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炯的第三条道路

来源 :华人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az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信息分享充分的时代,互联网为我们提供的吴炯的资料少之又少,一个技术工作者似乎很难引起舆论的兴趣,他们也为自己的不受干扰而窃喜,他最为人熟知的是,2006年末,媒体报道关于他以雅虎搜索引擎技术对百度的论战:“百度的技术架构建立在目前中文只有十亿级网页的搜索需求上,而雅虎和Google的搜索引擎都是架构在百亿级网页的海量搜索上的”,但当记者问到,是否仍坚持这种观点时,答案却和想象不同:“现在大家都对这个方面有很大的投入,所有的技术投入到一定程度以后,都会出现高原现象……现在这几个搜索引擎都到了这个高原的阶段,区别已经非常小了。”
  另外,他还参加过一档颇具影响力的财经节目,一起出现的有: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合伙人张帆、IDG创投基金合伙人章苏阳……这时期,他的身份也有变化,只担任阿里巴巴集团的资深顾问,即将转入一家风险投资公司担当合伙人。
  这注定是一个缺乏故事的人,他随时以一个工程师固有的严密逻辑,来回答各种提问,且不失偏颇,当记者故意煽情地引导他,当初孤身一人在美国求学是否遭遇挫折时,他思考片刻后,坚定地说:“其实还是蛮顺的”,或许,一直以来,他的取胜之道不是如何说而是怎样做,他也从来不用吸引眼球的语言,去强调人生经历的戏剧化,他的骄傲隐藏在儒雅气质的背后,当谈到他所擅长的搜索引擎领域时,他也会表现出应有的自信:“对技术,我非常有兴趣,我的技艺很广泛,同时在某些领域里面也钻得很深”。在他喜爱的领域,即使面对一个外行人,他同样希望得到某种认可。
  
  纯真年代
  
  毫无疑问,坐在对面、略带羞涩表情的男人值得欣赏。他葆有中国人固有的优良传统,并兼具西方式的兼容并蓄。
  1987年,在上海交大读完两年后,年少的吴炯拎着两个箱子飞往美国,和大多数中国学生所理解的一样,那时的美国,代表着拥有更加自由的文化和开放胸怀,同时,他们也有着最好的教育,对于一个想要摆脱旧有体制限制,渴望更大施展舞台的中国年轻人,美国梦无疑是个巨大的诱惑。
  他具备了大多数优秀中国留学生的成功经历,他在美国的求学生涯就像他所说的那样:波澜不惊,当记者提起,前UT斯达康CEO吴鹰,当年带着仅有的30美元大有破釜沉舟之势的只身前往美国时,他爽朗地笑着说道:“……我带的比他多,我比他有钱。”他会很诚恳地说他前两年的美国生活不为经济所困,是因为外公给他支付了2年的学费,这种诚恳,让人很难用传统的观念来理解他,会因为没有感受过生活的来之不易,而从此不加努力。
  密歇根大学本科毕业之际,全球最大的数据库软件公司甲骨文(Oracle)来学校招聘,很幸运,顺利地被录取了,对于这个“意外之喜”,他并非很是看重,他希望有了一些积蓄,再重新回到学校,“80年代的中国留学生去国外都是想要读完博士,本科毕业就出去工作,似乎总有些说不过去。”很难预测,如果按部就班地读完博士,今日的吴炯在中国互联网届会处在哪个位置,或许,正是这看似不太理智的决定,使他获得某种解脱,从而摆脱了众多想法一流,但无法兑现成商业产品的科学家所面临的尴尬。
  
  从雅虎到阿里巴巴
  
  互联网时代的开启,使得原有的信息不对称逐渐走向扁平,同时也改写了原有的产业格局, 在这时期,吴炯已离开甲骨文,加入只有40多人的雅虎公司,这个日后成为互联网巨无霸的公司影响着中国最初的互联网雏形。之前,硅谷的天才工程师们相信,单纯的软件技术可以解决一切用传统手段无法解决的问题,但当看到Google以其“搜遍天下”的信息整合能力而为大家所青睐时,开始明白,技术只有应用于网络才能够行云流水。
  可以想象,这会是一个怎样让人心动的工作,和硅谷最优秀的工程师相处、在最引人瞩目的公司上班,同时掌舵全球一半以上网民使用的搜索引擎技术的开发,也正因此,挖掘出他身上的巨大能量,1999年11月23日,他作为惟一发明人,获得美国授予的搜索引擎核心技术专利。
  


  在这些荣光背后,人们似乎难于理解事实的真相,半年之后的2000年5月,吴炯加入名不见经传的阿里巴巴并出任首席技术官,这让业界跌破眼镜,取而代之的是,另一家创始人“秉承要将世界的信息结合起来,并使用户最方便找到所需要的信息”为宗旨的一家公司——Google蚕食雅虎日降下跌的市场份额,而这时已声名鹊起的Google正是依赖Yahoo搜索引擎的外包业务。
  对于一个技术工作者,没有比自己所坚信,并热爱的技术领域不被重视更让人失落了,当记者询问到,为雅虎当初的战略调整是否和杨致远发生争执时,他只是轻描淡写地说道:“不算争执,但有过提醒,我觉得搜索引擎的核心技术应该掌握在Yahoo内部。”这或许是所有只提供技术支持,而无法掌控公司发展方向的工程师所要面临的问题,他们的技术或许可以改变世界,但他们也会因为暂时的商业考量而被“驱逐”,这是否是工程师独有的“孤独的激情”?
  
  第三条道路
  
  出人意料的是,他现在的身份是北极光创投的投资合伙人(venture partner), 在他历次职业转换中,加入北极光似乎有着被动的色彩,我们无意猜测马云的“干部轮休”计划的真实意图,但从阿里巴巴B2B业务上市以来,集团内部的人才战略调整无疑是他抉择中的背后推力。
  吴炯告诉记者未来他的三种可能性:“如果碰到一个好的想法,觉得这里面潜力非常大,非常激动人心,除了投资以外,还可能参与去做了;另外,要是马云说阿里巴巴又有一个新的发展方向,觉得我是最合适的,或许会重新回到阿里巴巴:第三种、也是蛮大的可能,就是转行做投资,或者做基金管理。”
  较之利用技术的创新使个体公司的持续成长,VC合伙人的身份似乎更具社会意义——鼓励创业,帮助企业成长。同时他们也将享有更多的外在荣誉,对于一个相信技术可以改变世界的技术专家,这是否是他最初所愿?或许一路走过来,让他确信,商业世界的成功,更多是依赖资本的力量和商业模式的创新。
  在中国,或许只有风险投资,和技术型公司可以摆脱社会体制、固有政策的束缚,对于他,尽管未来仍未可知,但值得期待。
  
  对话吴炯
  
  华人世界:从在Oracle公司任服务器技术部发展经理,到雅虎搜索引擎首席设􀀀师,再任阿里巴巴集团CTO兼中国雅虎CTO,你好像一直和技术打交道,怎么会改行做风险投􀀀?
  吴炯:我不觉得是改行,投资这块其实是需要很多技术方面的知识和背景,不然的话没办法去判断、衡量,一个新的技术是不是好,这在美国尤其明显,美国的市场相对比较成熟,如果一个新的公司要有生存、发展的机会的话,技术方面的实力是根本,投资人投资的大部分公司都有一个特殊的技术发明、技术创造。所以说,在美国做风险投资的人很多是技术出身,这样在考察项目的时候会比较准,现在做投资这行,很多时候是需要用到我之前的技术背景和专业知识,另外,之所以做投资这件事情,跟我个人的兴趣也有很大关系,以前在雅虎、阿里巴巴的时候,作为一个天使基金投资人,我也陆陆续续投资了一系列的小公司,很多公司现在运营得还不错,所以我个人也蛮有兴趣,有很多我的朋友或者同学,有一些创业的想法,来找我,我都是很愿意帮助他们。
  华人世界:在北极光􀀀投的团􀀀成􀀀中,你的􀀀位是投􀀀合伙人(venture partner),这和普通合伙人有些不同, 􀀀􀀀􀀀你在北极光􀀀投的角色和具体工作。
  吴炯: 投资合伙人和普通合伙人还是有蛮大的区别,普通合伙人是在管理这个基金,代表了全部基金投资人的利益,最后投资的决定是由普通合伙人来做,而投资合伙人是投资团队里面的一个资深顾问,是投资自己的钱,和基金普通合伙人是伙伴关系。目前我就是担当这么一个角色。
  华人世界: 你怎样􀀀判一个公司是否可以投􀀀?
  吴炯:我和公司的其他合伙人可能不一样,我主要看两个角度,第一个角度:这家公司的核心技术、或者专利树立的壁垒有多高,别人如果要模仿,需要多长的时间,需要什么样的积累,需要什么样的人。第二个角度看创业团队,它的素质,技术能力,尤其是在商业思维、商业运营、企业管理方面的能力,这可能更重要,我觉得在过去的这些年,有一项我还做得比较成功的,就是我选择的公司都有一个优秀的管理团队,我在看人这方面还是有不少的心得的。
其他文献
数十名当代艺术家联手义卖义拍爱心奉献四川震区    5 月12 日, 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 级地震, 山崩地裂、灾难袭来,席卷了四川十几个县市, 波及全国十几个省市, 灾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遭受了极大的损失, 面对突如其来的特大灾害, 社会各界紧急行动, 向灾区人民伸出援手。由中国书画艺术委员会、听雨楼文化艺术公司、北京中国书画协会、丽池会所管理集团、《Best Life· 香格里拉》共同主办
期刊
四川大地震中普通人的故事    废墟之上,阳光重临大地;废墟之下,多少生命已然在黑暗中寂灭,又有多少生命在无声处默默坚守活着的信念,一息尚存,一念所及,中国加油。东经103.4度,北纬31度,在这个坐标之上,除了对苦难无法忘却的纪念,仍将立起中华民族的伟岸。灾难的主角是人民,民族的脊梁还是人民。在灾难中,华夏的民族之魂在无数普通人的身上体现,由一个个普通人的普通故事交织起了中华魂的故事。    有
期刊
“除了支援天灾人祸的受害者,关键就是制定长期计划助人自助,让那些被社会孤立和落后的人重新融入社会。”  ———李嘉诚    5月12日发生的四川地震灾害牵动港人的心。香港多个社团及商业机构,纷纷发起捐款救助地震灾民。香港商界名人李嘉诚13日下午通过中央驻港联络办以李嘉诚基金会的名义,向四川地震灾区捐助3000万元人民币赈灾。 5月19日,李嘉诚致函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公室主任高祀仁,再以李嘉诚基金会
期刊
“一个人幸福不幸福,心是最要紧的。钱是附带的。财富多了,不一定是好事,如果没有好好利用,反而是负担。”——王永庆    5月 12日,四川发生8.0级地震后,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以企业的名义捐款1亿人民币给四川震灾受难者。5月14日,国台办新闻发言人杨毅召开记者会披露,四川省地震灾情受到台湾同胞的高度关注,台塑集团捐款1亿元人民币赈灾。  王永庆通过企业表示,“希望对遭受灾难的同胞略尽绵薄之力,
期刊
谁在做股权投资?    有一则韩国的笑话:如果你随手在首尔的大街上扔一块石头,就会砸到一个姓李的人。在最近的北京,也流传着一个笑话:如果你随手在高级酒店的大堂扔一块石头,就会砸到一个做股权投资(PE)或风险投资(VC)的人。虽然这个形容略显夸张,但说明了近年来,在中国商界,有各种各样的人正在加入到股权投资或风险投资的领域中,或沉或浮、或喜或悲。一个全新的商业舞台已经成熟,一群披挂新行头的主角已经登
期刊
“我的财富取之于民众,应用回到民众”——邵逸夫    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重大地震,在得知这个消息后,身在香港的邵逸夫表示对灾区学校遭到严重破坏、学生受到严重伤亡感到十分痛心,之后通过“邵氏基金”名义捐出1亿港元,希望能够重建当地学校。  这不只是慈悲之举,也是他一如既往所坚持的传统的延续。  今年的3月3日,年事已高的邵逸夫住进九龙圣德肋撒医院,这可能只是一个老年人遇到的正常生理疾病或者日常的
期刊
2008年5月18日晚,距离中国四川汶川地震仅仅6天时间,中央电视台一号演播大厅举办的“爱的奉献——2008抗震救灾募捐晚会”总共筹资逾15亿元。其中,中国饮料业巨子罐装王老吉以1亿元人民币的国内单笔最高捐款,诠释了这个时代最值得树立的民族企业精神。  企业界在四川汶川地震募捐中表现突出,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8年5月19日,企业界累计捐款额  已超过40亿元。  荣程钢铁1亿元,日照钢铁1亿元
期刊
黄强,曾任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首任院长。参加、组织、领导了运7-200A、飞豹、小鹰-500、ARJ21等飞机的设计工作,曾长期主持大飞机技术方案的论证。  记者:中国的大型飞机起步并不算太晚,“运10”是在1980年9月26日首飞,与发达国家相差也就十几年的时间。但为什么到今天还没能自己造大型飞机呢?  黄强:我们至今还在研究中国民机的发展模式,谈民机,要从航空工业谈起。我先谈谈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
期刊
记者从权威人士处获悉,近日,北京市委、市政府正式下发《关于促进首都金融业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明确提出首都金融业的定位和工作目标是将北京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城市。  权威人士指出,这是北京市首次以市委、市政府文件的名义就金融业发布权威的指导性意见,此前只是由北京市发改委提出过相关建议。  该文件对北京金融业发展的总体布局是“一主一副三新四后台”,从优化金融发展环境、优化金融功能
期刊
经历大起大落的阚治东如今希望在股权投资领域做点事。  大门推开,刘鸿儒、王波明、高西庆和李青原等内地证券市场的见证者们刚刚结束闭门座谈,守候在门外的记者们立即迎了上去。一旁走过的素有“猛人”之称的原南方证券总裁阚治东却并未受到很多留意。  2007年4月30日被撤销起诉“涉嫌操纵证券价格罪”的阚治东,2007年8月17日首次亮相公开场合,应邀参加“2007资本中国论坛”。当晚,阚治东接受记者专访。
期刊