看这儿,看看那儿,有时也会坐在那儿盯着一个角落一动不动,好像大家都不存在一样。“你干什么呢,怎么不玩啊?”小筠好奇地问他。“那么多的玩具,你想玩哪个都行,快玩吧,要不一会儿收玩具了!”晨晨也催促道。文文瞪着眼睛看了他们一下,转身走了。  我心里嘀咕着:“孩子,难道是
延庆位于北京西北部山区,是北京最偏远的郊区。近些年,在教育均衡发展的大背景下,首都北京的教育阳光温暖到每个角落。延庆的教育持续得到北京城区的帮扶,我们的教师成为教育均衡发展的直接受益人,在北京城区的帮扶与引领下逐渐成为具有自信的幼儿教师。同时,延庆城区的园所也在通过支教、交流等不同形式对周边农村幼儿园发挥着引领辐射作用。可以说我们延庆的教师一边享受着被帮扶的福利,一边在积极“反哺”。这样的双重身份
我园一直致力于食育教育的相关研究。在开展食育主题活动过程中,我们发现大部分活动都是教师预先设计好的,遵循幼儿兴趣生成的活动少,幼儿的参与度也受到影响。例如水果这一主题活动,教师预设了很多幼儿可能感兴趣的活动。但只有少数幼儿选择了这一区域,除了餐厅的“厨师”显得比较忙碌外,其他人似乎游离于游戏之外。  于是我们确立了“如何在食育主题中支持幼儿深度学习”的教研主题,希望教师能遵循幼儿的兴趣和经验,提高
近年来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实施和深化,北京市学前教育改革发生了跨越式发展,教研工作在推进幼儿园质量提升和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据北京市学前教育教研工作实际调研发现,各区学前教育质量发展并不均衡,尤其是一些新建园、民办园、基础薄弱园教研意识不够强,教研制度不健全、不规范,区域教研指导体系有待进一步
每周的周一至周三晚上8点,童心家园的一群人都会相约在云上,开启1小时的“共读”学习。这是自疫情以来我们“在一起“的一种独特方式,到目前为止已经持续了10周、30天,它还将一直延续……  这个人群有些独特,独特之处在于参与者都有相同的双重身份:在工作岗位上是恩济幼儿园的教职工,而在家中均已为人父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妈妈老师、爸爸大厨。每天晚上我们相约在一起,通过读书、通过思考,共同学习如何养育自己的
按照词典的定义,学习通常是指通过阅读、听讲、思考、研究、实践等途径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但在自己几十年的教育实践中,我逐渐认识到,学习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能够成就人的成长,包括身心、人格、专业等各方面的成长。甚至,我认为学习就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根本方式,人正是因为学习,才掌握了工具,才从古猿进化成为了人类。基于这样的思考与认识,在我三十多年的幼教生涯中,我将学习作为了一种生活
幼儿园老师每天都在扮演多种角色——魔法师、小丑、故事大王,甚至断案的“法官”。老师,他打我。不是,我没有,是他先打我的。老师,谁又打谁了。我没有打他,他打我,我才还手的。老师,xx把垃圾扔地上了。一件官司接着一件官司,严重影响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清官难断家务事,断多了也会没有耐心,直接说以后别告状,可也只能维持半天甚至很短的时间。幼儿园老师们如何不当法官,有没有办法让幼儿自己学会处理同伴矛盾、不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