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癌症仍然是人类的大敌。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和中国国家癌症中心每年一度的癌症报告阐明了这一点,但是也透露出人类征服癌症方面的种种进步和突破。
癌症的统计和分析必须以前几年各国癌症发病情况为基准,无论是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的《全球癌症报告》还是中国的癌症报告都是基于3、4年前的确切数据和信息,尽管这有一定的滞后性,但反映的是确实、可靠的信息。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于2018年9月12日发表了2018年《全球癌症报告》,这份报告对全球185个国家和地区2015年36种癌症的发病率、死亡率等相关数据进行了汇总和分析,同时根据2015年的全球癌症情况,预测了2018年全球癌症的一些发展情况。
《全球癌症报告》表明,癌症仍然是人类不能承受之重,全球癌症负担进一步加重。目前,肺癌、女性乳腺癌、结直肠癌已成为全球发病率最高的三种癌症,死亡率分别位列第一、第五和第二。
但是,全球的癌症发病情况有着明显的两性差异。在全球范围,肺癌是男性最常罹患的癌症,同时也是男性因癌症死亡的首要原因。男性肺癌的发病率为14.5%(男性肺癌占癌症总病例的14.5%),死亡率为22%(男性肺癌死亡约占所有癌症死亡的22%),在这两方面都占最高。位于男性第二和第三高发病率的癌症是前列腺癌,发病率为13.5%;结直肠癌,发病率为10.9%。但是,男性的癌症死亡率位于第二和第三高位的分别是肝癌,死亡率为10.2%;胃癌,死亡率为9.5%。
乳腺癌发病率在女性中占第一位,为24.2%(占女性癌症总病例的24.2%),同时乳腺癌的死亡率也是最高的,为15%(约占女性所有癌症死亡的15%)。女性癌症发病率第二至第四位的是结直肠癌(9.5%)、肺癌(8.4%)和宫颈癌(6.6%),但女性癌症死亡率最高的是肺癌,为13.8%;其次是结直肠癌(9.5%)和宫颈癌(7.5%)。
另外,全球整体癌症发病率是男性高于女性(218.6/10万:182.6/10万)。同样,男性的癌症死亡率也要高于女性(122.7/10万:83.1/10万)。而且,从全球范围来看,在75岁之前,人们发生癌症的累积风险为21.4%,死于癌症的风险为17.7%。5名男性中有1人和6名女性中有1人会在一生中患癌症,8名男性中有1人和11名女性中有1人会因癌症而死亡。
2018年《全球癌症报告》也预测,2018年全球会新增1810万例癌症病例,死亡人数达960万,平均每分钟有18人因癌症死亡。2018年《全球癌症报告》也指出,全球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升高的重要原因与过去差不多,主要是人口增长、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癌症病因由“贫穷和感染”向“生活方式”转变。
对男性而言,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主要是因为抽烟和酗酒造成的肺癌和肝癌等癌症;对女性来说,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是乳腺癌发病率远远高于其他癌症。但是,发达国家女性的乳腺癌与一系列因素的相关性越来越高,包括:月经初潮提前、绝经推迟、不育、晚育、少育、口服避孕用药、激素补充疗法、饮酒、肥胖等。在发展中国家,女性乳腺癌的主要诱因则是晚育、少育、肥胖、运动少。另外,乳腺癌筛查和关注的增加也让更多乳腺癌病例得到确认。
因此,全球癌症防治任重道远。
2018年2月,中国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一年一度的最新《全国癌症报告》,这个报告是根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收集的2014年全国肿瘤发病情况编写的,包括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49个肿瘤登记处提交的2014年肿瘤登记资料,其中县级以上城市160个,县及县级市289个。
在全球的癌症发病率中,中国每10万人的发病率在全球排在50名之后,排在前10位的分别是丹麦、爱尔兰、澳大利亚、法国、新西兰、美国、比利时、挪威、加拿大、捷克。但是,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患癌人数和癌症发病率数值还是令人震惊。2014年全国癌症估计新发病例数380.4万例(男性211.4万例、女性169万例),平均每天超过1万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分钟有7个人被确诊为癌症。
中国人的癌症发病率为278.07/10万(男性为301.67/10万,女性为253.29/10万),0~74岁累积发病率为21.58%。
中國的癌症死亡率为167.89/ 10万,0~74岁累积死亡率为12%。但是,从2014年中国新发380.4万例癌症患者、死亡病例达229.6万来看,死亡率超过了60%,美国的癌症死亡率则只有25%,因此,中国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位居全球中等偏上水平(死亡率位居全球第29位)。从癌症发病人数看,中国癌症患者人数位居世界第一,从比例看,占据全球癌症新发病人数的20%以上。
同时,肺癌依旧是中国发病率、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其次为胃癌、结直肠癌和肝癌,死亡率其次为肝癌、胃癌、食管癌。从地区看,中国的癌症发病率从高到低依次为东部、中部、西部。调整人口结构后地区间发病率的差异缩小,但趋势并未改变。各地区中男性癌症发病率均高于女性。
按癌症发病例数排位,肺癌位居全国发病首位,每年发病约78.1万,其后依次为胃癌、结直肠癌、肝癌和乳腺癌。肺癌和乳腺癌分别位居男性和女性癌症发病的第一位。各地区癌症年龄发病率、死亡率相似。肺、结直肠、胃、肝癌在东、中、西部地区较常见,东、西部地区女性乳腺癌较常见,中部地区食管癌较常见。东、中、西部地区的主要癌症死因均为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和食管癌。 英国剑桥大学癌症研究中心的路易斯·费穆伦等人对90名二期肠癌患者的肿瘤样本进行基因分析,发现可以分为三类。此后,他们又对1100例肠癌患者的肿瘤样本的基因进行分析,同样发现能划分为三种不同的肠癌亚型。其中有两个亚型是已知的,但超过1/4的患者尽管也患类似的肠癌,却是一种未知的肠癌亚型,此前这种新亞型的肠癌从未被单独划分出来过。
患上这种新亚型肠癌患者的病情会比其他两种更为严重,因为这种新亚型的肠癌不仅更具侵略性,并且对肠癌特效药物西妥昔单抗(Cetuximab)具有更强的耐受性。
西妥昔单抗治疗一些人的肠癌有效,同样,伊马替尼治疗一些人的慢性骨髓性白血病也有效,但是,这两种药并非对所有肠癌和慢性骨髓性白血病都有效。原因在于,如果一个人的RAS基因发生了突变,则西妥昔单抗在肠癌治疗上就无效;如果一个人的T315I基因发生了突变,则伊马替尼治疗慢性骨髓性白血病就无效。所以,对于大肠癌病人和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病人就得对其进行基因组测序,以决定用什么药。
同样,尽管囊性纤维化是一种大肠肿瘤,但是也因为基因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致病原因。患有G551D突变囊性纤维化在患囊性纤维化的患者中只占4%,这是因为患者的G551D基因突变引发癌症,需要服用特别针对这一基因突变的囊性纤维化的药物Kalydeco才有疗效,这既是靶向治疗,也是精准治疗,还是个性化治疗。
2018年10月10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发布通知,将17种抗癌药正式纳入国家医保报销目录,这17个药品均为临床必需、疗效确切、参保人员需求迫切的肿瘤治疗药品,涉及非小细胞肺癌、肾癌、结直肠癌、黑色素瘤、淋巴瘤等多个癌种。实际上,这些药品包括12种实体肿瘤药和5种血液肿瘤药,也都是在临床上证明对特定基因型有效的靶向和精准治疗的抗癌药。因此,未来对所有癌症病人都要进行基因测序,才能决定用什么药物才最有效。
当然,对于每个人而言,最好的效果是预防癌症,主要是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不抽烟不喝酒,生活有规律,坚持锻炼以及保持乐观的心态。
全球的癌症情况
癌症的统计和分析必须以前几年各国癌症发病情况为基准,无论是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的《全球癌症报告》还是中国的癌症报告都是基于3、4年前的确切数据和信息,尽管这有一定的滞后性,但反映的是确实、可靠的信息。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于2018年9月12日发表了2018年《全球癌症报告》,这份报告对全球185个国家和地区2015年36种癌症的发病率、死亡率等相关数据进行了汇总和分析,同时根据2015年的全球癌症情况,预测了2018年全球癌症的一些发展情况。
《全球癌症报告》表明,癌症仍然是人类不能承受之重,全球癌症负担进一步加重。目前,肺癌、女性乳腺癌、结直肠癌已成为全球发病率最高的三种癌症,死亡率分别位列第一、第五和第二。
但是,全球的癌症发病情况有着明显的两性差异。在全球范围,肺癌是男性最常罹患的癌症,同时也是男性因癌症死亡的首要原因。男性肺癌的发病率为14.5%(男性肺癌占癌症总病例的14.5%),死亡率为22%(男性肺癌死亡约占所有癌症死亡的22%),在这两方面都占最高。位于男性第二和第三高发病率的癌症是前列腺癌,发病率为13.5%;结直肠癌,发病率为10.9%。但是,男性的癌症死亡率位于第二和第三高位的分别是肝癌,死亡率为10.2%;胃癌,死亡率为9.5%。
乳腺癌发病率在女性中占第一位,为24.2%(占女性癌症总病例的24.2%),同时乳腺癌的死亡率也是最高的,为15%(约占女性所有癌症死亡的15%)。女性癌症发病率第二至第四位的是结直肠癌(9.5%)、肺癌(8.4%)和宫颈癌(6.6%),但女性癌症死亡率最高的是肺癌,为13.8%;其次是结直肠癌(9.5%)和宫颈癌(7.5%)。
另外,全球整体癌症发病率是男性高于女性(218.6/10万:182.6/10万)。同样,男性的癌症死亡率也要高于女性(122.7/10万:83.1/10万)。而且,从全球范围来看,在75岁之前,人们发生癌症的累积风险为21.4%,死于癌症的风险为17.7%。5名男性中有1人和6名女性中有1人会在一生中患癌症,8名男性中有1人和11名女性中有1人会因癌症而死亡。
2018年《全球癌症报告》也预测,2018年全球会新增1810万例癌症病例,死亡人数达960万,平均每分钟有18人因癌症死亡。2018年《全球癌症报告》也指出,全球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升高的重要原因与过去差不多,主要是人口增长、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癌症病因由“贫穷和感染”向“生活方式”转变。

对男性而言,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主要是因为抽烟和酗酒造成的肺癌和肝癌等癌症;对女性来说,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是乳腺癌发病率远远高于其他癌症。但是,发达国家女性的乳腺癌与一系列因素的相关性越来越高,包括:月经初潮提前、绝经推迟、不育、晚育、少育、口服避孕用药、激素补充疗法、饮酒、肥胖等。在发展中国家,女性乳腺癌的主要诱因则是晚育、少育、肥胖、运动少。另外,乳腺癌筛查和关注的增加也让更多乳腺癌病例得到确认。
因此,全球癌症防治任重道远。
中国的癌症状况
2018年2月,中国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一年一度的最新《全国癌症报告》,这个报告是根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收集的2014年全国肿瘤发病情况编写的,包括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49个肿瘤登记处提交的2014年肿瘤登记资料,其中县级以上城市160个,县及县级市289个。
在全球的癌症发病率中,中国每10万人的发病率在全球排在50名之后,排在前10位的分别是丹麦、爱尔兰、澳大利亚、法国、新西兰、美国、比利时、挪威、加拿大、捷克。但是,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患癌人数和癌症发病率数值还是令人震惊。2014年全国癌症估计新发病例数380.4万例(男性211.4万例、女性169万例),平均每天超过1万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分钟有7个人被确诊为癌症。
中国人的癌症发病率为278.07/10万(男性为301.67/10万,女性为253.29/10万),0~74岁累积发病率为21.58%。
中國的癌症死亡率为167.89/ 10万,0~74岁累积死亡率为12%。但是,从2014年中国新发380.4万例癌症患者、死亡病例达229.6万来看,死亡率超过了60%,美国的癌症死亡率则只有25%,因此,中国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位居全球中等偏上水平(死亡率位居全球第29位)。从癌症发病人数看,中国癌症患者人数位居世界第一,从比例看,占据全球癌症新发病人数的20%以上。
同时,肺癌依旧是中国发病率、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其次为胃癌、结直肠癌和肝癌,死亡率其次为肝癌、胃癌、食管癌。从地区看,中国的癌症发病率从高到低依次为东部、中部、西部。调整人口结构后地区间发病率的差异缩小,但趋势并未改变。各地区中男性癌症发病率均高于女性。
按癌症发病例数排位,肺癌位居全国发病首位,每年发病约78.1万,其后依次为胃癌、结直肠癌、肝癌和乳腺癌。肺癌和乳腺癌分别位居男性和女性癌症发病的第一位。各地区癌症年龄发病率、死亡率相似。肺、结直肠、胃、肝癌在东、中、西部地区较常见,东、西部地区女性乳腺癌较常见,中部地区食管癌较常见。东、中、西部地区的主要癌症死因均为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和食管癌。 英国剑桥大学癌症研究中心的路易斯·费穆伦等人对90名二期肠癌患者的肿瘤样本进行基因分析,发现可以分为三类。此后,他们又对1100例肠癌患者的肿瘤样本的基因进行分析,同样发现能划分为三种不同的肠癌亚型。其中有两个亚型是已知的,但超过1/4的患者尽管也患类似的肠癌,却是一种未知的肠癌亚型,此前这种新亞型的肠癌从未被单独划分出来过。
患上这种新亚型肠癌患者的病情会比其他两种更为严重,因为这种新亚型的肠癌不仅更具侵略性,并且对肠癌特效药物西妥昔单抗(Cetuximab)具有更强的耐受性。

西妥昔单抗治疗一些人的肠癌有效,同样,伊马替尼治疗一些人的慢性骨髓性白血病也有效,但是,这两种药并非对所有肠癌和慢性骨髓性白血病都有效。原因在于,如果一个人的RAS基因发生了突变,则西妥昔单抗在肠癌治疗上就无效;如果一个人的T315I基因发生了突变,则伊马替尼治疗慢性骨髓性白血病就无效。所以,对于大肠癌病人和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病人就得对其进行基因组测序,以决定用什么药。
同样,尽管囊性纤维化是一种大肠肿瘤,但是也因为基因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致病原因。患有G551D突变囊性纤维化在患囊性纤维化的患者中只占4%,这是因为患者的G551D基因突变引发癌症,需要服用特别针对这一基因突变的囊性纤维化的药物Kalydeco才有疗效,这既是靶向治疗,也是精准治疗,还是个性化治疗。
2018年10月10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发布通知,将17种抗癌药正式纳入国家医保报销目录,这17个药品均为临床必需、疗效确切、参保人员需求迫切的肿瘤治疗药品,涉及非小细胞肺癌、肾癌、结直肠癌、黑色素瘤、淋巴瘤等多个癌种。实际上,这些药品包括12种实体肿瘤药和5种血液肿瘤药,也都是在临床上证明对特定基因型有效的靶向和精准治疗的抗癌药。因此,未来对所有癌症病人都要进行基因测序,才能决定用什么药物才最有效。
当然,对于每个人而言,最好的效果是预防癌症,主要是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不抽烟不喝酒,生活有规律,坚持锻炼以及保持乐观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